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0094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docx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末检测卷七语文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2019届上学期高三语文周末检测卷七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机对战”为噱(xuè)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 xuàn)

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B.众的难题解决好,把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cóu)好,既积极进取、昂扬

奋进,又避免寅吃卯(mǎo)粮、急功进利,才能获得群众认可,才算实打实的政绩。

C.常感叹主旋律文化传播不易,难就难在容易落入窠(kē)臼、生硬说教,给人刻板映象。

有人评价《红海行动》是自然流露的主旋律情怀,可谓一语中的。

D.房产调控依然任重而道远,万不可麻痹(bì)大意,如果这个时候调控的“手”软了,则

有可能“松一篙(gāo),退千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甲]有人说,网络小说怪力乱神、子虚乌有,怎么能够担当这样的重任。

在我看来,网络小说在发展初期,有过放任自流的阶段,确实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有的还很严重。

但“风物长宜放眼量”,今天正是包括网络小说在内的网络文艺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变化的关键阶段。

[乙]对此,我们既要有信心、有心胸,也要对问题和难度有足够的清醒意识。

目前,[丙]“网络文学”在数量上已经“+”得够多了,“IP”主要是指网络小说的授权改编和衍生。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网络文学体量实在是太庞大了,中国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量投入网络文学中,其规模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担当B.变化C.对此D.首屈一指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闲鱼不是一个电商平台,而是一个基于新生活方式的社区。

人们在这个社区里,不仅可以分享二手的物品,自己的私人时间,还可以是空间,如房屋和场地的出租

B.教育培训机构往往以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全民奥数等,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从而提高考试成绩,以此获得家长的认可。

C.全球首例批准上市的北美转基因三文鱼体内植入的鲑鱼家族中体型最大的——太平洋奇努克三文鱼的生长激素基因,这样能使其快速生长。

D.慕课(MOOC),是由美国的几所名校的大学教授创办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参与在线学习,国内各类慕课平台也随之产生。

5.“CCTV慈善之夜”活动拟设计一款海报,海报主体部分是该活动的奖杯图案(见下图)。

请写出奖杯的构图要素,并阐述奖杯的理念。

要求:

(1)表现奖杯特征;(3)不超过80字。

(3分)

6.某市第一中学百年校庆之际,在校师生共同制作了一部记录短片,以求回顾学校历史,彰显学校文化底蕴与办学理念。

短片制成之后,上传至校友网内,供校友观看。

某位考入北大的校友观看后留言:

本短片内容空洞,形式陈旧,无法突出学校悠久历史与育人理念,无法起到宣传学校的效果,与日本早稻田大学125年校庆短片相去甚远,纯属应付之作。

如果你作为该校的校友,你将如何回复该校友的留言?

要求:

观点鲜明,语言简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少于100字。

(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节俭是美德,不过,它是安身立命的一种辅助性美德,并不是基础性美德。

儒家把做人的基本伦理准则称为五常:

仁、义、礼、智、信。

在此基础上,儒家提倡以温、良、恭、俭、让的方式与人相处、待人接物。

就是说,五常是自我修养的绝对要求,其他是相对要求。

节俭、俭朴作为生活方式上的优点,能帮助一个人养成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生活习惯,为他塑造低调、踏实的外在形象,使他更易获得外部环境的认可,人生道路更通达。

但它并不构成对一个人品质的根本性判断。

  从逻辑上看,节俭作为人对物质消费所采取的一种自我克制、自我约束的态度,脱胎于审慎和节制这两个品质母体。

只不过节俭的对象总是金钱和物质享受,其伦理意味和价值分量到底与精神上的自律还是有所不同。

中西道德哲学在节俭议题上的慎言,体现的是一种辩证的智慧:

节俭作为理财的态度,归根结底涉及的是利不是义,过于珍视财物似乎又容易将人们引入歧路,重利轻义。

节俭作为一种美德是辅助性的、相对的,恣意挥霍是错误,克己过度也不好;空有节俭,全无其他品德修养,它也就失去了价值。

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为此提供了充分的说明。

 节俭对于平民阶层是关乎生存和尊严的重要美德,对于统治者和权贵阶层则无足轻重。

这在我国历史上也是同理。

人们自古赞扬颜回安贫乐道,但并不参照同样标准评价贵族和士大夫,战国四公子便是以慷慨施财、广纳贤士留名史册。

读《红楼梦》,人们敬重刘姥姥勤俭持家、知恩图报,也津津乐道贾府接待刘姥姥的讲究、体面和不惜耗费。

究其因由,古时礼制为本,俭不可伤礼;如果俭与礼相冲突,那么俭的原则让位于礼。

在西方,节俭成为全社会生活实践的主流价值,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要归因于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因为节制物欲,钱才能转化为资本;反过来,投入可持续,工业生产和销售可扩大发展,才能保障更大利润的回报。

在我国,农业社会绵延数千年,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的年代漫长,节俭是人们度过艰难岁月的经济策略,是世代相传的生存法宝。

节俭的目的是更长远地安排生活,是兼顾一时和长期的生活质量,是使日子安稳、幸福长久,并不是忍受不便和痛苦本身。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有一句刻薄的话: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都会死。

”这是因为他自己提出的“节约悖论”是反对节约的。

我们不是经济学家,但显然不能拿凯恩斯的理论指导生活。

7.下列对“节俭是美德,但它是安身立命的一种辅助性美德,并不是基础性美德。

”的解说,不属于直接理由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基本伦理准则是仁义礼智信,在此基础上,提倡以温良恭俭让的方式与人相处、待人接物。

B.节俭作为人对物质消费所采取的一种自我克制、自我约束的态度,脱胎于审慎和节制这两个品质母体。

C.节俭的对象总是金钱和物质享受,其伦理意味和价值分量到底与精神上的自律还是有所不同。

D.节俭作为理财的态度,归根结底涉及的是利不是义,过于珍视财物似乎又容易将人们引入歧路,重利轻义。

8.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节俭作为一种美德是辅助性的、相对的,这意味着恣意挥霍是错误,克己过度也不好。

B.在资本主义时代,节俭不仅成就小富,也可使小富成为大富,使创业者成就大业。

节俭是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所仰赖的重要品质之一。

C.在中国封建社会,人们认为贫苦百姓能够勤俭持家是美德,而对于王公贵族来说,慷慨大方,仗义疏财是一种美德。

D.中国农业社会绵延数千年,物质匮乏的年代漫长,节俭是人们度过艰难岁月的经济策略、生存法宝,因此老一辈人比年轻一代更注重节俭。

9.根据文本,在横线处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消费观点。

(不超过20个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神手

张国平

过收费站,下高速,不远有座挺大的院子,那便是石匠方宽的石碑厂。

院子足有二亩大,因为离城区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显得有些孤单,陪方宽的除了大大小小的石碑就是两个徒弟,偶尔来造访的还有收费站的老贺。

方宽搬了两次家,最后一次是三年前搬到了收费站这里。

不这样不行,叮叮当当的刻石声影响居民休息,再者搬运石碑进出石料都是大车,白天不好进城,很不方便。

反正自己的手艺有目共睹,不管搬到哪儿,生意一样好。

也图份心静。

两个徒弟手艺也学成了,方宽多半时间都放在操练书法上。

石碑绝大部分是墓碑,是留给故去人的。

人辛苦一辈子,死了除了一把灰,就剩下墓前石碑上这几行字了,马虎不得。

虽谈不上书法大家,但方宽的字无论楷、隶、行书都颇具功底,尽管如此方宽一点也不敢松懈,仍坚持每天两次操练书法,早晚各一次,一共两小时。

端端正正在石碑上写好字,下余的工序就留给徒弟了,除非哪位客户愿意出大价钱,点名要方宽亲手刻。

闲暇的时候就找收费站老贺下棋。

老贺是个单身,每逢歇班就来找方宽下棋。

于是,丁丁咣咣的刻石声里便夹杂了方宽和老贺“啪啪”的杀棋声。

院子里那棵毛白杨已成荫了,斑斑点点的树荫下对杀几局,逍遥得赛过神仙。

墓碑离生死最近,每个石碑的形成几乎都代表着一个生命的结束,石匠这行当干得年头多了,方宽什么也都看得淡了。

那个干瘦老头出现的时候,方宽正和老贺在白杨树下捉对厮杀。

老头说,我刻石碑。

棋盘上激战正酣,方宽头也没抬,说,价格在墙上写着,有事找徒弟吧。

老头很固执,说,我想请你刻。

方宽抬头望了一眼。

老头布衣打扮,其貌不扬,刀刻般的脸上透着铁青,裤角上似带些泥巴。

方宽低下头去,一边抓棋子一边说,找徒弟吧,我忙。

老头说,我信不过他们。

哦。

方宽挺了一步卒,才意识到老头的话,有些不高兴了,说,哦?

你是外地人吧?

别看他俩在我面前是徒弟,单拉出去都响当当的高手。

方宽见老头仍不放心,又说,我姓方,人说的那个方石匠就是我。

老贺出车捉马,眼看胜局已定,见老头仍纠缠,也不耐烦了,说,人说的石匠神手就是他。

强将手下无弱兵,你尽管放心。

我仍想让你亲自刻。

这时,方宽的马已身陷窘境,脸上漫过一片潮红。

见方宽仍低着头,老头又说,我出大价钱。

棋局颓废,大势已去,再加上老头的喋喋不休,方宽很烦躁,抬头盯老头的脸,问,你?

你出多少?

老头说,你出个价吧。

方宽见败局已定,认输了,一边重码棋子,一边伸出一个弯曲的食指说,九百。

徒弟刻石碑一般三百,方宽说出三倍的价钱,是想吓唬老头,不想老头爽快地答应了,说,九百就九百吧。

哦?

棋子已码好,方宽意犹未尽,本不想接差,老头倒很爽快,就说,你先去看石料吧,相中哪块就定下,我刻。

老头说,石料我带着。

哦?

方宽彻底抬头了。

自己带石料的人寥寥无几,除非那些政界要员和大款们,自己挑选上等的优质石料订做石碑,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头居然也自带石料?

方宽说,推进来看看。

在这。

老头“嚓”地拉开放在地上的黑提包,露出一块不大的方石。

青石,泛着冷峻的光。

是块好石料,可惜太小了,一尺宽,二尺长。

方宽疑惑地问,做什么用?

老头说,只想让你亲手刻几个字。

方宽说,好吧,我刻。

你有什么要求去那边对徒弟说,我一定按你要求办,也一定亲手刻,我方宽做石匠几十年,这点你放心。

这天方宽手气不那么顺,输多胜少,跟老贺下到天黑也没赢几局。

留老贺吃了饭,送老贺出门,方宽才想起上午的事。

去问徒弟,徒弟说老头只刻两个字:

神手。

神手?

方宽吃一惊,再回想老头那双骨节突出的手,突然觉得怠慢行家里手了。

不敢懈怠,工工整整写上字,方宽抡锤子准备连夜做完石碑。

嘭!

方宽一锤下去,凿子下冒出一溜火星,一下滑到一边去了。

那块一尺宽、二尺长的石料居然没留下一点划痕。

还从来没遇到这般坚硬的石头。

方宽不服,又抡起锤子。

嘭!

凿子再次滑到一边去了,石头上仍没留下任何划痕。

几十年石匠生涯,居然刻不动这块石头。

方宽的脸立刻胀红了。

方宽羞愧多日,准备等老者再登门,好好讨教一番。

可是,老者再也没有出现。

(有删改)

10.请简要分析小说中方宽的人物形象。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篇小说以“神手”为题,请说说妙处何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赏析小说开头波浪线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划线句是方宽眼中的老者形象,结合这一形象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登北岸,败刺史府门。

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①,水患尤甚。

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

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

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

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

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②,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

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

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

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

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③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

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

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

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

然而非所敢望也。

(选自苏辙《东轩记》,有删节)

[注]①漘:

(chún)江边。

②抱关击柝:

守关击梆。

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

③睎:

仰慕。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败刺史府门败:

冲毁

B.假部使者府以居假:

借用

C.旦则复出营职营:

谋生

D.落其华而收其实落:

抛弃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克支其欹斜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易穷饿而不怨潦水尽而寒潭清

 C.假部使者府以居斧斤以时入山林

 D.而不害于学见笑于大方之家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记叙开辟“东轩”,坐市区,公务繁忙的全天生活,简明地交代了作者去筠州的原因和“哑然自笑”的无奈心情。

B.第二段,从东轩的简陋日子联想到颜回苦学生活;借颜回“箪食瓢饮”之乐,追求一种“安贫乐道”精神,抒发其政治失意后而又急于排遣的旷达心情。

C.第三段,由颜回的安贫乐道,联想到将来“归伏田里”,抒发了他“分享颜氏之乐”的超然情怀。

D.第四段,交代作记时间,目的是为了增强了“记”的真实感。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4分)

(2)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

(4分)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

(8分)

贺新郎

刘过

弹铗西来路①。

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

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

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谁更识、此时情绪。

唤起杜陵风月手,写不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注:

①《战国策》记载:

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

“长铗归来兮,食无鱼牎。

”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他鱼吃。

19.这首词“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几句况味复杂,请简要分析。

(4分)

20.结合具体词句谈谈本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原创)

材料一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道德经》)材料二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2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道家、儒家的治世思想。

(2分)

22.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两家治世思想的看法。

(4分)

(四)古诗文默写。

(共6分)

23.补写出下列各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

(2)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3)_____▲______,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4)清泥何盘盘,_____▲______。

扪参历井仰协息,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廊腰缦回,_____▲______。

各抱地势,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有人说,犯上作乱固然不可以,但后者如果残忍无道,也绝对不允许犯上,那就是奴化教育,就会演变为“权力意志”;有人说家庭和国家命运相连,不好犯上的人不会做出对国家有损的事情。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

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③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2019届上学期高三语文周末检测卷七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D.A.噱(xué)B统筹(chóu)急功近利C印象

2、B.变化,为事物被另外的事物取代。

此处应该为转换。

转换,是指改变,改换;从一种能量形式变成另一种能量形式。

3、A.甲第一个句号改问号。

在我看来表示自问自答

4、D(A.“分享”的“空间”与“房屋和场地的出租”搭配不当。

B.成分残缺。

“等”后面加“模式”.C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将“植入的”“改为“植入了”或去掉“这样”。

5、奖杯的外形看起来是由多个爱心组成的一棵人形爱心树,奖杯上有无数大小不等的颗粒,它们体现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理念。

用小爱汇聚大温暖。

6.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

母校之荣,不在广告之荣,而在校友之荣。

短片再好,一中终究不是北大。

希望不要纠结于短片,而应以校友之努力成就自己而为母校加持,至少不要让母校杰出校友的名单显得那么单薄。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言之有理,给3分;能运用修辞方法,给1分;语言流畅有文采,给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

7.BB项不能成为“节俭是美德,但它是安身立命的一种辅助性美德,并不是基础性美德”的直接理由,因为原文中的意思是节俭脱胎于审慎和节制这两个品质母体。

“只不过节俭的对象总是金钱和物质享受,其伦理意味和价值分量到底与精神上的自律还是有所不同”。

8.AA项的意思不完整,断章取义。

原文中是说:

“节俭作为一种美德是辅助性的、相对的,恣意挥霍是错误,克己过度也不好;空有节俭,全无其他品德修养,它也就失去了价值。

9.俭而有度,合理消费。

(意思对即可)

(二)

10.①刻石技艺高超。

②勤奋认真。

坚持操练书法,毫不松懈。

③自认洒脱,过于自负。

④勇于反省。

方宽意识到干瘦老头是刻石高手,羞愧多日,想等老者再次登门讨教一番。

(1点1分)

11①小说的情节围绕找“神手”,刻“神手”展开。

②用“神手”表明人物特征,方宽技艺高超,但老者更是一位行家。

③突显小说主题,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神手。

④标题新颖特别,吸引读者。

(6分,1点2分)

12.①第一次用了“端正”来形容司机水平高,也暗示了司机是一个正直的人,为后文司机直言劝阻母亲卖女埋下伏笔。

(2分)

②第二次用了“温暖”,为了表现女儿对司机劝阻母亲卖女的感激,并且心生温暖,借此来赞扬司机的善良美德。

13.①方宽眼中的是一位其貌不扬、为人低调朴实,略带土气的老者形象②这样朴实的形象和下文方宽回想骨节突出的手,觉得老头是一个行家里手构成对比,进而表明了小说主题。

③真正的“神手”高手并不一定要靠名声,靠外在形象来表露,其貌不扬,深藏不露或更显真正的实力④不能依据人的外表来判定人的真正实力,不要轻易看轻别人。

技艺的精进还是需要不停的锤炼和提升,不要止步不前。

(写出一点给两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14.C【解题思路】营:

经营

15.A【解题思路】A.均为副词,才;B.表转折的连词:

却;表并列的连词C.来,表目的;介词,按照D.对,引出对象;表被动。

16.C【解题思路】抒发了他“分享颜氏之乐”的超然情怀错误,应该是抒发了他“归休田里”的超然情怀

17.

(1)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的尘事,摆脱繁杂琐碎的事务,回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场所去,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缠绕住而身不由己。

(“弃”“而”、状语后置句每处1分,句子通畅连贯1分)

(2)所以那种乐趣,足够克服穷困饥饿的处境却毫无怨言,即使是帝王也不能超过他,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

(“足以”“虽”“南面”“盖”每处1分)

18.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断对两处给1分)

【解题思路】先整体把握文段意思,关注名词、代词,确定主宾;其次,关注动词,考虑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了什么结果等。

文中出现的名词和代词有“世”“之”“先人之敝庐”“颜氏之乐”“动轩”等,抓住动词“使得”“治”“为”等可以断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因为获罪已经被贬做管理筠州盐酒税收政策的税务官,还没到任,就下起了大雨。

筠州大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南岸的市场,漫上了北坡,冲坏了州府的大门。

盐酒税所就在锦江边,水灾尤其严重。

我来到任所时,房屋破败,无处安身。

于是向郡府的长官作了报告,请求借用户部巡察使衙门暂居。

郡府长官同情我无安身之处,就答应了我的请求。

这年十二月,才能免支立起倾斜的房子,修补上倒塌的墙壁,又在厅事堂的东边盖了一间小屋,屋前种了二株杉树,一百来竿翠竹,做为我读书休息的处所。

但是,盐酒税务的差事,以前由三个人来管,我来到这里时,其余二人,正好都卸职离去,所有的事务都落在我一个人头上。

白天我得坐守在市场上,卖盐沾酒,收猪、鱼交易的利税,与市场上的买卖人,为尺寸的小利争执,来尽我的职责。

晚上回业,已经筋疲力尽,就昏然睡去,天已经亮了都不知道。

第二天又得出去工作,始终也不得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

每天早晚就都从它旁边出入,回头看看,不禁使人内心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

从前,我小的时候读书,曾经暗地里责怪颜回用一个竹器盛饭,一个瓢盛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怡然自乐。

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从政做官,然而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不妨碍治学,何至于自己贫穷困苦到如此地步呢?

等到我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