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0457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docx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

三明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

2018年7月4日下午3:

00-5:

00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5题;1-40题每小题1分,41-4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是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标记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解释】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存在;T2噬菌体只能用活细胞培养。

固选D

2.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摩尔根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等科学研究过程均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摩尔根等人依据假说一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并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

B.孟德尔为了解释F1黄色圆粒豌豆的自交实验结果,提出解释自由组合现象的假说

C.孟德尔依据解释豌豆分离现象的假说,预期测交实验结果为高茎30株,矮茎34株

D.沃森、克里克依据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提出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

【解释】演绎推理过程可预期测交实验结果为高茎:

矮茎=1:

1,实验结果为高茎30株,矮茎34株是验证推理,固C错

3.下列各项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B.酵母菌菌株耐热与不耐热

C.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D.果蝇的红眼与白眼

【解释】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称相对性状,固A错。

4.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结合中心法则(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合成至少要经过④、②、③过程

B.进行①、②、③过程的原料来自宿主细胞

C.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D.②、③过程分别在宿主细胞核内和病毒的核糖体上进行

【解释】HIV病毒无核糖体,固D错。

5.下列叙述不属于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征的是

A.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

B.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

C.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

D.若双亲均为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3/4

【解释】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双亲均为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100%固选D

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II)和非同源区(I、Ⅲ),如图所示。

由此可以推测

A.III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男性体内,I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女性体内

B.II片段上的基因,遗传时与性别无关

C.I片段上的基因不存在等位基因

D.同胞姐妹体内至少有一条X染色体相同

【解释】同胞姐妹体内至少有一条X染色体相同,因她们有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亲。

固D正确

7.甲、乙二人长期在核电站工作,经体检发现甲患有一种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乙患有一种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甲、乙二人的近亲中均未发现该种遗传病,甲、乙二人均向法院提出诉讼:

因核泄漏导致基因突变而患有遗传病,要求给予赔偿.他们胜诉的可能性是

A.均胜诉B.甲不能胜诉,乙能胜诉

C.甲能胜诉,乙不一定胜诉D.甲、乙均不能胜诉

【解释】显性突变就直接可以表现,隐性突变当代一般不会表现,乙可能带有了隐性至病基因固选C

8.如图表示果蝇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代表染色体

B.Ⅲ阶段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C.Ⅱ阶段细胞中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D.I、Ⅳ阶段细胞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解释】②代表染色单;Ⅲ阶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时期是次级精母细胞;Ⅳ阶段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Ⅱ阶段细胞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能发生自由组合固选C

9.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2号染色体上基因控制。

现有一群灰身果蝇(各基因型雌雄比例均等),自由交配后,Fi中黑身果蝇占16%,则该群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

A.50%B.36%C.48%D.80%

【解释】Fi中黑身果蝇占16%得产生隐性配子的概率为40%,而亲本全为显性,仅当亲本杂合子比例为80%时才能产生40%的隐性配子,固选D

10.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实验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i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i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解释】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可以用配子种类证明,产生两种类型配子比例为1:

1固选C

11.如图所示,牵牛花的花色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下列说法错误

A.花色基因通过控制酶合成间接控制花的颜色

B.开紫花的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有4种

C.植株DdRr与ddRr杂交,后代植株中1/2为紫花

D.植株DdRR与Ddrr杂交,其后代有3种表现型

【解释】开紫花的基因型有ddRR、ddRr、DDrr和Ddrr固B正确,植株DdRr与ddRr杂交后代开紫花的基因型有ddR_和Ddrr,它们各占3/8和1/8,固后代植株中1/2为紫花C正确,植株DdRR与Ddrr杂交后代只有紫花与蓝花二种表现型,答案为D

12.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性状分离B.等位基因分离C.基因重组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解释】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选B

13.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均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从而产生新的物种

C.秋水仙素可应用于诱变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且作用的细胞分裂时期相同

D.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可获得杂种优势的个体

【解释】多倍体育种没有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杂交育种没有产生新的物种;秋水仙素可应用于诱变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前者在间期,后者在分裂前期,固作用时期不同。

本题答案为D

14.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B.杂交育种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的自由组合

C.XYY个体的产生,一般与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

D.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都属于突变,都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解释】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固D错

15.下列结构在基因工程中一般不能作为运载体的是

A.质粒B.噬菌体C.细菌拟核DNAD.动植物病毒

【解释】基因工程中作为运载体的是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固选C

16.如图表示培育新品种(或新物种)的不同育种方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②③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产生新的基因型,⑥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产生新的基因

B.④⑤过程的育种和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均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②⑧过程自交的目的不同,后者是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

D.图中A、B、c、D、E、F中的染色体数相等,通过⑦过程产生的新物种的染色体数是B的两倍

【解释】E花离体培养后得到的个体,其染色体数是A、B、c、D、F的一半固D错

1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他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释】A错,变异在前,选择在后

18.某校学习小组进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研究,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撰写的调查报告中应包括调查目的、对象、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B.调查时最好选取多基因遗传病,因为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c.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时,应该注意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以减小误差

D.调查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时,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并绘制家系图

【解释】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单基因遗传病,固选B

19.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II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II3为纯合子

【解释】根据II1和II2不患病而儿子Ⅲ1患病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固BD错,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1为杂合子,固A错,答案为C

20.下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I、II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C.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生物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

【解释】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并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的首端启动子,答案为C

21.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后需要洗去浮色,避免影响观察

B.将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散开

c.用低倍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均为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D.低温处理分生区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

【解释】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用于染色染色体,无需洗去浮色,卡诺氏液起固定用,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的变化并非所有的细胞染色体都加。

答案为D

22.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块血细胞计数板的中央平台上有一个计数室

B.血细胞计数板使用结束后,用清水冲洗、晾干

c.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静置几分钟后再吸取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向计数室滴加样液后再盖上盖玻片

【解释】一块血细胞计数板的中央平台上有二个计数室;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摇匀后再吸取;应先向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再滴加样液。

答案为B

2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准确、迅速B.通过体液运输调节物

C.调节物都是内分泌腺产生的D.调节作用时间短暂

【解释】调节准确、迅速、调节作用时间短暂是神经调节特点,如CO2的调节不是内分泌腺产生的。

答案为B

24.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是④⑧②①,③是传入神经

B.刺激C处产生兴奋,②处膜外电位将发生正一负一正的变化

C.兴奋传到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

D.II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

【解释】兴奋传到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固B错,答案为C

 

2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它约占体液的2/3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③④B.③C.①③D.②④

【解释】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它约占体液的1/3 ②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固答案为B

26.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解释】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自身免疫疾病,有些过敏反应严重时也会危及生命,如药物过敏。

固答案为D

2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次性饮水过多一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一尿量增加

B.病毒再次入侵人体一记忆B细胞产生抗体一清除病毒

C.血糖浓度下降一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一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D.炎热刺激一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解释】一次性饮水过多一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记忆B细胞不产生抗体;炎热刺激——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固答案为C

28.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正常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释】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正常阅读。

固答案为B

29.如下图所示,a、b、c表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另一侧用单侧光照射。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均发生了横向运输

B.a直立生长,b向光弯曲生长,c向光弯曲生长

C.若固定d中植株,旋转纸盒,则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若将d中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小孔弯曲生长

【解释】c胚芽鞘中无尖端,不能感光因而生长素不会发生了横向运输;c背光弯曲生长;若固定d中植株,旋转纸盒,则植株向右弯曲生长。

固答案为D

30.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T细胞和B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B.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C.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D.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主要与B细胞数量下降有关

【解释】T细胞和B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浆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主要与T细胞数量下降有关。

固答案为B

31.人体内存在着许多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分子A~E中不属于激素的是A、E

B.信息分子B和C都是由垂体分泌的

C.成年人体内信息分子D过少时表现为精神萎靡

D.信息分子A发挥作用后通常被灭活

【解释】信息分子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固答案为B

32.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1mg甲状腺激素能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微量、高效

B.一些糖尿病人常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含量,他们需要在饭前口服少量胰岛素

C.激素分子虽然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但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

D.食物中缺碘,可能导致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解释】胰岛素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只能注射。

固答案为B

33.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

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

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据表分析可知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解释】自然状态下种群一般不可能有J型增长;增长速率为正值,为增长型种群;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第8年增长速率最大,因而K值为其两倍。

固答案为C

34.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负反馈调节在丁中普遍存在

【解释】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可知分别对应,丁、丙、乙、甲,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乙;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会因外因与内因情况发生波动;群落丙还包括分解者;生态系统稳定性存在自我调节,基础为负反馈调节。

固答案为D

35.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力口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B.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解释】区分种间4种关系答案为B

3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能使青色的香蕉快速转变成黄色香蕉

B.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可以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c.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高浓度都会导致“恶苗病”

D.用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解释】“恶苗病”是由赤霉素引起的,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生长答案为C

37.当人由25℃的环境迸入0℃的环境中并停留一段时间,该过程中机体会发生相应的反应与变化,这些反应与变化不正确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强

B.寒冷刺激导致某些温度感受器兴奋

C.皮肤血管舒张,机体耗氧量增大而散热量减少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发生改变并存在反馈调节过程

【解释】“寒冷刺激皮肤血管收缩,散热量增大。

答案为C

38.下面有关生态系统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B.一条蛇吃了一条蜥蜴,可获得该蜥蜴同化能量的10%-20%

c.抵抗力稳定性很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可能很低

D.释放性引诱剂干扰昆虫交尾来降低害虫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解释】“同化能量的10%-20%是属于营养级之间的概念,不属于个体。

答案为B

3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生物的食用、药用、科研、文艺创作属于直接价值。

~般而言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解释】生物多样性除基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外,还有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为D

4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人类活动与该理念相符合的是

A.为增加耕地面积,大量围湖造地B.为保护生态环境,禁止乱砍滥伐

C.为发展地方经济,盲目开山采矿D.为提高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农药

【解释】答案为B

41.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由生产者、II、III和Ⅳ构成食物链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I通过①过程固定的

c.①⑥⑦⑧过程以C0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D.图示的碳循环路径缺少II、Ⅲ直接到I的途径

【解释】Ⅳ为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构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①过程固定的;①⑦⑧过程以C0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图示的碳循环路径缺少II、Ⅲ呼吸作用途径。

固D正确 答案为D

42.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鸟网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入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2-6年间大山雀种群的年龄组成都为衰退型

B.大山雀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可用标志重捕法

C.10年内,第4年的种群数量最大

D.第4-8年大山雀种群数量减少,此后保持相对稳定

【解释】2-4年间,λ>1为增长型的,答案为A

 

43.实验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高抗旱基因R成功转入到抗旱能力弱的植株的染色体上,并得到如图所示的三种高抗旱类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Ⅲ类型自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占3/4

B.I和II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00%

C.II和Ⅲ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7/8

D.I和Ⅲ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00%

【解释】图Ⅲ类型两个R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类似于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自交结果,据自由组合定律结果,后代高抗旱性植株占15/16,答案为A

44.下图为某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

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基因W和w中的A+G/T+C的比值不同,基因B和b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C.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则可产生1种基因型的生殖细胞

D.该果蝇与多只灰身雄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为灰身:

黑身=3:

1

【解释】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摩尔根证明的;任何基因A+G/T+C都=1该果蝇与多只灰身雄果蝇杂交,该果蝇基因型为Bb,而灰身雄果蝇基因型不可知,得不出3:

1;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产生一个卵细胞,基因型只有1种,答案为C

45.下列概念图中a、b、c、d、e、f代表生物学概念,下列与之相列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液、血红蛋白

B.可遗传变异、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21三体综合征

C.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言语区

D.神经元、突起、胞体、轴突、树突、突触小体

【解释】细胞外液中无血液,也无血红蛋白;脊髓中无言语区,突触小体位于轴突末梢,固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50分)

46.(7分)下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过程①.__转录__需要ATP、RNA聚合酶、_(四种)核糖核苷酸_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2)亲代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入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则新形成的每个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__1000__。

若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的20%,则DNA在第n次复制时,消耗的鸟嘌呤为__600X2n-1__。

(3)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中过程③、④,将该真菌分别接种到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线粒体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

由此可推测该RNA聚合酶由__核DNA(细胞核)__中的基因指导合成。

(4)用a一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a一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是__①__(填序号),线粒体功能__会__(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

47.(8分)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

幼蚕体色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II号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

雄蚕由于吐丝多、丝的质量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

于是,科学家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限性斑纹雌蚕”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回答:

(1)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28__条染色体。

(2)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易位(结构变异)__,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