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0467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docx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

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

  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

  一、科学的学习申论

  各位考生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交流一下申论这门课的学习。

对于申论这门课大家都有自己的一些理解,但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这门课还是很难学的。

因为我们申论考试的成绩是非常不理想的,尤其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考试中,申论的平均成绩只有30多分。

那么为什么申论的成绩会这么低呢?

根据我们对考生的观察及自己的调研,我们发现考生对申论的不理解是导致成绩低的主要原因。

这种不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对申论基本的命题机理、命题原则、命题思路不理解;

  第二,是对申论的答题方法、答题技巧不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申论基本的命题机理以及答题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什么是申论。

根据08年和09年申论的考试大纲,我们发现申论实际上就是通过热点锁定问题,然后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形成对于这个问题的基本认识,进而形成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思路和解决原则,并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

这就是申论。

这是从考生的角度来讲如何把握申论。

  申论考试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和政府机关选拔合适的人才。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才是适合的呢?

06年以后申论考试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从注重考核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为注重考核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并重。

其中更注重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核,也就是通过考核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来考核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分析问题能力强的人才是国家和政府机关要选拔的人才。

  申论试卷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卷头。

第二部分是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变动的,但考生也要在考试前浏览一下这部分内容,以免有所变动。

其内容包括考试时间、基本的考试题型以及提醒考生哪些题目是仅限行政执法类或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的等一些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就是材料。

材料内容比较繁琐复杂,除了由文字和数字组成外,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图表。

材料字数在5000~8000字之间,篇幅一般是12则至19则。

通过锁定社会热点来考核,目的就是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时事政治。

这也是公务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四部分就是作答要求。

  二、申论考试的实质

  我们考生会觉得申论考试很神秘莫测,其实申论考试实质上就是一个问答形式。

问焦点就回答焦点,问启示就回答启示。

那么如何去应对这种问答模式呢?

既然是问答模式,那么首先就要清楚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在作答时要注意审题。

要清楚是要求我们概括问题还是概括内容,是针对主要问题提出对策还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是针对主要问题写文章还是针对问题写文章。

这些区别考生要把握清楚。

对于“答”我们要掌握一些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掌握审题、答题方法和技巧,是公务员考试的基本要求。

  第二,申论是对考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尤其在06年考试大纲

  改革之后,更注重考核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要注意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三,申论考试的命题原则就是作答原则,即答案都在材料中。

这包含以下三种形式:

  一、答案的要点体现在材料中,考生要注意挑选要点。

这种形式可以对应概括类的题型。

二、答案的思路、原则体现在材料中。

这种形式可以对应对策性的题型。

三、答案的主题、主旨、精神体现在材料中。

这种形式可以对应文章类的题型。

  三、申论材料的特点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申论材料的特点。

材料字数在5000~8000之间,由12~19则材料组成,围绕同一个主题、遵守同一条边界来展开。

每段材料之间有或大或小的关系。

材料的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原生态的材料,一种是人为加工的材料。

原生态的材料主要体现在调查报告和访谈类的材料。

原生态材料的特点是逻辑性比较乱。

对这种材料所采取的策略就是抓主线、大幅缩减材料。

而人为加工的材料是人为选择的一则一则的材料组成的。

这种材料的逻辑性比较强,应对策略就是仔细分析每一则材料并分析材料背后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每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材料热点的选择上在06年以前还是有一些约束的,第一,特别宏观的问题比如节能减排,是不会考的,对于这种宏观的话题只能从某个角度切入来考核。

第二,特别微观的问题如“范跑跑”事件也是不会考的。

第三,与政治体制改革密切相关的敏感事件不会考,比如民主改革、多党政治、三权分立等话题。

第四,没有定论的问题不会去考。

比如房价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等话题不会考。

但是06年改革之后,这些约束逐渐被突破和改变。

媒体关注的话题都有可能考,比如政治体制改革中乡长、镇长的直选等话题有可能考。

尤其要关注07年11月至08年11月之间形成的一些阶段性热点。

  申论材料的组织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通过多个相互联系的材料来反映一个共同的主题。

比如通过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药品安全等安全问题来突出反映我国公共安全形式。

第二,通过同一个背景来挖掘多个主题,比如去年南方发生的雪灾事件。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核:

一、考核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二、我国政府在救灾体制上出现的问题。

三、考核我国电煤短缺问题。

四、考核我国南宁地区生态破坏后的再保护问题。

  四、申论作答的基本流程

  首先要浏览题目,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主旨、精神。

接下来要浏览材料,了解材料的字数、难易程度、关键词,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就要仔细阅读材料,认真分析提问再逐一作答。

这个过程可以列一下提纲或要点。

在作答时间的分配上,浏览题目可以用1~2分钟,浏览材料可以用1~2分钟,阅读材料可以用30~40分钟。

在作答时可以根据分值来安排时间,比如某道题分值为15分,就可以用15分钟来作答。

  从整体上应对申论时,首先要以政府的角度来作答。

当我们进入考场后,我们就要以公务员的身份、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要求考生不能从行政相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比如PPA事件,有位考生作答文章的题目是“为康泰克鸣不平”,这样就不是从政府的角度考虑问题。

作答时在态度上要从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视角来作答,不要挖苦、讽刺和抱怨。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倡导建立一个服务型的政府。

  于这个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要掌握以下几个大方向:

市场监管、经济协调、社会服务、公共管理。

第二,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对热点问题的分析,而不是对热点简单的背诵和记忆。

因为申论着重考核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对于热点的分析可以采取设置问题进行回答的形式。

第三,复习备考时最好练习历年真题,因为一些模拟题不能真实的反映命题趋势和方向。

考生在练习时,要把答案具体内容全部写在答题纸上,而不要只罗列要点,要认真的写全面。

然后就是修改过程,把自己写的答案与相对标准的答案对照,找出自己的差距所在,这也是一个巩固提高的过程。

第四,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字迹的练习。

因为字迹是决定加分或减分的一个因素,字迹清晰与字迹模糊之间能差2分。

考生可以将做题与练字的过程同时进行。

  五、申论备考要求

  备考过程主要掌握五个环节、四个本质能力和一个灵活性。

五个环节主要是阅读、概括、对策、分析、文章。

四个能力是指概括能力、对策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

  1、阅读

  阅读是一个基础性的环节,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作答水平的高低。

很多考生在阅读材料之后仍不能进行很好的作答,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读懂材料,没有将材料的隐性信息和整体性信息全部挖掘出来。

  阅读环节是有一定的框架的。

既然申论主要考核的是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材料的供给主要是围绕问题来展开的,因此考生在阅读时也要围绕着问题来读。

首先我们要在材料中读出其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看材料中是否有对这个问题原因的分析,是否有这个问题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以及是否有从政府角度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对策和方法。

这样的框架着重注意两点:

第一,对于主要问题的提出,材料会以辩证的形式提出。

比如行业协会是一个权威性的中介社会结构,在功能上甚至超出政府。

然而它也难免要面对一些尴尬问题。

就是通过这样一种辩证的形式提出主要问题。

第二,找出从政府的角度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首先考生要通过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到解决的对策。

而且还要注意政府出台的一些规范性的政策性的文件。

这些也是对策的来源。

另外还要注意一些领导的讲话,尤其是副市级以上领导的讲话,这些都是对策的来源。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的建议也是对策的来源之一。

当然还有一些对现象的分析和描述,以及对作用和影响的描述,都有可能是对策的来源。

  在如何阅读的环节中主要有两种方法:

关键句法和眉批法。

关键句法就是找到一些比较重要的句子,对于概括整段材料起着关键作用的句子。

比如首句、尾句以及转折性的句子等中心句。

在阅读时还要注意一些标准句。

虽然这种句子对概括材料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后面写文章起着一定的铺垫作用。

眉批法就是把整段材料的意思用比较简短的话概括出来,标注出来,对阅读起到提示作用。

眉批可以在草稿纸上进行,把每则材料的意思概括出来之后,还可以把主要问题、原因、对策、影响分别列出来并与相应的材料对应。

  在阅读技巧上要注意详读和略读的问题。

详读主要是针对一些关键句、关键词后面一些定性的结论性的句子。

比如“目前”就是一个关键词,其后面的句子就是一些定性的结论性的句子。

还有“这意味着”、“这强调”、“说明”、“但是”、“然而”、“与?

?

相比”等词。

详读还用于对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性的段落以及具体提出对策的段落(上文讲到的对策的来源)。

  略读主要用于阅读一些数据、例子、人物以及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对于这些我们要读出其背后反映的观点。

  2.概括

  概括环节的本质精神就是要具有客观性。

考生在作答时要依据材料、尊重材料、来源于,不能脱离材料主观任意发挥、不能主观推论。

主观主要包括命题人、材料、考生的主观。

命题人的主观,体现在提问的设置上,考生要读出问题要说明的是什么。

材料的主观,考生要分析阅读材料并清楚材料要表明的观点和意思。

考生的主观就是考生要挑选要点,赋予逻辑,反映材料的主观。

  概括类题型主要有概括主要问题和概括主要内容两种。

主要问题和主要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就是二者都要客观的进行概括。

在某种极端的情况下,概括主要内容就是概括主要问题。

区别主要是在内涵、外延、作答思路上的区别。

内涵是指概念的本质属性。

外延是指概念的范围,即包括什么。

那么主要内容的内涵就是指材料涉及的各个方面的要点。

主要问题的内涵是指政府工作中的缺点不足和急需改进的地方。

在外延上,主要内容的范围是大于主要问题的。

在作答思路上,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原则是要有逻辑的贯穿要点。

首先要有一个主线,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又分为两个小思路:

第一,提出问题—说明情况—分析原因—解决对策。

第二,缘起—现状—原因分析—结论。

另外一个主线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即:

产生—发展—高潮。

比如PPA事件就可以按这种思路进行概括。

第三条主线是按照事件的构成因素进行概括。

比如食品安全问题。

其构成因素包括采购—加工—生产—销售。

第四种思路就是灵活概括。

  概括主要问题的思路有罗列法和围绕主要问题展开法。

罗列法就是把主要问题逐条列出来。

在形式上应采用“第一,第二,第三?

?

”或“一是,二是,三是?

?

”等规范写法,杜绝使用阿拉伯数字或大写的“一,二,三?

?

”等不规范的写法。

围绕主要问题展开就是要提出主要问题及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部分),并看材料中是否有关于主要问题的原因、影响、对策的分析(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在字数上要占据整个篇幅的3/4~4/5,第二部分用几句话概括就可以了。

如果主要问题能统合材料的主旨就采用围绕主要问题展开的方法,否则可采用罗列法。

  概括类题型还有一些,比如摘要,即要概括主要内容的各个要点。

又比如情况反映题型,其大体等同于主要问题的概括。

在形式上要加“情况反映”这个标题。

还有概括主要信息的题型,可以等同于概括主要内容。

第四种题型就是会议材料整理。

要以秘书的身份做会议材料整理,大体也等同于主要内容的概括。

第五种题型就是关键词和背景情况链接。

关键词主要是一些重要的能概括主要内容或主旨的实词。

如“十七大”、“民生”、“汶川地震”,“生态文明”等关键词。

背景链接是围绕关键词展开的,就是从材料中摘录一些语句,对关键词进行解释和阐释。

比如做十七大的背景链接,那就要从材料中寻找十七大的时间、地点、与会领导、通过的决议、会议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概括类题型的作答流程是分析提问—挑选要点—赋予逻辑—成文。

在概括类题型中要注意一些超级抽象概括的问题。

比如一则访谈类的材料,有的考生将其概括为其主要写了十七大的内涵、作用、创新意义和落实。

这种就属于超级抽象概括,是不正确的。

题目要求考生概括的是具体的内容而不是一些抽象的东西。

考生在作答时要避免发生这种错误。

  3.对策

  对策环节主要是考核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对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的问题。

对策的形式包括铺垫、可行性对策、结尾三部分。

主体部分是对策的可行性部分,结尾部分可省略。

铺垫写法灵活性较强,可长可短。

其包括三要素:

针对的问题、作为的角色、解决方法。

例如电动车的问题,可以这样写“针对电动车增多的问题,作为市政府,本着方便百姓、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如下措施处置。

”作为的角色有时可以省略不写。

当对策的字数要求在100字左右甚至更少时,那么铺垫就要写得简练些。

比如职业乞丐问题,就可以这样写“针对职业乞丐问题,做如下处理”。

如果铺垫字数过多就会造成头重脚轻的错误。

对策的提出要针对材料所反映出的具体问题提对策,不要主观发挥。

对策的可行性方面有三部分组成:

相关部门、具体对策、作用意义。

例如电动车问题可以这样写:

“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加强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其树立安全守法的观念,守规上路行驶,减少电动车造成的安全事故。

”在完善对策时要结合材料,材料中有一些对策的提示。

如果材料中没有提示,就需要考生通过自己日常生活的积累作答了。

在对策环节中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不能把文章的主体放在原因的分析上,“因为?

?

原因,采取?

?

对策”的模式是不可以的。

而是要把主体放在具体措施和作用意义上。

如果题目明确要求分析原因,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一种是总体列出原因再写出对策,一种是一一对应列出原因和对策。

  4、文章

  文章环节有题目、论点、论证关系、开头、结尾和语言。

题目要与材料的主旨相一致:

题目要与作答要求相一致,即区分是针对主要问题还是针对主要内容。

题目要提出论点并且鲜明。

题目结构是主题词加核心思想的形式,比如“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制度建设”。

如果题目字数超过一行可以精简文字或者采取主副标题的形式。

副标题要在主标题第三个字下写。

论点就是中心论点,分论点要和中心论点相结合,文要对题。

分论点的第一部分是要对现状进行描述,突出问题。

第二部分要分析影响,可以包括基本面和理论面分析,理论面的分析可以突出考生的理论水平。

第三部分是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是作用和意义。

论证结构上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

解决问题可以采取并列式和递进式的结构。

文章开头第一段要提出问题,第二段要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要辩证的提出;分析问题之后要点题。

文章要按照这样一种模式:

铺垫重要性—总结观点—作用意义。

最后就是结尾。

语言上则要求准确、规范、流畅。

  申论万能写作模式

  08年公务员考试辅导:

申论写作套路万能模板

  第一节阅读概括的基本套路

  “三遍四步法”

  读三遍文章,分四步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任务。

  强调:

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

脑袋里要装着问题:

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

不同的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步:

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

  关于什么是关键词或关键句的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那么什么是关键呢?

有几个技巧:

  1.首尾句原则:

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

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

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

(时间允许可以举20xx年国家真题的例子)

  2.关联词原则:

这一条在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

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

再比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

  “因为?

?

所以,虽然?

?

但是,不但?

?

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

  3.常见词原则:

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

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

只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分析历年的真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就是关键的地方。

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词保持足够的敏感性。

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

  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

  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

  第二步:

总结段落大意。

  这个工作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需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

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对其进行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

比如可标注“原因”、“措施”等等。

这样做,既准确,又节约时间。

  第三步:

分门别类

  这一步很重要,千万不敢小觑。

要按照问题表现、问题原因、问题对策三大类将材料进行划分。

这个分类的过程也是我们整理思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整个材料有个总体的把握。

  分类原则

  横向:

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问题的原因:

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

  纵向:

问题的表现/原因/措施:

  多层次的分门别类

  第四步:

概括主要内容。

  这里又一个八股模式,或称万能模式,简称四句话。

  1.材料反映了?

?

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

/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3.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何以如此呢?

/原因何在?

(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4.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防治应该是多方面的: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

(大多数时侯没有这一部分)

  如果能够从这个思路出发,这一部分就不会失分太多。

要按照这个模式,尽可能的把关键词写进概括当中,即使逻辑性差也不太要紧,这一部分完全是按点给分。

一般有十个左右的要点,根据阅卷的经验,能找到6-7个要点已经是很不错了。

因此,一定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多写关键词,而不是在组织文字上浪费时间。

  第二节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

  第二节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

  针对特定问题提出对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申论考试考察的重点。

申论考试不但要考察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文字表达、文体运用的能力,更重视考察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后者主要在提出对策的环节中体现出来。

  提出对策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

要想提出正确的对策,决策的过程就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的。

从理论上来说,决策程序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步,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第二步,收集尽可能完备的资料与信息,为制定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

  第三步,依据尽可能完备与可靠的信息,对发展的趋势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第四步,拟定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

  第五步,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与不可行性评价;

  第六步,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第一步根据矛盾特殊性找出问题根源

  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通过分析特定事实的现状,主要是分析其存在的负面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是提出正确对策的前提和关键。

更清楚地说,这里面实际上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要根据材料找到特定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消极负面影响。

这部分工作实际上在前面阅读材料和概括主要内容时已经完成。

  其次,根据对这种消极负面影响的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

  

(一)因果分析——查找问题根源的基本办法

  追根溯源的因果分析法是查找问题原因的根本方法。

运用辩证思维找到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深层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是能够对症下药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前提和关键。

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分析。

辩证思维分析就是在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现成的理论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历史地看问题,而不是僵化静止地看问题;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事物,而不是简单孤立地看事物。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重点论,即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是要坚持两点论,进行多项求异分析。

在寻找问题根源时不但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也要看到事物的非主要矛盾;不但要看到内部性矛盾(内因),还要看到外部性矛盾(外因)。

产生某个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等等。

因此,要全面地、多方位地进行原因分析。

根据历年公务员申论考试的情况和对未来考试的分析预测,我们认为常用的因果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内外因分析

  内外因分析是我们在提出对策和论证对策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知道,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其作用。

内因和外因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熟练掌握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0xx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的解题秘诀就是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来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两种思路,而不是简单的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考虑。

换句话说,只要能够想到内外因关系原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种思路是“输血式”——即以国家扶持为主。

具体的说就是要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和贷款,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输血式”的思路是要完善制度,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二种思路是“造血式”——即以

  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为主要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鼓励和扶持农村地区劳务输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各项权利,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找到了两种思路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

题目还要求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

那么这篇文章怎么写呢?

有的考生按照这种思路展开:

分为两部分,一是评价国家扶持思路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国家扶持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外因;二是评价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思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内因。

  这样的做答,虽然没有实质性错误,但是违反了辩证思维的根本法则,强调了内因和外因的对立性,忽视了内外因的统一性,因此,不可能得高分。

正确的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

解决“三农问题”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

国家扶持思路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国家扶持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外因;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思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农民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内因。

  第三部分:

根据内外因相互作用原理,指出应把国家扶持和充分发挥农村农民的主动性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

  再例如,关于“标本兼治”的提法实际上也是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

  2.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

  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方法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动因。

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利益分析法。

利益分析法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

人的需要经过社会关系的过滤和渗透,就表现为人的利益。

需求产生利益,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