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058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康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1683年,施琅率水师从福建出发,攻下澎湖岛,促使郑克塽奉表投诚。

(2)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影响:

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强固了东南海上防务,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名师指津] 清朝设置台湾府,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及对台湾的开发,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统一,巩固了东南海防。

四、抗击沙俄

1.背景:

从16世纪中叶开始,沙皇俄国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

(1)康熙两次亲赴塞外,视察东北,做好了抗击沙俄的准备。

(2)1685年始,康熙组织清军两次在雅克萨重创俄军。

3.结果:

1689年,中俄签署《尼布楚条约》。

内容:

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及外兴安岭至海为中俄的东段边界,岭、河以南属于中国,以北属于俄国。

4.意义:

这是中俄双方在平等谈判基础上签订的一个平等条约,从法律和国际条约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

[思维点拨]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巩固了东段边疆,维护了国家主权;

同时也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

五、三征噶尔丹

1.原因:

噶尔丹占据了天山南麓,并从科布多出兵东犯,兵锋直抵离北京不太远的乌兰布通,而且他还和沙俄有所勾结。

2.概况

(1)1690年,康熙督师亲征,取得乌兰布通战役的胜利,噶尔丹逃回科布多。

之后,康熙加强对喀尔喀蒙古的管辖,并举行多伦会盟。

(2)1696年到1697年,康熙又两次亲率大军征讨噶尔丹,使其服毒自尽。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蒙古各部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易错提醒]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它是一定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

这些战争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是我国内部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

交战双方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但有压迫与反压迫、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之分。

知识图示

主题一 康熙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

史料一 电视剧《康熙王朝》康熙夜观地图数忧患

史料二 康熙痛斥朝臣的台词:

朕刚即位的时候①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鳌拜,灭了鳌拜,②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吴三桂,朕平了吴三桂,③台湾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啊,朕收了台湾,④噶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

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

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

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

忘了!

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的盯着你们呢。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反映的是康熙王朝面临的威胁多民族国家统一和主权的因素。

(2)史料二中康熙的台词涉及到康熙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①是擒鳌拜,②是平定三藩之乱,③是统一台湾,④是平定噶尔丹叛乱。

[问题思考]

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康熙形象(可包含生平及功绩)。

提示 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

擒鳌拜、平三藩、征蒙古、收台湾、退沙俄、兴文教、修经典、开科举,促进了民族团结。

他的文韬武略使大清迅速从一个立国不稳、危机四伏的异族王朝发展成为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国力强盛、声名远播的康乾盛世,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帝王。

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和作用

措施

作用

巩固国家统一

平定三藩叛乱

使国家避免了一次大分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统一台湾

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加强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平叛噶尔丹

使清政府控制了漠北蒙古,进而控制了天山南北

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

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巩固统治,并且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

尊崇儒家文化,延揽汉族文士

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利用儒学,维护统治

维护国家主权

抗击沙俄入侵

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在平等基础上,以谈判方式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边界170多年的稳定

主题二 对康熙帝一生的评价

史料一 毛泽东说:

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史料二 康熙帝以儒学治国,于九年(1670年)十月九日发布了著名的《圣谕十六条》。

颁布全国要求切实遵照执行。

康熙皇帝曾于内廷设立了南书房。

入职南书房的官员多是才华出众的汉人,他们不仅辅导皇帝读书写字、讲求学业、时备顾问,还代拟谕旨、编辑典籍。

——《中华名人传记·

康熙传》

史料三 (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公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

体群臣,子庶民。

保邦于未安,致治于未乱。

夙夜孜孜,寝寐不遑。

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

《康熙政要》

(1)从史料一中画线部分可知,毛泽东认为康熙帝的伟大贡献是奠定了中国现代版图的基础。

(2)史料二中画线部分说明康熙帝以儒学治国。

(3)史料三是康熙帝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胸怀天下,勤政爱民,统治有方,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1)列举史实说明史料一中“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结论。

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史料二中康熙帝治国措施的积极作用。

(2)史料三中康熙帝的自我评价是否客观合理?

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1)史实:

①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

②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③册封(五世)班禅,密切与西藏关系。

④反击沙俄侵略,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了国家主权。

(任答三点即可)

积极作用:

①以儒学治国,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速了满洲封建化。

②笼络汉人,有利于缓解满汉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看法一:

合理。

康熙帝一生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是中国古代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看法二:

不合理。

康熙帝作为封建统治者,其政策措施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对内加强专制,对外轻视西方,未能紧跟世界潮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进程。

正确评价康熙帝

(1)历史贡献

①政治方面:

平定三藩叛乱,统一台湾,平定西北噶尔丹叛乱,确立中央对西藏的册封制度,两次反击沙俄侵略。

康熙帝为维护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基本上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版图。

②文化方面:

康熙帝推崇程朱理学,组织编撰《康熙字典》等要著,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③经济方面:

康熙帝统治时的中国,政局稳定,领土广阔,生产力有所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也趋于繁荣,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

(2)不足之处

康熙帝统治时期,世界历史逐步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独裁(设南书房、大兴文字狱)进一步加强,实行闭关政策,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局面,为中国在19世纪遭受西方的侵略埋下了隐患。

1.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包括(  )

①建立新王朝政权 ②对边疆地区未有效控制 ③沙俄势力威胁边防安全 ④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康熙继位的时候,清朝已经建立了在全国的统治,故①错误;

康熙继位的时候,以“三藩”为代表的地方势力依然强大,故④错误。

2.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他的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雅克萨之战的胜利B.清军平定三藩之乱

C.郑成功收复台湾D.清军进入台湾

答案 D

解析 紧扣题干材料,如“闻海上捷音”等关键信息,并与康熙帝的历史活动相结合分析作答。

3.在签订《尼布楚条约》时,作为签约一方,清朝使用了“中国”国号,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尼布楚条约》是在双方平等基础上签订的

B.清初中国已经开始了近代化历程

C.《尼布楚条约》是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

D.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解析 关键是抓住本题的题眼,即使用了“中国”国号,而不是大清国,故其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B项不符合史实,A、C两项是就条约签订的背景和内容而言,都不符合题意。

4.(2017·

温州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终将军施琅之世,严禁粤中惠、潮之民,不许渡台。

盖恶惠、潮之地素为海盗渊薮,而积习未忘也。

琅殁,渐弛其禁,惠、潮之民乃得越渡。

”——《理台末议》

材料二 清朝收复台湾以后,施琅对郑氏家族没有采取报复手段,还亲自到郑成功庙致祭。

但施琅此时的表现既有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也不无清廷约束的结果。

因此,全面肯定他此前的作为既无必要,也不合理。

——葛剑雄《如何评价施琅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施琅的管理政策,并指出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施琅的历史贡献,并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答案 

(1)政策:

严禁东南沿海的人们出海。

原因:

海盗猖獗。

(2)贡献:

代表清政府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统一;

捍卫了民族尊严。

标准:

一是看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推动即肯定为主,阻碍即否定为主;

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

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解析 第

(1)题第一问,从材料一“严禁粤中惠、潮之民,不许渡台”可知,施琅的管理政策是严禁东南沿海的人们出海;

第二问,从“盖恶惠、潮之地素为海盗渊薮,而积习未忘也”,可知原因是海盗猖獗。

(2)题第一问,结合施琅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说明其历史贡献;

第二问,运用历史分析方法,从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社会发展、人民利益是否起推动作用等角度评价其作用。

学习思考

1.提示 原因:

鳌拜的专权威胁了皇帝的权威,妨碍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提示 影响:

消除了大一统国家潜伏的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

巩固了中央集权;

有助于清除积弊,促进经济发展,安定民生。

3.提示 在台湾设立府县,标志着台湾又重新回到中央政权管辖之下,回到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

这不仅对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对台湾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测评

提示 

(1)平叛乱指平定三藩叛乱,统一西南及东南地区。

(2)御外敌指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签定《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3)定边疆指统一台湾,设台湾府;

三败噶尔丹,统一漠北;

与蒙古各部会盟加强联系等。

以上种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抵抗外来侵略、加强中央集权起了很大作用。

[基础达标]

1.康熙帝剪除鳌拜集团和平定三藩之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两种势力都(  )

A.拥有较大的势力B.严重威胁皇权

C.有称帝的野心D.不服从皇帝命令

解析 康熙帝采取的举措,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统治的基本制度,该制度的核心就是皇权的至高无上,严重威胁皇权是康熙帝要剪除这两种势力的主要原因。

2.康熙帝和吴三桂斗智斗勇的故事曲折、艰难,至今在民间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康熙和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矛盾斗争,从清朝初期国内的局势看应当属于(  )

A.民族间矛盾

B.清王朝与明王朝残余势力的矛盾

C.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封建国家内中央政权与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矛盾

解析 从清初国内的状况看,统一是大势所趋。

吴三桂等三藩是分裂国家的地方割据势力,而康熙代表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力量。

3.“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

辛苦事亲征。

”此诗是对下图的反映,这首诗写在(  )

A.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B.平定“三藩叛乱”后

C.收复雅克萨之后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

答案 A

解析 从诗和图片可以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地点是天山及沙漠地区,发生了战事,皇帝亲征。

据此判定是平定噶尔丹叛乱。

4.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

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解答本题要阅读题干,依据康熙帝的作为进行思考。

结合祭孔、听学、授官可知①③④正确。

材料未体现“提升满族文化”的内容,故B项符合题意。

5.《尼布楚条约》与近代历史上清政府签订的其他条约相比,不同点是(  )

A.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

B.把原属于中国的领土让给外国

C.签约双方平等协商

D.都是不平等条约

答案 C

解析 近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都是不平等的条约,而《尼布楚条约》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

6.康熙帝曾评价自己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历史发展作出的最突出的贡献是(  )

A.通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B.将清政府的统治扩展到全国

C.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尊重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解析 康熙帝平定叛乱、抵御外敌、稳定边疆,客观上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五年(1727),台湾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

“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

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

”……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200万之众。

——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

……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1)材料一中的“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指出材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

(2)根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熙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

答案 

(1)背景:

镇压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统一已成历史趋势;

殖民势力的入侵,威胁清王朝的统治。

意图:

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2)积极作用:

在经济上,大量移民进入台湾,缓解了福建沿海人口和生活压力,促进了台湾经济开发;

在文化上,输送福建教育人才,促进台湾文化教育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