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1019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5.伤仲永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解释: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世隶耕()称前时之闻()仲永之通悟()彼其受之天也()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泯然众人矣()

贤于材人(贤:

材人:

)环谒于邑人()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②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的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的意思

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的意思

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闻:

1.余闻之也久()2.不能称前时之闻()

其:

1.其诗以养父母()2.稍稍宾客其父()

然:

1父利其然也()2泯然众人矣()

宾客:

1稍稍宾客其父()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为: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

今义:

或以钱币乞之(古义:

今义: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

今义:

稍稍宾客其父(古义:

今义:

泯然众人矣(古义:

今义:

三、句式积累

1.判断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

省略宾语“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

省略主语“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

省略介词“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

3.倒装句

“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10.木兰诗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通“”,)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旦辞爷娘去()西市买鞍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木兰不用尚书郎()出郭相扶将()

雄兔脚扑朔()双兔傍地走()

②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的意思。

2.动词用作名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原是动词,这里用作,“”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市:

1.东市买骏马()2.愿为市鞍马()

将:

1.将军百战死()2.出郭相扶将()

帖:

1.昨夜见军帖()2.对镜帖花黄()

机:

1.不闻机杼声()2.万里赴戎机()

④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古义:

今义:

双兔傍地走(古义:

今义: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

今义:

出郭相扶将(古义:

今义:

仅用作姓氏。

二、句式积累

1.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中省略宾语“此”,可补充为“愿为此市鞍马”,“此”。

2.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中的“何所思”,是宾语前置,是“所思何”的倒装,正确的语序为“问女所思何”。

15.孙权劝学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卿:

当涂:

但当涉猎(但:

涉猎:

刮目相待(刮:

肃遂拜蒙母(遂: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

治:

蒙乃始就学(乃:

就:

及鲁肃过寻阳(及:

过:

即更刮目相待(刮目相待:

刮目: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

乎:

②一词多义

当:

1.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

见:

1.见往事耳()2.见渔人,乃大惊()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若:

1.孰若孤()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

之:

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于厅室之东北角()

乃:

1.乃不知有汉()2.蒙乃始就学()

为: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古今异义

但当涉猎(古义:

今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

今义:

见往事耳(古义:

今义: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

今义:

三、句式积累

1.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20.口技

一、通假字

满坐寂然(“”通“”,)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者:

会宾客大宴(会:

宴:

)施八尺屏障(施:

众宾团坐(团坐: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寂然: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欠伸:

)其夫呓语(呓语:

妇抚儿乳(乳:

)众妙毕备(毕:

宾客意少舒(意:

少: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

虽人有百手(虽: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以为妙绝(以为:

绝:

)变色离席(色:

席:

奋袖出臂(奋:

)两股战战(股:

战战:

几欲先走(几:

走:

)曳屋许许声(曳:

②词类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妇抚儿乳(乳:

宾客意少舒(少:

不能名其一处(名:

③古今异义

会宾客大宴(古义:

今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

今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

今义:

几欲先走(古义:

今义:

④一词多义

指:

1.手有百指()2.不能指其一端()

绝:

1.以为妙绝()2.群响毕绝()

妙:

1.众妙毕备()2.以为妙绝()

作:

1.有鼠作作索索()2.百千齐作()

间: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遂于外人间隔()

是:

1.当是时()2.问今是何时()

坐:

1.满坐寂然()2.众宾团坐()

名:

1.不能名其一处也()2.自为其名()

⑤古今异义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

今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

今义:

两股战战(古义:

今义:

几欲先走(古义:

今义:

虽人有百手(古义:

今义:

会宾客大宴(古义:

今义:

宾客意少舒(古义:

今义:

三、句式积累

省略句

“抢夺声,泼水声”中省略了“抢夺”的宾语“财物”,可补充为“抢夺财物声,泼水声。

倒装句

“会宾客大宴”中的“宾客大宴”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会大宴宾客”。

25.短文两篇

一、通假字

满坐寂然(通“”,)。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饮于河、渭()

北饮大泽()

化为邓林()

入日()

②词类活用

“北饮大泽”中“北”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的意思。

“道渴而死”中“道”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为:

1.化为邓林()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为:

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2.孰为汝多知乎()

其:

1.问其故()2.及其日中如探汤()

3.弃其杖()

④古今异义

夸父与日逐走(古义:

今义:

河、渭不足(古义:

今义:

三、句式积累

省略句

省略主语:

1.“未至,道渴而死”中“未至”前省略了主语“夸父”,可补充为“夸父未至,道渴而死。

2.“问其故”中省略了“问”的主语“孔子”,可补充为“孔子问其故”。

省略介词:

3.“北饮大泽”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北饮于大泽”。

省略宾语:

4.“未至,道渴而死”中省略了“未至”的宾语“大泽”,可补充为“未至大泽,道渴而死”。

省略状语

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中省略了壮语“去人”,可补充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30.狼

一、通假字

止有剩骨(“”通“”,)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惧:

以:

两狼之并驱如故(并: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窘:

顾野有麦场(顾:

场主积薪其中(薪:

苫蔽成丘(苫蔽: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倚:

弛:

眈眈相向(眈眈:

一狼径去(去:

其一犬坐于前(犬:

目似瞑,意暇甚(瞑:

暇:

屠暴起(暴:

又数刀毙之(毙:

一狼洞其中(洞:

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意:

止露尻尾(尻:

屠自后断其股(股: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寐:

狼亦黠矣(黠:

只增笑耳(耳:

②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其一犬坐于前”中“犬”是名词,这里作状语,“”的意思。

动词作名词:

2.“一屠晚归”中“屠”是动词,这里作名词,“”的意思。

名词作动词:

3.“一狼洞其中”中“洞”是名词,这里作动词,“”的意思。

4.“恐前后受其敌”中“敌”是名词,这里作动词,“”的意思。

5.“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中“遂”是名词,这里作动词,“”的意思。

6.“狼不敢前”中“前”为名词,这里作动词,“”的意思。

动词作使动动词:

7.“又数刀毙之”中“毙”是不及物动词,这里作使动动词,“毙之”即“使之毙”。

③一词多义

止:

1.止有剩骨()2.一狼得骨止()

敌:

1.恐前后受其敌()2.盖以诱敌()

之:

1.久之()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又数刀毙之()4.两狼之并驱如故()

意:

1.意暇甚()2.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

前:

1.其一犬坐于前()2.狼不敢前()

恐:

1.恐前后受其敌()2.不治将恐深()

其:

1.恐前后受其敌()2.场主积薪其中()

3.屠乃奔倚其下()4.其一犬坐于前()

5.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以:

1.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2.盖以诱敌()

④古今异义

止增笑耳(古义:

今义: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

今义:

三、句式积累

省略句

省略宾语:

1.“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

2.“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

省略介词:

3.“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4.“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5.“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省略主语:

6.“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倒装句

7.“投以骨”中“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总复习

(一)《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的诗句是:

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

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

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

5.《木兰诗》中的“。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

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7.《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

.

8.《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9.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

“;

10.《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

1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

12.《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13.《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

14.《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

(二)《山中杂诗》(吴均)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且富有情趣的两句是:

(三)王维《竹里馆》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四)《峨眉山月歌》(李白)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五)《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六)《逢入京使》(岑参)

1.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七)《滁州西涧》(韦应物)

1.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中用以动写静手法描写雨景,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抒发了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情怀的诗句是:

2.《滁州西涧》中诗人渲染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蕴涵对无声息者一丝同情的句子是:

“,

(八)《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

刘长卿《送灵澈散人》一诗中,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的两句是:

(十)《约客》(赵师秀)

1.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

2.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

(十一)《论诗》(赵翼)

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人才辈出,各个时代都有有才华有成就的新人出现的两句是:

.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总复习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体裁),本文选自《》。

《社戏》选自《》,体裁是。

2.《爸爸的花儿落了净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地名)作家林海音。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作者是国诗人,着名诗作有

《》\《》\《》等。

4.《观舞记》的作者是,选自《》。

5.《最后一课》是国作家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6.闻一多,、、(称谓),着作收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现代着名诗人(称谓)。

7.《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人名),他获1957年奖。

8.《木兰诗》选自宋代编的《》,这是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

9.《孙权劝学》选自《》,这是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司马光,字君实,(朝代)文学家、史学家(称谓)。

10.《伤仲永》选自《》,作者,北宋(朝代名)家、家、家。

11.《口技》选自《·》,作者,字铁崖,代人。

《虞初新志》是清代选编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12.《夸父逐日》是一篇(体裁),选自《·海外北经》。

13.《狼》选自《》,作者是清朝小说家,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我国着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共有491篇。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

的意思,“异”指。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一]第一组习题:

1.本文选自代小说家写的短篇小说集《》。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

(2)恐前后受其敌()

(3)其一犬坐于前()(4)一狼洞其中()

3.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

①恐前后受其敌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③屠自后断其股④其一犬坐于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

6.翻译。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译文:

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

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

7.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

            

[二]第二组习题:

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目似瞑,意暇甚D.止增笑耳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止有剩骨

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久之,目似瞑②又数刀毙之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④盖以诱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我能用 “∕”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乃悟前狼假寐:

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弛担持刀:

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5.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

、、、。

6.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我认为:

7.阐述本文主旨。

8.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⑷弃其杖()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4.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5.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6.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愿望和精神?

答:

7.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

请简述理由。

答:

8.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翻译下列句子。

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译:

⑵天柱折,地维绝译:

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

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3.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4.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5.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6.你认为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

“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阅读全文回答:

1、本文节选自《》是清代编选的小说。

作者,字,人。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会宾客大宴()A.适逢,正赶上B.会议C开会D.会合

(2)众妙毕备()A.毕生B.毕业C全、都D.完了

(3)宾客意少舒()A.少量B.稍微C减少D.年轻

(4)不能名其一处也()A.名字B.名声C.出名D.说出

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一时齐发”指文中

5.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6.文中描写宾客听表演后神,这样写的作用是

7.文中用写声之远,用、和写声之近,用写声之大,用写声之小、夜之静。

8.文章正面描写了,侧面描写了,都是为了突出。

9.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