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1038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x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会计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指导教师意见:

(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

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

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该论文针对企业会计造假的类型、会计造假的危害、会计造假的原因、会计造假的种类及防范对策展开研究,有一定的针对性。

该同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

论文语言较通顺,基本观点正确。

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会计造假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

问题与不足是前后内容有些部分不对应,分析还不够深入,基本达到网络成人设计水平。

 

指导教师结论:

合格(合格、不合格)

指导教师

姓名

所在单位

兰州工业学院

指导时间

2014.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会计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评阅意见:

(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

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

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会计造假、信息失真一直是社会各界讨论的会计热点话题。

本论文选题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题比较清楚,观点比较明确,收集的资料较丰富,层次比较清楚,有一定的逻辑性,语言文字比较流畅,错别字极少。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全文没有具体的实例来论证,整体结构比较单薄,资料相对陈旧,2006我国颁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造成2006年前和2007年后的会计界理论与实务发生重大变化,本论文的资料几乎仍然是以2006年前的视角,使得论文没有时效。

总体来看,本文达到了网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水平,符合网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同意该同学参加论文答辩。

修改意见: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意见。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百分制):

60

评阅结论:

同意答辩(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

评阅人姓名

所在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经管学院

评阅时间

2014-09-29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

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

日期:

2014年7月20日

 

摘要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

它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会计的作用越来越大,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已日益成为企业管理者、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近些年来,虽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但会计造假的现象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

本文通过分析会计造假的类型、会计造假的危害、会计造假的原因、会计造假的种类及防范对策等,揭示会计造假的手段,并提出了一些防范与治理对策。

 

关键词:

1、会计造假2、防范3、治理

目录

一、会计造假概述·············································6

(一)会计造假的含义·····································6

(二)会计造假的现状······································6

(三)会计造假的类型····································6

二、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11

(一)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善,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11

(二)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不完善······························11

(三)法律惩罚打击力度不够··································11

(四)会计人员职业的从属性,造成会计人员的被动造假··········11

三、会计造假的表现形式········································13

(一)编制虚假会计凭证、账薄、粉饰报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13

(二)大做成本文章,虚增企业利润···························13

(三)进行违规税金核算,维护小团体利益····················13

四、会计造假的危害·············································14

(一)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14

(二)打击投资者的信心····································14

(三)有损会计队伍自身形象································14

(四)助长了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14

(五)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14

五、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措施···································15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约束体制···················15

(二)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分配奖励机制························15

(三)严格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水平············16

(四)明细企业产权,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16

(五)建立健全审计体系,强化审计监督························16

(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民诚信意识····················17

六、结论······················································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一、会计造假概述

(一)会计造假的含义

会计造假,就是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达到某种目的,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采取仿造、掩饰等手法编造假账,是会计主体为实现其主观目的而恣意违反会计准则、践踏国家有关会计法规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

会计造假歪曲了企业的赢得水平和财务状况,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掩盖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误导了投资者和债权人,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有损会计、审计执业人员的形象,动摇了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

(二)会计造假的现状

1、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受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甚至强迫,不能够坚持原则,甚至为违纪违法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等。

2、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受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为追求私利不惜以身试法,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贪污挪用公款,走上了犯罪道路。

3、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客观上认同了会计做假行为,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

4、执业态度不端正,缺乏敬业精神

一些会计人员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算账,和枯燥的数字打交道,既繁琐又复杂,从而在会计职业中表现出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拖拖拉拉、随便应付、积极性不高,缺乏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三)会计造假的类型

从会计信息反映的角度来看,会计造假表现为两种类型:

会计事项造假和会计报表造假。

会计事项造假通常旨在方便盗窃,或将公司的资产转变为个人所有或使用。

会计报表造假是故意谎报某些财务价值,造成增强获利能力的假象,从而欺骗股东和债权人等利害相关人。

1、原始凭证造假形式

(1)伪造、篡改、不如实填写原始凭证。

伪造、篡改、不如实填写原始凭证是指行为人使用涂改等手法更改会计凭证的日期、摘要、数量、单价、金额等,或采用伪造印鉴、冒充签名、涂改内容等手法,来制造证明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2)白条顶库。

所谓白条,是指行为人开具或索取不符合正规凭证要求的发货票和收付款项证据,以逃避监督或偷漏税款的一种舞弊手段,主要手法有:

①打白条子。

即以个人或企业的名义,在白纸上书写证明收支款项或领发货物的字样,作为发票来充当原始凭证。

②以收据代替发票。

这种手法经常用来偷逃税款,一些私营企业当面对消费者为个人时,只开具收据来证明此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而不开发票,以避免税务机关的检查而偷逃税款。

③不按发票规定用途使用发票。

如以零售、批发商业发票来代替饮食服务行业发票。

④不按发票规定要求开具发票。

如:

不加盖财务专用章,有关人员不签字等。

(3)取得虚假发票。

这种虚假发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发票本身是假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发票所记载的内容是虚假的。

虽然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不得使用假发票,并且要求各单位要重视发票的管理和使用,但近年来假发票却是风行天下,十分猖獗的。

另外还有单位之间相互开具假发票,甚至有人专门以开具假发票牟利。

(4)自制假单据、虚开发票。

虚开发票是指行为人在开具发票时,除在金额上采用阴阳术外,还开列虚假品名、价格、数量、日期等,以蒙混过关,便于报销。

具体手法有:

①虚假品名。

用便于报销的物品名称代替不符合报销要求的实物名称。

如购买化妆品开列为劳保用品,购买保健品开列为药品等。

②虚假价格。

按需要开列价格或按照虚假货物品名开列相符的价格。

根据收款方、付款方作弊的不同要求,虚假价格具有高开、低开、平开三种方式。

③虚假数量。

按需要开列数量或配合虚假货物价格开列数量。

根据收款方、付款方作弊的不同要求,虚假数量具有多计、少计、等计三种方式。

④假票真开。

用假发票记录真实业务。

(5)证证不符。

所谓证证不符,就是指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二者之间的不相符。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性的。

有的原始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发生日期与记账凭证所用会计科目应反映的内容、记账日期明显不符;有的记账凭证上所列明的原始凭证张数与实际所附张数不符等。

(6)记账凭证上账户对应关系不正常。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进行会计核算,记账凭证上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和其所反映的具体经济业务内容,应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但有些企业却经常使用一些往来科目来偷逃税款,隐瞒收入。

2、会计报表造假的主要类型

(1)虚增资产,虚增利润

主要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因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升迁和奖金、股息、红利等既得利益的分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

其会计报表造假的主要方法主要有:

①虚构销售,虚列应收账款。

企业虚拟销售客户,开出销售发票,虚列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

如某股份公司2006年通过与其关联的13户企业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21亿元,虚转成本8361万元,虚增利润3739万元。

②少转销售成本,虚增利润。

这类企业不按销售配比原则结转销售成本,导致企业库存商品的账面金额远大于实际库存金额。

如对某企业生产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和人员工资均未结转,少转成本1840多万元。

③利用“未达账项”弄虚作假,调节利润。

如某企业将421.8万元的有关费用支出单据压在银行未达账中,未进行账务处理。

④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关联方交易,其交易价格不是在公平的条件下确定的,往往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行为。

如某股份公司将7000万元的土地卖给关联企业,卖价17000万元,获利10000万元;将净资产为2300万元的下属企业卖给关联方,定价为11000万元,获利8700万元。

该公司当年利润为8600万元,剔除上述两项,实际亏损10100万元。

⑤当期费用未计入损益,虚列资产,虚增利润。

这类企业将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虚列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中,不计入损益。

⑥借款费用资本化,虚增在建工程支出,虚增利润。

对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何时应计入损益,财务制度有严格要求。

⑦少提固定资产折旧,虚增利润。

⑧少提或不提银行贷款利息,虚增利润。

⑨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

(2)虚增负债,隐瞒利润

主要是私营企业和个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因为这类企业为了逃避国家的税收,少缴政府有关部门的规费,而有意隐瞒利润。

其方法主要有:

①销售收入不入账,作预收账款处理。

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金额较大,且长期不动,实际是销售收入未入账。

②虚构成本,虚列负债。

销售收入不入账,隐瞒利润的前提条件是它的客户单位无需销售发票。

当客户单位需要开具销售发票时,销售企业就可能通过虚构成本来隐瞒利润。

如某有限公司将部分原材料的购进只有仓库的验收入库单,暂估入账的材料达3100万元,均虚列入应付账款,而虚购的材料通过领料单逐步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隐瞒利润3100万元。

③购置固定资产,挤入生产成本。

如某集团公司的账外固定资产特别多,原来该企业在购进固定资产时,要求销售单位将增值税发票开为材料配件等。

这样,企业不仅可以挤占生产成本,隐瞒利润,偷逃国家所得税,而且可以将不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变换为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偷逃国家的增值税。

 

二、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善,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

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

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

(二)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我国《会计法》中明确规定进行会计造假要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但在这个前提下,为什么还有人知法犯法呢?

原因是会计法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单位负责人之所以敢冒风险作假,是因为会计造假的风险收益要远大于风险成本。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造假者宁知法也要犯法的想法,就应从他们“趋利”的目的出发,不断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对违法造假的处罚力度,当造假成本大于造假的风险收益的时候,造假者自然会三思而后行。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遏制造假现象的发生。

(三)法律惩罚打击力度不够

目前,尽管我国《刑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税收征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查处力度和打击力度不够等情况严重存在。

有些虽有明文规定,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往往还停留在警告和罚款上。

从行业的职业道德约束来看,其约束力和行业处罚力度也远远不够,致使违法收入远远大于违法成本,这无疑助长了一部分会计人员去冒险。

(四)会计人员职业的从属性,造成会计人员的被动造假

会计造假,既是企业领导者和会计人员职业技能不高,又是这些人法制观薄弱造成的。

在企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除按法律、制度办事外,就是听从领导的旨意,在单位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是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

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

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

一般而言,会计人员是虚假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如果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能够自觉抵制来自于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拒绝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由于会计人员中业务素质普遍较低、法制观念较弱,缺少作为职业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独立能力。

 

三、会计造假的表现形式

(一)编制虚假会计凭证、账薄、粉饰报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会计凭证的造假主要是通过编造虚假业务,以非法的手段取得原始凭证、自制劳务费、装卸费凭证等以虚开实,或以原会计事项为基础,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一勺开多,或采用偷梁换柱的方式,利用形式上合法的票据在费用列示公费旅游或领导个人消费等。

这些虚假凭证进入记账程序,知识会计信息从源头上是真,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另一方面就是建立账外账,有的甚至建几套账,一套用来应对税务部门应付检查,一套用来给上级管理部门,一套留给审计部门等,这样的弄虚作假行为在一些企业大有存在。

有些企业需购经济业务、粉饰会计报表。

以上种种行为,直接造成了会计信心的严重失真。

(二)大做成本文章,虚增企业利润

成本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特别是上市公司,为了粉饰业绩,虚增企业利润,提高股票价值,在成本上大做文章,通常采取的方法有:

该列入成本的材料费、人工费不计入成本,使生产成本人为降低;该摊销的费用不摊销或者少摊销,该计提的费用不计提或者少计提。

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本应按月入市计提,有的企业为了加大利润,就不提或者改变原来的折旧方法重新计提,使折旧费用减少;或者将已竣工的基建项目不按时转入固定资产,少计折旧费用,又将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计入工程成本,有些企业采取在集团下属企业之间随意转移成本,达到人为调节利润的目的,这样就使成本在各自企业由于人为因素而改变,致使企业利润不实。

(三)进行违规税金核算,维护小团体利益

主要表现在企业为偷逃税金,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虚拟购销业务购买增值税进项税额发票入账;有些企业为了偷逃营业税,编造发票摘要的内容,如将全部为营运收入的发票变造为营运收入和其他款项,以少缴营业税;还有一些企业序列职工名册或以职工部分收入为计税标准,偷逃个人所午税;有的隐瞒收入,乱摊成本费用,偷逃企业所得税,从而达到不缴或少缴税金的目的。

 

四、会计造假的危害

会计造假的危害性很大,具体表现在:

(一)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使得有关核算资料不真实,掩盖了某些矛盾,国家宏观调控失去了可靠的基础,政策制定失误,干扰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配置低劣化,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造成国家利益受损,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二)打击投资者的信心

财务信息是投资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桥梁。

不少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其自身的不良目的,蓄意对会计信息进行操纵,有意掩盖,甚至歪曲其真实的经营业绩。

这种行为既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

(三)有损会计队伍自身形象

会计人员不讲诚信,其最终结果,轻者调离会计岗位,重者将按法律规定受到法律的制裁,极大地破坏了会计队伍良好形象。

(四)助长了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使会计内控系统秩序失控,助长了诸如贪污腐败、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和违法行为的滋生和蔓延,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和价值危机。

(五)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五、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约束体制。

1、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使之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等是财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该遵循的规范和标准,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工具。

科学、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是防范遏制会计造假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制定、修订并颁发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等,但还应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征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出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违反《会计法》的处罚标准,使会计法规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使各项会计工作有法可依。

2、加大会计执法力度,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

执法者应严格以《会计法》为准绳,对财务造假者严惩不怠,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纠正各种“人治”倾向,形成打击会计造假的威慑力。

对造假的企业单位的经济处罚必须从严、从重,使会计造假者的会计造假成本大大高于其得到的利益,使其不敢造假。

3、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在加强会计法律法制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会计法》等法律的认识,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政策水平,从思想深处提高会计人员杜绝会计造假的自觉性。

同时,也要加强企业负责人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懂得自己在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应负的职责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把贯彻会计法律法规,杜绝会计造假变成自觉行为。

(二)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分配奖励机制

1、政企职责分开,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企职责必须严格分开,政府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培育市场机制,给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同时,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明确政府的服务职能和服务范围,严格限制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2、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标准和分配奖励机制

财务造假不仅有财务人员的原因,也有业绩评价体系不完善的原因。

应尽快建立一整套符合企业实际,能够客观地评价企业领导真实业绩的评价体系,改变以往只重视考察数字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做法,还要经考核的结果与企业领导人的升迁,奖励相结合。

必须将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以企业负责人的奖励、考核、任命相结合、才能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诚信的原则,从源头上杜绝会计造假行为。

(三)严格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水平

会计造成假事件的产生,也有一个过程,从产生会计造假念头,到执行及假象得出,中间经历策划者、组织者与具体实施者,会计人员是主要的,若没有会计人员的具体参与,会计造假就不可能最终出现。

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是杜绝会计造假的保证。

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有会计执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料考试,会计人员授受继续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等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水平。

要加强财会人员尤其是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