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1204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的光合作用.docx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干物质的90%以上都是含碳化合物,所以碳素营养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

碳素是构成植物体的骨架,一旦断绝了碳素营养,植物便不能再积累有机物,并呈现“饥饿”状态。

植物碳素营养的碳源可来自无机物、也可来自有机物,据此可把植物分成两类:

异养植物(heterophyte):

只能利用有机碳化合物作为碳素营养的植物。

Eg.真菌,一些寄生高等植物。

自养植物(autophyte):

能利用二氧化碳作为碳素营养的植物。

Eg.绝大多数高等植物、藻类植物、光合细菌等。

自养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叫碳素同化作用。

Carbonassimilation

利用光能还原CO2

利用无机物氧化分解放出的化学能还原CO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规模最大,积累有机物最多,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光合作用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Section1Introduction

1.1Concept: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富含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其本质就是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其反应式为:

CO2+4H2O*

(CH2O)+O2*↑+2H2O*+H2O

1.2Significance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基本功能,是地球上唯一的、大规模地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从水中释放氧气的过程,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1)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2)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

(3)释放氧气,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4)带动自然界其它物质循环

1.3History

Section2ChloroplastsandTheirPigments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光合作用的主要反应均在叶绿体内进行,因此,可以认为“叶绿体是一个光合细胞器”。

近年来发现一些光合作用过程不在叶绿体中进行,例如,蔗糖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光呼吸循环再三各细胞器中进行;C4途径在两种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等。

2.1叶绿体的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

2.1.1形态结构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圆形,直径3~6μ,厚2~3μ,每个叶肉细胞内约有50~200个叶绿体(其面积远大于叶面积)。

细胞质中叶绿体的位置可随光强度而变化。

叶绿体在电镜下可以看到三部分:

被膜、基质和片层系统:

p70,F3-2.

(1)Chloroplastmembrane(outerenvelope)

由两层生物膜构成,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一个选择性屏障。

(2)Stroma:

膜内无色(淡黄色)、可流动部分。

组成:

蛋白质(酶)、DNA、核糖体、淀粉粒、嗜锇滴(脂类滴)、水等。

功能:

二氧化碳固定和还原(暗反应)

(3)LamellSystems(granalamell,stromalamell)(由类囊体(thylakoid)组成)

组成:

蛋白质、光合色素、脂类、醌类等

功能:

光能的吸收和转化

2.1.2Chemicalconstituentofchloroplast

(1)水75~80%

(2)干物质20~25%

protein:

构成叶绿体结构,酶或电子传递体等也是蛋白质或蛋白质与其他物质的复合体。

lipid:

是膜的主要成分。

pigment:

收集光能和能量转换

ash:

Fe、Cu、K、P、Ca、Mg等,或是结构成分,或是参与酶的催化作用。

贮存物:

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2.2TheChloroplastPigmentsandTheirPhysical-chemicalProperties

叶绿体色素

2.2.1ChemicalPropertiesofChlorophyll

(1)叶绿素的组成和结构:

叶绿素是双羧酸(叶绿酸)的酯,叶绿酸的一个羧基为甲醇酯化、另一个羧基为叶绿醇酯化。

叶绿酸为4个吡咯环连成的1个卟啉环,环的中心是1个Mg离子(Mg与N极性结合,Mg偏正、N偏负),具亲水性;叶绿醇是1个具有20个C的长链脂肪醇,具亲脂性。

结构见p72,F3-3

(2)叶绿素的化学性质

①皂化反应(与碱作用)

②与酸作用

Chl.(绿色)+HCl---→Pheo(褐色)+醋酸铜---→Cu-Chl.(绿色)

2.2.2Operticalpropertiesofchlorophyll

1、光的特性:

波动性、粒子性(光量子)

2、AbsorptionSpectraofChlorophyll

太阳光的可见光(390~760nm)是七色光的连续光谱。

连续光谱中一部分被叶绿素吸收而出现暗带或黑线,此暗带或黑线即为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P75,F3-7.

从图中可见,叶绿素的最强吸收带有两个区域(640~660nm;430~450nm),其吸收峰为:

叶绿素a

叶绿素b

许多试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植物在可见光不同波长下放氧效率(光合效率)的光谱图]与其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是一致的,表明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正是叶绿素吸收的光。

对光合作用有效的光为400~700nm的光。

3、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

荧光现象: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寿命10-8~10-9。

磷光现象:

叶绿素溶液照光后,去掉光源,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的现象(用仪器才能测知)。

寿命10-2。

叶绿素之所以具有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是其受光激发的结果。

(p76,F3-10.蓝光量子和红光量子对光合作用是等效的)。

2.2.3辅助色素

1、类胡萝卜素:

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胡罗卜素:

橙黄色,为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分子式:

C40H56。

叶黄素(胡罗卜醇):

黄色,为胡罗卜素的衍生醇类,分子式:

C40H56O2。

类胡罗卜素分子两头是对称的紫罗兰酮环,中间以共轭双键相连,因此,他们也有收集光能的作用,此外还可防止光对叶绿素的伤害。

其结构式见p72~73.

胡罗卜素和叶黄素的最大吸收带在蓝紫光部分,不吸收长波长的光,所以呈橙黄色P76,F3-8。

2、藻胆素:

不溶于有机溶剂,而溶于稀酸和热水中。

与蛋白质结合成藻胆蛋白。

藻胆素的发色团的结构是4个吡咯环的直链共轭系统,相似于叶绿素卟啉环的断裂伸直的结构。

(p73)。

具有收集光能的作用。

藻红蛋白:

最大吸收带在黄绿光区,呈红色,存在于红藻中。

藻蓝蛋白:

最大吸收带在橙红光区,呈蓝色,存在于蓝藻中。

P76,F3-9

2.3色素在叶绿体内的排列

2.4SynthesisofChlorophyll

和体内的其他活性物质一样,Chl也不断地进行代谢更新,有实验证实,Chl在几天至几周内即更新50%以上。

2.4.1Bio-synthesisofChlorophyll

(1)ALA的合成

ALA(δ-氨基酮戊酸或称δ-氨基乙酰丙酸)是合成卟啉的即本单位,关于ALA的形成以前认为是甘氨酸和琥珀酰CoA缩合而成的,但进一步研究表明植物体内的ALA来自谷氨酸和/或α-酮戊二酸,即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起始物是谷氨酸和/或α-酮戊二酸。

(2)叶绿素的合成过程

2.4.2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①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

②温度影响酶活性,叶影响叶绿素形成

③矿质元素对叶绿素形成也有较大影响

④缺氧引起Mg-原卟啉等积累,而不能合成叶绿素

⑤缺水使叶绿素合成受阻,而破坏加速。

Section3MechanismofthePhotosynthesis

3.1PrimaryReaction

原初反应是光合作用的起点,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其实质是将光能转变成电能。

在类囊体膜上进行。

3.1.1光能的吸收和传递

聚光色素(天线色素):

无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和传递光能作用的一类色素。

绝大多数叶绿素a、全部叶绿素b、类胡罗卜素、藻胆素属此类。

作用中心色素:

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属此类,它既能吸收光能,也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即具有光化学活性。

光量子—→聚光色素

作用中心色素

传递效率90~100%:

chlb、藻胆素——→chla:

100%;

类胡罗卜素———→chla:

90%

3.1.2光能转变为电能

DPA—————→DP*A—————→DP+A-—————→D+PA-

D―Donor:

电子供体或原初电子供体,就是把电子直接供给作用中心色素的电子“源”。

在高等植物中最终电子供体是H2O.

原初电子供体:

PSⅠ-PC;PSⅡ-Z(未知物)。

A-Acceptor:

电子受体或原初电子受体,指直接接受作用中心色素分子传来的电子的物体。

在高等植物中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

原初电子受体:

PSⅠ-A0(单体chla);Fe-S(P430,稳定原初电子受体)

PSⅡ-Pheo;Q(稳定原初电子受体)

P-Pigment:

作用中心色素分子。

近代研究表明叶绿体中有两种作用中心色素分子,它们的吸收峰分别在700nm和680nm,以P700和P680表示之,它们所在的光合系统称为PSⅠ和PSⅡ。

3.3Electrontransportandphotophosphorylation

3.3.1Electrontransport

1、红降(reddrop)和爱默生效应(Emersoneffect)

Reddrop:

长波红光(波长大于685nm)下光合作用的量子产额下降的现象。

量子产额(量子效率):

吸收一个光量子后放出的氧分子数目或固定的二氧化碳分子数目。

Emersoneffect:

在远红光(波长大于685nm)条件下,如补充红光(约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这两种光单独照射的总和还要多,这样两种光波促进光合效率的现象称为双光增益效应或爱默生效应。

P81,F3-13

2、光系统

从红降和爱默生效应可知,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可能由两个光化学反应构成,分别由两个光系统担任,而电子传递则是两个光系统共同推动的。

近代已从叶绿体中直接分离出两个光系统,它们各自有特殊的色素蛋白结构。

3、光合电子传递链(光合链,Z链)

原初反应使受光激发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发射高能电子,进入电子传递链,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体的传递,最终传至NADPH+,形成NADPH+H+。

(1)光合链(photosyntheticchain,Zchain):

指连接两个光系统的一系列具有不同氧化还原电位、能使电子定向转移的互相衔接着的电子传递物质。

整个光合电子传递体按电位大小排列呈“Z”字形,故又称Z链。

(2)光合链的成员:

P680,Pheo,QA,QB,PQ,Fe2-S2,Cytb6,Cytf,PC,P700,A0,A1,P430(Fe-S),Fd,NADP+。

Cytb/f复合体:

由4个多肽组成,即Cytf,Cytb6,Rieske铁硫蛋白(Fe2-S2)和1个功能不清的17KD多肽,它们接受PQH2传来的电子。

PC――质体蓝素(质体菁),为分子量10500的含铜蛋白,可氧化Cytf并将电子传向P700.

Fd――铁氧还蛋白,分子量10500~11000。

Fd(ox)深棕色,还原时褪色。

Fd(ox)接受P430的电子被还原成Fd(red),Fd(red)通过Fd-NADP还原酶(FNR)将电子传给NADP+。

Fd为单电子传递体。

(3)光合链成员的排列

3.3.2Oxygenreleases

水的光解放氧是1937年英国的Hill提出的,他在研究光合作用时,发现当加入适量的草酸高铁时,叶绿体或破碎的叶绿体,在照光后,可以在无二氧化碳的真空中放出氧气:

H2O+2Fe3+

2Fe2++2H++1/2O2

Fe3+在反应中是电子受体,称Hill氧化剂,后来许多试验证明醌、有机染料都可作为Hill氧化剂。

Hillreaction:

在有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离体叶绿体在光下进行水的分解,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水的光解)

2H2O+2A

2AH2+O2

1950’s同位素试验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确实来源于水。

2H2O18+CO2———→(CH2O)+H2O+O218

水光解放氧的机理目前还不清楚。

现在一般认为水是PSⅡ的最终电子供体,P680受光激发失去电子后从Z中取得电子,Z又从水中得到电子。

要使2分子水放出1分子氧,需4个光量子,使2个水放出4个电子。

2H2O

4H++4e-+O2,(4H2O

4H++4e-+O2+2H2O)

(由于PSⅠ与PSⅡ偶联,实际上放出一个分子O2需8个光量子)

这个过程与Mn++、Cl-有关,Mn++可能直接参与放氧(-蛋白复合体),Cl-可能与酶系统的活化有关。

3.3.3Photophosphorylation

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

它具有环式、非环式和假环式三种类型。

1、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一般情况下占主导地位)

水光解产生的电子经PSⅡ传递给PSⅠ的过程中,在光合链上引起ATP的形成,同时传至PSⅠ的电子进一步提高能位,经Fe—S、Fd传至NADP+,使之还原为NADPH2,总反应为:

2ADP+2pi+2NADP++2H2O———→2ATP+2NADPH2+O2

此过程中,电子从H2O———→PSⅡ———→PSⅠ———→NADP+,是一个开放的通路,称为非环式光合磷酸化,其特点是产生ATP、NADPH2和放O2。

2、环式光合磷酸化

PSⅠ的电子经Fe-S—→Fd—→Cytb6—→PQ—→PC—→PSⅠ,此过程电子传递为一闭合回路,故称环式光合磷酸化,其特点是只引起ATP的生成,没有NADPH2的产生,也不放氧,反应式为:

ADP+pi——→ATP

3、假环式光合磷酸化

氧代替NADP+作为末端电子受体的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其ATP产生部位与非环式相同,但不产生NADPH2。

在NADP+缺乏时由此过程。

4、光合磷酸化的机理

(1)化学中间物学说

(2)化学渗透学说

(3)膜区域质子化假说

(4)蛋白质构型变化学说

至此,由光激发产生的高能电子通过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了电能到活跃化学能的转化,并将其贮存于ATP和NADPH2中。

ATP和NADPH2是光合作用的重要中间产物,ATP的水解、NADPH2氧化都放出能量,为碳同化提供能量来源,同时NADPH2的H又能进一步还原CO2固定形成的中间产物,所以,通过ATP和NADPH2将光反应和暗反应联系起来了。

3.4CarbonAssimilation

碳同化是指利用光反应产生的同化力,固定、还原二氧化碳成有机物的过程。

它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酶促反应,属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其本质是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NADPH2和ATP中的活跃化学能转变为贮存于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

高等植物的碳同化途径有三种:

Calvincycle(C3Pathway):

由Calvin1950’s等建立起来,其最初产物是3C化合物。

例如:

小麦、水稻、大豆等

Hatch-Slackpathway(C4pathway):

由Hatch、Slack1966建立,其最初产物是4C化合物。

例如:

玉米、甘蔗等

CAMpathway:

此途径最先在景天科植物中发现,故此称之。

例如:

景天、仙人掌、马齿苋等。

3.4.1Calvincycle

1、Calvincycle的建立

2、Calvincycle的全过程

Calvincycle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三个)阶段:

羧化阶段、还原阶段、更新阶段(和产物合成阶段)。

(1)羧化阶段:

RuBP+CO2+H2O

2PGA

(2)还原阶段:

PGA—————→DPGA——————→PGAld

(3)更新阶段:

5TP(PGAld/DHAP)——→…——→3RuBP

(4)产物合成阶段

在Calvin循环中,一部分TP经更新阶段转变成RuBP,另一部分则转变成稳定的光合产物,最主要的是蔗糖和淀粉。

3.4.2C4—Pathway

1、C4—Pathway的发现

2、C4—Pathway的全过程(四步)

(1)叶肉细胞内CO2的固定

PEP+HCO3-+H+

草酰乙酸+Pi

这一反应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发生,催化此反应的酶PEP羧化酶,该酶的底物是HCO3—而不是CO2(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酐酶,能迅速将CO2转为HCO3—供羧化反应用)。

PEP羧化酶的活性需有二价金属离子(Mg++或Mn++)存在。

(2)四碳酸的运转

苹果酸

草酰乙酸

维管束鞘细胞

天冬氨酸

此步反应生成的MA和天冬氨酸可通过胞间连丝转入维管束鞘细胞,并在那里放出CO2。

(3)CO2的释放(脱羧反应):

视不同的C4植物,脱羧反应有三种类型。

①NADP-苹果酸酶型(叶绿体内脱羧):

Mal(MA)———————→丙酮酸+CO2,eg.玉米、甘蔗等。

②NAD-苹果酸酶型(线粒体内脱羧)

天冬氨酸———→草酰乙酸———→Mal———→丙酮酸+CO2,eg.黍等。

③PEP羧激酶型(细胞质内脱羧):

天冬氨酸———→草酰乙酸———→PEP+CO2,eg.大黍

脱羧反应生成的CO2直接进入叶绿体,参与Calvincycle,而三碳酸则再回到叶肉细胞中。

(4)CO2受体的再产生:

(丙氨酸)———→丙酮酸—————————→PEP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是C4植物中特有的,它可被光活化。

3、C3—Pathway和C4—Pathway的比较

项目

C3—Pathway

C4—Pathway

CO2受体

RuBP

PEP

羧化酶

RuBPcase-oxse

PEPcase

固定CO2的部位

叶绿体

细胞质

底物

CO2

HCO3—

CO2羧化的第一个产物

PGA

OAA

功能

产生碳水化合物

提供CO2泵,不直接产生碳水化合物

3.4.3CAMPathway(Crassulaceaeacidmetabolism)

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在自然条件下(特别是干旱、沙漠地区),一些多汁植物组织的酸度发生昼夜节奏性的变化,夜间有机酸含量增高,组织酸化;白天又下降(组织去酸化)。

由于这种变化首先在景天科植物中的落地生根属、景天属中发现,所以就称为“景天植物酸代谢”。

现在知道,CAM植物不限于景天科,在其他许多科中也有,如:

龙舌兰科、凤梨科、仙人掌科、兰科等。

CAMPathway的过程

1、夜间CO2的固定和转化(在细胞质中进行)

CAM植物具有特殊的CO2固定和同化途径。

它们白天气孔关闭,减少水分蒸发,夜间气孔开放、吸收CO2,并以PEP为受体、生成OAA,再进一步转变为Mal,贮存于细胞质(液泡)中。

CO2+PEP———————→草酰乙酸—————————→Mal

(前几年有人提出CAM植物暗中CO2固定的“双羧化假说”(曹书、北农大书上如此说),但现在已有大量实验证据否定了这个假说)

2、白天苹果酸的脱羧及CO2的同化

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Mal变运到叶绿体中,氧化脱羧,放出CO2参与Calvincycle。

Mal光下脱羧一般认为有两种类型:

(1)NADP—苹果酸酶型:

Mal——————→丙酮酸+CO2

(2)PEP—羧激酶型:

Mal——————→OAA——————→PEP+CO2

脱羧产生的CO2进入Calvincycle,同时丙酮酸和PEP也从中间插入Calvincycle。

3、夜间CO2受体的再产生

现在较统一的看法是PEP是从光合产物(糖)酵解途径中产生的:

淀粉(或G-6-p)—→F6p—→FBP—→PGAld—→PGA——→2-p-甘油酸—→PEP

3.4.4RegulationofCarbonAssimilationinPhotosynthesis

1、酶活性调节

(1)光对酶活性的调节

(2)别构效应

(3)亚基的解离-聚合

(4)RuBPcase-oase(Rubisco)活性的调节

2、质量作用的调节(代谢物浓度的反馈调节)

3、转运作用的调节(叶绿体膜对碳同化的调节)

3.5TheProductofphotosynthesis

3.5.1光合产物的种类

光合作用的产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包括单糖、双糖、淀粉等,其中以蔗糖和淀粉最为普遍(有些植物不形成淀粉,如大蒜、洋葱)。

至于,蛋白质、脂肪、有机酸等长期被认为是糖类再度合成的,但近代的研究表明,氨基酸、有机酸、脂肪、蛋白质等的一部分却是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

碳水化合物

PGA

PGAld(TP)RuBP——→光呼吸—→

甘油、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脂肪

 

生物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体内同时进行着各种代谢过程,这些过程互相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它们的许多中间产物是通用的,因此,孤立地讨论某一代谢过程的产物问题是无意义的。

3.5.2同化力的运转

3.5.3叶片中蔗糖和淀粉合成的调节

Section4Photorespiration

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呼吸作用特别强,且用同位素试验证明,光下呼吸放出的CO2中的碳多是新固定的14C。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在研究这些现象时发现了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下吸收O2放出CO2的过程,这个过程性质上和光合作用相反,机理上又与光合作用相联系,称之为光呼吸(绿色细胞在光下吸收O2放出CO2的现象)。

光呼吸与暗呼吸(呼吸)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过程。

4.1光呼吸的生化过程—乙醇酸代谢途径

光呼吸是一个氧化过程,被氧化的底物是乙醇酸,因此光呼吸的生化过程又称为乙醇酸代谢途径。

4.1.1乙醇酸的产生(在Chloroplast内)

绿叶在光下才能形成乙醇酸,实验证明,乙醇酸是RuBP在Rubisco催化下被氧化生成磷酸乙醇酸,后者在磷酸酯酶作用下脱去磷酸而产生的。

RuBP+O2

PGA+磷酸乙醇酸

乙醇酸+Pi

催化反应的关键酶RuBPcase-oase(Rubisco)具有双重性,相对高浓度的CO2、低浓度的O2有利于其催化羧化反应;反之,则有利于加氧反应。

原因是该酶催化加氧与羧化的部位相同或邻近,O2和CO2可竞争RuBP。

4.1.2乙醇酸的代谢

1、乙醇酸的氧化(过氧化体)

Glycolicacid形成后运出叶绿体,转到过氧化体内被乙醇酸氧化酶氧化生成乙醛酸和过氧化氢(H2O2对植物有毒,立即被分解为H2O和O2)。

还原为乙醇酸

2、乙醛酸的转变(过氧化体)

乙醛酸甘氨酸(主要)

草酸

3、甘氨酸脱羧(线粒体)

甘氨酸产生后从过氧化体转到线粒体,两分子甘氨酸缩合,脱去1分子CO2和1分子NH3,产生丝氨酸。

4、丝氨酸转变成PGA,回到Calvincycle

丝氨酸

丝氨酸→羟基丙酮酸→甘油酸

甘油酸——→PGA

光呼吸生化过程可表示如下(p101,F3-27

4.2光呼吸的生理意义

大量试验证实C3植物固定的碳素大约有25~50%被光呼吸消耗掉,因此,光呼吸似乎是无益的消耗过程。

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光呼吸与植物的碳代谢和氮代谢都有密切关系,它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