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136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docx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

 

微生物专升本资料(总26页)

微生物

绪论

一.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1.列文虎克(荷兰)贡献:

看到微生物第一人,后又发现了微动体。

2.巴斯德(法国)贡献:

微生物奠基人。

1)否定自然发生说2)研制疫苗,检毒接种3)证明不同的发酵时由微生物引起的。

4)创立了巴斯德杀菌法。

3.柯赫(德国)贡献:

医学方面1)病原菌学说:

炭疽杆菌,结核杆菌。

2)微生物分离,纯化,纯培养奠基人。

3)柯赫法则

4.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

是指以大群个体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数是单细胞,少数是多细胞,还有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包括:

支原体,衣原体,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单细胞藻类。

特点:

<1>(最小),最简,细菌以mm为单位,病毒以nm为单位,结构简单。

<2>(最多,最广)种类多,分布广

<3>(最强,最快)代谢能力强,繁殖速度快

<4>(最易变异)受环境影响大,容易发生变异

第一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类

1.微生物的分类依据:

1)形态特征与培养特性2)生理生化特征3)生态特性

4)化学组成5)血清学反应6)遗传学特征rRNA、DNA测序。

利用rRNA、DNA测序将生物分为三类:

古生菌、细菌、真核生物。

2.微生物的分类单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分类系统:

(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病毒类界。

4.微生物的命名:

采用林奈所创“双名法”,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希腊字组成,第一个字是属名,字首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名,首字母小写。

5.真菌分类:

1).菌丝存在,通常无隔膜,有性孢子为合子,卵孢子或结合孢子——藻状菌纲。

2).菌丝有隔膜,无菌丝靠芽繁殖。

<1>有性世代存在,有性孢子为内生在子囊孢子——子囊菌纲

<2>有性世代存在,有性孢子为外生在担子上的担子包——担子菌纲。

<3>有性世代不祥或无——半知菌类。

6.种:

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和相对稳定的,是指一群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化学组成和遗传特征彼此十分相似,这样的个体叫钟。

7.原核细胞型:

没有完整的细胞核、细胞膜、无核膜、核仁,只有一条裸露的DNA且不能当RNA结合,不被蛋白包裹。

真核细胞型:

有完整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DNA数条能与RNA结合二者区别。

性状

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

细胞核结构

为原核,不具有核膜、核仁

为真核,有核膜,有核仁

DNA

有一条,不与RNA和蛋白质结合

一至数条,与RNA和蛋白质结合

核糖体

在细胞质中

在细胞质中,在叶绿体中

细胞器

无膜包备的细胞器

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细胞壁组成

肽聚糖或脂多糖

多聚糖或寡糖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细胞核

拟核

完整的核

细胞膜中甾醇

鞭毛结构

比较简单

9+2结构

细胞分裂

二分裂

具有有丝和减数分裂

细胞大小

一般比较小1~10um

较大10~100um

第二节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

1.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中体、细胞质、核糖体、质粒、异染颗粒、液泡、拟核。

1)细胞壁(重量约占细菌干重10%~25%

革兰氏染色是由丹麦医生革兰氏发明的,是双染色法。

<1>.初染:

草酸铵——结晶紫染色,约1滴,1min水洗。

<2>.媒染:

媒染剂——碘液媒染,1min水洗。

<3>.脱色:

95%的乙醇脱色,滴至无紫色为止,20s~30s立即水洗。

<4>.番红复染:

冲去残水并覆盖约1min水洗。

原理:

由于细胞壁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革兰氏阳性细胞壁厚,单层,阴性壁薄,两层。

阳性肽聚糖40%~90%,脂类1%~4%,蛋白质几乎没有,阴性5%~10%肽聚糖,11%~22%脂类,蛋白质有的有,有的没有。

结构上,阳性单层细胞壁,糖多脂少,酒精脱水不脱色,因此为紫色。

阴性双层细胞壁,糖少脂多,酒精脱脂色,为红色。

观察时以散开的革兰氏染色为准,过分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果脱色过低,则阳性菌可被误染成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染成阳性菌。

此外,菌龄也影响染色过程,如果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的菌都常呈阴性反应,制片时在载玻片上以两菌左右分开制片,做革兰氏染色对比。

细胞壁的组成:

肽聚糖、脂类、蛋白质。

细胞壁的功能:

保护细胞、支撑细胞结构、以及维持菌体的正常形态。

2)细胞膜:

又称细胞质膜,它是在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渗透性膜。

结构:

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相嵌结构。

生理功能:

<1>高度选择的半透性薄膜,控制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进出。

<2>细胞上有丰富的酶系,起传递电子和氧化磷酸化的作用。

<3>细胞膜与细胞壁、荚膜的生物合成有关。

<4>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分裂有关。

特点:

<1>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2>蛋白质不同深度无规则镶嵌。

<3>种类、含量是可变的与菌龄有关<4>膜具有流动性。

3)细胞质:

主要成分:

水、蛋白质、核酸和脂类。

<1>核糖体:

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真核细胞核糖体结合到内质网。

<2>质粒:

是一种微小的细胞核外遗传物质,是一小段环形双股闭合DNA,可以自我复制,单独转移,也可以通过转化、转导、结合作用,携带外源DNA片段共同复制、转移,是现代基因工程的重要载体,噬菌体、病毒都是载体。

<3>异染颗粒:

多聚偏磷酸盐(成分),能将蓝色碱性染料变成红色。

<4>液泡:

在细胞衰老时出现。

4)细胞核:

无核膜,由双股环状DNA大分子,经多次反复折叠组成,丝状结构,形态不一,其功能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场所。

5)中体:

细胞膜内陷而形成的层状,管状或囊状物,称中体,也叫内膜或间体,革兰氏阳性菌尤为明显,存在着呼吸及酶类,称类线粒体。

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纤毛、芽孢

1)荚膜:

细菌细胞壁上的一层疏松,粘稠的物质,由水分、多糖、多肽组成。

功能:

<1>作为体外的养料贮藏库或堆积代谢废物之用。

<2>抵御干旱。

荚膜细菌形成的菌落:

S型菌落(光滑菌落)R型菌落(粗糙菌落)

2)芽孢:

有丝细菌当生长到一定时期繁殖速度下降,菌体的细胞原生质浓缩,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圈,椭圆形成圆柱形的孢子。

功能:

<1>抗性(抗热、抗干燥、抗药)<2>保护菌体度过不良环境。

原因:

<1>抗逆<2>芽孢有厚而致密的外壁<3>水分含量低

<4>酶含量低<5>形成一吡啶二羧酸钙。

3)鞭毛:

可以端生、周生、单生、丛生。

从细胞膜长出,穿过细胞壁,延伸到细胞外的细长波浪形弯曲的丝状物,由蛋白质组成,是菌体的运动器官。

4)纤毛:

短,挺直,纤细

作用:

<1>传递遗传物<2>可粘附、吸附在一起

分类:

普通纤毛、性纤毛。

(性纤毛传递遗传物质,普通纤毛与致病力有关)

3.细菌的形态特征及大小

形态:

1)球菌——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2)杆菌——呈杆状。

3)螺旋菌——呈弯曲状

大小:

1)球菌的大小以直径表示2)杆螺旋菌大小以宽*长表示

3)螺旋菌的长度以其自然弯曲状的长度来计算。

大多数球菌直径为~,杆菌~**8um

螺旋菌为~1um*1~。

4细菌:

是微生物中重要的一群,是一种个体微小,形态结构简单,靠二分裂繁殖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5放线菌:

由于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是一种单细胞,有分支的原核生物。

6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1)放线菌菌丝体分为:

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菌丝。

2)菌落:

由菌丝体组成,菌丝无横隔,有分枝,纤细相互交错,产生粉末状,颜色丰富。

第三节真核生物——真菌

1.1)霉菌:

除应用于传统的做曲酿酒,制酱等发酵食品外,在发酵工业用来生产酒精及柠檬酸、葡萄酸、延胡索酸等各种有机酸,还有青霉素、灰黄霉素等抗生素,各种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维生素酶、果胶酶等。

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制造方面也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2)酵母菌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饲料等。

古代利用其酿酒、做馒头。

目前可利用其制酵母片、核糖核酸、核苷酸、核黄素、辅酶A、细胞色素C、脂肪酶、乳糖酶和多种氨基酸等产品。

以石油为原料制取柠檬酸,农业上作发酵饲料,但少数是发酵工业上的污染菌。

3)真菌的特征:

(1)无叶绿素靠寄生或腐生生存。

(2)无根、茎、叶分化(3)有细胞壁,有完整细胞核。

(4)形态少数为单细胞,多数是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

(5)能通过有性或无性繁殖产生各种孢子。

2.霉菌的细胞结构,形态特征

1)霉菌的基本组成单位:

菌丝体。

2)霉菌体均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的(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的真核微生物。

有隔菌丝:

菌丝上有横隔,横隔上有小孔,小孔使细胞质和细胞核可以在菌丝中自由流动,菌丝被隔分成多细胞。

无隔菌丝:

菌丝无横隔,整个菌丝管状单细胞。

3)霉菌菌落:

丝状菌落,颜色丰富

3.霉菌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居多)

主要靠产生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种方式繁殖

无性繁殖:

指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只是单一的营养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而形成的同种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无性孢子。

有性繁殖:

指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通过质配—核配——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同种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

有些霉菌有准性生殖,分到半知菌类中,它类似于有性繁殖,但又是不完全的有性繁殖,部分交换了遗传物质,然后分开

真菌的无性孢子:

芽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

真菌的有性孢子: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4.酵母菌的形态、大小、细胞结构

1)形态:

圆形、椭圆形、带假菌丝的卵形、柠檬形、香肠形。

酵母菌:

单细胞,芽殖为主的真核微生物称酵母菌

假菌丝:

有些酵母在繁殖的时候特别是无性繁殖,子细胞和母细胞不分离连在一起成短链状,从形态上看特别像霉菌的菌丝。

2)细胞结构:

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与细菌区别在于有明显的核。

3)大小:

1um~5um*5um~30um,工业上常用5um~8um,酵母菌比细菌大10倍。

5.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凡经过有性繁殖而产生子囊孢子的称真酵母。

未发现的称假酵母,无性繁殖有成芽繁殖和分裂繁殖,酵母菌以无性繁殖为主。

1)判断酵母的死活:

用1%亚甲基蓝,若不褪色为死型,浅色为活细胞。

2)呼吸类型:

兼性厌氧,培养温度:

28℃~30℃。

3)能利用单糖、葡萄糖、双糖,没有淀粉酶系,不能利用淀粉,最好用麦芽糖,用麦芽汁培养基。

4)菌落:

油状、白色、乳白色,各别红色,大而厚。

5)常用酵母菌:

啤酒酵母、葡萄汁酵母、鲁氏酵母、异常汉逊氏酵母、假丝酵母、粉状毕东酵母、红酵母。

食品中常见的霉菌:

<1>.毛酶属:

(1)菌丝:

无隔、单根、直立、分枝少、粗大、发达。

(2)无性:

孢子囊孢子;有性:

接合孢子

(3)菌落:

呈灰色、灰黑色,丝状菌落,有黑色点为孢子囊孢子。

(4)生理:

中温(27℃~28℃),高湿,蛋白酶活力强。

<2>.根酶属:

(1)菌丝:

无隔,3~5成蔟,匍匐枝,假根。

(2)无性:

孢子囊孢子;有性:

接合孢子

(3)菌落:

絮状“点“,米色、灰黑色、黑色。

(4)生理:

中温(27℃~28℃),高湿。

(有淀粉酶强的闭囊壳)

<3>.曲霉属:

(1)菌丝:

有隔,足细胞分枝

(2)无性:

分生孢子,有顶囊;有性:

子囊孢子、未知孢子

(3)菌落:

短绒状,颜色丰富

(4)生理:

中温(27℃~28℃),低湿,干生,产毒。

(5)曲霉属较常用,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含有可作糖化曲。

黑曲霉用于柠檬酸发酵,也可制酱油、大酱、粮食中易生曲霉,曲酶和青霉的菌丝中有特殊结构:

菌核,都产毒。

<4>青霉属:

(1)菌丝:

有隔、缠绕、纤细、分枝。

(2)无性:

分生孢子带掃状枝。

有性:

子囊孢子里的闭囊壳

(3)菌落:

紧贴培养基表面,粉状,外有白边,丝状菌落,青绿色,黄色。

(4)生理:

中温(27℃~28℃),低湿,干生,产毒。

第四节非细胞型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大小结构、形态特征、化学组成

1)大小:

以纳米为单位2)形态:

杆状、球状。

3)化学组成:

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核算包括DNA或RNA。

4)结构:

核酸、衣壳、包膜。

5)种类:

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2.病毒:

超显微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大分子毒粒,在活体外有化学大分子特征,进入宿主细胞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3.噬菌体:

专门浸染细菌、放线菌、真菌的病毒。

4.病毒、噬菌体的增殖过程

1)病毒的增殖:

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2)噬菌体裂性增殖过程:

吸附(尾丝作为吸附点)、侵入(在特意位点,DNA注入,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复制(病毒的DNA和病毒的蛋白质外壳)、装配与释放(蛋白质外壳,核酸装在一起,外壳老化破裂,病毒释放)

5.温和噬菌体:

当细菌分裂时,噬菌体的基因也随着分布到两个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去,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裂性噬菌体:

侵染后,是宿主细胞破裂死亡的为裂性噬菌体。

溶原现象:

被温和噬菌体浸染。

噬菌体带菌者变化:

永远溶原化,裂性化,复愈化。

6.噬菌体在工业生产的危害和应用

1)危害:

<1>丙酮、丁醇发酵与噬菌体污染

<2>抗生素发酵与噬菌体的污染

<3>食品工业上的噬菌体污染

2)应用:

<1>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2>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3>用作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实验工具<4>用于基因工程

7.噬菌体的鉴别

1)液体培养,越培养越清澈,菌越来越多,光密度OD值逐渐下降。

2)平板培养:

呈现透明的噬菌斑。

3)显微镜观察:

寄主细胞呈现破碎

4)电子显微镜观察

第二章微生物的营养代谢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1.营养元素:

碳、氢、氧、氮(占细胞干重90%~97%)、磷硫、改、钾、钠、镁、锌。

营养物质:

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2.生理功能:

1)水分:

<1>营养物质的溶媒。

<2>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4>调整能力代谢及细胞内热量的变化。

2)碳素营养:

构成细胞物质和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

<1>有机碳源:

单糖、双糖、糖类、醇和醛、有机酸。

<2>无机碳源:

自养微生物、CO2、碳酸盐。

3)氮素营养:

提供合成原生质和细胞其他结构的原料,一般不是提供能量。

<1>有机氮:

蛋白质、氨基酸

<2>无机氮:

铵盐、硝酸盐,用于粮食、豆科植物。

4)无机盐

<1>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

<2>作为酶的组成成分,维持酶的作用

<3>调整渗透压,氢离子浓度

<4>氧化还原电位

<5>某些自养型微生物可利用无机盐做能源。

5)生长因子:

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

<1>维生素是各种酶的辅基组成部分,主要是水溶性B族维生素。

<2>氨基酸是许多微生物必需的。

<3>嘌呤、嘧啶主要功能是构成核酸和辅酶。

生长因子:

是指微生物生长时不可缺少的而本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非常小,不能满足微生物代谢需要的微量有机物。

营养缺陷型:

凡是缺乏合成某些生长因子的能力的微生物。

第二节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及营养类型

1常见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划分依据

1)根据它们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性质不同分为异样和自养型微生物。

2)根据微生物所利用的能源性可分为光能和化能营养型。

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中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因转位的特点及区别。

<1>单纯扩散:

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不需要能量和酶。

<2>促进扩散:

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不需要能量,需要酶。

<3>主动运输:

由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扩散,需要能量和渗透酶。

<4>基因转位:

由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输送,需要酶和能量。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光能自养型:

这类微生物细胞中都有一种含镁的卟啉色素,利用日光作用为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利用CO2作为碳源,以无机盐作为供氢体来还原CO2,合成微生物自身细胞的有机物质。

藻类和大多数的光合细菌都属于光能自养型微生物。

化能自养型:

这类微生物利用无机化合物氧化所释放化学能作为能源,以CO2或碳酸盐作为碳源合成细胞物质。

硫细菌、硝化细菌、氢细菌等均属于此型。

光能异样型:

这类微生物体内也有光合色素,可以利用光作为能源,把CO2还原为碳水化合物,但必须以某种有机物作为CO2同化中的供氢体。

例如:

红螺菌能利用异丙醇为供氢体进行光合作用,并积累丙酮。

化能异样型:

这类微生物以有机物为碳源,并利用有机物氧化所释放的化学能为能源。

第三节微生物的培养基

1.培养基德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组成培养基的营养物质来源不同区分

<1>天然培养基:

来源充足,营养丰富,制备方便,价格便宜、适合大规模培养。

<2>合成培养基:

适用于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研究、分类鉴定、选育菌种。

<3>半合成培养基:

生产和实验室常用。

2)按培养基制成后的物理状态来区分

<1>液体培养基:

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生理代谢等。

<2>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2%凝固剂,即成固体培养基,常用琼脂、明胶和硅胶。

<3>半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加入少量凝固剂所制成的半固体状态培养基,可用来观察细菌运动特征、鉴定菌种等。

3)按照培养基在生产上的应用区分

<1>种子培养基:

为了保证生产中能获得大量优质分生孢子或营养细胞的培养基一般营养原料较丰富,氮源比例较多,有时还需加入使菌种适应发酵液条件的基质。

<2>发酵培养基:

使菌种能大量生长并能累积大量代谢产物而设计的培养基,在生产上,配料一般较粗,碳源比例较多,总量高。

4)根据培养的使用目的的不同来区分

<1>基础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细菌培养基豆芽汁、麦芽汁——酵母菌培养基

PDA、查氏——霉菌培养基高氏一号——放线菌培养基

<2>加富培养基:

又叫增殖培养基。

<3>鉴别培养基:

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培养后会发生某种变化,从而区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4>选择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或抗生素,以抑制不需要菌的生长,而促进某种菌的生长。

如:

青霉菌、链霉菌、氯酶素等能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而不抑制酶菌和酵母菌。

培养放线菌抑制菌加酚。

2.微生物学常用的培养基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查氏培养基3)马铃薯培养基

4)麦芽汁培养基5)伊红美蓝培养基

3.培养基:

人工配制而成的适合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物所需要的营养基质。

主要包括:

C源、N源、无机盐、水分、生长因子和适宜PH。

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1)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

2)各营养物质必须按一定配比添加

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配比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C:

N的影响更为明显,不同微生物的C:

N不同,细菌和酵母菌C:

N≈5:

1,酶菌C:

N≈10:

1。

3)调节适宜的酸碱度(PH值)

大多数细菌、放线菌PH值为中性至微碱性

酵母和霉菌偏酸性

为了维持培养基的较恒定PH值,加缓冲剂K2HPO4和KH2PO4的混合溶液组成的磷酸缓冲剂是常用的缓冲剂。

4)必须有适当的渗透压

酵母菌耐高渗、细菌不耐高渗

水分适度:

细菌~酶菌~酵母菌:

嗜盐菌:

.

第三章微生物的代谢

第一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1.微生物的酶在细胞中的分布

胞内酶、胞外酶、诱导酶、

 酶:

是活性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和RNA。

酶活单位:

单位时间内催化单位底物转化成产物。

酶催化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转移酶、合成酶、导构酶,裂解酶。

2.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环境PH值、温度、酶浓度、底物浓度、激活剂、抑制剂。

3.微生物几种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

呼吸作用:

是指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分解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同时释放和转移能量的过程。

4.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区别与联系

1)有氧呼吸:

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特点:

氧化非常彻底,产生能量多,最后形成小分子无机物。

2)无氧呼吸:

是以无机氧化物,而不是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3)发酵:

就是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都是有机物,电子最周受体通常是基质不完全氧化的中间产物。

特点:

<1>一种有机物变成另一种有机物<2>放出能量少

5.乙醇发酵,乳酸发酵的原理及常用菌种

1)乙醇发酵的原理

 

曲化糖:

能产生淀粉酶,把淀粉转变成葡萄糖。

糖化曲C源:

单糖、多糖、有机酸、麦芽糖

糖化曲呼吸类型:

兼性厌氧

2)乙醇发酵常用菌种:

酵母菌,多种霉菌(毛菌、根菌、镰刀菌)以及少数细菌。

什么事酒精发酵:

发酵时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酒精发酵以葡萄糖为基质经过糖酵解作用途径,生成丙酮酸,然后在脱羧酶作用下脱羧,生成乙醛。

最后,乙醛作为电子受子和氢受体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为乙醇。

因此其基础代谢产物是乙醇的发酵,称为酒精发酵。

3)乳酸的发酵:

有些微生物如乳酸菌,能使葡萄糖或其它糖发酵而产生乳酸菌的作用称为乳酸发酵,其发酵产物全为乳酸的叫同型乳酸发酵。

发酵产物除乳酸外,还有乙醇、CO2等其它产物时叫异型乳酸发酵。

同型乳酸发酵:

C6H12O6+2ADP+2Pi→2CH3CHOHCOOH+2ATP

异型乳酸发酵:

C6H12O6+2ADP+Pi→CH3CHOHCOOH+CH3CH2OH+CO2+ATP

区别:

酵系不同有的走EMP途径生成丙酸,有的走HMP途径生成1分子丙酸,1分子CO2,一分子乙醇。

常用菌种:

同型乳酸发酵的主要是细菌,如乳酸链球菌、干酪乳杆菌。

异型乳酸发酵的如明串珠菌及乳酸杆菌。

4)丁酸的发酵:

进行丁酸发酵的主要是专性厌氧的梭状芽孢杆菌,丁酸是其特征性发酵产物,此外还有H2、CO2等。

C6H12O6→CH3CH2COOH+2CO2+2H2

5)混合酸发酵和2,3一丁二醇发酵

大肠杆菌、志贺氏菌等发酵葡萄糖产生甲酸、乙酸、乳酸和琥珀酸等有机酸,并产生少量的2,3一丁二酸,乙酰甲基甲醇和甘油。

第二节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分解及次生代谢的产物

1.微生物对多糖的分解过程

1)微生物对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分解

天然纤维素

2)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

利用淀粉酶将其分解。

3)微生物对果胶质的分解

 

2.微生物对脂肪的分解

 

3.微生物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

蛋白质→蛋白眎→蛋白胨→多肽→氨基酸→有机酸、青定基质、胺、H2S、H2、CO2。

4.微生物细胞物质的合成

1)CO2的同化2)固氢作用3)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微生物重要的次生代谢物:

抗生素、色素、毒素(维生素、生长激素、生物碱)

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具有抑制或杀死别种微生物作用的一种物质。

毒素:

有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某些对人或动物有毒害的物质,称毒素。

第四章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第一节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1微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及群体生长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