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1739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docx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中教育】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5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高考热点统计

要求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高考基础要求及冷点统计

光的折射定律

34

(2)

34

(2)

34

(1)

34

(2)

34

(2)

34

(2)

34

(2)

34

(2)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质能关系(Ⅰ)

实验: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电磁波的产生包括了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需要引起注意.相对论在近些年全国卷考查中是冷点.

折射率、全反射、光导纤维、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34

(2)

34

(2)

34

(1)

34

(2)

34

(2)

34

(2)

34

(2)

34

(2)

电磁波的产生、发射、传播和接收、电磁波谱

34

(1)

实验: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34

(1)

34

(1)

考情分析

1.本章考查的热点有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计算、全反射的应用等,题型有选择、填空、计算等,难度中等偏下,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的综合,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的居多。

2.对于光学部分,分析几何光学中的折射、全反射和临界角问题时,应注意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作出正确的光路图;

3.电磁波和相对论部分,以考查基本概念及对规律的简单理解为主,不可忽视任何一个知识点.

第37讲 光的折射、全反射

一、光的折射定律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的现象. 

2.折射定律

(1)内容: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入射角的正弦与    成正比. 

(2)表达式:

=n12(θ1、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n12是比例常数).

二、折射率

1.定义: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    与    之比,叫作这种介质的折射率. 

2.定义式:

n=    .折射率由介质本身的光学性质和光的频率决定. 

3.计算公式:

n=    ,因为v

对两种介质来说,若n1>n2,则折射率为n1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折射率为n2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

4.物理意义:

折射率是表示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程度的物理量,与入射角θ1及折射角θ2的大小无关.

三、全反射

1.定义:

光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当    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 

2.条件:

①光从    介质射向    介质;②入射角    临界角. 

3.临界角:

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若光从光密介质(折射率为n)射向真空或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则sinC=    . 

4.应用:

全反射棱镜、    . 

四、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    的现象叫作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为红、橙、    、绿、    、靛、紫七种单色光. 

2.光谱:

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    排列. 

【思维辨析】

(1)无论是折射光路,还是全反射光路都是可逆的.(  )

(2)光线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现象.(  )

(3)若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它的传播速度一定增大.(  )

(4)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  )

(5)折射率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

(6)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就能发生全反射.(  )

(7)折射定律是托勒密发现的.(  )

(8)密度大的介质一定是光密介质.(  )

考点一 全反射现象的理解及应用

1.对全反射的理解

(1)光的反射和全反射现象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均是可逆的.

(2)光线射向两种介质的界面时,往往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但在全反射现象中只发生反射现象,不发生折射现象,当折射角等于90°时,实际上就已经没有折射光线了.

(3)从能量角度分析,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随着入射角增大,反射光的能量增强,折射光的能量减弱,当入射角增大到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减小到零,发生全反射现象,折射光线消失.

2.解题思路

(1)画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光路图;

(2)利用几何关系找出临界角;

(3)判断发生全反射的范围.

1如图37-1所示,玻璃球冠的折射率为,其底面镀银,底面的半径是球半径的;在过球心O且垂直于底面的平面(纸面)内,有一与底面垂直的光线射到玻璃球冠上的M点,该光线的延长线恰好过底面边缘上的A点.求该光线从球面射出的方向相对于其初始入射方向的偏角.

图37-1

 

式题1[20xx·全国卷Ⅱ]一厚度为h的大平板玻璃水平放置,其下表面贴有一半径为r的圆形发光面,在玻璃板上表面放置一半径为R的圆纸片,圆纸片与圆形发光面的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圆纸片恰好能完全遮挡住从圆形发光面发出的光线(不考虑反射),求平板玻璃的折射率.

 

式题2[20xx·全国卷Ⅱ]如图37-2所示,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A=30°,∠B=60°.一束平行于AC边的光线自AB边的P点射入三棱镜,在AC边发生反射后从BC边的M点射出.若光线在P点的入射角和在M点的折射角相等.

(1)求三棱镜的折射率;

(2)在三棱镜的AC边是否有光线透出?

写出分析过程.(不考虑多次反射)

图37-2

 

考点二 光的色散

1.光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光速v与波长λ、频率f的关系为v=λf.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改变,光速改变.

2.各种色光的比较

颜色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频率

低→高

同一介质中折射率

小→大

同一介质中速度

大→小

波长

大→小

临界角

大→小

通过棱镜的偏折角

小→大

2(多选)[20xx·全国卷Ⅱ]如图37-3所示,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  )

图37-3

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

E.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式题[20xx·四川卷]直线P1P2过均匀玻璃球球心O,细光束a、b平行且关于P1P2对称,由空气射入玻璃球的光路如图37-4所示.a、b光相比(  )

图37-4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

B.玻璃对a光的临界角较小

C.b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小

D.b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较短

考点三 折射定律与全反射综合

求解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的综合问题时,要抓住折射定律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这两个关键.基本思路如下:

(1)判断光线是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还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2)判断入射角是否大于临界角,明确是否发生全反射现象.

(3)画出反射、折射或全反射的光路图,必要时还可应用光路的可逆原理画出光路图,然后结合几何知识进行推断和求解相关问题.

(4)折射率n是讨论折射和全反射问题的重要物理量,是联系各物理量的桥梁,对跟折射率有关的所有关系式应熟练掌握.

3[20xx·全国卷Ⅰ]如图37-5所示,一玻璃工件的上半部是半径为R的半球体,O点为球心;下半部是半径为R、高为2R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面镀有反射膜.有一平行于中心轴OC的光线从半球面射入,该光线与OC之间的距离为0.6R.已知最后从半球面射出的光线恰好与入射光线平行(不考虑多次反射).求该玻璃的折射率.

图37-5

 

式题[20xx·陕西五校三模]如图37-6所示为一巨大的玻璃容器,容器底部有一定的厚度,容器中装一定量的水,在容器底部有一单色点光源,已知水对该光的折射率为,玻璃对该光的折射率为1.5,容器底部玻璃的厚度为d,水的深度也为d.求:

(1)该光在玻璃和水中传播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2)水面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仅考虑直接由光源发出的光线)

图37-6

 

考点四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考向一 实验原理与步骤

1.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图如图37-7所示,当光线AO1以一定的入射角θ1穿过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通过插针法找出跟入射光线AO1对应的出射光线O2B,从而求出折射光线O1O2和折射角θ2,再根据n=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图37-7

2.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并取aa'上的一点O1为入射点,作过O1点的法线NN'.

(3)画出线段AO1作为入射光线,并在AO1上插上P1、P2两根大头针.

(4)在白纸上放上玻璃砖,使玻璃砖的一条长边与直线aa'对齐,并画出另一条长边的对齐线bb'.

(5)眼睛在bb'的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两根大头针并调整视线方向,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然后在眼睛这一侧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再插上P4,使P4挡住P1、P2的像和P3.

(6)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由大头针P3、P4的针孔位置确定出射光线O2B及出射点O2,连接O1、O2得线段O1O2.

(7)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θ1和sinθ2.

(8)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并取平均值.

4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插好了4枚大头针,如图37-8所示.

图37-8

(1)在图37-9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图37-9

(2)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为了观测光在玻璃砖不同表面的折射现象,某同学做了两次实验,经正确操作插好了8枚大头针,如图37-10所示.图中P1和P2是同一入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其对应出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是P3和    (选填“A”或“B”). 

图37-10

式题某同学用半圆形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如图37-11所示).实验的主要过程如下:

图37-11

A.把白纸用图钉固定在木板上,在白纸上作出直角坐标系xOy,在白纸上画一条线段AO表示入射光线.

B.把半圆形玻璃砖M放在白纸上,使其底边aa'与x轴重合.

C.用一束平行于纸面的激光从y>0区域沿y轴负方向射向玻璃砖,并沿x轴方向调整玻璃砖的位置,使这束激光从玻璃砖底面射出后,仍沿y轴负方向传播.

D.在AO线段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

E.在坐标系y<0的区域内竖直地插上大头针P3,并使得从P3一侧向玻璃砖方向看去,P3能同时挡住P1和P2的像.

F.移开玻璃砖,连接O、P3,用圆规以O点为圆心画一个圆(如图中虚线所示),此圆与AO线交点为B,与OP3线的交点为C.确定出B点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为y1、x1,C点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为y2、x2.

(1)若实验中该同学没有将玻璃砖的底边aa'与x轴重合,而是向y>0方向侧移了一些,这将导致所测的玻璃折射率与其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若实验中该同学在y<0的区域内,从任何角度都无法透过玻璃砖看到P1、P2,为能透过玻璃砖看到P1、P2,应采取的措施是:

                . 

■注意事项

(1)实验时,应尽可能将大头针竖直插在纸上,且P1和P2之间、P3和P4之间、P2与O1、P3与O2之间距离要稍大一些.

(2)入射角θ1不宜太大(接近90°),也不宜太小(接近0°).太大:

反射光较强,折射光较弱;太小:

入射角、折射角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大.

(3)操作时,手不能触摸玻璃砖的光学面,更不能把玻璃砖界面当尺子画界线.

(4)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5)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宜在5cm以上,若宽度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

考向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处理数据的3种方法:

(1)计算法:

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θ1和sinθ2.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并取平均值.

(2)图像法:

改变不同的入射角θ1,测出不同的折射角θ2,作sinθ1-sinθ2图像,由n=可知图像应为直线,如图37-12所示,其斜率为折射率.

图37-12

(3)单位圆法:

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一定长度R为半径画圆,交入射光线OA于E点,交折射光线OO'于E'点,过E作NN'的垂线EH,过E'作NN'的垂线E'H'.如图37-13所示,sinθ1=,sinθ2=,OE=OE'=R,则n=.只要用刻度尺测出EH、E'H'的长度就可以求出n.

图37-13

5在做“测定玻璃折射率n”实验时:

图37-14

(1)甲同学在纸上正确画出玻璃砖的两个界面ab和cd时不慎碰了玻璃砖使它向ab方向平移了一些,如图37-14甲所示,以后的操作都正确,但画光路图时,将折射点确定在ab和cd上,则测出的n值将    . 

(2)乙同学为了避免笔尖接触玻璃砖的界面,画出的a'b'和c'd'都比实际界面向外侧平移了一些,如图乙所示,以后的操作均正确,画光路图时将入射点和折射点都确定在a'b'和c'd'上,则所测出的n值将    . 

(3)丙同学在操作和作图时均无失误,但所用玻璃砖的两个界面明显不平行,这时测出的n值将    . 

式题某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研究小组根据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37-15所示,在一个圆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盘面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进入液体中,而且总使得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在圆周EC部分插上P3,使P3挡住P1、P2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

图37-15

(1)若∠AOF=30°,OP3与OC之间的夹角为30°,则P3处刻的折射率的值为    . 

(2)图中P3、P4两处,对应折射率大的是    . 

(3)作AO的延长线交圆周于K,K处对应的折射率为    . 

■注意事项

(1)入射光线、出射光线确定的准确性造成误差,故入射侧、出射侧所插两枚大头针间距应大一些.

(2)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测量造成误差,故入射角应适当大些,以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第38讲 光的波动性 电磁波 相对论

一、光的干涉

1.定义:

在两列光波叠加的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    条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    条纹,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 

2.条件:

两束光的频率    、相位差恒定. 

3.双缝干涉图样特点:

单色光照射时形成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干涉条纹;白光照射时,中央为    条纹,其余为    条纹. 

二、光的衍射

1.定义: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    直线传播绕到障碍物阴影里去的现象. 

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跟光的波长    ,甚至比光的波长    时,衍射现象明显. 

3.衍射图样特点

(1)单缝衍射:

单色光的衍射图样为中间宽且亮的单色条纹,两侧是明暗相间的条纹,条纹宽度比中央窄且暗;白光的衍射图样为中间宽且亮的白条纹,两侧是渐窄且暗的彩色条纹.

(2)圆孔衍射:

明暗相间的不等距圆环.

(3)圆盘衍射:

明暗相间的不等距圆环,中心有一亮斑称为    亮斑(证实光的波动性). 

三、光的偏振

1.自然光:

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    振动的光,而且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 

2.偏振光:

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某个    的方向振动的光. 

3.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    波. 

四、电磁场与电磁波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    ,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    . 

2.电磁波:

    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电磁波.电磁波是    波,在空间传播不需要依靠介质.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为    m/s;电磁波的传播速度v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即v=    . 

3.电磁波谱:

按照电磁波的    或    的大小顺序把它们排列成谱叫作电磁波谱.按波长由长到短排列的电磁波谱为:

无线电波、红外线、    、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五、相对论

1.狭义相对性原理:

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    的. 

2.光速不变原理:

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    的. 

【思维辨析】

(1)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  )

(2)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光波才能产生干涉.(  )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的作用是使白光变成单色光.(  )

(4)阳光下茂密的树荫中地面上的圆形亮斑是光的衍射形成的.(  )

(5)自然光是偏振光.(  )

(6)电场周围一定存在磁场,磁场周围一定存在电场.(  )

(7)无线电波不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

(8)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在本质上完全不同.(  )

(9)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是不同的.(  )

【物理学史】

17世纪下半叶,以牛顿为首的“粒子说”和以惠更斯为首的“波动说”都能解释几何光学问题,但大家更倾向“粒子说”.19世纪初,波动光学初步形成,其中托马斯·杨圆满地解释了“薄膜颜色”和双狭缝干涉现象,大家又倾向“波动说”.典型实验证据有:

双缝干涉、单缝衍射、泊松亮斑、薄膜干涉、偏振等.1860年前后,麦克斯韦预言光就是一种电磁波,并且这个结论在1888年被赫兹的实验证实.但是同时赫兹发现了光电效应,特别是1905年爱因斯坦运用量子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这又支持了光的“粒子性”,后来还有康普顿效应.所以,光的本质是电磁波,但具有波粒二象性.最终人们意识到任何物体都有波粒二象性,即存在物质波.

考点一 光的双缝干涉现象

1.亮、暗条纹的条件

(1)亮条纹:

屏上观察点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Δs=nλ(n=0,1,2,…).

(2)暗条纹:

屏上观察点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Δs=λ(n=0,1,2,…).

2.条纹间距:

Δx=λ,其中L是双缝到光屏的距离,d是双缝间的距离,λ是光的波长.

1[20xx·成都模拟]如图38-1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和S2为双缝,P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点与S1和S2距离之差为2.1×10-6m,今分别用A、B两种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问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

(1)已知A光在折射率为n=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m;

(2)已知B光在某种介质中波长为3.15×10-7m,当B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为37°;(sin37°=0.6,cos37°=0.8)

(3)若用A光照射时,把其中一条缝遮住,试分析光屏上能观察到的现象.

图38-1

 

式题一束白光在真空中通过双缝后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除中央白色亮纹外,两侧还有彩色条纹,其原因是(  )

A.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

B.各色光的速度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

C.各色光的强度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考点二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考向一 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1.实验原理

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样中相邻两条亮(暗)条纹间的距离Δx与双缝间的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l、单色光的波长λ之间满足λ=.

2.实验步骤

(1)安装仪器

①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38-2所示.

图38-2

②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白炽灯正常发光.调节各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

③安装单缝和双缝,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和单缝相互平行.

(2)观察与记录

①调整单缝与双缝间距为几厘米时,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②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③调节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第1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手轮上的示数a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第n条亮条纹中心对齐时,记下手轮上的示数a2,则相邻两亮条纹间的距离Δx=.

④换用不同的滤光片,测量其他色光的波长.

2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38-3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图38-3

(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    、    、    、A. 

(2)本实验的步骤有:

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沿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

②按合理的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③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

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条纹间的距离.

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      和      . 

式题在观察光的双缝干涉现象的实验中:

(1)将激光束照在如图38-4甲所示的双缝上,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图乙中的    . 

图38-4

(2)换用间距更小的双缝,保持双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将    ;保持双缝间距不变,减小光屏到双缝的距离,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将    .(均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 

■注意事项

(1)光源灯丝最好是线状灯丝,并与单缝平行且靠近;

(2)实验时应调整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测量头共轴,单缝和双缝安装时应竖直且相互平行,遮光筒的轴线要与光具座导轨平行,若不共轴或单缝与双缝不平行,则会引起干涉条纹亮度小、不清晰,不便于观察和测量;

(3)白光干涉观察到的是彩色条纹,中央亮条纹的中间部分是白色,边缘是红色.

考向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3[20xx·全国卷Ⅰ]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别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1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2相比,Δx1    (选填“>”“=”或“<”)Δx2.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630nm,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1.00m,测得第1条到第6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0.5mm,则双缝之间的距离为    mm. 

式题[20xx·厦门联考]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38-5所示.

图38-5

(1)某同学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对实验装置进行调节并观察了实验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

A.灯丝与单缝和双缝必须平行放置

B.干涉条纹与双缝垂直

C.干涉条纹的疏密程度与单缝宽度有关

D.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

以上几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2)当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38-6甲所示,其读数为    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