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1919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docx

《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docx

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江苏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A.夏、商                 B.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      D.夏、商、周

2.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实行刺史制度            B.设置西域都护

 C.实行察举制             D.颁布“推恩令”

3.唐朝僧一行的突出贡献是在天文历法方面,他制订了()

 A.《大衍历》   B.“太初历”   C.“十二气历”   D.《授时历》

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1771年,为摆脱沙俄的统治,回到清朝的是()

 A.漠西蒙古准噶尔部        B.蒙古鞑靼部

 C.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     D.天山南路的回部

6.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7.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

 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制造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8.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9.以下关于保路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绅商参加的群众性运动   B.范围遍及全国各地

 C.是收回利权运动的前奏     D为武昌起义提供了组织准备

10.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11.下列城市曾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其先后顺序是()

   A.武汉—广州—南京—重庆   B.南京—武汉—广州—重庆

   C.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D.重庆—武汉—广州—南京

12.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持久战》       D.《论联合政府》

13.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

 A.粉碎重点进攻 B.战略反攻   C.三大战役   D.渡江作战

1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5.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农村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

   A.广东、福建   B.安徽、四川

   C.四川、浙江   D.安徽、江苏

17.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最早提出是在()

   A.中印联合声明   B.《中美联合公报》

   C.日内瓦国际会议   D.万隆会议

18.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19.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

 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

 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21.19世纪晚期,非洲反帝斗争中取得胜利、维护了独立的国家是()

   A.埃塞俄比亚   B.埃及       C.苏丹   D.阿尔及利亚

22.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弃关税壁垒         D.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3.以下关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B.总部都设在美国

   C.都曾经受到大国操纵       D.都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24.下列关于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B.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C.彻底放弃计划经济       D.实行政治多元化

25.下列关于20世纪后半期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各国走上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经济发展较平衡

   B.六七十年代马来西亚和泰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C.西亚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

   D.印度政府推行国营经济私有化的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共3小题,第23题11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计36分。

要求: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弄城,示中国富强。

(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王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大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

                                                             ——《天把之神灵庄记》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3分)

 

②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2分)   

 

③根据材料,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

(3分)

 

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

……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l945年l2月)

材料二

   据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指国民党政府)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寓义下之民主政府。

……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见的理由,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

                                       —《艾奇逊致杜鲁门的信》(1949年7月)

回答:

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

(2分)

 

②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西方“观察家”眼中的国民党政府形象。

(4分)

 

③艾奇逊写这封信的时候,中国的政治局势如何?

他所谓的“显见的理由”是什么?

(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 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潘汉典《君主论》译序

材料二

   必须理解:

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材料三

   他(马基雅维利)那些歌颂强者,宣扬暴力的主张,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为了实

 现统一的意大利这个最高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不仅如此,透过这些似乎骇人听闻的言论,我们还可以发现他的政治思想中的合理内核,这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马基雅维利使“政治的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

                                               ——王锐生《马基雅维利》译序

回答:

①马基雅维利是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2分)

 

②马基雅维利所处的那个时代,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分)

 

③根据材料,归纳马基雅维利的主要思想。

(4分)

 

④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代表什么阶级的何种要求?

(4分)

 

三、问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

第29题12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5分,共计39分)

29.观察下面三幅地图,回答问题。

 

        

 

1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时期?

(3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②这主个时期的政治特点分别是什么?

(7分)

 

③概括这三幅图(三个时期)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趋势。

(2分)   

 

30.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

(12分)

 

31.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概述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联(俄)农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5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D   2.B   3.A   4.D   5.C   6.B   7.C   8.D   9.A   10.B

   11.C   12.A   13.B  14.C   15.D   16.B   17.D   l8.D   19.A 

20.B   2l.A   22.B   23.C   24.A   25.C 

二、材料解析题:

(共36分)

 26.答案要点:

(11分)

①寻找建文帝;弘杨国威;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②国力强大;造船等手工业发达。

③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

 ④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航海活动的先驱;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27.答案要点:

(12分)   ,

 ①扶蒋反共。

 ②政治腐败(争权夺利);一党专政(独裁)。

 ③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阻止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取得政权;尽力维护美国在华利益。

28,答案要点:

(13分)  

①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等。

②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③以“人”的眼光观察国家(摆脱神学的束缚);政治不受道德约束;宣扬暴力;权力是法的基础。

④资产阶级。

要求建立独立统一(意大利)的国家。

三、问答题:

(共39分)

29.答案要点:

(12分)

   ①春秋.战国,秦朝。

   ②春秋:

诸侯争霸;奴隶社会瓦解。

   战国:

兼并战争;一系列变法运动的开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秦朝: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③由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

 30.答案要点:

(12分)

 政治方面:

限制袁世凯独裁,反对袁世凯复辟。

影响:

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

 经济方面:

兴办实业。

影响:

“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要思潮之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文化方面:

发起新文化运动。

影响: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31.答案要点:

(15分)   

   十月革命胜利,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面临内忧外患。

实施余粮收集制。

保障军事胜利,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1921年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

   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实施农业集体化方针。

一定程度上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

   启示:

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利益;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