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193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建构主义理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指导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

学生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将新的信息和经验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相融合的过程。

3.学习策略理论。

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它具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和程序性。

四、课题设置的目标:

1.形成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操作体系。

2.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和能力,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发生根本变化。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能。

2.营造自主学习的人际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3.设计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构建自主学习的评价体系,助推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提升。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分析法。

1.行动研究法。

研究前制定计划;

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

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

每一次研究都应该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

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2.案例研究法。

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

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3.经验总结法:

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实施情况作好记载,写出相应的总结材料,以点带面,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

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4.调查分析法。

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

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七、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定为三年(2012.4——2015.6)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

石岭镇中心小学各年级学生

(一)准备阶段(2012.4——2012.12)对课题进行论证,形成课题论证报告,完成申报工作。

1.学习领会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研究理论知识。

2.建立课题研究组。

3.制订课题实验方案。

4.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讲实验的要求、作用和意义。

5.不断学习和收集关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关资料。

(二)全面深入实施阶段计划: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请资阳市教育科研所所长、雁江区教研员对课题指导,并付诸实施,于2013.1——2014.5进行中期论证,形成阶段研究论文及个案研究案例,同时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工作。

进行实践的再深入,理论的再升华。

具体工作如下: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标。

2.查阅有关课题实验的资料并做好笔记。

3.课题研究的实施。

4.实验教师之间“分头实施、经常交流、共同总结”。

5.实验教师分步实施,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收集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收集个案资料。

6.开展教师、学生、家长的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4.6——2015.6)进行终端研究,形成研究论文序列和个案研究集。

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

邀请雁江区科研专家进行鉴定,并将研究成果予以推广。

1.实验教师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文字,为课题的全面总结做好准备。

2.全面的补充、收集、整理各类实验资料,并将各种研究成果汇编成集。

3.撰写教改论文,总结经验成果,接受课题的评审,结题。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不断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做到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作为一位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因此,我们将从以下3个方面逐一阐述:

1.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

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

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持久有效地投入探索活动。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乐于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自主学习兴趣。

营造学生喜爱的课堂生活,把课堂教学当作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最大限度的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参与和思考。

如在讲“方程的意义”时,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富于趣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找到问题的答案:

我首先让学生在准备好的天平上随便放物体,然后说出自己的发现,小结出天平的用处;

接着让学生将准备好的杯子放在一端,并且找到砝码,分别去试;

当天平平衡时,说出自己的发现,再加入水说出发现什么,进而推出等式,让学生发现等式和以前不同的地方,总结出方程的意义;

小结: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3.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自觉学习。

古今中外成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才会赢得学生思想开放,实现融洽配合。

小学生的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好胜心强,喜欢表扬,如果能为他们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心态,愉快地投入学习。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渴望受到尊重和信任。

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尊重、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当学生的思维擦出创造性的火花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恰当地给予启发、点拨,用亲切的话语鼓励他们,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信心,让课堂充满宽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自觉参与学习。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人际氛围,促进自主学习

1.营造平等、民主的自主学习氛围。

新课程倡导为学生提供平等、民主的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自主学习。

(1)营造平等氛围,让学生愿学。

平等的氛围涉及到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等方面,但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较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们将从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方面进行阐述。

在教学中,我们倡导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共享经验和学习成果,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另外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经历和兴趣,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心理需要,重视心理反馈,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教师对学生不成熟的发言,一定不要轻易地否定。

学生答题时出现偏差是难免的,教师要从学生发言中找出合理的部分加以肯定和赞赏,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决不能简单地加以批评和指责,以避免挫伤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不求讨论的结果的完全一致,教师对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异想天开的设想,对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权威的勇气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和尊重。

(2)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

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①主动汇报,交流学习。

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

我们通常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②互相讨论,及时评价。

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

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借鉴意义。

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③大胆发问,鼓励创新。

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

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2.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前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保证。

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

心理学研究表明,严厉的说教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不良影响,进而压制和束缚他们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学习意识的健康发展。

因此,宽松的课堂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培养。

(1)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①师生关系以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平等互动为主。

教师成为互动的中心,并且促使所有学生与教师形成双向交往,教学效果最佳,学生也乐于接受。

②师生共同制订课堂规范。

课堂规则不可由教师凭个人好恶独断设立,而应经过学生的讨论与认同。

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共同制订课堂规则,就会自觉遵守并乐于承担责任。

③完善监督体制由师生相互监督,生生相互监督,这样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和自觉性。

(2)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①教师明确师生的角色定位,选择正确的教学行为。

②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关怀、尊重和理解。

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用积极的情感、真诚的爱心、和蔼的态度打动学生,多一些感性的理解,形成生态的课堂情感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课堂的主导。

忽视学生自主的教学是可悲的,淡化教师引导的教学是可怕的,只有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和谐共生,课堂才有实效,才是生态的。

③教师倡导合作学习,强调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

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合作态度,建立合作秩序,教给学生合作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营造参与、体验的人际氛围,促进自主学习。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教学时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才能入境入情。

教学中,我们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和信任,积极创造条件,采用一些必要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

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自觉体验的欲望,从而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

进而达到举一反三,拓展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如教学《武松打虎》的“打虎”部分时,我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熟记台词,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排演课本剧,看谁能成为最佳演员。

这时学生兴致盎然,都想在老师和同学面前“露一手”,于是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读书、记台词、思表演。

学生的表演让我耳目一新,他们在黑板上画上画作舞台背景,用教棍当哨棒,武松被演得活灵活现。

实践证明,营造参与、体验的人际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缩短了课文中的陌生世界与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

4.营造质疑、争辩的人际氛围,促进自主学习。

学贵有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争辩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这样宽松愉快的人际关系下鼓励他们敢想敢问敢辩。

 

在此,我们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从质疑和争辩两方面阐述观点。

(1)营造质疑的人际氛围,促进自主学习。

①教给方法,让学生“善问”

让学生质疑,目的是让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和认知矛盾冲突,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

引导学生质疑,应在“问什么”和“如何问”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可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形式。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提问的三种形式,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这几种形式,我在教《毽子变乖了》(第二册)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程序:

先让学生掌握“变”的音和义,然后在“变”后板书“乖了”,再在“变乖了”前板书“毽子”。

让学生读后问:

“你读了这个课题,有些什么疑问?

”学生纷纷发言:

“乖怎么能变呢?

”“毽子为什么要变乖了?

”“它是怎么变乖了的?

”我把几个主要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理清每个问句的疑问词,然后告诉学生:

“读书就是要像今天这样多动脑筋,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指板书)请看第14课。

”这个新课导入,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了提问的形式。

第二步,加强学生质疑过程的引导和训练。

教材中常有“画出不理解的句子、词语”,“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这一类型的题目。

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理解”的地方是千差万别的。

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疑惑点呢?

我在引导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时是这样做的:

先让学生读读生字新词,想想有无不明白的。

如果认为明白了,就自己试着说说词语的意思,想想是否正确,有不明白的就画出来。

再读读课后要求掌握的词语,找出不理解的,再听听同学提出什么不理解的,想想自己是否明白,从而准确地找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寻找句子和课文内容方面的疑点,可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后习题,看看自己哪些答不出,以问题的形式向老师提出来。

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提出与书上不同的问题。

第三步,让学生掌握质疑的途径。

质疑的途径很多:

文题、文章内容、关键词句及设问、反复、过渡、照应甚至插图、关键标点等,都可以用来质疑。

如果文章的题目提供了课文内容的指向和要点,我们就可以从审题入手,引导质疑。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诚实的孩子》等。

如果文章的脉络清晰,段落结构相同,我们就可抓住例段引路,揭示学法,让学生抓住要害,自读质疑,如《黄鹂和山雀》一文,写黄鹂和写山雀的两个段落,设计了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卷叶虫真狡猾?

(2)黄鹂捉卷叶虫的本领怎样?

从哪看出来?

再引导学生讨论,理清卷叶虫、黄鹂、梨树三者之间的关系。

再让学生回忆老师在教这一部分的过程中,提了几个问题,先提什么,再提什么。

然后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自学,思考应该先弄清楚的两个问题,并用幻灯片提示:

(1)为什么喜欢____________?

(2)捉的本领怎么样?

从哪里看出?

结果表明,这样引导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提问迁移,效果很好。

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提问往往出现多而杂的现象。

这就要我们引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归纳出主要问题,要求提问围绕中心,抓住要点,有思考价值。

到中高年级,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各种不同类型文章的特点,找出它们各自的质疑途径,以便学生在课外阅读思考时有章可循,从而提高阅读效益。

几种常见的文体,其阅读步骤和质疑途径大致如下:

记叙文,初读时了解大意,理清六要素,细读时理清层次和记叙顺序,精读时赏析好词好句,体会中心。

写景的文章,要明确写的是什么景,此景有什么特点。

说明文,要理清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文章按什么顺序,运用了什么样方法进行说明。

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明确借何物喻何人,再抓重点,找特点,理清写作的目的,最后理清思路,了解方法。

②抓住质疑时机,让学生“好问”

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使质疑训练落到实处。

学生质疑,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

第一,“每日一问”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时,坚持每天提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写在自己的“每日一问”笔记本上,教师要及时检查讲评。

第二,及时解疑,分类作答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步。

教会学生提问,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

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

帮助学生质疑解疑,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伺机诱导,授之以法,使学生自解其难,变“有疑”为“无疑”,从而提高质疑兴趣和质疑技巧。

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应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等资料自己解答;

有争议的问题,大家讨论回答;

难度大的问题,教师讲解说明。

在指导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要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允许前后左右互相交流,大声争辩,允许师生互相提问,大家各抒己见。

鼓励互相倾听,提倡求异思维。

第三,开展质疑比赛。

给同一文章,让学生读后质疑。

在相同的时间里,比比谁提的问题多,谁的问题切中了要害,并要求学生自问自答,说出思考过程。

教师要及时进行评议,并对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养成好问多思的习惯。

总之,让学生“好问”“善问”,是我们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方法和追求目标。

学生动脑、爱思考的习惯一旦养成,将终生受益。

(2)营造争辩的人际氛围,促进自主学习。

①设置对立面,引发争辩点

要鉴别,就得有对立面。

如果没有现存的对立面,教师可自行设计。

譬如:

我们学习《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后,同学们大多赞美向日勤劳善良、聪明能干,同时也为其他孩子感到惋惜。

作为教师可以从另一面引导学生思考:

国王是其他孩子悲剧始作俑者,但孩子们手捧一盆盆鲜花这样做也迫不得已。

这样的观点完全打破了孩子们爱憎分明的道德观,由于小学生爱憎分明必然使学生重新思考、讨论,无论结果如何,但最终实现了对本文重新理解。

②求真求实,敢于向课文定见争辩

养成审视书本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著名数学家赵访熊教授说:

“读书时养成审视的习惯,就能发现问题,并提高分辨能力。

”课本既有因校对不慎而造成的技术性错误,如别字、注释不正确等,又有课文注释和练习设计本身由于推敲不够而存在的一些毛病。

对于教材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们不是采取简单的订正方式直接告诉学生错在何处,怎样修改,而是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实例的分析,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在阅读课文时去发现,去修订。

每学期学生都能独自从课本中发现几十处各类毛病和错误,有的连教师在备课中忽略的问题,也被善于钻研的学生提了出来。

由此看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专心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为解答问题去查阅工具书和有关书籍资料,对多种材料进行比较、鉴别,寻求正确答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辨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比如,一年级下册练习册中某题将导(dǎo)写成(dà

o)等,通过这种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③鼓励学生辩难老师,表达真知灼见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小学二年级下册《江凡》课后练习有这样一道题,“如果你正在电影院看电影遇到台风了,你将如何逃生?

”教师在讲课时提到,让学生排队逃生。

有学生质疑老师,排队太慢没办法很快逃离现场,他并提出自己跑的方案;

另一学生反驳道,无纪律,会拥挤会产生踩踏事件……无论学生采取哪种方案,学生对这种社会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思考、争辩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在写作教学中也有这种现象。

在布置学生写读后感的时候,有的老师总是要求学生对一篇原文只能有一种感想。

说明白点,就是只能按照老师的感想去“感”去“写”,否则就是跑题。

例如,阅读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的故事,写读后感。

老师说,应从“取得一点进步都是极不容易的”去“感”才算切题。

而对于这篇短文,同学的感触挺多。

有的认为,从“做事应有认真精神”去写,有的认为从“要正视自己不足之处,不要气馁,要积极上进”去写,有的认为从“做事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去写。

经过师生争辩,形成共识:

只要是有感而发的,又表达得明白通顺,这样的读后感就应该是好的。

各人的思想、经历不同,对同一篇文章(或同一件事情)的感想就可能不同。

人们常说,触景生情,同一个景,不同的人见了所产生的感情不会是完全相同的,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各人的思想水平、实际经历不同,那么读一篇文章以后的想法又岂能完全一致呢?

感想应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不是对文章的某一点发生共鸣,而是硬找一个不真实的感想来写,这篇文章一定是写不好的。

毋庸置疑,课堂争辩是叩开教学新领域的“钥匙”和通向教学新高度的“阶梯”。

(三)设计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是站在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发展学生能力的基础上编写的,打破了原教材编写的知识体系,不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因此,教材的跳跃性较大,给学生自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把教材内容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也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

设计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

1.设计符合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应遵循以下原则:

(1)生活化原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

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如:

在教学《三个妈妈夸孩子》一文时,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

”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

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