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2070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乡的榕树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故乡的榕树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故乡的榕树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故乡的榕树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故乡的榕树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故乡的榕树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故乡的榕树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故乡的榕树教案.docx

《故乡的榕树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乡的榕树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故乡的榕树教案.docx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一、教材情况分析:

 

1.本文语言优美但篇幅较长,所以宜片段朗诵,不宜全文诵读。

(读一遍需近20分钟)

 

2.本文用了不少引起回忆的衔接句,但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明显。

所以宜由教师点拨,使学生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多半能体验思乡情绪,也能感受到文章很美,但他们自己往往“眼前有景道不出”,“心中有情不会抒”。

所以教学本文意在启迪如何以我手写我情。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选材特点:

(榕树多、奇)2.理解文章组材特点:

(物→事→情)3.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

(情韵悠长、描写细腻)

 

四、教法媒体选择及课时安排

 

1.点拨、诵读教法2.投影胶片等3.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2—3分钟)

 

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

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比如萧乾的友人因为当年住北京总布胡同时,院里有一棵枣树,所以她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枣核”这一物上;香港作家黄河浪,因为生于榕树之乡福建,而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上。

他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使他激情澎湃、文思涌动,写下本文呢?

请大家一起从第5节浏览至第10节。

 

二、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

(15分钟左右)

 

明确:

驼背的榕树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另一棵树也为农人遮阳歇凉提供场所,为我幸福酣眠提供场所。

它们在我心中,不仅仅是树,还是理想的启迪放飞者,道德的见证教化者,爱心的赐予传达者,农人的庇护慰安者,夏夜的造境催眠者。

榕树,汇聚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乡风物之一。

这部分回忆片段犹如一个个电影分镜头,回忆画卷徐徐展开。

 

三、为什么不直接以《忆故乡》或《故乡的回忆》为题?

(20分钟左右)

 

明确A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

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

 

B这样的标题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

 

C此外,榕树在文章结构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请看课文1—4节和11—13节,分析课文是如何拉开回忆的序幕,又如何收起回忆的画卷的。

 

明确:

1.从第3节开始回忆2.1—2节的序幕里突出的背景是什么?

画面中流动着怎样的情?

(明确:

是榕树;浓郁、幸福的感情。

写狗是为了烘托情。

 

3.第3节是故乡榕树的一个特写镜头。

这一节里“迷濛的烟水,苍茫的群山”表明他现在距故乡很遥远,但,再远也挡不住思乡的视线,割不断思乡的情感。

你瞧,他对榕树叶子的记忆多么细腻真切!

请齐读3节末句。

4.第4节是与榕树有关的两个广角镜头,注意一下句子的衔接特点,颇似顶针格修辞。

好处是有连绵不绝之势,仿佛悠长的乡思,缠绵温馨。

请读一遍。

《弯弯的月亮》写忆中故乡,语言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放歌曲,放投影胶片:

“歌词”)

 

5.为什么不说“记忆里的故事”象天上星星一样多,而说“象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明确:

就近取譬,扣题、新颖。

6.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明确:

开启下文回忆

 

7.11—13节先以“快摇镜头”的方式徐徐收束画卷。

再由哨音、榕树回到现实,让我与忆中树对话询问,产生一种彼此思念的意境美。

结尾轻声呼唤,传达了绵绵不尽的乡思。

8.总结:

本文是由眼前树而引起回忆的。

忆时先特写再广角,前者使榕树的形象清晰而遥远,后者为下文分镜头回忆榕树设下了背景。

下文以分镜头的方式展开回忆的画卷,分别有两次集中抒情。

所以,以《……》为题,还起了使形散神聚的作用。

 

四、学习过本文后,你有什么作文方面的收获?

(2—3分钟)

 

明确:

1.写思乡之作,要注意选择,对你别别具深意或故乡富有特色的景或物。

 

2.思乡之作,常常以“眼前→回忆→眼前”的方式结构全文。

 

3.类于顶针格的语言组织有情韵悠长的效果,细腻描写所忆之人、物,有真切动人的效果。

 

五、作业课后请仿照本文,写一篇寄情于物的怀旧之作

 

六、板书设计:

 

故乡的榕树

 

胶片一

 

一特殊形状奇理想的启迪者放飞者(伙伴)友情

 

传说奇道德的寄寓者教化者(爷爷)

 

株一般功用奇:

爱心的传达者实现者(祖母)亲情

 

两特殊劳人的荫蔽者慰安者(乡亲)乡情

 

株夏夜的造境者催眠者(我)

 

胶片二胶片三

 

眼前树思乡之作:

选材(寄情于物)

 

别具深意,富有特色

 

忆中树组材(插叙方式)

 

容量很大,开合自如

 

特写镜头,广角镜头语言(类于顶针)

 

分镜头(5、6、7、8、10)情韵悠长,绵绵不绝

 

(细腻描写)

 

真切动人如在目前

 

不丰不杀恰到好处

 

眼前人与忆中树交融

 

(两地交通,彼此相思)

 

七、教学后记

 

教学本文,我有一些深刻体会①正确解读本文。

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96年12期P26上,有宁夏/朱宗明的教案,是借《乡愁》导入的。

我以为十分不妥。

a.《乡愁》与本文虽同抒乡愁,但作者具体情况不同;在台与在港心态绝不会相同的。

b.《乡愁》有苦味,《故……》有甘味;《乡愁》有悲观怅惘气息,《故》则是神秘感恩气息。

市一中的曹德山说,授课结束时应提一下作家之所以会如此思乡,是因为港陆分离。

我也觉得不妥。

因为香港回归指日可待,且未必在港才会有此情调、此内容的怀乡,在他处也一样会怀乡的。

 

②长文如何短教?

本文很长,读一遍要20分钟。

只读精粹之处甚至应会背,其余可略过。

其次,内容较好懂,仅须在结构关键处,内容难解处指点一下即可。

我在市一中上这节比赛课时,只用一节课不仅教完全文,还详析了特写处、第4节、第5节写理想处,第10节写玄想处,还让学生当堂背诵了3、4、5、10节中以上详析之处;听了《弯弯的月亮》的部分旋律。

 

③语言美应当领略,如以上所说之处。

尤其让学生颇有收获的是:

a.怎样借语言加强抒情意味?

可以用类于顶针之法,如4节,又如《弯弯的月亮》,它与所想表达的绵长不绝的思乡之情相一致。

b.可以对一细节处详描。

如第3节对叶子,给人之感觉是虽距离(时空)遥远而记忆极其清晰。

再如写老祖母处亦然,祖母神态栩栩如在眼前。

c.可以充分想象,如写放飞理想时,理想美好在何处,远大在何处等等,俱通过相关词语表达,且>3句,若去掉其中一句,效果立即大减。

 

④结构上,此类文章有一常见模式:

眼前—回忆—眼前。

本文之长处在于:

它把琐碎思绪借榕树以串联凝聚,形虽散而神不散。

 

⑤文章材料的选择、排序、衔接的道理应跟学生讲清,才能有效指导今后作文。

 

⑥先在广角镜头中两树合写,再写形状、功用、传说皆奇的老榕树,然后合写两树的共同功用;写共同功用时,又先写一般功用:

众人歇息乘凉;再写特别功用,单写我乘凉时的独特感受。

这样安排材料,整体感觉是从特殊→一般;细部感觉则从一般→特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