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2112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docx

关于会计法律论文1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学院(系):

会计系、财税金融系

专业:

年级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

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任

 

学院(系):

会计系、财税金融系

专业:

年级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

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指导老师

工作单位

一、主要内容:

我国会计工作秩序中存在的问题既严重又普遍:

假帐泛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十分薄弱,难以预防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秩序的顺利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会计的依法管已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迫切的使命。

二、基本要求(基本技术要求与数据)

论文共有五部分:

一、会计的本质二、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三、会计工作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四、会计法律责任五、总结字数共6406字

三、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苏州市财政局.《会计法培训教材》[M].北京: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24-26.

[2]江苏省财政厅.《财经法规》[M].上海:

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

29-31.

[3]《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M].2004:

37-39.

[4]张新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45-47.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D].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0-32.

[6]寥洪.《新编会计制度设计》[M].北京:

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7]安徽省会计学会课题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J].会计研究,1999,(4)·

[8]王玮晶.《对公司财务管理的思考》[J].引进与咨询,2008,(12):

52-53.

[9]王爱君.《试论公司的财务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04,(6):

14-16.

[10]欧腾.《关于公司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49-50.

 

 

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摘要:

目前我国会计工作秩序中存在着既严重又普遍的问题:

假账泛滥、会计信息失真、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针对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要用法律、法规、合同等不同形式进行必要的约束。

会计行为本身理所当然应加以规范。

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市场经济国家的会计法律制度,在会计责任主体、会计记账规则、内部控制制度、注册会计师审计、严惩违法会计行为等方面,都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性,体现了市场经济对会计工作的共性要求。

经济与社会事业越发展,财会工作越重要,作为“反映、监督与控制”财务运行的主体——会计人员责任十分重大,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法律责任更加突出。

     如今,我国会计工作秩序中存在的问题既严重又普遍:

假帐泛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使会计工作偏离了正常轨道;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十分薄弱,难以预防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大大削弱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它已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掌握、充分了解、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利;影响到会计资料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秩序的顺利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会计的依法管已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迫切的使命。

关键词:

会计本质会计工作法律责任处罚原则

 

Thelawonanyoftheaccountingwork

HuWenjun

Abstract:

Atpresent,Chinaaccountingexistinorderbothseriousandwidespreadproblem:

theproliferationoffalseaccounting,accountinginformation,peopleresponsiblefortheillegalintervention,accountingpersonnel,andpoorlawenforcementenvironment.Socialistmarketeconomyisthelegaleconomy,therefore,foraccountingproblems,withtheirlaws,regulations,contractsandotherformsnecessaryconstraints.Accountingforgrantedinitselfshouldberegulated.Learnandabsorbthefullmarketeconomylegalsystemofaccounting,themainresponsibilityinaccounting,accountingaccountingrules,internalcontrolsystem,theAuditingandpunishillegalaccountingpractices,etc.,arereflectedandthecoordinationofinternationalaccountingpractices,reflectingthemarketeconomyonthecommonaccountingrequirements.Themore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themoreimportantaccountingwork,asa"reflection,supervisionandcontrol"themainfinancialoperations-accountingstaffisveryimportantresponsibility,especiallyinthecurrentsocialistmarketeconomyundertheconditionsoftheliabilityofaccountingismoreprominent.

Currently,theorderofaccountingproblemsinbothseriousandwidespread:

theproliferationoffraudulentaccounting,accountinginformationisbecomingincreasinglyserious;unitsresponsiblefortheillegalinterventioninaccounting,sothataccountingsidetracked;accountingenvironmentispoorlawenforcementpersonnel,accountingsupervisionseriouslyweakened;basicaccountingandinternalcontrolisveryweak,anddifficulttopreventthephenomenonofimpunitymoreserious,theseproblemsexist,notonlygreatlyweakenedthecapacityofthesurvivalanddevelopment,ithasaffectedtheaccountingdatausertograspthefullunderstanding,effectiveuseofthelegitimaterightsofaccountinginformation;impactofaccountinginformationinstrengtheningmacroeconomiccontrol,improvemanagement,evaluatethefinancialcondition,topreventoperationalrisks,makeinvestmentdecisionsandotheraspectsoffunctionalrolestoplay;affecttheinterestsofstakeholdersanddistributionoftherationalallocationofsocialresources;therebyaffectingthesmoothoperationoftheentiresocialorder.Inthiscase,accordingtothelawtostrengthenthemanagementaccountingisaveryimportanturgentmission.

Keywords:

natureofaccountingprinciplesaccountingliabilityforpunishment.

 

前言

各行各业都有其针对本行业特点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这就是行业的职业道德。

因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会计职业道德有着显著的特征,这个特征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导致它的建设途径也相应变化。

本文试从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特征与要求出发,针对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阐述加强会计职业道

德建设的途径。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们会计的立法缺陷有关,与社会利益机制的调整不当有关,与社会上不正之风之盛有关,更与我们财政部门执法不力、监督不严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会计的依法管已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迫切的使命。

如果还把会计工作的监管责任当作一个软任务而有所忽视,那不仅是一种严重的渎职,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犯罪。

1、会计的本质

会计的本质是指会计工作的根本性质。

如何认识会计的本质,直接关系到会计职能、会计地位、会计作用的界定。

因而,会计本质问题是会计理论中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联系,会计本质就是会计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作者认为,可以在法律制度层面探讨会计本质,会计法律本质是在充分开放、完全透明的会计耗散结构运行过程中经过充分博弈达成“纳什均衡”状态的会计主体之间的合意契约。

1.1会计关系的契约本质

  契约是由双方意愿一致而产生的法律关系的一种约定。

会计是契约的集合体,在本质上是会计主体各方参与和博弈后所做出的一种对会计程序和方法、会计信息生成和揭示进行约定的契约,其目的在于降低契约成本,并维护主体各方参与者根据所订立的各种契约来取得其会计运行过程中分配现金流量与其他资源的权利。

1.2会计法律的博弈性质

  法律是一种游戏规则,对社会游戏能做出全面充分理解的理论当推现代博弈理论。

博弈论是各局中人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依从关系中理性地采取和选择能尽可能提高自己利益所得或盈利函数的策略和行为。

  1.2.1会计法律博弈概念:

法律实质是多次博弈之后逐步形成的暂时确定的社会契约制度,“法律本身是不完全的契约”。

会计法律是立法者、社会组织、会计人等会计主体多次博弈后形成的一种社会契约,博弈次数越多,完善程度越高,最终达成“纳什均衡”状态,成为社会各界普遍愿意接受的会计法律规则,使任何人违反该法律暂时得到的利益完全可以被更大的惩罚成本替代抵消或受更大损失。

  1.2.2会计法律博弈主体与对象:

会计法律博弈主体是会计利益相关的各类主体,由立法者、投资者、债权人、会计人、经营者、劳动者等组成。

会计法律博弈的对象是会计契约行为关系,包括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合同协议。

[5]

1.3会计结构的耗散特质

  会计法律本质是合意的会计契约,其条件是会计主体充分博弈,其前提是会计结构开放耗散,即必须在充分开放、完全透明的会计耗散结构系统运行中会计主体才能充分博弈,方可最终形成合意契约。

  会计耗散结构是指远离平衡状态的会计开放系统在物质、能量、信息上与外界充分交流并充足耗散而形成会计行为、会计信息公开透明和接受“阳光”监督的高度有序状态,这是一种对外开放、对内协同、不断进化的会计结构模式,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是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活”结构模式。

2、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2.1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内部会计监督是通过会计核算、会计检查、会计分析、会计考核等方法来保证会计工作正常有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它是从微观的角度对具体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的监督。

很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表面看起来十分完善,但实际执行过程流于形式,大多形同虚设,内部控制人员未严格履行职责,存在着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效果并不理想,导致内部监督弱化和缺失。

[10]

2.2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不到位 

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不到位也是造成当前会计监督弱化的外部原因之一。

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共同构成会计监督体系,但它们之间的职责、目标、实施手段及承担的责任等还有很大差异。

各部门监督职能如何相互配合,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健全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割裂了各监督职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造成会计监督目标模糊,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难以协调国家、社会和企业经济实体之间的利益矛盾。

[9]

3、会计工作与环境之间的问题

3.1社会现实环境和国家相关法律的逐步确立的差距太大

从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检查情况看,产生假帐的违法会计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监管不力、制度不健全等外部原因,也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内部原因,但内部原因更为突出。

许多造假帐等问题,或者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的结果,或者是以往单位负责人疏于管理、监督等造成的。

如果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如果没有得到单位负责人的同意或默许,是不会发生其他人员擅自造假帐、编造虚假会计资料等问题的。

3.2单位负责人只对单位重大决策负责

新《会计法》规定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现实中许多单位负责人在认识上还是多把自己定位在管理当局最高决策者的位置上,单位负责人或是忙于行政管理或是忙于业务经营或是忙于应付大小会议,而疏于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使得许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甚至于对会计工作漠不关心,忽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内部控制制度约束会计行为。

[1]

3.3会计人员只对其会计核算行为负责

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能在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在现实中,会计人员几乎都认识到了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因此,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核算业务之中,而忽视了其作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主体的作用,再者,由于会计人员处于各单位决策者的管理之下,对其工作评价和工资报酬都受到决策者的影响,要使其依法行使内部监督职权困难重重。

3.4对虚假会计信息认定存在误区

在追究会计法律责任时,关键性的一步就是要确认会计信息是否属虚假,而对于虚假会计信息的认定理论上却有分歧,有观点认为应当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而有的观点则认为应从会计专业角度衡量,因而在认定方式上难以统一。

笔者认为在认定时,应先考虑从其行为构成,即从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主观上是否有过错,行为结果的危害程度来加以区分,也就是采用行为目的、行为性质、行为结果三方面结合综合认定的方式。

但在具体认定会计信息是否属虚假时,由于执法、司法人员往往缺少专业知识为依托,单纯由其认定尚有困难,因而可考虑聘请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或专业人员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借助专业知识分析判断。

[4]

3.5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法律观念和对法律本身认识上的误解

目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取得和继续教育方面,《会计法》和财政部发布的相应规章之中都作出了一定要求,除需具备一定的财会专业知识外,财经法律法规的掌握也被列入了重要内容,遗憾的是,在这方面,许多会计人员对法律本身的理解熟悉程度令人堪忧,笔者在近两年来参与《会计法》培训的过程中发现,在会计人员之中,许多人对于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业务规范和法律责任方面的知识都非常贫乏,而有些会计人员甚至认为这些问题无关紧要,只要做好“份内之事”,便尽到了职责。

4、假帐的治理与预防

会计假帐在现实生活中已造成了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害,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法治社会推进的一大公害,成为上至中央领导下至一般百姓密切关注并高度重视的焦点问题。

4.1假账的治理

我国会计假帐越治越乱并成为社会公害的根源在于没有构建一套真正有序的会计假帐法律责任体系,而是注重追究行政责任,同时施以必要的刑事责任制裁。

作者认为,必须建立以假帐民事责任为主导、以假帐刑事责任为重心、以假帐行政责任为补充的会计假帐法律责任体系。

假账的法律责任建构有:

(1)假帐民事责任

会计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民事契约行为。

会计假帐实质上是违反会计契约的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

我国目前会计法律法规的一个重大缺陷是没有融入会计契约的理念和条款,造成会计假帐民事赔偿责任追究的法律根据不足,对会计假帐责任者处罚不力,无法树立会计法律法规的崇高权威和尊严,使会计法律法规的执行效果和社会效益极低。

主要是建立假帐违约责任和规范假帐侵权责任。

(2)假帐刑事责任

会计假帐刑事责任是指会任计行为实施了刑事法律规范禁止的会计假帐行为所必须承担的刑事法律后果。

尽管我国《刑法》对注册会计师执业形成的虚假报告,规定了刑事责任条款,但由于处罚较轻、虚假标准难以认定等因素造成目前注册会计师参与做假的趋势愈演愈烈,给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和政府宏观调控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3)假帐行政责任

会计假帐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目前我国会计假帐法律责任以行政责任为重,并以财政部门为主,由审计、税务、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部门参与共同对会计假帐追究行政责任,这必然造成部门推语、互相扯皮、处罚不当、标准不一、被处罚者不服、产生行政诉讼等弊端,使会计法律法规无法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尊严,对会计假帐无法起到应有的制约功效。

[7]

4.2假账司法与行政治理

对违法行为的司法治理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和国家法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会计假帐成为我国社会公害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形成专业化、权威化、有序化、高效化的机制和制度。

组建专业化的会计法院能够改变目前会计假帐司法治理无能为力的现状,真正起到会计假帐最后“防火墙”的防疫、救济和保护功能。

目前我国会计假帐主要采用行政治理手段,由于假帐行政治理的诸多不足和弊端使会计假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毒瘤。

作者认为,行政手段是会计假帐法律治理的必要路径,必须改革目前的假帐行政治理制度,建立绝对权威、依法治理的行政治理制度和机制。

[3]

4.3重构会计职业自律机制

会计假帐的司法、行政、仲裁治理均属外因,目的在于构建强制性的他律机制。

会计假帐成为社会公害的决定性原因是会计职业自律机制十分脆弱,尚未真正建立和完善。

要确保我国会计假帐法律治理确实有效,必须重新构建以自爱、自警、自控、自卫为特征的会计职业自律机制,成为会计假帐法律治理的铺路石。

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是实行会计职能分离,会计的反映、监督、管理职能应分别由财务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师等职业会计师履行。

二是行业组织分业监管。

三是会计监管执法到位,不受任何外力因素的干扰和制约。

四是实行高待遇制,职业会计师的待遇是确保其独立程度的重要因素。

五是实行新的职称制度,改善目前实行的会计从业资格制度和会计专业职称制度,根据从业年限和执业成绩实行不同等级的财务会计师、管理会计师、注册会计师。

[6]

4.4假账的预防

预防总是胜于救济。

作者认为,必须按照会计假帐存在的主要源头和原因对症下药,尽快制定有关法律,完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一整套具有预防和救济会计假帐功能的法律制度体系,做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清除假帐环境,优化秩序发展经济。

体制型假帐预防:

体制型假帐尽管不可能消灭,但能够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控制和减少会计假帐。

这里所研究的会计法律责任主要是指编造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或称会计造假的责任。

由于会计法律对会计行为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规定,因而违反会计法律的行为也有多种。

 

4.5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

  会计假帐是人们最大化逐利本性的体现,其本质原因在于会计信息生产、监督的契约关系没有真正建立,即会计信息供给者与需求者主体地位不平等、会计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会计假帐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都危害极深,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方面:

  4.5.1经济危害:

首先,很大程度上导致微观决策失误;二、很大程度上形成宏观调控错位;三、很大程度上阻碍市场体制完善;四、很大程度上削弱国家经济实力;五、很大程度上阻碍中国接轨国际经济。

[8]

  4.5.2社会危害:

会计假帐不仅直接扰乱市场秩序、制约国民经济发展,而且间接严重地对社会发展产生危害。

4.5.3政治危害: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社会有序运行的需要。

会计假帐对经济和社会的严重危害,最终必然会间接地对国家政治运行产生损害后果。

4.6责任类型与会计法律责任的承担

所谓法律责任如何承担,实际上就是对违法行为施以何种制裁措施的问题,这是由法律责任的作用与目的决定的。

我国法学界认为,法律责任是国家对违反法定义务的违法行为所作的否定法律评价,是一种不利的法的后果,也是国家强制责任人补偿和救济受到侵害的合法利益的手段。

4.6.1过失与欺诈的处罚原则:

按照过错人的主观态度,虚假陈述行为主要分为过失与欺诈,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违法人主观上是否有故意,如果是,则表明虚假信息的出现是故意而为之,违法行为属于欺诈。

[8]

  4.6.2过失的处罚原则:

从惩戒的作用来看,过失的特点在于过失人在违法时并未预料到自己行为会遭受惩戒,因此也不会去衡量行为的预期效用。

因此,要使过失人对于违法产生不利的效用预期的意义不大。

[8]

4.6.3欺诈的处罚原则:

欺诈具有显著的特点:

①欺诈是故意的行为。

②欺诈人在行为时就已预料到可能遭受惩戒的后果,因此会考虑遭受惩戒的可能性,并且会掩饰其罪行。

因此,对于欺诈行为来说,惩戒必须考虑概率的因素。

③由于行为人希望看到损害结果的发生,因此惩戒的目标不仅仅是使违法人的行为效用为负,而是应当使违法人感受到违法行为对社会造成的损害。

[2]

  4.6.4各种违法情节下的责任类型与处罚力度:

根据上小节有关处罚原则的分析,本小节来讨论一下虚假陈述行为在不同违法情节下的适当处罚方式。

首先来看过失的情况。

过失是不以违法所得作为处罚力度依据的。

过失的处罚完全以过失所造成的损失为依据。

因此,按照损失的程度,我们可以将过失分为以下几种:

①轻微过失:

造成的损失非常小,从法律制裁的成本效益原则来看,不值得去启动制裁程序。

②一般过失:

所造成的损害高于轻微过失,但一般过失所造成的损失金额较小,一般来说可以由过失人全额赔偿。

这种情况下,法律的制裁应当是由过失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③严重过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