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2570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 模块素养评价 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docx

鲁教版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新教材突破模块素养评价合格性学业考试地理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模块素养评价——合格性学业考试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地势地形、水源、土壤和气候反映出来;社会经济条件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交通和历史等因素反映出来。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完成1~3题。

1.导致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B.水源

C.经济发展水平D.交通

2.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黑河—腾冲一线”。

导致“黑河—腾冲一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气候B.地形

C.经济发展水平D.历史

3.四川与西藏自治区大致位于同纬度,但环境人口容量四川远远大于西藏,其主要差别是(  )

A.自然资源B.开放程度

C.消费水平D.文化观念

【解析】1选A,2选C,3选A。

第1题,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条件较差,该区域平均海拔在4000米,气候高寒,太阳辐射较强,对人体健康不利,不适宜人类居住;青藏地区是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源较为丰富;题干强调的是导致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C、D项都是社会经济因素。

第2题,导致“黑河—腾冲一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黑河—腾冲一线”西侧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主体部分,该区域社会经济较为落后,而该线东侧是我国中东部的主体区域,该区域社会经济较为发达,该线东侧经济较为发达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强,西侧由于经济较为落后,人口大量迁往了东部地区;气候和地形对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的影响较小,不是导致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历史对该线东西两侧的人口密度差异几乎无影响。

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自然资源是制约一个地方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西藏地区除了太阳能资源以外其他自然资源都不及四川;开放程度、消费水平、文化观念虽然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一个区域的人口容量,但起不到决定性的影响。

  读“2017年1月13日春运第一天十大迁入和迁出城市对比图”,完成4、5题。

4.影响春运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社会文化因素

C.气候因素D.政策因素

5.春运期间,上海、北京同样也位列人口迁入城市前十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海、北京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B.上海、北京气候条件适宜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春节团圆的习俗逐渐淡化

D.年轻人中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上海和北京过节

【解析】4选B,5选D。

第4题,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国人讲究团圆,在春节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回家过年、全家团圆。

第5题,北京、上海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定居,尤其是年轻人;在春节期间,年轻人假期短,年轻人中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上海和北京过节。

  (2019·台州高一检测)公元前111年,郁南县县城一带出现大型聚落。

目前,郁南县在广东省有“最绿、最美、最好的生态屏障”之美誉。

下图为郁南县功能分区规划图。

完成6、7题。

6.郁南县城一带最早出现大型聚落的主要区位是地处(  )

A.公路交会处B.两省交界处

C.著名旅游地D.河流流经地

7.与功能区①、③相比,功能区②的优势条件是(  )

A.城镇人口最多B.水陆交通便利

C.自然生态更优D.工业经济发达

【解析】6选D,7选C。

第6题,根据材料公元前111年,郁南县县城一带出现大型聚落,当时郁南县城无公路分布;省区交界处对聚落形成的影响较小;旅游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该地为著名的旅游地和早期出现大型聚落无关;读图该地有河流流经,水源丰富,水运交通便利,故该处最早出现大型聚落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流经。

第7题,结合图例③功能区的县城、建制镇的数量比②要多,说明③功能区人口比②要多;①和③功能区有铁路、高速公路和河流流经,②功能区只有高速公路经过,所以①③的交通更为便利;功能区①和③水陆交通便利,人口较多,所以其工业经济应该比②更为发达;读图②功能区地势较高,人口较少,无铁路经过,所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自然生态环境较好。

  (2019·内江高一检测)开平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著名的华侨之乡。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多兴建于明末至民国时期,现存1800多座,为多层建筑,墙体厚实坚固。

更楼(下图)高耸挺立,视野开阔,用于村与村之间的联系,是碉楼中数量较少的一种类型。

据此完成8、9题。

8.除居住外,修建开平碉楼兼备的功能还有(  )

A.旅游和商业B.供水和通信

C.防洪和防匪D.防风和御浪

9.更楼适宜建在(  )

A.村庄中央B.村口山岗

C.村后洼地D.水井附近

【解析】8选C,9选B。

第8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洪涝多发,且历史上社会动荡。

归乡华侨为保护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和财富,修建碉楼居住,并起到防洪和防匪的作用。

第9题,更楼的作用是用于村与村之间的联系,高耸挺立,视野开阔,因此建在村口山岗上较合适。

  甘蔗制糖的比例通常是8吨甘蔗制成1吨糖,每吨糖的市场价是5000元左右,每千米运费是2元/吨。

下图是两种甘蔗制糖厂的区位选择方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

10.甘蔗制糖厂厂址选择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动力B.市场C.交通D.集聚

11.甘蔗制糖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指向型工业(  ) 

A.原料B.市场C.劳动力D.动力

【解析】10选C,11选A。

由图示材料可以得出:

若制糖厂设在甘蔗产地,则每8吨甘蔗制糖的收益是5000-100×2=4800元,若设在消费市场收益是5000-8×100×2=3400元,由此可以看出,交通运输费用成本在甘蔗制糖厂厂址选择中影响较大,所以制糖厂应靠近原料产地,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读“某区域发展示意图”,完成12~14题。

12.影响图示区域农作物种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市场D.交通

13.30年间,该区域(  )

A.农业生产成本下降,收益提高

B.城市N的职能将逐步被M取代

C.形成M地为中心放射状交通网

D.生物多样性减少,热岛效应增强

14.上图所示的变化普遍存在于我国粮食主产区,为此我国应(  )

A.保护现有耕地,稳定粮食生产

B.鼓励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C.积极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

D.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解析】12选C,13选D,14选A。

第12题,读图分析可知,1995年与1985年相比,桑树和水稻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蔬菜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大,主要是因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蔬菜等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多。

第13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城市属于区域的行政中心,其职能不会被M取代;读图分析可知,M地有多条交通线路交会,成为交通枢纽,放射状交通网为城市内部交通的特点;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森林、河流、下垫面不断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态环境不断变化,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热岛效应增强。

第14题,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我国应该保护现有耕地,稳定粮食生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加速发展,我国贵州省等地数据中心产业进入了大规模的规划建设阶段。

由于数据中心设备部署了冷却系统,数据中心产业耗能巨大。

完成15、16题。

15.贵州省布局数据中心产业具有的优势条件有(  )

①产业基础好②气候较凉爽

③水电、火电等能源丰富④技术人才多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

16.发展大数据产业,对贵州省的影响有(  )

A.优化产业结构B.加快煤炭工业发展

C.加剧就业困难D.降低人口迁移频率

【解析】15选B,16选A。

第15题,贵阳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的发展得益于温和的气候,充足的能源供应,逐渐完善的交通系统。

贵阳生态气候条件好,良好的空气质量,凉爽的气候以及稳定的地质条件为信息网络设备提供了较高的“安全系数”。

同时贵州作为“西电东送”的起源,水电和火电并济,稳定可靠。

而在交通方面,贵阳也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政府也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

但贵州由于地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目前产业基础和技术人才相对薄弱。

第16题,由上题可知,尽管目前贵阳发展仍然较为滞后,但贵阳有条件并且有实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并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大数据云计算中心。

发展大数据产业有利于优化贵州的产业结构。

发展大数据产业需要良好的空气质量,会降低煤炭工业发展比重。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吸引大批高新技术人才涌入,提高人口迁移频率。

  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形态没有什么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18.该城市早期沿运河发展,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解析】17选D,18选C。

第17题,由图可知,该城市1950年前沿运河发展,1960年沿铁路线方向延伸,1990年后又向长江沿线扩展。

第18题,该城市早期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运河地位凸出,后来随着铁路的出现,长江水运的发展,运河航运地位下降。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

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5千米,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其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一段是“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

如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部分路段“以隧代桥”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建设成本B.提高运行速度

C.预留海运通道D.避开台风威胁

20.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对策是(  )

A.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积极承接港澳产业转移

B.与港澳经济融合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分工协作

C.加快工业化发展速度,增强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D.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国际金融和商贸中心

【解析】19选C,20选B。

第19题,部分路段“以隧代桥”的主要原因是预留海运通道,避免大桥影响海面上航运。

隧道建设,增加建设成本。

港珠澳大桥桥面限速100千米/小时,隧道限速80千米/小时,会降低运行速度。

有的路段在海面上,避开台风威胁不是主要原因。

第20题,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对策是与港澳经济融合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分工协作。

资金和技术不如港澳有优势,经济水平较高,不利于承接港澳产业转移。

加快工业化发展速度,增强城市的整体竞争力,不能体现大桥建设的协作意义。

打造国际金融和商贸中心,会形成与港澳的竞争关系。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据此回答21、22题。

21.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

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②生物物种增加

③加剧土壤盐渍化

④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22.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

①扩大水田面积

②退耕还湖

③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④禁止在长江采沙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21选B,22选B。

第21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湖泊环境容量减小,调蓄功能减弱,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第22题,可以通过退耕还湖、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等措施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减少。

23.若想获得黄河入海口的水质状况资料,最适合的区域调查方法是

(  )

A.调查访问

B.路线实地考察

C.问卷调查

D.典型地段实地考察

【解析】选D。

想获得水质状况资料,直接在入海口等地段采集水样检验即可,所以最适宜的区域调查方法是在典型地段实地考察。

调查访问只是了解别人的看法,不能得到准确数据资料。

水是流动的,获得入海口的水质资料,没有必要进行整个路线的实地考察。

问卷调查得到的也不是科学的分析数据,只是他人的感觉状况。

  (2019·台州高一检测)2017年湖南省小龙虾养殖产量13.57万吨,是2016年的2.41倍。

2018年6月,岳阳市每天两千万只小龙虾通过多条高速公路实现24小时运达全国各地。

完成24、25题。

24.促进小龙虾养殖产量明显增加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市场B.交通

C.技术D.政策

25.台州某代理商通过手机APP实时了解所订购的一批小龙虾发货及沿途到站信息,制作这一应用平台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GISB.RS、GPS

C.GPS、GISD.RS、GRS

【解析】24选A,25选C。

第24题,根据所学知识,市场需求是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主导因素;交通条件的改善能扩大市场销售的范围,但不是养殖量明显增大的主导因素;技术条件和政策条件材料中没有体现。

第25题,根据所学知识,GPS可以起到定位和导航的作用,根据材料某代理商通过APP了解小龙虾的沿途到站信息通过GPS的定位作用实现,GIS可以通过采集的数据在APP上展现发货及沿途到站信息等。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

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年份

降水量/%

蒸发量/%

地表径

流/%

地下径

流/%

1960

100

40

12

48

2015

100

27

41

32

(4)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

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解析】第

(1)题,图示C地位于河流的下游,主导风的下风向,远离交通线,地租最低。

A地位于市中心,靠近消费群体,交通便利,地租最高。

(2)题,图中D地上风、上水、地势较高、近文化区和森林,自然和人文环境优越,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第(3)题,表格显示,与1960年相比较,同等降水量条件下,2015年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少,同时蒸发量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城市的发展,硬化面积增大、绿地减少的缘故。

第(4)题,可从道路规划、车辆及道路的管理等方面分析解答。

答案:

(1)A>B>C。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

(2)D地。

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靠近森林,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硬化、被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4)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27.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密切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长江流域面积大,人口多,合理开发长江流域对全国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读长江流域主要水电站和西电东送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分)

(1)长江中游地区水旱灾害频繁,夏季受_______________控制时,易形成伏旱。

造成图中①②两地洪灾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陡坡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加剧;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湖泊萎缩。

 

(2)为对长江流域进行开发利用与整治,长江干支流上修建了多处水利枢纽工程,这些工程可以在防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旅游、灌溉以及养殖和供水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3)简述长江流域西电东送对长江下游地区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

(1)题,长江中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稀少,易形成伏旱。

引起图示区域洪灾的人为原因是上游地区植被破坏、陡坡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当地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功能减弱。

(2)题,水利工程可以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灌溉、养殖和供水等。

第(3)题,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三方面分析积极影响。

答案:

(1)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反气旋) 乱砍滥伐(或植被破坏) 围湖造田

(2)发电 航运

(3)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保护环境;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2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图中领海基线是根据_________法而确定的,这种领海基线法适用于_________的国家。

 

(2)领海基线西侧的海域为该国的_________,东侧为该国的_________。

 

(3)在图上用平行斜线画出该国“毗连区”的范围。

(4)评价该国海岸特点对于海洋利用的主要优势。

【解析】该题以模拟海域图为背景,主要考查与海洋权益有关的几个概念。

(1)题,领海基线的划定方式有正常基线法、直线基线法和混合基线法三种。

正常基线法是以沿岸低潮线作为领海基线,直线基线法是连接岛岸基点的直线,混合基线法兼容上述两种方法。

如题图海岸线比较曲折的国家,确定领海基线常用的是直线基线法。

(2)题,领海基线是内水和领海的界线。

第(3)题,毗连区是领海以外12海里以内的海域。

第(4)题,从图上看,该海域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答案:

(1)直线基线 海岸线比较曲折或沿岸有一系列岛屿

(2)内水 领海

(3)画图略。

〔方法提示:

先在A、B、C、D四点外侧画出四个点A′、B′、C′、D′,使AA′、BB′、CC′、DD′的方向大体与领海基线垂直,并使AA′、BB′、CC′、DD′的距离等于12海里(以图下比例尺为准),然后将A′、B′、C′、D′四点用直线连接起来作为领海外围界线。

再按同样的方法在A′B′C′D′连线的外侧画出毗连区的外部边界A″B″C″D″,然后将新画的两条界线之间的区域(宽度为12海里)用平行斜线表示出来即可。

(4)海岸线曲折,多港湾,有利于建深水港口。

29.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何处比较合理?

理由是什么?

(2)分析影响图中铁路选址的原则。

(3)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

(4)图示甲、乙、丙三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哪一个?

分析其区位优势。

【解析】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可判断图示地区为一盆地地形。

图中铁路线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答案:

(1)A处。

水库宜建在口袋形洼地的狭窄出口处,且水可以顺流到甲镇;在B地建水库可以淹没甲镇。

(2)在山区建修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丘陵山区,铁路应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受山地(低山、丘陵)中的河流谷地影响,致使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4)甲。

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30.下图是某生态工业园以循环经济的观念和模式建立的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该生产模式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

 

(2)该生产模式最适宜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推广。

 

(3)简述该生产模式对当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试说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解析】第

(1)题,该生产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

(2)题,图中生产模式的核心是甘蔗的种植,甘蔗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因而该生产模式应布局在我国南方的部分省区。

第(3)题,该生产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压力。

第(4)题,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危机以及巨大的人口压力,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

答案:

(1)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废弃物的低排放、资源化

(2)广东、广西、台湾、云南、福建、海南(任选两省)

(3)使园内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和利用;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到最低水平。

(4)我国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压力大;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利用率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环境问题严重;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