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2660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 语文版3.docx

学案导学设计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万物静观皆自得同步练习语文版3

第四单元万物静观皆自得单元测试(语文版必修3)

(时间:

120分钟 分值:

12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台隍(huánɡ)   懿范(yì)   鹤汀(tīnɡ)

B.激湍(tuān)舸舰(kě)凫渚(zhǔ)

C.盛筵(yán)百龄(línɡ)辽敻(xiòng)

D.胜饯(jiàn)涸辙(hé)崇阿(ē)

解析 “舸”读“ɡě”。

答案 B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星分翼疹 地接衡庐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B.雄州雾列 俊采星驰 腾蛟起凤 恭逢胜饯

C.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舸舰迷津 雁阵惊寒

D.遥襟甫畅 逸兴遄飞 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解析 A项,疹——轸;B项,恭——躬;C项,迷——弥。

答案 D

3.下列各组加点实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破亡之故事

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

解析 A项,均为原来的,旧时的;B项,声望/希望;C项,才华出众/盛大的;D项,撰写/奏章。

答案 A

4.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襟三江而带五湖B.屈贾谊于长沙

C.腾蛟起凤D.窜梁鸿于海曲

解析 A项,襟,意动用法。

其它三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C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比屋皆然 ②矢声铮铮然 ③皆竹楼之所助也 ④吾所不取

A.①②两个“然”相同,③④两个“所”不同

B.①②两个“然”不同,③④两个“所”相同

C.①②两个“然”相同,③④两个“所”相同

D.①②两个“然”不同,③④两个“所”不同

解析 ①这样,代词;②……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用在“是……的”中间的名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的“所”;④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

答案 D

二、阅读鉴赏(5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

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6.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云:

出现云彩。

B.覆道行空,不霁何虹霁:

雨过天晴。

C.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辇:

乘辇车。

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幸:

幸运。

解析 幸:

被宠幸。

答案 D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②先大母过余曰

③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④巨是凡人,行将为人所并

A.①和②用法和意义相同,③和④用法和意义不同

B.①和②用法和意义不同,③和④用法和意义相同

C.①和②用法和意义不同,③和④用法和意义不同

D.①和②用法和意义相同,③和④用法和意义相同

解析 前一个“过”,动词,经过;后一个“过”,动词,探望。

前一个“为”,动词,成为;后一个“为”,被。

答案 C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③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A.①和②意义和用法相同,③和④用法和意义不同

B.①和②意义和用法不同,③和④用法和意义不同

C.①和②意义和用法不同,③和④用法和意义相同

D.①和②意义和用法相同,③和④用法和意义相同

解析 前一个“之”,动词,到;后一个“之”,代词,这。

前一个“于”,介词,到;后一个“于”,介词,表被动。

答案 B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22分)

记寻大龙湫瀑布

方 苞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

则芜没者十之七矣。

访于众僧,咸曰:

“其始辟者皆畸人也①。

庸者继之,或摽②田宅以便其私,否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

”过华严寺,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

或曰:

龙湫尚可至也。

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余曰:

“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

至龙湫庵,僧他出。

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

“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

问故,笑曰:

“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吾为子先路。

”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③则手披足踏。

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

“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僧曰:

“子毋惑,唯余足迹是瞻。

”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

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

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

“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嗟乎!

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

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

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而时君不悟,岂不惜哉!

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

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注】①畸(jī)人:

泛指不寻常的人。

②摽(biāo):

持。

③蒙茸:

蓬蓬松松的样子。

这里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伤:

伤心,难过。

B.蔓草被径被:

覆盖。

C.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少:

稍微。

D.而征吾辈之诳征:

证实。

解析 伤:

妨碍。

答案 A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按图记以求名迹

②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B.①经蒙茸则手披足踏

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C.①移时乃归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D.①实近且易也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解析 前一个“且”,副词,并且;后一个“且”,副词,将近。

A.承接连词,来。

B.副词,就。

C.副词,才。

答案 D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舆者之诳”的一组是

(  )(3分)

①故蹊径可寻者希 ②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③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④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⑤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④⑤

解析 ①说众僧所讲事实。

③说“我”去探寻的决心。

⑥老僧勉励“我”去探寻。

答案 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此记着重在一个“寻”字。

按图记、问众僧、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看出这次寻找大龙湫瀑布须经一番周折,方得不虚此游。

B.作者感慨说,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缩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

那些欺侮别人的人,应该受到惩罚才好。

C.道路变窄后,轿夫不愿再往前走,老僧劝“我”不要迟疑,坚持在前面引路,终于找到了瀑布,结果老僧遭到了轿夫的当众羞辱。

D.文章末了用“缘情事以为波澜,别求义理以寓襟抱”的笔法,借以扩大其社会意义。

缘事明理,说明先王之道难以实现的原因。

解析 原文说“必众辱之”是舆者怨詈老僧的气话,并未交代当真这样做了。

答案 C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庸者继之,或摽田宅以便其私,否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而时君不悟,岂不惜哉!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后来)平庸的人继承了(这里的所有权),有的人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否则就苦于这里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所以可找到的(通往胜迹的)小路很少。

(2)(我们)又往前走,我们并排坐在岩石下,过了一段时间才回去。

(3)孔、孟、程、朱的学问都因为仆役一类的人,而让今时的君子不理解,难道不痛惜吗?

【参考译文】

八月十四日,我进入了雁荡山,按照图记来找名胜古迹。

发现十处有七处已经荒芜废弃了。

向各位僧人打听,都说:

“那些开辟这里的人都是些不寻常的人。

(后来)平庸的人继承了(这里的所有权),有的人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否则就苦于这里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所以可找到的(通往胜迹的)小路很少。

”经过华严寺,鲍甥率领大家登山,到鼻流处去找龙湫,我在山下休息。

有人说:

“龙湫还能找到。

”于是就在能仁寺住宿。

(第二天)清晨,抬轿的人不约而同地用路途险峻遥远作借口推辞。

我说:

“暂且前往吧,等到(实在)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

”(我们)沿着溪涧三里就靠近了,完全没有一点危险艰难的。

到龙湫庵,僧人离开了。

打柴的人为我们指明了通向龙湫瀑布的道路方向,又往前走了半里多,茂密的杂草遮盖了道路,抬轿的人说:

“这里面都是毒蛇害虫,遇到它们,(情况)严重的就死亡,轻的受伤。

”(我们)很不如意地回来了,(回来后发现)老和尚在门前。

(他)问我们回来的原因,(知道缘故后)笑着说:

“哪里有走了二千里,距离目的地很近了,到了崖边却要返回的呢?

我替你在前面领路。

”老和尚拿着小竹竿,仆人李吉跟着他,经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就用手分开用脚踩下。

抬轿的人安然地步行一里多,路稍微变窄,就把轿子丢在地上,说:

“过了这里山势就会变得陡峭逼仄,绝对不能往前走了。

”老和尚说:

“您不要怀疑,只要跟着我的脚印走就可以了。

”鲍甥在前面一边拉着我一边带路,走过了几十步,就发现杂草慢慢地变稀疏了,道路变平坦了,远远地看见瀑布。

又往前走,我们并排坐在岩石下,过了一段时间才回去。

轿夫在草丛中很舒适地坐着,并用一些俚俗的话抱怨和谩骂老僧:

“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

唉!

先王之道被废弃已经很久了啊。

大家都把探寻路途遥远的胜迹看作是一件艰难的事,却不知如果有认识道路的人替我们在前面领路,实际上是很近并且很容易的事。

孔、孟、程、朱的学问都因为仆役一类的人,而让今时的君子不理解,难道不痛惜吗?

那些轿夫骗人,即使对别人施加恶行,也不能赶走呵斥他们,然而他们竟然还像这样满怀怒气和怨恨;小人怨恶正道(或解为小人害他的朋友),仇视君子的正道,认为对自己不利。

这就是严光、管宁之类的人躲藏起来不把声名张扬出去而不敢亲身尝试(小人的恶毒手段)的原因啊!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22分)

苏氏文集①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

“斯文,金玉也。

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

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

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

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

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

岂非难得其人欤?

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

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

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

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

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

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

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

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

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

悲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①苏氏文集:

即苏舜钦文集。

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②韩、李:

指韩愈,李翱。

③酒食之过:

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废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

④以言语声偶裂:

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

裂,剔取割裂。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遂以其集归之      归:

归还。

B.子美之齿少于予齿:

牙齿。

C.不牵世俗趋舍牵:

牵制。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即:

接近。

解析 齿:

年龄。

答案 B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B.

C.

D.

解析 A项,都是介词,把。

B项,第一句代词,这些;第二句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第一句副词,加强感叹语气;第二句代词,自己。

D项,第一句动词,写作;第二句介词,被。

答案 A

16.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子美文如“金玉”、人乃“特立”的一组是

(  )(3分)

A.

B.

C.

D.

解析 “金玉”之喻,一赞文章精妙,二言其不会永被埋没。

“特立”指见解独特、与众不同。

A项中的第二句、B项中的第一句、C项中的第二句不合题意。

答案 D

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在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流传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

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

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死去;而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了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解析 “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不当,第一段说,极力排挤他的人,对他的文章却不能损毁掩盖;最后一段说当时被指名受排斥的人,都因皇上圣明而保下来,这是两件不相干的事,不能混为一谈。

答案 D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虽然)它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作珍宝。

(2)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赶上生活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并爱惜他吗?

(3)后来皇上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

【参考译文】

我的友人苏子美去世后四年,我才在太子太傅杜公的家中得到了他一生文章的遗稿,我收集整理这些文章把它编为十卷。

苏子美是杜公的女婿,我便把苏氏文集归还给杜家,并告诉杜公说:

“这些文章就是金玉啊,即使抛弃埋没在粪土之中,也不会消融腐蚀。

(虽然)它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作珍宝。

虽然它被埋没而没有问世,然而它的精神和光芒,已经常常自动地放射显现出来,外物也不能掩盖它。

所以,正当作者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在天下流传;即使他的冤家仇人,以及曾经出力排挤他要把他置之死地的人,对于他的文章,也不能有丝毫损毁掩盖。

大凡人们的感情,忽视眼前的却重视久远的,苏子美困窘地生活在今天,文章还如此受人重视,在将来不再被压抑的时候,他的文章该会怎样呢?

我曾经考察前代文章、政治的兴盛衰败情况,对唐太宗时天下大治,接近三代圣王的兴盛,但文章却不能革除五代沿袭下来的风气感到奇怪。

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这一辈人出现,此后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的传统。

唐朝衰亡,战乱不息,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天下统一,平安无事。

又过了将近一百年,古文才在今天兴盛起来。

自古以来太平的时代少,混乱的时代多,幸而时代太平了,但文章或不能纯正精粹,或过了很久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什么如此困难呢?

难道不是因为难以得到那能够振兴文风的人才吗?

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赶上生活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并爱惜他吗?

可叹我的好友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错,以致被削职为民,流落外地死去;这真是值得叹息流泪,而且替当代那些应该乐于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的担任要职的仁人君子们感到可惜啊!

苏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古文反而在他之后。

天圣年间,我被主考官取为进士,看见当时学习写文章的人,追求文辞声调对偶和摘取古人文句,称之为“时文”,还以此相互夸耀推崇。

而唯独子美跟他哥哥苏才翁、参军穆伯长,写作古体诗歌和杂文,当时人们都对他们大加讥笑,可子美却不顾及这些。

后来皇上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

从此那股风气才慢慢消失了,学写文章的人也逐渐趋向古文了。

唯独苏子美在全社会都不写古文的时候写古文,他从始至终坚守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的追求与舍弃牵制,可以称得上是见解独特与众不同的人。

苏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便被免职,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便去世了,享年四十一岁。

他体格相貌奇特雄伟,远看他感到高不可攀,但一接近他就感到和蔼可亲,时间越久越觉得他值得爱慕。

他才能虽然很高,但人们也不太嫉妒他,那些攻击他想要他离开的人,意图不在子美身上。

凭靠皇上聪明仁圣,凡是当时被指名受排斥的人,都被保全下来了,现在都得到了荣耀恩宠。

即使那些与子美同时饮酒而获罪的人,大都是一时的杰出人物,现在也被招纳任用,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可是唯独子美不幸死了,难道不是他的命不好吗?

悲痛啊!

三、语言运用(12分)

19.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整句。

(4分)

把优秀的作品和精湛的艺术奉献给人民,一直是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努力的方向。

红色歌曲在广场上铿锵有力地唱了起来;黄河畔,激情豪迈的安塞腰鼓敲了起来;田埂边,评书相声说学逗唱;茅屋前,乡音款款关爱无限……

据粗略统计,从2007年至2011年,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连续5年组织1万人次知名艺术家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直接受益群众达1,000万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广场上,红色歌曲铿锵有力;黄河畔,安塞腰鼓激情豪迈;田埂边,评书相声说学逗唱;茅屋前,乡音款款关爱无限……(其他形式,只要符合要求,原意不变亦可)

20.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京剧脸谱”的定义。

要求:

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60字。

(4分)

在京剧表演中,某些男性角色的脸部常有一种特殊的彩色化装,称之为“脸谱”。

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纹样的脸谱,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等特征,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

例如,红色脸常用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等性格,以“三国戏”里的关羽为代表;白色脸则常用来表现奸诈多疑,以“三国戏”里的曹操为代表。

京剧脸谱能够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以夸张变形等手法,用不同颜色、图案、纹样在男性角色脸上勾画的用来表明面容、性格等特征的特殊彩妆。

(也可表述为“……是京剧脸谱”)

21.温州高铁追尾事故发生后,铁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言人王勇平在回答“车体为何掩埋”的提问时表示,埋车头盖土是为了便于抢险,“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

”这句话被作为“高铁体”在微博、论坛等大量传播,受到网友热议。

请对这句迅速蹿红的话语进行点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