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275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文档格式.docx

污染区:

指被病人或排泄物、用物等直接污染的地方,如病室、外走廊、病人卫生间(厕所、浴室、洗脸间)地面等。

隔离设备

隔离标记(严格隔离:

黄色标记图案;

接触隔离:

橙色标记图案;

呼吸道隔离:

蓝色标记图案;

结核菌隔离:

灰色标记图案;

肠道隔离:

棕色标记图案;

引流物—分泌物隔离:

绿色标记图案;

血液—体液隔离:

红色标记图案)。

隔离衣、衣架。

1设福尔马林熏箱、消毒一般用物。

洗手方法、避污纸等。

感染患者的用物与传染患者用物分开,固定使用,定期消毒清洗,如治疗盘、听诊器等,病人用后的物品单独处理,在肝炎病房走廊内放一盆___%含氯消毒液泡手,每日更换一次,并挂有隔离衣,每日更换一次。

病室定时通风换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治疗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季空气培养一次,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3。

扫床应湿式操作,物品均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用后消毒备用。

治疗室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二、病员消毒隔离制度

病人住院入病区时,除带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一律不得带入。

病人住院期间,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病人活动最好是局限于污染区内。

严格对陪伴及探视人员的管理。

尽量控制不让家属陪伴及探视。

特殊病情危重的患者,经医务人员允许可以陪伴,但必须遵守医院隔离规定。

出院时必须经适当的卫生消毒。

三、工作人员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进入污染区、半污染区工作时,需穿工作服,隔离衣、鞋、戴帽子、口罩,接触病人前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尤其是接触污染物品,以及更换床单,收污染被服,打扫卫生,应立即用___%过氧乙酸浸泡双手并彻底清洗。

勤剪指甲。

严格无菌操作。

医护人员接触不同病种病人须更换隔离衣,穿隔离衣不得进入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操作前后一定要流水洗手。

不得穿工作服进入值班室休息。

进行护理、治疗操作时做到先感染后传染。

污染的手不得触及清洁物品,如有可疑必须重新消毒方可使用。

病人所接触的一切用物应相对固定,必要时专用,如体温计,可用含有效氯___%~___%的消毒剂浸泡。

如不经消毒处理,不可给他人应用。

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集中处理。

2用过的物品、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洗,定点存放,传染病人的布类必须先消毒,再送洗。

防止和病人的血液、体液、骨髓等标本有直接接触的机会。

盛放标本的容器必须坚固,以防渗漏与破损,在存放、取出送检时,容器外边不得有被污染的可能。

工作人员不得向其他病区借、换物品。

应特别注意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在病房的溅落。

需对患者进行指导防止其溅落。

同时对已出现的溅落物妥善处理,用含有效氯___%~___%的消毒剂擦拭或浸泡。

化验单要始终保持清洁,不与标本及其容器直接接触,更不许把化验单包缠在容器外面送检。

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应认真做好终末处理。

四、护理员消毒隔离制度

护理员进入污染区操作时,必须穿隔离衣、戴帽子。

病室地面每日用___%含氯消毒剂拖___次,每周彻底清洗消毒一次。

拖把用后消毒___分钟悬挂晾干备用。

治疗室、病室、厕所抹布、拖把必须专用,标记醒目。

病区的床、椅子、床头柜每日用___%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并做到一人一布,用后消毒、清洗晾干备用。

物品架,治疗车、推车及专用物品每日用___%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

泡手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

厕所每日用___%含氯消毒剂刷洗三次。

便器用___%含氯消毒剂浸泡___小时,清洗备用,肝炎病人分开,固定使用。

终末处理:

病人所用的床、椅子、床头柜用___%含氯消毒液擦洗。

衣服、床单、被套等物品用___%含氯消毒液浸泡后送洗。

便器等物品用___%含氯消毒液清洁浸泡___小时冲洗干净备用。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一、病区环境

设福尔马林熏箱、消毒一般用物。

医护人员接触不同病种病人须更换隔离衣,穿隔离衣不得进入半污染区和清洁区,

1操作前后一定要流水洗手。

用过的物品、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洗,定点存放,传染病人的布类必须先消毒,再送洗。

终末处理。

39种法定传染病分类

35种后增加到___种,至____共___种。

手足口病被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___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___的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___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___种。

鼠疫、___。

备注:

按___管理的传染病有: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

26种。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2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___、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11种。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___、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___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___、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5n1流感),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规范》制定此制度。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遵循谁接诊,谁报告的原则。

2、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___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___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或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___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或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3、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要求上报的传染病后,应立即询问患者,在登记本上详细登记要求上报的各项内容,做到字迹清楚,并在规定时限内填报传染病报告卡,送交本单位网络直报人员。

4、网络直报人员在审核传染病卡片(有无逻辑错误、填卡是否正确和完整)后,进行网络直报。

(一)传染病区与普通病区分开,肝炎病人与感染病人分开收治。

2、病区。

不同病种病人分别安排在不同隔离病室。

3、其他。

消毒供应室均应有符合隔离的建筑,还应有必要的消毒设施,如污水处理站、焚烧炉等。

(二)隔离区的划分:

1、清洁区。

2、半污染区。

3、污染区。

(三)隔离设备

1、隔离标记(严格隔离:

2、隔离衣、衣架。

3、设福尔马林熏箱、消毒一般用物。

4、洗手方法、避污纸等

(四)感染患者的用物与传染患者用物分开,固定使用,定期消毒清洗,如治疗盘、听诊器等,病人用后的物品单独处理,在肝炎病房走廊内放一盆___%含氯消毒液泡手,每日更换一次,并挂有隔离衣,每日更换一次。

(五)病室定时通风换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治疗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季空气培养3一次,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

(六)扫床应湿式操作,物品均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用后消毒备用。

1、病人住院入病区时,除带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一律不得带入。

2、病人住院期间,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病人活动最好是局限于污染区内。

3、严格对陪伴及探视人员的管理。

1、医务人员进入污染区、半污染区工作时,需穿工作服,隔离衣、鞋、戴帽子、口罩,接触病人前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尤其是接触污染物品,以及更换床单,收污染被服,打扫卫生,应立即用___%过氧乙酸浸泡双手并彻底清洗。

2、医护人员接触不同病种病人须更换隔离衣,穿隔离衣不得进入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操作前后一定要流水洗手。

3、进行护理、治疗操作时做到先感染后传染。

4、污染的手不得触及清洁物品,如有可疑必须重新消毒方可使用。

5、病人所接触的一切用物应相对固定,必要时专用,如体温计,可用含有效氯___%~___%的消毒剂浸泡。

6、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集中处理。

7、用过的物品、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洗,定点存放,传染病人的布类必须先消毒,再送洗。

8、防止和病人的血液、体液、骨髓等标本有直接接触的机会。

9、工作人员不得向其他病区借、换物品。

10、应特别注意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在病房的溅落。

11、化验单要始终保持清洁,不与标本及其容器直接接触,更不许把化验单包缠在容器外面送检。

12、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应认真做好终末处理。

1、护理员进入污染区操作时,必须穿隔离衣、戴帽子。

2、病室地面每日用___%含氯消毒剂拖___次,每周彻底清洗消毒一次。

3、病区的床、椅子、床头柜每日用___%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并做到一人一布,用后消毒、清洗晾干备用。

4、物品架,治疗车、推车及专用物品每日用___%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

5、泡手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

6、厕所每日用___%含氯消毒剂刷洗三次。

7、便器用___%含氯消毒剂浸泡___小时,清洗备用,肝炎病人分开,固定使用。

8、终末处理。

便器等物品用___%含氯消毒液清洁浸泡___小时冲洗干净备用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及控制措施

一、病房一旦收治无法转院或住院期间发现急性传染病人时,应设单间,隔离病人应有明显的隔离标记,防止交叉感染。

二、病房应设有传染病人专用的血压计,听诊器等。

三、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流脑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执行额外预防。

将病人安置在单独的房间,病室应紧闭房门、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病人戴口罩,不得离开病室,严禁不同病室病人间相互接触。

四、血液、体液隔离的传染病,如。

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应进行窗边隔离,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护理用具(体温计、扫床巾、便器等)专用,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___ml加漂白粉50g或___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___ml,搅匀放置___小时。

无粪的尿液每___ml加入干漂粉5g或___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___ml混匀放置___小时)。

经过有效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五、肠道隔离。

如急性腹泻、痢疾、___等肠道传染病,同种病原体感染可居一室,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工作人员接触传染病物质时戴手套,在护理病人前后要洗手。

便器可用含氯消毒剂___mg/l浸泡___分钟消毒,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卫生间专用。

六、凡传染病人使用的医疗器械按消—洗—消程序处理,病人用过的物品未经消毒不得带出病房,病房定时进行消毒,病人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七、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处理。

八、工作人员进入病区应带工作衣、鞋、帽,进入污染区护理、接触病人时要穿隔离衣,戴口罩,离开时脱去,并应消毒双手。

九、严格探视及陪护制度,陪护要遵守隔离要求。

___年___月制订

___市第四人民医院icu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院工作人员要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图书馆、会议室、宿舍等。

接触传染病病人要带口罩。

二、空气消毒。

治疗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特殊情况随时消毒。

三、各种表面消毒:

1、地面和墙面。

无明显地面用自来水湿式拖___次/日,被病菌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___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___分钟后清理干净。

被肝炎病毒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___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漆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___分钟后清理干净。

被结核病人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___%过氧乙酸喷洒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___分钟后清理干净。

被烈性传染病病原污染后用___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于___分钟后清理干净。

2、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

无污染时以清洁湿抹布抹洗,___次/日。

被病原菌、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污染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处理。

3、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

每天用清洁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

4、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被污染时立即更换。

床垫、枕心、毛毯、棉袄在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用照射强度不低于70um/cm2的紫外线灯照射至少___分钟。

照射

时用屏风隔离以免伤害同室病人;

也可用床单臭氧消毒器消毒。

四、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前,要带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要更换一付手套。

操作结束后按规定程序脱下手套,流水洗手。

五、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器具的消毒灭菌。

先以用___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___分钟,清洗凉干。

耐高温进行高压灭菌,不耐高温的再次浸泡在___mg/l的消毒剂中___分钟,清洗干燥密闭保存备用。

六、消毒用碘酊、碘伏及酒精注明浓度,酒精每天更换,碘伏碘酒使用时间不超过___天。

瓶子加盖,并每周灭菌二次。

七、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发现___等甲、乙类传染病及时网络报告,并转传染病房隔离治疗。

八、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方可出院,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之日起,住院隔离治疗不得少于七天。

带病菌按病人隔离治疗五___,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九、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五天,医学观察期间进行粪检,每日一次,连续阴性后,可解除医学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