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3991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吒闹海》三篇课文和一个练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3篇课文,1个习作,1个练习。

课文《蒲公英》讲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导致命运也不同,告诫人们做事不要迷信表面现象,要实事求是;《三袋麦子》讲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每个人处理的方式不同,结果是不一样的;《哪吒闹海》讲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故事。

1、会写本单元28个生字,掌握他们的音、形、意;会认19个生字,读准字音即可。

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摘抄、读读背背来积累语言。

5、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人生哲理。

课时划分

8、蒲公英………………………………………………………………2课时

9、三袋麦子……………………………………………………………2课时

10、哪吒闹海…………………………………………………………2课时

练习3…………………………………………………………………2课时

8、蒲公英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

认识一个多音字。

3、朗读课文内容,懂得着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地的幻想。

  

教学

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来感悟、理解课文。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课时

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

重难

重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法

引导、讲解

学法

观察、自学、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蒲公英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及

学情反馈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蒲公英。

这是什么植物?

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出示自读要求。

⑴自由轻读练读课文两至三遍。

⑵画出生字词,练读生字字音。

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读出下面生字词。

⑵指导朗读长句子。

⑶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再读课文,说说文中写了蒲公英的什么故事?

三、教学生字词。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指导书写。

3、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描红。

2、练习朗读课文。

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齐读课题。

 

按要求自学课文

 

认读生字、长句。

 

说课文大意

 

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复述课文。

2、朗读课文内容,懂得着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地的幻想。

  

教学

重难

重点:

通过读课文,了解蒲公英寻找生长地点的过程。

难点:

体会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法

引导、讲解

学法

讨论交流、自读自悟

教具学具准备

蒲公英花朵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及

学情反馈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2、按要求填空。

二、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小降落伞指什么?

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3、指导朗读。

指图1,小朋友看,你们看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

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去,它们的心情多么激动,多么愉快。

我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要用什么语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读后指名回答。

3、理解词语。

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 

4、指导朗读。

要求用亲切的语气读。

〈三〉细读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

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地话,有什么不同地说法?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3、理解重点句。

①出示“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

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

到那儿去,我在就会变成百万富翁。

”这颗种子说了几句话?

 “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指导用蔑视的语气读这句话。

这颗种子认为哪儿有意思?

它为什么认为那儿有意思?

理解“百万富翁”。

指导用肯定的语气、兴奋的感情来读2、3两句话。

②出示“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欢乐!

”指名读句子。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光粼粼。

指名说说另外一颗种子为什么要落到湖面去。

指导用得意的语气读这句话。

③指名有感情读两颗种子的对话。

〈四〉细读第4自然段。

1、她们的结果怎么样?

一起来学习第4自然段。

2、指名读第4自然段。

说说几种小降落伞的不同结果。

理解竞相开放装点 

3、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他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复述课文。

3、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1、读下面几个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

一阵阵 黑黝黝 金灿灿 

2、用“嘱咐”造句。

 

认读词语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理解词语

 

讨论、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体会人物语气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讨论、交流

朗读

 

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9、三袋麦子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一个多音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述这个故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涵,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

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学

重点

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

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的表演故事内容。

课时

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

重难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能流利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法

引导法、讲解法

学法

讨论、交流、自学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及

学情反馈

一、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

三袋麦子 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了解、不认识的字词。

说一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⑵会读、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烙饼 发霉 麦囤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

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词语:

烙饼 发霉 麦囤

〔4〕同桌分段朗读全文,相互正音。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分讲什么?

学生自学后讨论:

第一部分:

(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

(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

四、教学生字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2、练习朗读课文。

自由提问。

 

按要求自学课文。

 

认读生字、词语

 

分段朗读、正音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的表演故事。

2、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

重难

重点:

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难点:

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法

引导、讲解

学法

读、议、画、说、演

教具学具准备

头饰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及

学情反馈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2、练习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诗怎样做的?

他们地做法不同在哪里?

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

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

开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

 

2、交流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4、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

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

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在连起来说。

5、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理解课文内容。

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_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怎么样)讨论并理解有关词语:

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四什么语气,说话时地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

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⑴看板书:

自己练读。

⑵指名口述:

其他学生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学生练习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学生口述。

三、总结全文:

1、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2、讨论:

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

为什么?

3、教师小结:

课文给我们见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

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想小猴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书后第三题。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听写生字

朗读课文

 

带着问题读课文第一部分。

并思考、讨论。

交流

有感情的朗读。

练习口述。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对话,体会人物语气。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练习口述

 

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0、哪吒闹海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4、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于同邪恶斗争的精神。

教学

重点

体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

难点

能生动、形象地讲述哪吒闹海的经过。

课时

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10个生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哪咤闹海的经过。

教学

重难

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

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法

情景教学法、引导法

学法

观察、讨论、交流、自学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及

学情反馈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位神仙为民着想战胜邪恶故事,这位神仙我们一年级学汉语拼音是就认识他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哪吒闹海》

2、板书课题

3、解释题意,拼读哪吒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查字典,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词。

掀起随即、摇晃、扔去、两件、巨浪、洗澡、称霸、喷出、混天绫

⑵指名读,注意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上区别。

⑶理解生词语掌握情况。

重点词语:

兴风作浪:

刮起大风,掀起大浪。

胡作非为:

装做坏事

⑷朗读生字词。

〔5〕指明读课文,学生相互正音。

三、理清课文脉络。

再读课文,思考:

按哪吒闹海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

(1)写哪吒闹海的原因。

第二部分:

(2~4)写哪吒闹海的经过。

第三部分:

(5)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四、教学生字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抄写生字。

 

 

齐读课题

 

按要求自学

 

认读词语

 

理解词语

 

读课文,正音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生动、形象地讲述哪吒闹海的经过。

2、体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

重难

重点:

能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于同邪恶斗争的精神。

教法

引导法,讲解法

学法

讨论交流、自读自悟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及

学情反馈

1、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课文的故事。

3、导入课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理解称霸一方、作恶多端

⑷说话:

用“因为……所以……”将这一段的两句话连起来。

⑸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东海龙王父子做坏事害老百姓,哪吒决心治他们。

这是他要去闹东海的原因。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画出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语。

(板书:

跳进、取、摆、掀起)这些词和课题中哪个词儿联系的十分紧密?

⑷东海龙王怎么样了?

巡海夜叉是海里的小鬼,他出去查看会怎么样?

请看书上的插图。

3、学习第3自然段:

(结合看图)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什么叫机灵?

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

你们看小哪吒是多么勇敢,那个夜叉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一下子就打死了他。

这么一来,龙王怎么了?

请看第4自然段。

4、学习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哪吒与三太子的战况如何?

你能把他们交战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吧?

 

⑷画出关键词语,练读。

⑸小结:

2~4自然段描写了哪吒闹海的经过,掀起滔天巨浪,打死三太子,处治你龙王,为百姓出气。

齐读2~4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小结:

这一自然段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6、齐读全文。

三、指导讲故事

1、理清哪吒闹海的三个小故事:

闹龙宫、杀夜叉、斗三太子。

2、看动画片,直观感受故事情节。

3、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加上动画片上看到的,说给大家听。

4、练习讲故事。

四、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回家讲给家长听。

听写生字

说课文大意

 

理解词语

练习说话

 

边读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讨论、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讨论、交流

 

讲述交战情景

画关键词,并练习朗读。

 

齐读全文

 

练习讲述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练习3

1、了解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进行字词句练习。

2、练习用钢笔写好上下结构的几个字。

3、读读背背成语和儿童诗。

4、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5、学写毛笔字:

基本笔画“点”。

教学

重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教学

难点

1、能用几句话写出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2、遇到危险时有效自救或求救。

课时

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进行字词句练习。

2、练习用钢笔写好上下结构的几个字。

3、读读背背成语和儿童诗。

教学

重难

重点:

处处留心、读读背背

难点:

处处留心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及

学情反馈

一、教学“处处留心”

1、第一部分

(1)学了《蒲公英》一课,我们知道了蒲公英妈妈靠风把自己的种子宝宝传播出去。

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植物用有趣的方式传播着种子。

瞧——(出示图片:

椰树,学生叫出名字)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就很特别,自己读读吧!

  

(2)学生自由读短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3)指名读短文,然后集体交流:

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是什么。

(4)区分“漂流”与“漂浮”的意思差别。

A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边读边理解、体会。

B指名说。

(教师点拨:

可从“流”和“浮”的字义上辨析;联系上下文理解:

想想椰果原来在什么地方,后来呢?

(5)学生小组学习: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新安家”的意思

(6)齐读短文,边读边想象椰树种子旅行的情景。

2、第二部分。

(1)出示插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植物?

(蒲公英、苍耳、豌豆、葡萄)

(2)学生自由说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种子。

(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3)自主连线,集体交流答案。

(4)拓展:

学生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其它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3、第三部分。

(1)学生默读题目,弄清要求。

(2)练习口头表述。

(先在小组内说,再指名说。

(3)集体评议:

听了同学说的,能否弄清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他说得通顺吗?

听起来有意思吗?

(4)根据大家的交流、评议,学生练习用几句话介绍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写的情况。

(指名读自己写的)

二、教学“写好钢笔字”。

1、认读“素、晃、荒”

2、指明说三个字结构上的相似点。

(上下结构)

3、观察字形,想想:

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字要站稳,上下中心要相对。

4、提示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学生描写三个字。

5、教师范写“素”和“荒”。

6、学生再次写字,体会字形要点。

三、教学“读读背背”。

(一)成语

1、成语竞说:

学生说自己积累的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比比谁一口气说得最多。

2、师:

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几个关于动物的成语。

3、学生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要求:

读准字音。

*雏()贯()倾巢()豕()窟()

4、指名当小老师,带读成语。

5、小组合作学习:

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互相补充。

6、集体交流,大致理解成语含义。

(师小结:

许多成语的创造灵感来源于动物,现在更多地用它的比喻意。

7、多种方式反复诵读成语歌,熟读成诵。

8、背诵成语歌。

(自由选择形式,展示背诵)

(二)儿歌

1、出示插图,学生看图说小男孩在干什么?

(早晨放鸭子)

2、板书“晨牧”,学生读题。

教师讲解:

这首小儿歌就是描述了农村孩子清早放鸭子的情形。

3、学生自由读儿歌。

4、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想象,看看谁的读能让大家感受到画面。

5、自由练习背诵儿歌。

6、指名或指小组展示背诵。

四、布置作业。

 

自读短文

交流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

 

小组学习:

理解词语

 

观察图画,自主连线,集体交流。

 

练习书写。

朗读自己的写话

 

描红

 

临写。

 

自由读词语

指名带读

合作理解词语

交流

 

练习背诵

看图了解诗意

 

比赛读儿歌

 

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2、学写毛笔字:

基本笔画“点”。

教学

重难

重点:

口语交际

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及

学情反馈

一、教学“口语交际”

1、观察图画,问:

发生什么事了?

(着火了,小姑娘在拨打119报火警。

2、学生情境表演发生火灾时该怎么办。

(1)拨打火警求救(说清发生火灾的具体地点,火势情况,要沉着,语言要简洁、清楚。

(2)采取自救措施(匍匐前进,用毛巾或衣物(最好弄湿)捂住鼻子,防止烟雾吸进鼻子。

从安全通道逃离。

3、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其它意外事件的求救。

(自选情景)

4、集体展示、评议。

(教师、学生相机小结各种求救注意事项。

(1)落水 

(2)中毒 (3)被盗 (4)急病……

三、教学“学写毛笔字”。

1、教师板书“点”

它是汉字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可别小看它哟,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最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侯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

有一次,他写一个字忘记写点了,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个点。

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

“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

2、指导学生观察“方”字中的点——露锋点

(1)向右下直下起笔;

(2)逐渐按笔;(3)提笔,笔锋至中心

处;(4)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3、教师执毛笔范写点(这叫露锋点)

4、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5、指导观察“小”中的第一点——藏锋点:

将点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它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6、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点,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

(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点画的字。

观察图画,了解画面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

 

练习表演

交流、评议

 

学生认真观察,听老师讲述写字要点。

 

临帖、描红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