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叶草种植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4034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叶草种植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食叶草种植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食叶草种植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食叶草种植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食叶草种植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食叶草种植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食叶草种植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叶草种植技术.docx

《食叶草种植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叶草种植技术.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叶草种植技术.docx

食叶草种植技术

食叶草种植技术

  一、食叶草种植技术

  食叶草是一种早产、高产、连年生高蛋白植物,可直接饲喂和青贮、干制粉碎,牛、羊、猪、鸡、鸭、鱼、兔、都爱吃,其节粮性能优于其它牧草。

食叶草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它可直接充当蔬菜,加工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供人食用,或凉拌、或炒、或汤,无不味道鲜美,风味独特。

食叶草在饲草饲料资源开发上可谓一枝独秀,该品种对环境要求不高,耐旱、耐盐碱、易种好管,生长快,产量高,一次种植生育期在20年以上,一年可刈割5~6次,一般年产鲜草15~20吨,其干物质蛋白含量远远高于苜蓿、小米、玉米、大豆等作物,是目前和久远发展养殖业降低养殖本钱的首选牧草品种。

  其栽培技术如下:

  一、整地与施肥:

深耕土地,整平耙细,每亩施农家肥2000千克,钾肥、磷肥各5千克。

  二、种植方式:

播种时间不受季节限制,最低温度在10℃以上都可播种,方式有条播、撒播、穴播,但以育苗和分株最佳。

  ①育苗移栽:

利用温室、温床和塑料大棚等进行育苗是一种最经济的繁衍方式,每亩用种子250克。

将苗床灌水,为使播种均匀,待水全数下渗后将种子和细沙、土搀和在一路密播(4~6克/平方米),然后在上面撒一层1至2厘米厚草木灰。

为了使下种后的土壤维持湿润,天天傍晚可洒一次水。

当幼苗长出5至6片叶时即可移栽,移栽后压紧当即浇水。

活苗后应中耕松土,株行距为70厘米×70厘米为宜。

  ②分株繁衍:

把生长健壮的植株连根挖起,割去生长点以上的茎叶,切掉根的下部,仅留上部带生长点的根茎段7至8厘米,将根茎纵向切开为数个分株,每一个分株上部有1至2个芽,切后直接定植于大田,大约5至6天即可长出新叶。

这种方式移栽后成活快,生长迅速,定植昔时可取得高产。

切掉的下部根段为良好的饲料,每亩可收1300千克。

  ③施肥与浇灌:

幼苗定植时需适量的磷、钾肥,定植后及时灌水,5天后再灌一次。

每次刈割后都应灌水施肥,以取得更高的产量。

  ④田间管理:

除草、中耕和松土可以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通气性,增进生长。

生长第二年以后需及时中耕松土。

另外,应注意避免蚜虫和白粉病的发生。

  ⑤刈割:

植株高50厘米左右即可第一次刈割,以后每隔30至45天可刈割一次。

及时刈割可使植株维持在发育的幼龄阶段,生命力旺盛。

刈割时留茬高3至5厘米,最后一次刈割应不晚于停止生长前25天,以利于植株越冬。

  3、营养价值:

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30至34%,粗脂肪%,粗纤维13%,无氮浸出物%,粗灰粉18%。

  二、食叶草的栽培技术

  食叶草栽培技术的中心是掌握其本身的植物学特性和生物学特征和生长发育的大体规律,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土壤、不同条件和不同年度的气候因素,综合运用先进农业技术,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克服不利因素,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育苗移栽与大田直播

  育苗移栽与大田直播是两种不同的种植方式。

育苗移栽的益处是可以提前栽培时间,节约种子,在盐碱地和夏日移栽比直播容易成功。

大田直播的益处是能够实行机械作业,有利于节省劳动力。

各地可以按如实际情况选择种植方式。

  1.育苗

  

(1)育苗方式:

育苗方式分为保护地育苗、塑料薄膜覆盖育苗、遮阳网育苗、露地育苗。

保护地育苗即在温室大棚中育苗,冬季或早春育苗宜采用这种方式。

塑料薄膜覆盖是为了保温、保湿而采取的育苗办法。

遮阳网育苗是夏日为避免太阳暴晒而采取的技术办法。

在气候条件适宜、温湿度都有保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露地育苗。

几种育苗方式的大体技术要求大致相同,只是在保护地育苗和覆盖育苗时要增加管理环节。

  

(2)育苗地选择:

育苗地应选择离大田较近、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疏松、有浇灌条件的温室、大棚或露地。

地下病虫害严重的老菜田和盐碱地不适合作育苗地。

  (3)作畦:

育苗畦宽米左右,长度可以按照需要和条件灵活掌握,以能够整平畦面为限度。

畦面要求平整而细碎。

每亩施3~4吨腐熟过筛的厩肥。

播种前要灌足水。

在粘重土壤育苗最好在畦面铺一薄层沙土(盖住畦面即可)。

  (4)播种:

播种前应先将种子用水浸泡12小时左右然后捞出,在室内晾至种皮无水、种子自由滑落时即可播种,浸种过的种子不宜再过度干燥。

播种量以每平方米5克左右为宜,播种方式为撒播。

将种子均匀地撒在畦面上,然后覆盖~1厘米厚沙土或沙壤土。

为了预防地下害虫可制一些毒饵与种子混播。

(5)幼苗管理:

播种后需要控制温度,地表温度低于10℃需覆盖增温与保湿,地表温度超过35℃需遮阳降温。

畦面要保温直至出齐苗。

出苗后要避免高温、暴晒、霜冻、水淹、干旱等不利因素对幼苗的伤害。

覆盖地膜的要在出齐苗后揭膜。

保护地育苗要注意放风炼苗。

如播种均匀,一般不需间苗,如发现局部过密可适当间苗,间至不拥堵即可。

杂草严重,影响幼苗生长时要除草。

  2.移栽

  

(1)选地:

食叶草适应性强。

在南方北方、平原山地的各类土壤条件下都能生长。

但为了取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最好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酸碱度适中、排灌方便的耕地。

新开垦的盐碱荒地应通过改良熟化后再进行种植。

如以防风固沙、维持水土为主要目的,选地条件可放宽。

  

(2)整地、施基肥:

对于未翻耕土地要进行翻耕。

冬前已翻耕的土地要浅耕或耙地。

翻耕深度要在20厘米以上。

整地要求平整、疏松、细碎。

采取渠灌方式的要按照播种机和收割机宽度作畦。

采取喷灌方式的可不作畦。

要结合整地施足基肥。

中等肥力的土壤要求亩施腐熟的厩肥3~4吨,如无施厩肥条件也可以磷酸二铵代替,以每亩30千克左右为宜。

缺钾地域要适当增施钾肥。

  (3)定植:

定植可采取机械和人工相结合方式。

机械开沟,人工起苗、栽植。

开沟距离50厘米,沟深按照幼苗根系长度掌握,以保证栽直根系为适合。

要求开沟要直,以利田间管理。

起苗可以不带土,但要注意保护根系,尤其是不要使根系失水。

苗龄以40~50天为宜,如苗龄大,根系和叶片太长,可采取截断根系(留10~15厘米)和叶片(留10厘米左右)的方式移栽。

起苗后要及时栽植。

栽植要求栽匀、栽直、栽正、深浅适合,栽后踏实。

株距以12~15厘米为宜,行要栽直,根系要直立,不得卷曲,深度以埋住根茎为宜。

栽后灌足水,成活率一般在95%以上。

  3.大田直播

  

(1)选地:

与移栽要求相同。

  

(2)整地、施基肥:

与移栽要求大体相同,只是播种对地面平整、细碎的程度要求更高,在播种前要镇压。

在整地前浇足水并维持底墒,有利于抢墒播种。

  (3)播种期:

按照食叶草的特性,只要条件适合,一年四季都可播种,限制因素主如果温度。

本地温达到10℃以上时即可播种,地温超过35℃以上不宜播种。

在北方地域最迟播种期不得晚于食叶草停止生长前两个半月。

播种过晚,根内养份贮藏不足,无益于越冬和返青。

在北京地域春播以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秋播以8月下旬至9月中旬适合。

春播生长旺盛,昔时不抽薹,播种昔时就容易取得较高产量,缺点是需要在苗期下力量控制杂草。

秋播的益处是杂草容易控制,入冬后一年生杂草自然死亡,缺点是播种昔时无产量。

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较大,具体什么时间播种需因地制宜。

  (4)播种量:

每亩播种量200~250克,为保证播种均匀需混合10倍左右的填充料。

填充料可用小米、过筛二铵和其他与种子大小、比重、滑腻度相近且对出苗无害的物料。

  (5)播种方式、方式:

播种方式以利用小麦精量播种机条播为宜。

行距50厘米左右,株距待间苗时肯定,以10~15厘米为宜。

播种深度为~2厘米。

  三、食叶草抗酷寒、耐碱性、御干旱

  食叶草主要特点:

食叶草是一个高产、高蛋白的多汁饲料作物。

食叶草不仅是优良的牧草,同时仍是理想的蔬菜新品种,口感好,很有特色。

  食叶草生长第一年呈叶簇状态,第二年才开花结实,株高~米;鲜草产量高,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每公顷产量可达150~225吨(干草15~吨);蛋白质含量高,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叶簇期达30%~34%,现蕾期达28%~29%;抗寒性强,返青早,在新疆3月初返青,4月中下旬可提供早春利用;生育期短,85天左右成熟,青绿生长期长,种子产量高,每公顷可达1500~2250千克;喜水、喜肥、耐涝、比较耐盐,生长寿命长,但易感白粉病;各类家畜均喜食,特别是奶牛、猪、禽。

  

(一)主要特点

  1.抗酷寒

  由于本品种是在北纬45度以上地域培育而成,对酷寒具有“先天”的适应性,在-40℃条件下可安全露地越冬,我国各地均适合种植。

  2.耐盐碱

  多数作物在含盐量超过%的土壤中便无法存活,但食叶草却可以在含盐量%,pH值为8~10的土壤中正常发育生长,这可能是因为它根部细胞能合成一种特殊的低分子碳水化合物,以调节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

  3.御干旱

  根系可深达2米。

即便在年降水量130毫米的干旱地域,由于它能充分利用深层土壤中的水分,有可效地抵御干旱热风恶劣天气,故最适合在那些“靠天用饭”的干旱地域种植。

  4.高蛋白

  鲜嫩适口,营养丰硕,猪、牛、羊、兔与家禽草鱼都爱吃。

它除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外,特别是蛋白质是牧草中的冠军,可与大豆媲美,综合效益已大大超过大豆。

  5.效益好

  栽培一次可利用25年,年产鲜草15吨/亩以上(干草吨)。

从主要营养蛋白质含量而言,种1亩食叶草与种14亩玉米或9亩大豆蛋白质总量相当(玉米粗蛋白为%,按亩产500千克计算;大豆粗蛋白含量为%,按亩产150千克计算)。

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中种植高营养牧草,显然比种玉米,比种大豆效益高得多。

它可以代替饲料中的粮食成份,实现以草代粮,降低饲料本钱,提高养殖效益,在必然程度上代表现今饲料源的发展趋势。

  

(二)形态特征

  食叶草为连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25年,连座丛期平均高70厘米,抽茎期高2~3米,叶片隋圆形,长90厘米,宽25厘米。

一日夜株高生长可达5厘米,温度在20℃~28℃时生长最快,低于5℃停止生长,轻霜对其无危害。

昔时不开花,次年6月份开花结籽,从返青到种子成熟90天,产种子50~100千克/亩,种子呈棕褐色,三棱型,千粒重2克。

  (三)栽培技术

  1.种植方式

  

(1)直播大田直播以4~10月为宜,条播、穴播、撒播都可,播量200克/亩,为使播种均匀,掺入3~5倍的细沙土。

播深为1厘米,播后当即镇压,利于保墒和防风。

  

(2)育苗移栽利用温室、温床或塑料大棚等进行育苗是一种最经济的繁衍方式,用种子20克/亩,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3小时,再将苗床灌水,为使播种均匀,待水全数下渗后将种子和细沙土搀和在一路密播(4~6克/平方米),然后在上面撒一层草木灰。

为了使下种后的土壤维持湿润,上面可搭20~30厘米高的弓棚膜,当幼苗出现5~6片叶时即可移植,移栽后压紧,当即浇水。

苗活后应中耕松土,株行距以70厘米×70厘米为宜。

  (3)分株繁衍把生长健壮的植株连根挖起,割去生长点以上的茎叶,切掉根的下部,仅留上部带生长点的根茎段7~8厘米,将根茎纵向切开为数个分株,每一个分株上部有1~2个芽,切后直接定植于大田,大约5~6天即可长出新叶。

这种方式栽植后成活快,生长迅速,定植昔时可取得高产。

切掉的下部根段为良好的饲料,可收1300千克/亩。

  2.田间管理

  除草、中耕和深松土可以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通气性,增进生长。

生长第二年以后,需及时中耕松土。

另外,应注意避免蚜虫和白粉病的发生。

  3.刈割

当植株高50厘米,即可进行第一次刈割,以后每隔20~30天可刈割一次,及时刈割可使植株维持在发育的幼龄阶段,生活力旺盛,刈割时留荐高度3~5厘米,最后一次刈割应不晚于停止生长前25天,以利于植株越冬。

  (四)营养价值与利用

  食叶草干物质中含粗蛋白30%~34%,粗脂肪%,粗纤维13%,无氮浸出物%,粗灰粉18%,鲜嫩茎叶是各类畜禽草鱼爱吃的青饲料,鲜喂、青贮或加工成草粉都可。

生鲜喂时将茎叶切碎直接喂或打浆拌入糠麸等饲料后再喂,喂牛可整株。

青贮时应加20%的禾本科干草粉或秸秆或禾本科牧草混贮,其中秸秆应占30%。

食叶草不仅是品质优良的牧草,也是理想的蔬菜新品种。

尤其适合凉拌、泡菜和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