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404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苏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4组浓度最大,温度最高且为粉末状,反应最快,对应曲线a。

4.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

B

 

C

D

选D 要在相同条件下,只改变温度,才能比较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

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

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

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

A.①②B.④

C.③D.④⑤

选B A是固体,其量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

而增大B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

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但v(逆)增大的程度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v(正)、v(逆)都增大;

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B的转化率不变。

6.把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盛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连通烧瓶里,然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把甲烧瓶放进冷水里(N2O4没有液化),乙烧瓶放入热水里,一段时间后,两个烧瓶中气体具有相同的(  )

A.分子数B.质量

C.颜色D.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选B 2NO2(g)N2O4(g) ΔH<0,升高温度,

   (红棕色) (无色)

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气体颜色加深,分子数增多,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但气体的总质量不变。

7.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

X(g)+Y(g)2Z(g) ΔH<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达到新平衡,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

选项

改变的

条件

正、逆反应速率变化

新平衡和原平衡比较

升高温度

逆反应速率增大量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量

Z的体积分数变大

增大压强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Z的浓度不变

减小压强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Y的体积分数变大

充入一定量Z

逆反应速率增大

X的体积分数不变

选D 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

升高温度,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Z的体积分数减小;

增大压强,体积缩小,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减压操作平衡不移动,X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8.现有反应S2Cl2(l)+Cl2(g)2SCl2(l)

(橙黄色)   (鲜红色)

ΔH=-50.16kJ·

mol-1,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不变,增大容器的体积,S2Cl2的转化率降低

B.温度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液体的颜色加深

C.压强不变,升高温度,液体的颜色变浅

D.体积不变,降低温度,氯气的转化率降低

选D A项,温度不变,增大容器的体积,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S2Cl2的转化率降低,正确;

B项,温度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即增大压强,平衡右移,鲜红色的SCl2浓度增大,液体的颜色加深,正确;

C项,压强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左移,液体的颜色变浅,正确;

D项,体积不变,降低温度,平衡右移,氯气的转化率应该增大,错误。

9.2SO2(g)+O2(g)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v=

选D A项,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错误;

B项,在恒容的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但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错误;

C项,降低温度,反应速率也降低,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就长,错误。

10.(2016·

桐乡中学期中)已知反应:

2NO2(红棕色)N2O4(无色) ΔH<0。

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图1和图2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的操作是拉伸注射器

B.d点:

v(正)<v(逆)

C.c点与a点相比,c(NO2)增大,c(N2O4)减小

D.若不忽略体系温度变化,且没有能量损失,则T(b)>T(c)

选B A项,气体颜色变深,透光率变小,b点开始是压缩注射器的过程,错误;

B项,c点后的拐点是拉伸注射器的过程,d点是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逆向移动过程,所以v(逆)>v(正),正确;

C项,c点是压缩注射器后的情况,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浓度都增大,错误;

D项,b点开始是压缩注射器的过程,平衡正向移动,反应放热,导致T(b)<T(c),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0大题,共80分)

11.(6分)某研究小组拟用定量的方法测量Al和Fe分别与酸反应的快慢,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

(1)检查图1所示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可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铝丝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气密性的检查有两种方法:

微热法和液差法。

该装置应用微热法检查气密性。

(2)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可通过一定时间内收集气体的多少或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的长短来判断。

(3)该反应受温度和浓度两个因素的影响,t1~t2段温度的影响是主要的因素,t2~t3段浓度减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答案:

(1)用手捂住锥形瓶,观察乙中长导管内液面是否上升

(2)测量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或产生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3)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加快

12.(8分)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所用HNO3浓度为1.00mol·

L-1、2.00mol·

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K、308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mL、大理石用量为10.00g。

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mol·

实验目的

298

粗颗粒

2.00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_____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____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要根据实验目的来选择试剂、仪器以及操作。

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应相同而HNO3的浓度不同,故实验②中HNO3的浓度为1.00mol·

L-1。

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除了温度不同,其余条件要保持一样。

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要求二者大理石的规格不同,一个用粗颗粒,另一个用细颗粒。

实验

编号

大理石

规格

HNO3浓度

(mol·

L-1)

(Ⅱ)①和③

(Ⅲ)①和④

1.00

308

细颗粒

13.(8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序号

金属

质量/g

c(H2SO4)

/mol·

V(H2SO4)

/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

失的时

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0.10

0.5

20

34

500

粉末

35

0.7

36

250

0.8

200

5

6

1.0

125

7

8

1.1

100

9

30

44

40

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_____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________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________,其实验序号是________。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比实验4和5,其反应条件的区别为金属的状态,实验4为丝状,实验5为粉末状。

这说明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从金属消失的时间可看出,固体反应物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1和2。

(2)观察表中数据可看出实验1、3、4、6、8及实验2、5所选择的实验条件仅是反应物浓度不同,能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3)观察6、7及8、9等实验,可见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

(4)因为所有反应中,金属质量和硫酸溶液体积均相等且硫酸过量,产生热量相等,所以溶液温度变化值相近。

(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表面积越大 1、2

(2)1、3、4、6、8 2、5

(3)反应温度 6、7或8、9

(4)因为所有反应中,金属质量和硫酸溶液体积均相等,且硫酸过量,产生热量相等,所以溶液温度变化值相近

14.(8分)以下是著名的碘钟实验: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会发生如下一些反应:

①IO

+3HSO

===3SO

+3H++I-(慢)

②IO

+5I-+6H+===3I2+3H2O(慢)

③I2+HSO

+H2O===2I-+SO

+3H+(快)

为了探究该实验原理,现分别配制下面三种溶液。

溶液A:

0.9g碘酸钾溶于少量温水中,再稀释到500mL

溶液B:

0.45g亚硫酸氢钠配成溶液,稀释到500mL

溶液C:

取5g可溶性淀粉,放在小烧杯中,加入25mL冷水,搅拌成悬浊液。

另取200mL水加热至沸腾,趁沸腾时倒入淀粉悬浊液并迅速搅拌,使淀粉糊化、溶解,待溶液冷却后边搅拌边慢慢加入12.5mL浓硫酸,最后也稀释到500mL

溶液D:

200mL水+50mLA溶液+50mLC溶液

溶液E:

225mL水+25mLA溶液+50mLC溶液

试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由哪步反应决定:

________(填“①”、“②”或“③”)。

(2)当哪种离子耗尽时才能见到溶液变蓝色:

________(填“I-”、“HSO

”、“H+”或“IO

”)。

(3)在盛放D溶液和E溶液的两只烧杯里同时加入50mLB溶液。

D、E两烧杯中哪种溶液先变蓝色:

________(填“D”或“E”)。

(4)为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准备三份E溶液(各300mL,配法同上),用三只量筒分别量取50mLB溶液,同时把三份B溶液分别加入下述不同温度的三份E溶液中:

a.第一份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到50℃左右,b.第二份维持在室温,c.第三份浸在冰水里冷却到近冰点。

先变蓝色的是________(填“a”、“b”或“c”)。

(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由反应慢的一步决定,所以答案为①②。

(2)要使溶液变蓝色,在溶液中必须存在I2,而要使溶液中存在I2,溶液中必须不存在HSO

(3)烧杯中的溶液先变蓝色,说明反应速率快。

对溶液来说,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D烧杯中溶液先变蓝色。

(4)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溶液变蓝的速率越快。

(1)①② 

(2)HSO

 (3)D (4)a

15.(8分)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MnO

+H2C2O4+H+―→Mn2++CO2↑+H2O(未配平)。

用4mL0.001mol·

L-1KMnO4溶液与2mL0.01mol·

L-1H2C2O4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改变的条件如下:

10%硫酸体积/mL

其他物质

10滴饱和MnSO4溶液

1mL蒸馏水

(1)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___和________(用Ⅰ~Ⅳ表示,下同);

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_____和________。

(3)对比实验Ⅰ和Ⅳ,可以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Ⅳ中加入1mL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列式可得:

n(MnO

)×

(7-2)=n(H2C2O4)×

(4-3),则n(MnO

)∶n(H2C2O4)=2∶5。

(2)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要保证其他各条件完全相同。

(3)对比Ⅰ和Ⅳ,反应的温度、溶液的体积等都相同,仅有c(H+)不同,故可研究c(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加1mL水的目的是确保c(KMnO4)、c(H2C2O4)不变和溶液总体积不变。

(1)2∶5 

(2)Ⅰ Ⅱ Ⅰ Ⅲ (3)c(H+)(或硫酸溶液的浓度) 确保所有实验中c(KMnO4)、c(H2C2O4)不变和溶液总体积不变

16.(6分)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分组实验

催化剂

10mL5%H2O2溶液

10mL2%H2O2溶液

1mL0.1mol·

L-1FeCl3溶液

10mL5%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10mL5%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时由于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

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分析上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

①________环境能增大H2O2分解的速率;

②________环境能减小H2O2分解速率。

(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增大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2)实验①和②的差别是H2O2溶液的浓度不同,故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由于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所以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的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入同一热水浴中。

(3)据图可以看出在碱性条件下反应最快,在酸性条件下反应最慢。

(1)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2)浓度 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入同一热水浴中) (3)碱性 酸性

17.(10分)(2015·

北京高考)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

实验如下:

(1)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应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ⅲ是ⅱ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ⅱ中________造成的影响。

(3)ⅰ和ⅱ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

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ⅰ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下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________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形管左管中滴加0.01mol·

L-1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ⅱ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Ⅰ中,还原性:

I->

Fe2+;

而实验Ⅱ中,还原性Fe2+>

I-。

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Ⅰ溶液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则说明实验Ⅰ的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2)实验ⅱ加入1mL1mol·

L-1FeSO4溶液,实验ⅲ加入了1mLH2O,结果是实验ⅲ的颜色比ⅱ略深,故以ⅲ作对比,排除ⅱ中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造成的影响。

(3)ⅰ中加AgNO3溶液发生反应:

Ag++I-===AgI↓,使溶液中c(I-)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ⅱ中加入Fe2+,增大了c(Fe2+),平衡逆向移动;

故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均逆向移动。

(4)由反应2Fe3++2I-2Fe2++I2知,Fe3+在反应中得电子,b应为正极。

达到平衡后向U形管左管中加入AgNO3溶液,Ag++I-===AgI↓,使c(I-)减小,若I-还原性弱于Fe2+,则a极改为正极,电流表指针应向左偏转。

(5)由(4)的原理可知c(I-)降低则还原性减弱,则实验ⅱ中Fe2+转化为Fe3+的原因可理解为Fe2+的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故得出的结论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

第(4)小题是证明c(I-)减小,其还原性减弱,若做一个对比实验,可选择增大c(Fe2+),使其还原性增强,或减小c(Fe3+),使其氧化性减弱。

(6)实验ⅰ中减小c(I-),I-的还原性减弱;

实验ⅱ中,增大c(Fe2+),Fe2+的还原性增强;

则可得出离子的还原性与其浓度有关的结论。

(1)化学平衡状态

(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

(3)加入Ag+发生反应:

Ag++I-===AgI↓,c(I-)降低;

或增大c(Fe2+),平衡逆向移动

(4)①正 ②左侧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5)①Fe2+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

②向右管中加入1mol·

L-1FeSO4溶液

(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

18.(8分)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离子方程式为2MnO

+5H2C2O4+6H+===2Mn2++10CO2↑+8H2O。

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体积,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