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4526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集团档案编码:

[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

教学大纲

(2014年6月修订)

------学院

二○一四年六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Macroeconomics)

学院:

财经学院执笔人:

专业负责人:

制定(修订)时间:

2014年6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程总学时

32

课程总学分

2

本学期学分

2

本学期学时

32

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开课学院

财经学院

适用专业

注册会计、金融会计、行政

先修课程

微观经济学

后续课程

计量经济学

选用教材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主要教学

参考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推荐阅读书目、工具书

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考核方式

闭卷

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宏观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效果等。

对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具有学术启蒙的意义。

通过教学学习,我们的本科学生应该掌握思考和研究各类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并为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学时分配表

章序

内容

学时

理论课时

实验课时

1

国民收入核算

4

2

?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

3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4

4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4

5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4

6

?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4

7

失业与通货膨胀

4

8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2

9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2

总计

32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2.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4.宏观经济目标及其工具。

【基本要求】

了解: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理解: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掌握: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本章重点】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本章难点】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思考拓展】

1.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和GDP的算法

【教学内容】

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2.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3.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5.名义GDP和实际GDP

【基本要求】

了解: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理解: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掌握: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本章重点】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本章难点】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思考拓展】

1.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2.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

【教学内容】

1.均衡产出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其他关于消费的理论

4.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5.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基本要求】

了解: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理解:

其他关于消费的理论

掌握: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本章重点】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本章难点】

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思考拓展】

1.其他关于消费的理论

2.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第三章一般均衡

【教学目标】

IS曲线的推导、IS曲线的涵义

【教学内容】

1.投资如何决定

2.IS曲线

3.利率的决定

4.LM曲线

5.IS-LM分析

6.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基本要求】

了解:

投资如何决定

理解:

IS-LM分析

掌握:

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本章重点】

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本章难点】

IS-LM分析

【思考拓展】

1.IS曲线的推导、IS曲线的涵义

2.LM曲线的推导、LM曲线的涵义

第四章宏观经济学政策分析

【教学目标】

1.财政对应的几种情况,其如何影响国民收入

2.货币对应的几种情况,其如何影响国民收入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教学内容】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2.财政政策效果

3.货币政策的效果

4.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基本要求】

了解:

财政政策效果

理解: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掌握: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本章重点】

财政政策效果

【本章难点】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思考拓展】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五章宏观经济学政策实践

【教学目标】

1.宏观经济政策的几个具体目标

2.财政政策的具体模式

3.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教学内容】

1.经济政策目标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4.资本证券市场

5.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基本要求】

了解: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理解:

经济政策目标

掌握: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本章重点】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本章难点】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思考拓展】

1.财政政策的具体模式

2.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第六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教学目标】

1.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和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2.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

3.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4.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各自效应

【教学内容】

1.总需求曲线

2.总供给曲线的一般说明

3.长期总供给曲线

4.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模型

5.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6.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

7.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

【基本要求】

了解:

总需求曲线

理解:

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掌握:

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

【本章重点】

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模型

【本章难点】

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

【思考拓展】

1.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

2.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失业与通胀间的长期和短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1.失业经济学解释

2.奥肯定率

3.通胀原因

4.菲利普斯曲线

【基本要求】

了解:

失业经济学解释

理解:

通胀原因

掌握:

菲利普斯曲线

【本章重点】

菲利普斯曲线

【本章难点】

通胀原因

【思考拓展】

1.通胀原因

2.菲利普斯曲线

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教学内容】

1.汇率和对外贸易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基本要求】

了解:

汇率和对外贸易

理解: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掌握: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本章重点】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本章难点】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思考拓展】

1.推导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第九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新古典增长模型

【教学内容】

1.增长核算

2.新古典增长模型

3.经济周期理论

【基本要求】

了解:

经济周期理论

理解:

增长核算

掌握:

新古典增长模型

【本章重点】

新古典增长模型

【本章难点】

新古典增长模型

【思考拓展】

1.推导新古典增长模型

2.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四、教学改革与创新

【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

以学生关注的经济实际问题、思想中存在的疑惑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现实经济生活的关注。

这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思维框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就是改过去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做法,从学生关注的经济改革、社会发展的焦点、热点切入,引出理论。

这主要是通过讨论课和课后经济学学术交流来带动整体教学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在学生中,学生们组织了“经济热点沙龙”社团,其活动形式多样,如开展辩论赛、举办“学好经济学,誓做成功人”学术讲座、协助组织大型的财经学院“专业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通过课程组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学生中影响较大。

课堂上,老师非常重视案例教学,经常引入一些典型案例。

每个暑假,都要指导学生的社会调查,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调查报告成绩的评定。

毕业实习是每个学生必经的一个实践环节,毕业论文是每个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预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