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4600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docx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

【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管廊工程土方开挖方案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enteryourcompany'snameandcontentv

XXX东部城区-XXXXX路工程

XXX综合管廊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XXXX建设有限公司

2017-4-1

 

第一章编制依据3

第二章工程概况4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人员机械配备7

第四章施工部署8

第五章施工方案9

第六章质量控制措施12

第七章安全控制措施14

第八章基坑监测措施19

第九章应急救援预案21

第十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30

 

XXXXXXXXXXX工程

XX路综合管廊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2、施工合同;

3、《望湖路市政工程综合管廊施工图设计》;

4、施工组织设计;

5、《淮北市望湖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6、《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7、工程所在地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施工的要求;

8、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9、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

10、项目部准备的施工机具、设备;

11、公司关于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相关的规则制度。

12、现行施工规范: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

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城市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望湖路综合管廊概况

本工程XX路综合管廊设计起点为望湖路闸河以东,设计终点为XX东路,与XX路综合管廊相交叉,本次设计主线全长3.01km,施工段落为K2+180-K5+190,管廊标准断面为(2.5+1.6)×2.8,分为综合舱和燃气舱。

本工程综合管廊布置在道路中央分隔带下,以燃气舱中心线定位综合管廊的具体平面位置,燃气舱中心线距道路中线1.4m,部分渠化段燃气舱中心线与道路中心重合。

二、气候情况

本项目地处北温带,属北方型大陆气候与温润气候之间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4.8摄氏度,无霜期203天,年平均降水803mm,相对湿度71%。

三、现场地形地貌

1、本项目位于XXX市区东部,地处黄淮冲击平原区中低山丘陵地区,区域地形较平缓较开阔。

地面标高约32---41米。

地形地貌属山前冲洪积地貌单元和河流冲积平原地貌单元两类,道路路段地面较平缓,大部分为农田地,部分居民村庄和局部裸露山体。

据区域基岩地质资料,场地处在蛮顶山复式背斜西翼,第四系松散土层厚0—70米,层状沉积韵律清晰,下覆基岩地层为奥陶系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

按地层的性状、特征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层,分层并描述如下:

层:

填土(Q4):

农田地段为地表农田耕作图层,松散,含大量植物根茎,层厚土质为粉土、粘性土。

居民村庄段为填土,杂土混碎石、生活垃圾、建筑渣土,层厚0.6-1.2m,岩体裸露段为地表面薄碎石土覆盖层,后0.3-0.6m。

层:

粉土(Q4al):

层底埋深2.6-4.7m,层厚2.3-4.5呈浅黄,湿,中密,工程特性一般,但在较大降雨后含水量较大时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强度明显降低,工程特性差,易成“弹簧土”、稳定性差。

层:

淤泥质土(Q4al):

层底埋深3.4-5.2m,层厚0.4-0.7m,浅灰、灰色,流塑状,高含水量,高压缩性,松软,较弱,干强度大,工程特性差。

本层仅少部分路段有。

(4)粘土层(Q4al):

层底埋深2.8-6.8m,层厚1.5-3.0m。

棕黄、褐黄色、浅灰,可塑。

中压缩性,切面有光滑,干强度较大,土层裂隙叫发育,透水性强,结构性差,工程特性一般。

(5)粉质粘土层(Q3al):

层底埋深9-10m,层厚3.2-6.1米,土呈青黄。

褐黄色,硬塑状,中压缩性,土质较密实,均匀,孔隙比一般,干强度较大,含钙质结核,含量一般约10-20%,工程特性较好。

(6)粉砂层(Q3al):

浅黄色,中密至密实状,易流砂,砂粒径均匀,砂粒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本层埋深在7米以下,工程特性一般。

(7)粘土(Q3al):

山前土层,土质较密实,孔隙比一般,中等压缩,工程特性较好。

(8)石灰岩(Q1):

浅灰色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岩致密结构,硬质岩,岩石完整,裂隙、岩熔不发育,工程特性较好。

2、地下水埋深较大地下水位埋深大于8米,居民集中区的部分路段、在排水的排水沟附近,可能存在局部上层滞水,范围较小,水量不大,并随居民排水减少而减弱,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腐蚀性微。

三、基坑开挖概况

本工程的基坑开挖深度约5-8m,根据基坑开挖深度,采用自然放坡,分层开挖的方式,分层开挖的深度为3m,宽度为1m。

边坡的坡率为1:

1.2,基坑顶部设置截水坎和钢管防护栏杆。

具体施工示意如下图: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人员机械配备

一、项目部组织管理机构

二、施工人员及机械配备

1、施工人员配备

序号

班组名称

拟投入人数

进场时间

1

普工

15

2017.4.12

3

砼工

8

2017.4.12

4

钢筋工

5

2017.4.12

5

安装工

5

2017.4.12

 

2、机械设备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挖掘机

6台

3

电焊机

2台

4

自卸汽车

10台

5

水泵

5台

6

全站仪

2台

7

水准仪

4台

 

第四章施工部署

一、施工任务分析

望湖路综合管廊施工总长比较长,基坑深度比较深,施工任务量大;由于工作面的因素,管廊基坑开挖难度比较大;基坑开挖深度最深达8.5米,施工过程安全控制非常重要。

施工过程中必须精心组织,重点处理好基坑开挖施工的工序衔接、场内基坑土方的调配、管廊分段开挖分段回填的流水作业等工作。

二、总体施工组织安排

卧牛山综合管廊工程开工日期为2017年4月12日,综合管廊开挖施工工期120天。

根据现有施工条件,按照分层开挖的原则将管廊划分多个作业面,每个作业面基坑开挖支护全部完成后再开挖下一段,以形成流水作业面。

 

第五章施工方案

一、施工工艺流程:

深基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垫层施工

二、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基坑施工前,做好施工围蔽,组织相关机械设备、人员、材料进场。

完成测量放线,探明施工范围内地下管线情况与具体位置,采取必要的迁移、加固或警示措施,以保障基坑施工安全,避免破坏地下管线。

基坑施工前,将基坑开挖边线及底线洒石灰投影到地面上,标明开挖深度,以指导基坑开挖。

2、逐层开挖基坑

根据规范要求,基坑分层分段开挖,第一层开挖深度为3m~3.5m。

第二层开挖深度为3m。

1)、基坑开挖时,首先需要测量放样出开挖边线,挖掘机从基坑一端向另一端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另一台挖掘机随后进行土方转运和堆高,在基坑开挖边线2米以外囤积,用作回填土,累土高度不超过1米。

2)、基坑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复测检查。

3)、机械开挖预留300mm厚土层,由人工配合修整,避免机械超挖,并保证坡面平整度在±20mm以内。

4)、按照工序流程,逐层进行基坑施工,至最后一层时,坑底预留300mm厚土层,由人工开挖。

每层土方开挖前,须用石灰洒出开挖边线,以指导机械施工。

5)、基坑采用挖掘机人工配合进行开挖,严格按照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中确定的坡比,基底两侧位置各预留1米作为工作面及排水沟 。

6)、在基坑周围采用钢管搭设不下于1.2米的防护栏杆,防护栏杆有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横杠离地不低于1.2米,下横杆离地0.5m~0.6m。

7)、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开挖尺寸、位置,并严密注意地质情况变化,随时修正基坑尺寸和开挖坡度。

开挖时应勤测量、勤检查,严禁基坑超挖,造成不必要的回填方量。

 

8)、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边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应采用增宽护道或其他加固措施。

     

9)、基底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

10)、基坑宜在枯水或少雨季节开挖。

基坑开挖不宜间断,达到设计高程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浇筑基础。

如基底暴露过久,则应重新检验。

11)、不得以回填土作为持力层,现场沟槽开挖需开挖至持力层,人工清理干净基槽后,浇筑砼至设计标高。

      

3、基底明沟排水 

1)、开挖基坑有渗水时,采用明沟法排水。

沿坑底四周基础范围以外挖排水沟和集水坑,汇集基坑渗水,然后用水泵排出坑外。

 

2) 、排水沟、集水坑的大小,主要根据渗水量的大小而定,一般排水沟深不小于0.3m,底宽应不小于0.3m,纵坡为1%~5%。

集水坑一般设在下游位置,一个或数个,最小边长0.6m,深度一般应大于0.7m或低于进水的高度。

抽水能力应为渗水量的1.5倍~2.0倍。

基坑排出的水要以水管或水槽远引。

     

4、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中,设专职安全员全过程旁站,随时检查无异常情况后方准下基坑操作,发现问题及时通知通知现场人员撤离。

 

2)、施工作业时,机械设备需安全稳固,且机械作业范围、材料堆放。

 

开挖到管沟内底标高后,用挖掘机对开挖的边坡进行修整,将边坡的坡度控制在1:

1.5。

第六章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主要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

按照这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必须针对性地采取阶段性的质量保证措施来,对本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一、事前控制阶段主要任务

1、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分工、权责;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保证计划》;

2、根据《项目管理手册》规定、要求建立项目的管理制度体系;

3、建立完善的计量及质量检测器具、技术和手段;

4、对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检验计划:

5、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工作;

6、根据本工程特点确定施工流程、工艺及方法。

7、检查现场的测量标桩,建筑物的定位线及高程水准点等。

二、事中控制阶段主要任务

1、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范围。

2、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3、严格工序间交接检查,作好各项隐蔽验收工作,加强受检制度的落实,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前道工序决不交给下道工序施工,直至质量符合要求为止。

4、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

5、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

同时,如施工中出现特殊情况,隐蔽工程未经验收而擅自封闭,掩盖或使用无合格证的工程材料,或擅自变更替换工程材料等,施工员有权向项目经理建议下达停工令。

三、事后控制阶段主要任务

1、保证成品保护工作迅速开展,检查成品保护的有效性、全面性。

2、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3、核查、整理所有的技术资料,并编目、建档。

4、在保修阶段,对本工程进行回访维修,增补、修订已有的预防纠正措施。

四、各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1、土方边坡质量控制措施

1)基坑开挖应坚持分层分段开挖,在机械开挖至距设计标高30cm后,停止机械开挖,留以人工修整,坡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20mm。

2)对土方边坡控制,是基坑质量控制的重点。

完成每一层土方开挖完,应及时对坑槽下口线、台阶边线进行恢复放线。

严防开挖坡度过大。

挖机开挖基坑时,应设专人架设测量仪器,跟进挖掘机检查坡比、标高,对坡比不合格的部位应及时修整,并清运多余的土方。

2、测量控制质量保证措施

1)在测量前,对所涉及的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到测量施工中。

2)测量过程中严格按照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测量,并实行复核制度,做到点点有复核,前一步未检核合格,不进行后一步的测量。

3)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全部测设数据(如坐标值、高程值),进行计算,并交由测量主管负责人复核,形成测量技术文件,最后经监理工程师认证,方可投入使用。

4)由于施工现场人流较多,需定期对轴线控制桩进行复核,防止因人为原因变动导致桩位位移或受破坏,影响测量的精度。

第七章安全控制措施

一、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现场临时配电线路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有关的规程要求架设整齐,架空线路采用绝缘导线。

室内外线路与建筑施工机具、建筑物、车辆、行人,保持不小于最小安全距离,否则应采取安全保护隔离措施。

2、接地方式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的有关规程执行,采用TN-S保护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在临设总配电柜处加重复接地。

接地体采用镀锌角钢L50×5或镀锌钢管DG50埋设。

3、配电系统采取分段配电,各类配电箱、盘外均应统一编号。

停止使用的箱、盘应立即切断电源,箱门上锁。

4、各种电器设备和电力施工机具的金属外壳和金属支架均应采用接零保护。

5、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照明、动力分支电源应装设漏电保护装置,室内照明线路按规范布线和装设灯具,特殊场所应按规范使用安全照明电源。

6、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7、使用电动工具和设备时应在空载情况下启动。

操作人员应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胶鞋。

电动工具和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进行修理。

8、所有设备必须设有开关箱,开关箱应严密、完整、无损,开关箱上应有明显的保护接地线,开关规格应与所控制的设备相匹配。

9、一般场所选用手持式电动工具,应装设额定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额定漏电时间不大于0.1秒的漏电保护器。

10、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负荷线插头、开关等必须完好无损,使用前应作空载检查,运转正常方可使用。

漏电保护器必须做定期检查,以保证灵敏可靠。

11、室外照明灯具不应低于2.5米,室内灯头距地面不低于2米。

在电缆廊道、排风道施工使用的照明灯具或移动式手提电灯的电压不得超过36V,在潮湿场所工作电压不得超过24V。

12、工地现场严禁使用电炉和没有安全保护外罩的碘钨灯,大容量照明灯具要距离易燃物品1.5米以上,且需装置牢固。

白炽灯、碘钨灯与可燃物距离不应少于50cm,禁止用纸、布等可燃物作灯罩,禁止用照明灯具作生活取暖器和烘烤物品,镇流器安装应注意通风散热,不准将镇流器直接固定在可燃物上,经常检查开关有否由于局部过热导致变色、变形和发热的现象。

定期检查开关绝缘性能以杜绝因用电引起的火灾。

13、接零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接引至电气设备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必须分开,保护零线上严禁装设开关可熔断器;接引至移动式电动工具或手持电动工具的保护零线必须采用铜芯软线,其截面不宜小于相线的1/3,且不得小于1.5mm2;用电设备的保护地线或保护零线应并联接地,并严禁串联接地或接零;保护地线或保护零线应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或其他可靠方法连接。

严禁缠绕或钩挂;保护零线和相线的材质应相同。

二、机械使用安全保证措施

⑴机械设备应按其技术性能的要求正确使用,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机械设备不得使用。

⑵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训,考试合格后,持有效证件上岗。

⑶机械操作人员工作前,应对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严禁带病使用,严禁酒后操作。

⑷机械操作人员只要离开机械设备,必须按规定将机械放置于安全位置,并将操作室锁好,或把电器设备的控制箱拉闸上锁。

⑸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必须设专人负责安装、维修、保养、使用、检测、自检等项工作,并要有详细的记录。

施工组织设计应有施工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定期检测方案。

⑹各类机械电气设备,在停止使用或停电时,必须将电源切断,闸箱门上锁,防止发生意外事件。

⑺基坑回填土方使用蛙式打夯机,必须两人操作,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胶鞋,操作手柄应有绝缘套,夯机用后,应立即切断电源,严禁在夯机运转时清除积土。

三、电(气)焊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所有电(气)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保证各类电焊机的机壳有良好的接地保护。

如有人触电时,禁止用手拉触电人,应立即切断电源,如触电者已处于昏迷状态,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抢救。

四、基坑排水安全保证措施

⑴基坑开挖前必须搞好防水、排水工作,应在基坑顶部边缘外四周挖好防水、排水沟以拦截雨水。

为了排干积水,必须准备组后的排水机具。

⑵在施工过程中,对地面沉降、支护位要定期观察测试,加强支护的监控,及时做好抽水,随时注意基坑壁变化以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

五、深基坑土方开挖安全措施

⑴技术部门要根据勘探报告、土质情况、施工场地情况及季节性施工特点,按照规范要求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必须经上级主管审批后方可实施。

⑵深基坑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要求进行布桩、打桩、放坡、护坡。

⑶开挖深度超过1.5m的沟、坑、槽,根据土质和深度情况按规定放坡或加可靠支撑,设置人员上下坡道或安全梯。

⑷土方开挖深度超过2.0m,必须在边沿处设立两道护身栏杆。

危险处,夜间设红色标志灯。

⑸开挖的沟、坑、槽边1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停置机具,堆土高度不能超过2米。

⑹物资供应部门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要求,提前准备好充足的设备和物资,雨季施工要准备足够的潜水泵和塑料薄膜。

六、基坑上下通道设置的安全保证措施

⑴在施工期间现场施工人员进入基坑上下施工,必须制作规范的带扶手人行斜梯,禁止上下通道搭设在钢支撑上,严禁使用竹梯。

⑵下井斜梯的制作要求:

下井斜梯的宽度为1~1.2m,踏步采用花纹钢板,宽度为250~300mm。

相邻的两块钢板交叉不大于50mm,满足上下井人员通行安全方便。

斜梯制应固定牢固可靠,确保斜梯稳定和具有足够的钢度,斜梯的设置必须考虑到行车吊运和下井人员的安全。

⑶斜梯制作安置完毕后,现场管理部技术人员和施工单位安全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设置安全设施验收牌。

上下斜梯的警示标志设置:

下井斜梯应设置各类相应警示标志牌(如“安全通道”、“当心滑跌”、“当心吊物”等)。

⑷斜梯要做定期清洁保养,对油污染的必须立即进行清洗,以防滑跌,对损坏的栏杆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第八章基坑监测措施

基坑边坡及支护结构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必定会产生变形(水平位移与竖向沉降),变形的发展控制是基坑开挖施工的关键。

一般来说围护体系的破坏都是有预兆的,因此基坑开挖时必须进行严密的监测。

只有通过监测才能及时了解围护体系的受力状况,对设计参数进行分析,从而调整施工参数,指导下一步施工。

若遇到异常情况可及时采取抢险措施。

因此,开挖监测是保证基坑开挖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

1、监测内容

①本基坑的安全监测以基坑坡顶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为主;具体监测项目包括钢板桩水平位移监测点、地面沉降监测点等(见测点平面布置图)。

②事先对地面上建构筑物作出原位原缝监测,作出监定预报。

2、测点布置

在基坑坡顶每隔10m布置一个监测点。

3、监测频率

①基坑开挖期间每天监测一次,变形较大处每六小时监测一次。

②基坑开挖完7天后,每3天监测一次,15天后每周监测一次。

③监测至基坑回填土高度过半停止监测。

4、监测报警值与变形速率

报警值(基坑坡顶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如粘土为基坑深度的0.5%,一般淤泥为1%,流塑状淤泥为2%。

变形速率一天内不超过10mm。

超过报警值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拟定监测警戒值,见下表。

序号

量测项目

安全判别值

1

地表沉降

20mm

20~30mm

30mm以上

2

墙侧向位移

25mm

25~30mm

30mm以上

注:

Ⅲ级管理——按施工组织正常作业,按正常频率进行施工监测,作周报表。

Ⅱ级管理——加密施工监测频率,作日报表,并适当调整施工步序。

Ⅰ级管理——停止施工作业,加强施工监测,作时报表,同时调整施工组织计划,反馈设计,必要时作设计变更。

以上数值仅供参考,必要时征得各方同意后,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在基坑开挖前,取连续三次测量无明显差异时的读取为初读数;3、监测频率应随基坑状况、变化速率而作适当调整。

5、监测资料整理

根据观测记录把如下内容进行整理留档,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平面布置、各测点水平位移与沉降的实测值、最大变形值、发展方向、变形速率等。

6、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在获取监测结果后及时进行分析,确定产生此变形值的原因,对周边环境及支护结构安全的影响程序进行全面分析,若发现水平位移速率呈增大趋势且不收敛时,应及时予以报警,以便采用补强方案与应急措施,及时排除险情。

7、注意事项

①每次观测应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

②观测其间使用一种仪器,一个人操作,不能更换。

③特别对有地下管线地的各边坡可进行重点观测。

第九章应急救援预案

一、目的

通过对基坑开挖施工安全隐患的分析,对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范围

适用于施工范围内生产活动中可能发生事故的管理和控制。

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1、组织机构

组长:

项目经理

副组长:

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

成员:

工长、班组长、安全员、通讯联络员

2、职责

1)组长

掌握本工程的安全隐患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组织保障。

组织制定符合本工程的实际应急预案,发生事故后,担任现场指挥,协调各单位进行及时有序的生产安排,并做善后处理工作。

2)副组长

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或技术培训并组织应急准备工作。

进行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负责跟踪和记录发生的事故,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拟订改进计划。

在组长不在的情况下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工作,减少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

3)成员

a)通讯联络员:

负责传递信息和人力、物力需求的联系和寻找工作。

b)安全员:

负责现场急救,联系车辆将受伤人员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同时保护好现场,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c)工长、班组长:

负责抢救受伤人员。

d)应急队员在抢险救灾时应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出事地点。

四、事故信息收集联系与上报

1、项目部办公室配置电话或事故应急小组主要人员配备移动电话,相关人员移动电话日常保持开机状态。

发生重大事故后,最先发现事故的有关人员应立即向项目部和公司领导报告,项目部及公司办公室有关人员得知或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和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报告。

接报告后,项目及公司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救援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五、事故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项目部现场需贮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救援物资。

如:

圆杉、上落钢爬梯、Φ48钢管及卡子、千斤顶、手动葫芦、铁铲、锄头、砂箱、砂包、消防贮水池、水泵、灭火器、消防带等消防器材、汽车(现场配备)、钢丝绳、粗麻绳、电工钳、绝缘手套、绝缘鞋、安全帽、安全带、担架、急救药箱(常备感冒药、止疼药、食盐、万金油、绷带、跌打药、烫伤药、酒精、止血贴、纱布、定位夹板等)等。

以上物资由项目经理负责协调,材料员负责组织购买、保养和贮备。

六、总结与完善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事故的收集、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并严格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