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4724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docx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

  篇一:

矿山地质专业技术工作小结

  个人专业技术工作小结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四队肖凯

  本人XX年7月本科毕业于中北大学,之后进入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四队并被分配至下属的金丰矿业有限公司从事矿井地质工作。

现对一年以来个人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进行一个小结。

  XX年7月进入本单位后,本人一直在矿山从事矿井地质工作。

一年以来,我始终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地质技术员为要求,努力钻研专业技术,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工作实际,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完成了从刚毕业的大学生向一个真正合格的技术人员的转变。

工作期间我主动向领导及同事请教地质和采矿方面的知识,努力使采矿和地质相结合,使自己成为适合矿山工作的地质人员。

  我从事的矿井地质和井下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

负责有关地质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

经常深入井下现场收集勘探和采掘工作面的地质资料,掌握井下地质情况,汇编原始地质编录和钻孔编录,对井下编录资料进行整理,及时汇报各种相关地质情况;面向生产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

过去的一年,作为一名地质技术员,我按照生产的需要很好地完成了以下各项具体工作:

  1、生产探矿:

过去的一年中,在地质探矿的基础上为满足开采和继续开拓延伸的需要,为进一步探明矿体特征以及储量升级所开掘各种坑探工程和钻探工程。

为矿山的开采和指导施工提供详细的地质依据。

通过生产探矿的设计,原始编录、综合编录、取样等一系列的

  工作,曾提交了60中段12-20线、20中段8-16线,-20中段34-36线等生产探矿资料。

  2、储量核实:

考察整个矿区,运用AutoCAD、MAPGIS等软件负责了储量核实工作,并且参与了储量核实报告的编写。

在整个考察及储量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3、深部及外围探矿:

进一步探明边部、深部的小矿体,配合工程师加强外围探矿。

为满足矿山的生产和发展的需求,不断扩大地质储量。

  4、根据已有的资料,确定勘探类型及勘探网度,总结以往矿床勘探成果和探采对比的基础上,运用典型矿床经验,根据矿床的规模大小、形态的复杂程度、厚度变化的稳定程度、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矿石中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地质因素,对矿体勘探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

确定合理的勘探类型及勘探网度,能正确地布置地质勘探工程,达到有效的矿产储量,满足矿山开采设计的需要。

为矿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5、控制贫化:

防止盲目开拓造成矿产资源的损失,加强放矿管理;准确控制矿体空间分布与矿石质量变化规律,监督各采场出矿的矿石质量和品位,及时掌握生产采掘计划执行情况及采场质量动态,严格控制矿石中的废石混入,使矿石损失和贫化指标控制在预定水平。

  6,加强井下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监督井下施工人员按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杜绝违章、违规操作。

对各个作业面源头

  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安排人员进行排除,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障生产安全持续稳定进行。

  十一五期间,我单位迎来一个历史机遇期,我将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与单位同进步,共发展,为单位的更加辉煌的明天努力奋斗!

  篇二:

矿山地质总结

  矿山地质章节答案

  1地球概况与地质作用

  地球概况

  1、根据高程和起伏变化,陆地可分为哪六种类型?

  答:

①山地:

是指海拔高程在500m以上的低山、1000m以上的中山和3500m以上的高山的总称。

  ②丘陵:

地表起伏数十米(最大不超过200米)的低缓地形。

  ③平原:

地势宽广平坦或略具有起伏的地带。

相对高差不超过数十米。

  ④高原:

表面比较平坦,海拔高程大于600米的宽广地区,如青藏高原

  ⑤盆地:

四周是高原或山地,中央低平的地区,如柴达木盆地。

  ⑥洼地:

陆地上某些高程低于海平面的低洼地区。

  ⑦大陆裂谷:

宏伟的线状洼地,如东非裂谷,是地壳上拉张的结果,呈“之”字形。

  2、海底地形划分为哪三个单元?

  答:

①大陆边缘②大洋盆地③洋中脊

  3、地球内部的压力主要是什么压力?

  答:

压力:

主要指静压力,即由上覆岩石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随深度增加压力不断增加;

  4、何谓地球的重力?

什么叫重力异常?

如何利用重力异常进行勘探?

  答:

重力:

地心对地面物质引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具有随纬度增高而增加的规律。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与正常重力值(理论上的)之差。

  5、地温分为哪几个带?

什么叫地热增温率?

  答:

①变温层:

自地表向下约30米,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

  ②恒温带:

此带深度大约在地下30米处。

既变温层的下界。

  ③增温带:

在恒温层以下,温度随深度而逐渐增加。

  地热增温率:

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

  6、地磁三要素的含义是什么?

  答:

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

  7、地球内圈层进一步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

地震波

  8、莫霍面、古登堡面的含义?

  答:

莫霍面:

陆地下33KM,纵波横波加速.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

  古登堡面:

地下2900KM,纵波减速,横波消失.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9、地球分哪几个圈层?

其内、外圈层各包括哪几个圈层?

  答外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圈----------(地壳地幔地核)

  10、地壳分为哪几层?

其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答:

1、上层为花岗岩层(硅铝层)2、下层为玄武岩层(硅镁层)

  11、地壳厚度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答:

大陆所在的地方较厚,海洋所在的地方较薄,地壳平均厚度33km。

  地质作用

  1、地质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作用的概念及分类。

  答:

①地质作用:

由地球自然动力使地壳、岩石圈、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自然作用。

分类:

根据地质作用所进行的场所及能量来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②变质作用:

指原岩基本上在固态下,主要由内动力的作用使其变成另一种新岩石的过程。

分类:

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③岩浆作用:

岩浆的形成、运移、对流、演化、冷却直至最后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分类:

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2、地壳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答:

水平运动水平运动

  3、影响变质作用有哪些因素?

  答:

化学活动性流体温度压力

  4、变质作用的类型(理解)。

  答:

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5、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式和方向?

  答:

方式:

冲蚀作用水流对河床的冲刷破坏作用。

  溶蚀作用水流对河床岩石的溶解破坏

  磨蚀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砾石对河床进行的摩擦破坏。

  方向:

下蚀作用河水挟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的过程。

  侧蚀作用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

  6、沉积岩形成经过哪些阶段(按序列)?

  答:

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7、风化作用的产物?

成岩石作用的主要方式?

  答:

产物:

碎屑物质溶解物质难溶物质风化壳

  方式:

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新矿物生长

  8、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及外力地质作用形成过程的差异?

  ①变质作用是岩石在风化带以下,受温度、压力和流体物质的影响,在固态下转变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岩石变质后,其原有构造、矿物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可完全改变原岩特征。

  ②岩浆作用是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岩浆是地下岩石的高温(800~1200℃)熔融体。

它不连续地发源于地幔顶部或地壳深部。

岩浆形成后循软弱带从深部向浅部运动,在运动中随温度、压力的降低,本身也发生变化,并与周围岩石相互作用。

  ③外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外部能产生的,它主要发生在地表或地表附近。

外力地质作用几乎都有重力能参与。

外力地质作用使地表形态和地壳岩石组成发生变化。

可分成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等。

外力地质作用按照其发生的序列还可分成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9、名词解释:

地震震级及烈度、岩墙和岩床、铁帽、风化壳、

  答:

地震震级——对地震能量大小的相对量度;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造物的破坏程度

  岩床:

岩浆顺岩层层面侵入而形成的板状侵入体

  岩墙:

直立或近于直立的岩脉—

  铁帽:

富集在地表氧化带顶部的褐铁矿因成红褐色,称为铁帽

  风化壳:

陆地的地表基岩之上形成的一层不连续薄壳(层)

  2矿物与岩石

  1解释名词:

克拉克值、矿物。

  答:

①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差别很大,把地壳中化学元素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②矿物是由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结晶态的单质或化合物。

具有相对确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固定的内部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单位。

  2、矿物的肉眼鉴别方法有哪几种?

(即矿物的主要性质)如何区分石英、斜长石、方解石和白云母四种矿物?

答:

(一)矿物的形态:

  结晶习性a.单体形态

  1)向伸长型—柱状、针状、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

  2)向延展型——呈片状、板状晶形

  3)向等长型——呈粒状或等轴状晶形

  b.集合体的形态a、粒状集合体b、片状集合体c、柱状集合体

  

(二)矿物的光学性质:

  ①物的颜色,通常可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3种

  ②矿物的条痕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擦划所留下的粉末的颜色

  ③矿物的透明度透明——透过决大部分,石英,方解石,萤石

  半透明——部分,闪锌矿,雄黄、锡石

  不透明——基本不能,自然金、石墨、黄铁矿

  ④矿物的光泽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

  (三)矿物的力学性质:

  ①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②解理矿物晶体受应力作用而超过弹性限度时,沿一定结晶学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固有特性③断口是指矿物晶体受力后将沿任意方向破裂而形成各种不平整的断面

  3、岩浆、岩浆岩的概念,火成岩的产状类型?

  答:

①岩浆:

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它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②岩浆岩:

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③主要指火成岩岩体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的总和。

可分为喷出岩产状和侵入岩产状。

类型:

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闪长石、安山岩、正长岩、花岗岩、流纹岩

  4、沉积岩及其构造特征?

  答:

定义:

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特征:

1.沉积岩的化学成分:

  铁的含量沉积岩中铁的含量与火成岩中铁的含量相近

  Na2O与K2O的总量沉积岩低于火成岩

  K2O与Na2O的含量沉积岩中K2O的含量大于Na2O

  H2O、CO2和有机物质含量沉积岩比火成岩多

  2.沉积岩中的矿物成分

  a沉积岩火成岩成分的比较(书上92页)

  b沉积岩矿物成分按成因分类陆源碎屑矿物自生矿物次生矿物

  3.沉积岩组成:

a.结构碎屑结构和非碎屑结构b构造

  5、碎屑岩按颗粒大小分为哪几种?

  答:

沉积岩块、沉火山脚烁岩、沉凝灰岩、

  6、区分石英砂岩与长石砂岩、泥岩与页岩、石灰岩和白云岩?

  答:

①石英岩:

有石英砂岩经过接触变质作用或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主要矿物为石英,具粒状变晶结构,(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

矿山地质工作总结)块状构造。

  ②长石砂岩:

长石砂岩是一种长石碎屑含量大于25%的砂岩,它包括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

一般为粗砂状结构,肉红色至灰色,分选性和磨圆度变化较大。

长石砂岩多由长英质母岩,如花岗岩、片麻岩经机械风化,短距离搬运,在山前或山间盆地堆积而成。

  ③泥岩:

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

  ④页岩:

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

  ⑤石灰岩:

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⑥白云岩:

白云岩,是一种沉积碳酸盐岩。

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

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铁器易划出擦痕。

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

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

白云岩含镁较高,风化后形成白色石粉。

  7、解释节理、层理、解理?

  答:

1、层理:

因成分、结构、颜色等的变化而沿垂直方向显示的一种层状构造。

层理有两种重要的类型:

①粒级层理。

又称递变层理或粒序层理,其特点是成岩物质颗粒粒度由底至顶逐渐变细,其间无明显界线。

但是在两个相邻的粒序层之间在粒度或成分上有明显的不同。

②斜层理。

又称交错层理,其特点是细层理大致规则地与层间的分隔面(主层理)呈斜交的关系,上部与主层理截交,下部与主层理相切。

  2、节理:

将岩体切割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岩块的裂隙系统。

也是岩体中未发生位移的(包括实际的或潜在的)破裂面。

①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

  ②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③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

  3、解理:

矿物晶体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解理可分为四级:

完全、清楚、不清楚、无(或五级:

最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或称无解理)。

  8、三大类岩石的主要差异?

  9、三大岩石的相互转换关系及其常见的沉积岩类型的肉眼鉴别特征?

  答:

①各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不断地进行着相互间的转化,岩石的原始物质是岩浆,岩浆在侵入活动过程中冷凝成各种火成岩。

火成岩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沉积岩。

在大规模的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已形成的火成岩、沉积岩,下降到地壳深处,受湿度、压力、岩浆分异的化学溶液的影响而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各种变质岩。

  ②沉积岩的肉眼鉴定方法和步骤:

  1、碎屑岩:

具有典型的碎屑结构,观察描述以下内容:

  1)颜色:

要求指出岩石的总体颜色,并要区别新鲜面和风化面的颜色。

  2)构造:

看有无微层理和层面构造,一般以块状构造常见。

  3)结构:

碎屑岩具有典型的碎屑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1、碎屑部分:

描述碎屑颗粒的大小及含量,若为粗碎屑岩,描述砾石或角砾的大小、形态、磨圆度等。

2、胶结部分:

常见的胶结物有:

黏土质:

土状,岩石较松散,小刀可以刻动,并在水中可以泡软。

铁质:

使岩石呈紫红色或褐色。

硅质:

白色,硬度大于小刀,往往胶结紧密。

钙质:

白色加稀盐酸强烈起泡。

  4)碎屑成分:

常见的有:

石英、长石、白云母及岩屑碎屑,确定碎屑成分及含量。

  5)命名:

碎屑岩按碎屑颗粒的大小先定出:

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岩,基本名称,再按碎屑粒级、成分细分。

  10、根据造岩矿物化学成分的特点,火成岩的矿物类型?

  答:

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施结晶质的,结晶质的基本特点施组成矿物的元素质点(离子、原子或分子)在矿物内部按一定规律重复排列,形成稳定的格子构造,在生长过程中如条件适宜,能生成被若干天然平面所包围的固定的几何形态,但绝大多数矿物在发育时受空间条件的限制往往不具有规则的形态,如蛋白石、褐铁矿()等。

  自然界的矿物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型:

  1.原生矿物在岩石或成矿的时期内,从岩浆熔融体中经冷凝结晶过程中所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

  2.次生矿物指原生矿物遭受化学风化而形成的新矿物,如正长石经水解作用后形成的高岭石。

  3变质矿物指在变质的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蛇纹石、滑石、石榴子石等。

  火成岩类型:

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闪长石、安山岩、正长岩、花岗岩、流纹岩

  11、根据SO2的质量分数判别火成岩成分?

  答:

根据根据SO2的质量分数火成岩可分为:

超酸性岩、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3古生物与地层

  1、化石概念及类型

  答:

化石:

指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生物的骨骼、硬壳等)或遗迹(足迹、爬迹、粪便等)。

  类型:

根据化石的保存特点,大体上可以将化石分为四大类,即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

  化石和化学化石。

  2、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概念和方法

  答:

地层划分:

把一个地区的底层划分成各种地层单位,建立地层系统。

  地层对比:

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将不同地区的刨面比较,论证其地质年代、地层特征和底层

  层位的对应关系。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

  

(一)岩石地层学法

  

(1)岩性及岩石组合分析法

(2)标志层法

  

(二)生物地层学法

(1)标准石化法

(2)生物组合法

  (三)地层间接触关系分析法

  

(1)整合接触

(2)假整合接触(3)不整合接触

  3、三种地层单位的概念

  答:

岩石地层单位:

地层的物质组成是岩石(岩层),在地层划分对比中,对一个地区首先根据岩

  石特征把地层分层分层的单位为岩石地层单位;

  生物地层单位:

根据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内容和特征而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地层单位,代表一定时间范围内形成的地层;

  地质年代单位——时间单位,代表地史中一定时间范围。

  4、熟记年代地层表与地质年代表

  答:

寒武(∈)、奥陶(O)、志留(S)、泥盆(D)、石炭(C)、二叠(P)、三叠(T)、

  侏罗(J)、白垩(K)、古近(E)、新近(N)、第四(Q)

  5、沉积地层的三种接触关系

  答:

(1)整合接触

(2)假整合接触(3)不整合接触

  6、切割穿插定律及喷出岩与侵入岩的相对年代确定

  答:

切割穿插定律:

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切割者年代新,被切割者年代老。

  喷出岩:

根据上、下围岩(沉积岩)的时代确定。

  侵入岩:

对于侵入体之间或侵入体与围岩之间的相对年代(顺序)的确定,可以使用切

  割定律。

  4地质构造

  1、地质构造、单斜构造、褶曲构造、断裂构造的概念?

  答:

①地质构造:

构成地壳的岩层在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现象在地壳中的存在形式和状态②单斜构造:

③褶曲构造:

由于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而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但仍保持着岩层的连续完整性的构造形态④断裂构造:

地壳中的岩石受地应力的作用产生的断裂,

  2、什么是岩层的产状要素,如何用三点法求产状?

  答:

1.、走向.倾向.倾角

  2.三点法:

(具体见书上149页)适用条件:

岩层倾角缓,罗盘不易测定,或岩层深埋地下不能直接测定时。

  

(1)条件:

  a、三点位于同一岩层面上而不在一条直线上。

  b、三点水平位置和标高为已知。

  c、三点范围内岩层产状无变化。

  

(2)求法要点:

  过次高点作一条走向线,再过另二点中的任意一点(最高或最低点)作走向线。

利用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和水平距离,求出岩层产状。

  篇三:

矿山地质年工作总结

  XX年工作总结

  XX年已经进入尾声,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有得有失,但更多的是收获。

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回顾如下:

  一、技术工作方面

  1、XX年2月初至3月末本人参与了铜街曼家寨矿段钨成矿规律研究工作(第一阶段)。

主要工作任务是针对含矿地层(∈2t2-1)中钨矿化体,开展铜街-曼家寨矿段以钨为主兼顾锌、锡、铜的成矿规律研究工作。

本人主要负责的是夜间寻找钨矿矿化点,白天跟踪编录探槽,及室内资料整理工作。

  2、参与XX年日常地质编录及综合地质编录,本人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矿山日常地质工作、储量管理、二级矿量管理,矿石损失贫化管理等相关台账的建立管理,及资料汇编,审核、存档工作。

  3、组织实施了XX年生产勘探设计、编录、储量计算、报告编制。

本人主要负责设计编制,组织钻探施工,钻探管理、编录资料审核以及报告编制工作。

  4、组织编制XX年上半年地质运行分析,本人主要负责,及组织文字报告的编写。

  5、负责编制XX年生产勘探设计并获得通过。

  6、积极主动学习,并多次到控股公司参加学习活动,并到云锡卡房冬瓜林大坑,实地学习。

  二、技术管理方面

  XX年5月以来本人有幸成为采矿车间地质二组组长。

同事也是面临着一项新的挑战。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地质技术工作,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带领和团结同事更好的完成工作。

  1、不断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工作中注意发挥团队作用。

积极主动的带头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2、坚持公开,公平的计件考评制度。

坚决不搞藏着掖着,将考评结果及时反馈给组员。

  3、工作中能及时与组员沟通,对于工作安排不合理,或者是有疑问的能及时调整,多沟通解释,使大家在工作中能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4、做好传、帮、带工作,针对工作中遇到问题,将自己几年来工作经验认真给新人讲解,使他们能早日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三、一年来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

  收获

  1、通过参与铜钨矿成矿规律研究,使自己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规律有了近一步的认识,通过工作实践对矿区内的见矿标志,围岩蚀变,成矿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通过参与现场地质工作,加深了对矿山地质工作的认识,对于矿山地质工作中存在不规范、不系统、现场工作指导不及时有了清晰的认识。

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积极改进。

  3、通过XX年生产勘探设计、组织实施、报告编制以及编制

  XX年生产勘探设计等工作,提高了个人报告编制能力,拓展了设计思路,综合组织能力。

也发现了自己存在规范不熟悉、基础知识薄弱、写作能力差、不善于总结等缺点。

  4、自XX年5月当任组长以来,由于没有管理经验,对于工作安排有了每日记录的习惯。

但也存在人情化管理,情绪化较严重、有时不注重听取别人意见,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四、XX年工作打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