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4836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1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docx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全部学案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一、烃的重要类别及重要化学性质

1甲烷、烷烃:

(1)甲烷结构:

(五式)

①分子式:

;②结构式:

;③电子式:

④结构简式:

;⑤实验式:

空间构型:

结构,分子。

(2)化学性质:

①取代:

(与Cl2)

<1>;

<2>;

<3>;

<4>。

②氧化:

(空气中燃烧)。

③热分解:

(3)物理性质:

色,味,密度是g/L(标准状况下),溶于水,是和的主要成份。

(4)用途:

作、制等。

(5)烷烃:

烷烃的通性:

烷烃的通式。

①物理性质:

有机物一般为晶体,在有机物同系物中,随着C原子数的增加,相对分子质量,熔沸点;分子式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

②化学性质:

(相对稳定,一定条件下反应)

a氧化反应:

(写出烷烃燃烧通式);

b取代反应:

(乙烷与氯气的反应)。

c分解反应

相关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B、有机物只能从有机生命体中取得

C、组成中仅有C、H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叫烃

D、有机物不具备无机物的性质,都是非电解质

2、由甲烷的结构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一个甲烷的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B、甲烷的摩尔质量为16g/mol

C、甲烷分子中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氢原子之间共用一个电子对

D、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

3、甲烷分子是以C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理由是()

A、CH3Cl只有一种结构B、CH2Cl2只有一种结构

C、CHCl3只有一种结构D、CH4中四个价键的键角和键长都相等

4、下列物质中,一定条件下可与甲烷发生反应的是()

A、氯气B、溴水C、氧气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5、甲烷在高温条件下可发生裂解:

2CH4C2H2(g)+3H2,现使甲烷裂解得到的混合物的气体对氦的相对密度为2.5,且其中含有上面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则甲烷的分解率是()

A、2.5%B、7.5%C、9.5%D、10%

6、有3mL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恰好用去3mL氧气,则此混合气体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体积比是()

A、1:

2B、1:

1C、2:

1D、任意比

7、由CH4、CO、H2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

2,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原气体中一定含有CH4B、原气体中可能不含CH4

C、原气体中若含有CO,则一定含有H2

D气体中若同时含有CH4、CO和H2,则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8、把纯净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在集气瓶中,用玻璃片盖好,放在光亮的地方,片刻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发生爆炸反应B、瓶内气体的颜色变浅

C、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变D、将蘸有浓氨水的玻棒伸入瓶内会出现白烟

9、衣物上沾有动植物油污,用水洗不掉,往往用汽油可洗去,这是因为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而易溶于。

有机化工厂附近严禁火种,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有机物。

有机物间的反应速率一般比无机物间的反应速率,所以反应时常需或使用。

10、在标准状况下,2.8L某气态烃的质量是3.5g,已知该气体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质量比为6:

1,则该烃分子式为。

11、光照对下列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氯气和氢气反应B.氯气跟甲烷反应

C.甲烷跟氧气反应D.次氯酸分解

12、同分异构体具有()

①相同的分子量②相同的分子式③相同的最简式④相同的物理性质

⑤相同的化学性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⑤D②③⑤

13、2,2—二甲基丙烷的一溴代烷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14、下列化学式能代表一种纯净物的是()

A.C3H7ClB.C4H10C.C5H12D.CH2Br2

15、烷烃C4H10中的C—C键和C—H键数目()

A、4个,10个子B、3个,10个C、4个8个D、3个,8个

16、进行一氯取代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产物的烷烃是()

A、(CH3)2CHCH2CH2CH3B、(CH3)3CCH2CH3

C、(CH3)2CHCH(CH3)2D、(CH3)2CHCH3

17、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四种,则其六氯代物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18、若甲、乙两物质互为同系物则下列说法不正确是是()

A、甲、乙的结构必然相同B、甲、乙的组成元素必然相同

C、甲、乙的化学性质相似D、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必然相差14n(n为正整数)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为C3H8与C6H14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B.具有相同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互为同系物

C.两个相邻同系物的分子量数值一定相差14

D.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必定互为同系物

20、篮烷的结构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篮烷的分子式为C12H14

B.篮烷分子中存在3个六元环

C.篮烷分子中存在3个五元环

D.篮烷的一氯代物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

21、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耗氧量最多()

A、C2H6B、C3H8C、C4H10D、C5H12

22、现有CH4、C2H2、C2H4、C2H6、C3H6五种有机物,等质量的上述物质中,相同状况下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等质量的上述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同状况、同体积的以上五种物质中,完全燃烧时耗去氧气最多的是________;同质量的上述物质完全燃烧时,生成CO2最多的是__________;生成水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

23、有下列物质:

A.O2和O3;B.

;C.CH3CH2CH2CH3和CH3-CH-CH3

HHCH3

D.Br-C-Br和H-C-Br;E.甲烷和庚烷

HBr

上述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下面同);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_。

24、在C7H16的同分异构体中,主链是五个碳原子的已写出2,3-二甲基戊烷外,其它主链是五个碳原子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和名称分别为为

2乙烯、烯烃:

(1)乙烯结构:

(五式)

①分子式:

;②结构式:

;③电子式:

④结构简式:

;⑤实验式:

空间构型:

结构,分子。

(2)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

与溴水:

(溴水退色);

与氢气:

与水:

(制乙醇)。

②氧化反应

乙烯燃烧反应方程式:

乙烯能使KMnO4(H+);

③加聚反应。

(3)物理性质:

色,味,比空气略,溶于水。

(4)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方程式):

①反应中浓硫酸与乙醇体积之比为:

②反应应迅速升温至℃,因为在140℃时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

③反应加碎瓷片,为防止反应液过热而;

④浓硫酸的作用:

、;

⑤该反应温度计应插在之下,因为测的是反应液的温度。

(5)烯烃

烯烃的通性:

烯烃的通式;官能团。

烯烃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反应、反应和反应;

烯烃的燃烧通式为。

相关练习:

1.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比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乙烯属于不饱和烃,乙烷属于饱和烃

B.乙烯分子为平面结构,分子内原子彼此间键角约为120°,乙烷分子呈立体结构,碳原子的四个价键伸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点

C.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键能是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键能的两倍,因此结构稳定

D.乙烯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2.下列分子属于正四面体的是()

A.CCl4B.C.D.

3.对于乙烯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里C=C双键的键能不等于C—C单键键能的两倍

B.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C.能发生加成反应,也易发生取代反应

D.能发生加聚反应

4.关于实验室制乙烯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是乙醇和过量的3mol/L硫酸的混合液

B.温度计插入反应溶液液面以下,以便控制温度在140℃

C.反应容器(烧瓶)中应加入少许瓷片

D.反应完毕后先灭火再从水中取出导管

5.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下列试剂的洗气瓶()

A.澄清石灰水,浓H2SO4B.酸性KMnO4溶液,浓H2SO4

C.溴水,烧碱溶液,浓H2SO4D.浓H2SO4,酸性KMnO4溶液

6.制取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乙烷和氯气反应B.乙烯和氯气反应

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D.乙烷和氯化氢反应

7.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和乙烷,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乙烯的最佳方法是()

A.通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通人足量的溴水中

C.点燃D.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氢气反应

8.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通入溴水使之褪色

B.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四氯化碳与溴水混合振荡,静置后溴水褪色

D.在磷酸作催化剂时乙烯和水反应

9.有关乙烯主要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燃料B.植物生长调节剂C.化工原料D.生产聚乙烯的原料

二、填空题

1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乙烯通入溴水中

⑵乙烯聚合生成聚乙烯

11.⑴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浓硫酸的作用是,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⑵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2SO4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

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证上述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和二氧化硫。

①如图上所示,I、Ⅱ、Ⅲ、Ⅳ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I,Ⅱ,Ⅲ,Ⅳ。

A.品红溶液B.NaOH溶液C.浓H2SO4D.酸性KMnO4溶液

②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③使用装置Ⅱ的目的是。

④使用装置Ⅲ的目的是。

⑤确证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3乙炔、炔烃:

(1)乙炔结构:

(五式)

①分子式:

;②结构式:

;③电子式:

④结构简式:

;⑤实验式:

空间构型:

结构,分子。

(2)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

与溴水:

(溴水退色);

与氢气:

与氯化氢:

(氯乙烯);

氯乙烯聚合:

(聚氯乙烯)。

②氧化反应

乙炔燃烧反应方程式:

乙炔也能使KMnO4(H+);

(3)物理性质:

纯净的乙炔是色,味气体,比空气略,溶于水,易溶于。

用途:

重要的原料,常用于制取,燃烧形成。

(4)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原料为:

和;

原理(方程式):

碳化钙跟水的反应比较剧烈,为了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可以用_______________代替水。

实验产生的乙炔因常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杂质而有特殊难闻的臭味。

(5)炔烃

炔烃的通性:

炔烃的通式;官能团。

炔烃能发生反应、反应和反应;

炔烃的燃烧通式为。

应用:

氧炔焰可用来切割或焊接金属。

相关练习:

1.关于炔烃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链烃叫炔烃

B、炔烃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C、炔烃易发生加成反应,也易发生取代反应

D、炔烃可以使溴水褪色,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按相等物质的量混合的下列气体,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甲烷和乙烯B、乙炔和丙烯C、乙烷和乙烯D、丙炔和乙烯

3.化学式为C5H7Cl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

A、只含有一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B、含有两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C、含有一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D、含有一个三键的直链有机物

4.用乙炔原料制取CH2Br—CHBrCl,可行的反应途径是()

A、先加Cl2,再加Br2B、先加Cl2,再加HBr

C、先加HCl,再加HBrD、先加HCl,再加Br2

5.下列各烃,与氢气完全加成后,能生成2,3,3—三甲基戊烷的是()

CH3CH3

A、CHC—CH—C—CH3B、(CH3)3C—C—CH=CH2

CH3CH2

C、CH2=CHC(CH3)2CH(CH3)2D、(CH3)2CC(CH3)=CHCH3

6.一种气态烷烃与一种气态炔烃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则构成这种混合气体的烷烃和炔烃可能是()

A、甲烷,丙炔B、甲烷,丁炔C、乙烷,乙炔D、乙烷,丙炔

7.1mol某气态烃完全燃烧需要氧气5.5moL,则此气态分子中,C、H原子个数之和为()

A、7B、8C、10D、11

8.在同温同压下,1体积某气态烃与2体积氯化氢完全加成的产物能与4体积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得产物中不再含有氢元素,则原气态烃是()

A、丙炔B、乙炔C、丙烯D、1,3—丁二烯

9.描述CH3―CH=CH―CC―CF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6个C原子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B、6个C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C、6个C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上D、6个C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上

10、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美国化学家和一位日本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导电塑料领域的贡献,他们首先把聚乙炔树脂制成导电塑料。

下列关于聚乙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聚乙炔是以乙炔为单体发生加聚反应形成的高聚物

B.聚乙炔的化学式为CH=CHn,其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C.聚乙炔是一种碳原子之间以单双键交替结合的链状结构的物质

D.聚乙炔树脂不加任何填充物即可成为电的良导体

11、A、B两种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加氢后都生成2-甲基丁烷,与溴加成后A的生成物分子中,溴原子集中在两个碳原子上,试推断:

(1)结构简式:

A,B。

(2)系统名称:

A,B。

4苯、芳香烃

(1)苯的结构:

(五式)

①分子式:

;②结构式:

;③电子式:

④结构简式:

;⑤实验式:

空间构型:

结构,分子。

苯环上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和之间独特的键,因而决定了苯兼有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化学性质,即易取代、能加成、难氧化。

(2)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

与液溴:

硝化反应:

②加成反应:

与氢气:

③氧化反应:

苯燃烧反应方程式:

苯能使KMnO4(H+)溶液褪色。

(3)物理性质:

苯是色,味的液体,毒,溶于水,密度比水,

熔点仅为℃。

(4)芳香族化合物

①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含有的化合物,若仅有、元素组成的芳香族化合物则为芳香烃。

②苯的同系物

苯的通式为。

由于侧链使苯环上的氢原子变得活泼而发生取代反应,由于苯环上的侧链易被氧化,苯的同系物能使KMnO4(H+)溶液。

a氧化反应:

燃烧通式为;

苯的同系物一般可以被KMnO4(H+)溶液氧化为苯甲酸。

b取代反应:

甲苯的硝化反应:

甲苯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相关练习:

1.下列关于芳香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其组成的通式是CnH2n-6(n≥6)B.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烃

C.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各种有机物D.苯及其同系物的总称

2.下列物质属于芳香烃,但不是苯的同系物的是()

CH3②

CH=CH2③

NO2

OH⑤⑥

CH—CH2

A.③④B.②⑤C.①②⑤⑥D.②③④⑤⑥

3.在苯的同系物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褪色,正确的解释是()

A.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碳原子数比苯多

B.苯环受侧链影响,易被氧化

C.侧链受苯环影响,易被氧化

D.由于侧链与苯环的相互影响,使侧链和苯环均易被氧化

4.有一种有机物结构简式为

CH=CH2推测它可能具有下列哪种性质()

A.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可分解为

和CH2=CH2

C.能发生加聚反应D.易溶于水,也易溶于有机溶剂

5.下列物质由于发生化学反应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

A.甲苯B.己烯C.苯D.己烷

6.下列物质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A.CH3CH3B.CH2=CH2C.

D.

C2H5

7.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一组物质是()

A.C2H2、C2H4、C6H5CH3B.SO2、C2H2、H2S

C.C6H6、C3H4、C6H14D.FeSO4、C3H8、C3H6

8.下列各组内的物质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合,只要当混合物的质量一定时,混合物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变的是()

A.甲苯和乙苯B.乙烯和丁烯C.甲烷和丙烯D.乙炔和苯

9.已知分子式为C12H16的物质A的结构简式为,A苯环上的二溴代

 

物有9种同分异构体,因此推断A苯环上的四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

A.9种B.10种C.11种D.12种

10.用式量为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所得芳香烃产物的数目为()

A.3种B.4种C.5种D.6种

二、烃的衍生物重要类别及重要化学性质

A、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可以看做是烃分子里原子被其他或所取代的产物(或以烃为母体,由烃派生或衍生出来的物质)。

从元素组成上看,除、

元素外,还有,,,,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B、官能团与基、根的区别:

基是含未成对电子的,不能独立存在,只能和相结合在一起,如甲基,羟基。

根是、,能独立存在,如。

1溴乙烷、卤代烃

(1)溴乙烷结构:

(五式)

①分子式:

;②结构式:

;③电子式:

④结构简式:

;⑤实验式:

(2)化学性质:

由于官能团(—Br)的作用,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

①水解反应:

(取代反应);

利用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生成的HBr,可促进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卤代烃水解的条件:

NaOH的水溶液,因为氢氧化钠可以中和生成的氢溴酸,所以溴乙烷的水解也可以写成:

②消去反应:

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条件:

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反应脱去一个HBr分子。

消去反应定义:

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中一个(如H2O,HBr)

而生成(含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3)物理性质:

纯净的溴乙烷是色液体,密度比水,沸点为℃。

(4)卤代烃

卤代烃的通性:

卤代烃的通式;官能团。

①物理性质:

卤代烃是指烃分子中的原子被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卤代烃都于水,可于有机溶剂;氯代烷的沸点随烃基增大呈现的趋势,氯代烷的密度随烃基增大呈现的趋势。

②化学性质(卤代烃的化学性质通常比烃活泼,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

a断①键发生反应

写出一氯甲烷的水解反应:

写出1,2—二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b断①③键发生反应

写出2—氯丙烷的消去反应:

写出1,2—二溴乙烷的消去反应:

(消去1分子溴化氢);

(消去2分子溴化氢)。

c卤代烃中卤族元素的检验方法

①实验原理:

②实验步骤:

将卤代烃与过量溶液混合加热,充分振荡、静置;然后再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以中和过量的;最后,向混合液中加入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证明是代烃;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是代烃;若有黄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是代烃。

相关练习:

1、1—溴丁烷分别跟下列溶液共热,各得什么产物?

试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并说明各属于哪一种反应类型。

(1)

的水溶液产物;反应式;反应类型。

(2)

的醇溶液产物;反应式;反应类型。

2、某一溴代烷A与

溶液混合充分振荡,生成有机物B;A在

和B的混合液中共热生成一种气体C;C可由B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得,C可用做果实催熟剂。

则:

(1)A的结构简式为;

(2)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3)由A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4)由B生成C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3、下列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

4、分子式为C4H9Cl的有机物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5、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A.浓硫酸和乙醇的混合液(3:

1)加热至170℃

B.浓硫酸和苯的混和液加热至80℃

C.煮沸氯乙烷和苛性钾溶液

D.煮沸氯乙烷和苛性钾的醇溶液

6、在卤代烃R—CH2—CH2—X中化学键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B.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C.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

D.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

7、下列各物质加到或通入硝酸银溶液里能使溶液变浑浊的是()

A.CH3CH2ClB.CO2C.Cl2D.NaNO3

8、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与NaOH醇溶液共热反应中,两反应()

A.产物相同B.产物不同

C.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D.碳氢键断裂的位置不同

9、下列关于氟里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氟里昂属多卤代烃

B.无色、无嗅的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有毒

C.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在损耗臭氧层的循环反应中起了催化作用

D.大气臭氧层的重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

使用氟里昂会破坏臭氧层

10、二溴苯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那么四溴苯的同分异构体有()

A.2种B.3种C.4种D.6种

11、下列化学式中,只能用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PB.C3H6C.C2H5BrD.C2H4Br2

12.1—溴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生成的有机物发生加聚反应所得高聚物的结构简式正确的是()

13、化学式为C5H7Cl的直链有机物,其结构式中不可能的是()

A.只含1个双键B.含2个双键

C.含1个双键和1个叁键D.含1个叁键

14、氯仿(CHCl3)可以做麻醉剂,但常因保存不慎而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剧毒的光气(COCl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2+2CHCl3→2HCl+2COCl2,为防止事故,在使用前要检验氯仿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A.NaOH溶液B.AgNO3溶液C.溴水D.碘水

2乙醇、醇类

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羟基氢氧根乙醇甲基

(1)乙醇结构:

(五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