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383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4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docx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

【摘要】欢迎来到高三化学教案栏目,此栏目中汇集了大量有关化学的

教案,在此小编为您编辑了此文:

“高三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希望可

以给大家的学习或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

 本文题目:

高三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

 【考点分析】

 Ⅰ、考纲要求:

综合应用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

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

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Ⅱ、题型特征:

有机合成推断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题型;着眼于主要官能团

性质立意,结合生活、生产中常见物质;根据有机物的衍变关系立意,以新药、

新材料的合成为情景,引入新信息,组合多个化学反应,设计成合成路线框

图题,组成综合性有机化学题,融计算、分析、推断为一体。

 Ⅲ、常见题型:

叙述性质式、框架图式

 Ⅳ、解题思路:

找出解题的关键(突破口),结合顺推法、逆推法、综合比较

法猜测验证法等

 【重难点解析】

 1.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1)印象猜测→验证

 审题:

结构信息(碳架,官能团位置,异构等)

 组成信息(分子量,组成基团,元素质量分数等)

 衍变信息(官能团转变、结构转变等)

 解题:

用足信息(分析评价、准确获取,充分利用)

 积极思维(顺推、逆推,前后呼应,定性、定量综合推断)

(2)解有机物的结构题一般有两种思维程序:

 程序一:

有机物的分子式已知基团的化学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结合其他

已知的条件→结构简式

 程序二:

有机物的分子量已知基团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式量→剩余部分

的化学式→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2.有机合成:

由给定的(或自选)的原料,设计合理路线实现合成的目标产物

(1)设计原则:

①所选择的每个反应的副产物尽可能少,所要得到的主产物

的产率尽可能高且易于分离,避免采用副产物多的反应。

②发生反应的条件

要适宜,反应的安全系数要高,反应步骤尽可能少而简单。

③要按一定的反

应顺序和规律引入官能团,不能臆造不存在的反应事实,必要时应采取一定

的措施保护已引入的官能团。

④所选用的合成原料要易得,经济。

(2)思维方法:

设计时主要考虑如何形成被合成分子的碳干以及它所含有的

官能团。

在解题时,首先将原料与产品的结构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对照分析:

①碳干有何变化(碳链增长;碳链缩短;增加支链;碳链与碳环的互变)②官能团有

何变更(衍生关系图)

 (3)有机合成解题的“突破口”的一般方法是:

①信息量最大的点;②最特殊的

点;③特殊的分子式;④假设法。

 技巧:

①找已知条件最多的地方,信息量最大的;②寻找最特殊的特殊物

质、特殊的反应、特殊颜色等等;③特殊的分子式,这种分子式只能有一种结

构;④如果不能直接推断某物质,可以假设几种可能,认真小心去论证,看是

否完全符合题意。

 3.有机合成与推断题的解题技巧:

 ①综合运用有机反应中官能团的衍变规律解题。

 ②充分利用题给的信息解题。

 从推断题的思想来看:

先剖析题意,分析已知条件和推断内容,弄清被推

断物和其他有机物关系。

二是抓好解题关健,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然后联系

信息和有关知识,应用规律进行逻辑推理或计算分析排除干扰,精心筛选,

作出正确的推断。

解有机推断题首先必须较为全面地掌握有机物的性质以及

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网络,推断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一些典型信息和性质

有:

结构信息(碳架、官能团位置、异构等);组成信息(式量、组成基团、元素

质量分数等);反应信息(燃烧、官能团转变、结构转变等)。

此外,还经常使用

到一些最见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③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顺推法,以有机物结构、性质和实验现象为主线,采用正向思维得出正确

结论;

 逆推法:

对于以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化为主要内容的推断题,可用图示来理

解题意,分析有机物的性质及变化间的联系,进而抓住有机物的性质和实验

现象这条主线,揭示一个熟悉的特性反应为突破口,先初步判断一个物质,

然后把所有物质联系起来进行反推,由此作出一系列的正确判断。

 剥离法:

先根据已知条件把明显的未知首先剥离出来,然后根据已知将已

剥离出的未知当作已知逐个求解那些潜在的未知。

 分层推理法:

确定混合物的成分一般用分层推断。

先分层推理,得到每一

层的结论,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推理,得出推断结论。

 有时则要综合运用顺推或逆推的方法导出最佳的合成路线。

 4.搞清反应机理强化概念意识

 ①取代反应---等价替换式:

有机分子里某一原子或原子团与另一物质里同

价态的原子或原子团相互交换位置后就生成两种新分子,这种分子结构变化形

式可概括为等价替换式.

 ②加成反应开键加合式:

有机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碳氧双键(羰基)或碳碳

叁键,当打开其中一个键或两个键后,就可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加合生成一

种新分子,这可概括为开键加合式

 ③消去反应---脱水/卤化氢重键式:

有机分子(醇/卤代烃)相邻两碳原子上脱

去水/卤代氢分子后,两个碳原子均有多余价电子而形成新的共价键,可概括为

脱水/卤化氢重键式.

 ④氧化反应----脱氢重键式/氧原子插入式:

醛的氧化是在醛基的C---H键两

个原子间插入O原子;醇分子脱出氢原子和连着羟基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后,

原羟基氧原子和该碳原子有多余价电子而再形成新共价键,这可概括为脱氢重

键式/氧原子插入式.

 ⑤缩聚反应缩水结链式:

许多个相邻小分子通过羧基和氨基,或羧基和羟基,

或醛基和酚中苯环上的氢原子---的相互作用,彼此间脱去水分子后留下的残基

顺序连接成长链高分子,这可称为缩水结链式.

 ⑥加聚反应---开键加合式:

许多含烯键的分子之间相互加成而生成长链高

分子,属于开键加合式.

 5.依据产物推知官能团的位置

 ①醇氧化成醛(或羧酸):

-OH一定在链的端部

 醇氧化成酮:

-OH一定在链中(即)

 醇不能被氧化,则含

 ②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

 ③由取代产物的种数可确定碳链结构

 ④由苯的同系物氧化所得的羧酸数目和位置可确定苯环上烃基的位置

 ⑤由酯的水解产物可确定酯基的位置

 ⑥由加氢后碳的骨架,可确定“C═C”或“C≡C”的位置

 6.有机物的鉴别与分离

 把握官能团的性质,利用常见物质的特征反应进行鉴别如下表:

 有机物或官能团常用试剂反应现象

 碳碳双键

 碳碳叁键溴水褪色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苯的同系物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溴水分层,上层颜色加深

 醇、酚金属钠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醇中OH灼热CuO由黑色变红色

 苯酚浓溴水溴水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FeCl3溶液呈紫色

 醛基CHO银氨溶液水浴加热生成银镜

 新制Cu(OH)2煮沸生成砖红色沉淀

 羧基COOH酸碱指示剂变色

 新制Cu(OH)2常温沉淀溶解呈蓝色溶液

 Na2CO3溶液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淀粉碘水呈蓝色

 蛋白质浓HNO3呈黄色

 灼烧烧焦羽毛味

 说明:

醇、酚、羧酸的监别能用其它方法时不能用金属钠。

 能使溴水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除上表所列外,还有醛、甲

酸、甲酸酯、葡萄糖。

 不同有机物的鉴别有时也可利其水溶性和密度。

 2.分离和除杂质

 有机物的分离或除杂质一般根据各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常温状态、溶解

性、沸点的不同,常采用洗气、分液或蒸馏的方法。

(1).分离:

不同状态的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如下表:

 有机混合物分离方法使用主要仪器

 气体混合物洗气洗气瓶

 不相溶液体分液分液漏斗

 相溶液体(沸点差距大)蒸馏蒸馏烧瓶

(2).除杂质常见有机化合物中含有的杂质、除杂试剂和方法如下表:

(括号

内物质为杂质)

 有机混合物常用除杂试剂方法

 ①CH4(C2H4)溴水洗气

 ②CH3CH2Br(乙醇)水分液

 ③CH3CH2OH(H2O)新制生石灰蒸馏

 ④乙酸乙酯(乙酸)饱和Na2CO3溶液分液

 ⑤苯(甲苯)酸性KMnO4溶液分液

 ⑥溴苯(溴)NaOH溶液分液

 ⑦苯(CH3CH2Br)NaOH溶液分液

 ⑧苯(苯酚)NaOH溶液分液

 ⑨甲苯(苯甲酸)NaOH溶液分液

 ⑩硝基苯(H2SO4,HNO3)NaOH溶液分液

 【有机物性质】

 ①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C≡C”或“CHO”。

 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或“-C≡C”、

“CHO”或为“苯的同系物”

 ③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C≡C”、“CHO”或“苯

环”,其中“CHO”和“苯环”只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④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的有机物必含有

“CHO”。

 ⑤能与钠反应放出H2的有机物必含有“OH”、“COOH”。

 ⑥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有机

物中必含有-COOH。

 ⑦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或卤代烃。

 ⑧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卤代烃、酯、糖或蛋白质。

 ⑨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有酚羟基。

 ⑩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伯醇,即具有“CH2OH”的醇。

比如有机物A

能发生如下反应:

A→B→C,则A应是具有“CH2OH”的醇,B就是

醛,C应是酸。

 【有机反应•条件】

 ①当反应条件为NaOH醇溶液并加热时,必定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②当反应条件为NaOH水溶液并加热时,通常为卤代烃或酯的水解反应。

 ③当反应条件为浓H2SO4并加热时,通常为醇脱水生成醚或不饱化合物,

或者是醇与酸的酯化反应。

 ④当反应条件为稀酸并加热时,通常为酯或淀粉的水解反应。

 ⑤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并有氧气时,通常是醇氧化为醛或醛氧化为酸。

 ⑥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反应时,通常为碳碳双键、碳碳叁

键、苯环或醛基的加成反应

 ⑦当反应条件为光照且与X2反应时,通常是X2与烷或苯环侧链烃基上的

H原子发生的取代反应,而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存在且与X2的反应时,通

常为苯环上的H原子直接被取代。

 【有机反应•数据】

 ①根据与H2加成时所消耗H2的物质的量进行突破:

1molC=C加成时需

1molH2,1molC≡C完全加成时需2molH2,1molCHO加成时需

1molH2,而1mol苯环加成时需3molH2。

 ②1molCHO完全反应时生成2molAg↓或1molCu2O↓。

 ③2molOH或2molCOOH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1molH2。

 ④1molCOOH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1molCO2↑。

 ⑤1mol一元醇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1mol酯时,其相对分子质量将增加

42,1mol二元醇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酯时,其相对分子质量将增加84。

 ⑥1mol某酯A发生水解反应生成B和乙酸时,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差42,则生成1mol乙酸,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84时,则生成

2mol乙酸。

 【物质•结构】

 ①具有4原子共线的可能含碳碳叁键;②具有4原子共面的可能含醛基;

 ③具有6原子共面的可能含碳碳双键;④具有12原子共面的应含有苯环。

 【物质•通式】符合CnH2n+2为烷烃,符合CnH2n为烯烃,符合

CnH2n-2为炔烃,符合CnH2n-6为苯的同系物,符合CnH2n+2O为醇或醚,

符合CnH2nO为醛或酮,符合CnH2nO2为一元饱和脂肪酸或其与一元饱和

醇生成的酯。

 【物质•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为气态的烃,其碳原子数均小于或

等于4,而烃的衍生物中只有CH3Cl、CH2=CHCl、HCHO在通常情况下是

气态。

 【考点归纳】

(1)合成原则:

原料价廉,原理正确,途径简便,便于操作,条件适宜,易

于分离。

(2)思路:

将原料与产物的结构进行对比,一比碳干的变化,二比官能团的

差异。

 ①根据合成过程的反应类型,所带官能团性质及题干中所给的有关知识和

信息,审题分析,理顺基本途径。

②根据所给原料,反应规律,官能团引

入、转换等特点找出突破点。

③综合分析,寻找并设计最佳方案。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有时则要综合运用顺推或逆推的方法导出最佳的合成路线。

 (3)方法指导:

找解题的“突破口”的一般方法是:

 a.找已知条件最多的地方,信息量最大的;b.寻找最特殊的特殊物质、特殊

的反应条件、特殊颜色等等;c.特殊的分子式,这种分子式只能有一种结构;d.

如果不能直接推断某物质,可以假设几种可能,认真小心去论证,看是否完

全符合题意。

 (4)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①官能团的引入:

 引入卤原子(烯、炔的加成,烷、苯及其同系物,醇的取代等);引入双键

(醇、卤代烃的消去,炔的不完全加成等);引入羟基(烯加水,醛、酮加H2,

醛的氧化,酯水解,卤代烃水解,糖分解为乙醇和CO2等);生成醛、酮(烯的

催化氧化,醇的催化氧化等)

 ②碳链的改变:

 增长碳链(酯化、炔、烯加HCN,聚合,肽键的生成等);

 减少碳链(酯水解、裂化、裂解、脱羧,烯催化氧化,肽键水解等)

 ③成环反应(不饱和烃小分子加成三分子乙炔生成苯;酯化、分子间脱水,

缩合、聚合等)

 搞清反应实质识记断键点

 反应类型断键点反应条件

 卤代烃水解反应断C-XNaOH水溶液,加热

 醇分子间脱水反应一醇断C-O键,另一醇断O-H键浓H2SO4,加热

 【摘要】欢迎来到高三化学教案栏目,此栏目中汇集了大量有关化学的教

案,在此小编为您编辑了此文:

“高三化学教案:

碱金属元素复习教案”,希

望可以给大家的学习或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

 本文题目:

高三化学教案:

碱金属元素复习教案

 碱金属元素

 Ⅰ.课标要求

 1.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来探究钠的性质。

 2.以研究碳的化合物来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Ⅱ.考纲要求

 1.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探究碱金属的递变规律.

 Ⅲ.教材精讲

 一.本章知识结构体系及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Na2O的稳定性要小于Na2O2,所以Na2O在加热情况下与O2反应变成

Na2O2

 2.NaHCO3溶解度Na2CO3溶解度,所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CO2会

析出NaHCO3晶体

 3.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则不易

 4.有时向Na2O2固体上滴加酚酞试液,开始变红,后来褪色,那是因为

Na2O2的强氧化性和漂白作用

 5.将Na2CO3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马上就会释放出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而将稀盐酸逐滴加入Na2CO3

溶液中则开始无气泡,后来产生气泡。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可利用这种正反滴加来鉴别盐酸与

Na2CO3

 6.NaOH与NaHCO3不能共存,无论混溶于水或加热,首先考虑二者之间

的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7.向Na2CO3与NaOH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首先考虑

HCL+NaOH=NaCL+H2O再考虑5

 8.碱金属从Li→Rb熔沸点逐渐降低

 9.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它体现了元素的性质

 10.将Na2CO3转变为NaHCO3,可采取持续不断的通入CO2气体的方法

Na2CO3+CO2+H2O=2NaHCO3,NaHCO3转变为Na2CO3可采取加热的方

法,也可以采取滴加适量NaOH的方法NaHCO3+NaOH=Na2CO3+H2O

 11.Na2O2的电子式Na+[:

O:

O:

]2-Na+其中O的化合价为-1价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均为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而Na2O2+SO2=Na2SO4则为Na2O2与SO2间

的氧化还原反应

 12.将NaHCO3加热时,固体质量的减少并不单为CO2,而为CO2与

H2O的质量之和,所以可利用2NaHCO3=N2CO3+H2O+CO2↑

 16810662

 m1m2⊿m

 对应成比例来解决具体问题.

 Ⅳ.典型例题

 例1.写出钠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现象,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

和总数。

 【解析】根据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过程可写出此反应方程式:

 钠浮游溶液面上,熔成小球,嘶嘶作响放出无色气体,钠球逐渐消失,溶

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

 例2.下列各步反应中,A为金属,B为淡黄色固体,且每一物质均含A

元素

 写出A、B、C、D、E、F的化学式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解析】此题的解题关键是要先判断出已知具体色态的B为何物质,金属

对应的化合物呈现淡黄色的暂判定为Na2O2,那幺就可以引出D为NaCl,C

+CO2+H2OF,FC,而Na2O2可以生成C,C可以生成NaCl,从

而推导出各物质:

 答案:

ANaBNa2O2CNa2CO3

 DNaClENaOHFNaHCO3

 有关化学方程式:

略。

 例3以下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Li

 B.同一种碱金属元素的离子半径比原子半径小

 C.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比较Li

 D.碱金属离子的氧化性比较为Li+

 【解析】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都随核电荷的递增、电子层数

的递增而递增。

即:

Li离子半径,即:

Na>Na+,K>K+,所以A、B正确。

 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总趋势随核电荷数递增而加大,Na、K例外,所以C

也正确。

 碱金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递增而增强,即还原性增强,对应的阳离子氧化

性递减,所以D是错误。

 答案:

D

 Ⅴ.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合理答案)

 1、下列关于碱金属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均可保存于煤油中B.密度都比水小

 C.锂的熔沸点最高D.氢氧化物受热易分解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钾与水:

 B.与盐酸:

 C.(溶液):

 D.

 3、将5.12gKOH和KHCO3混合物在260℃时加热后冷却到原温,发现固

体质量减少了0.98g,则原混合物中KOH和KHCO3物质的量的关系是

 A.B.

 C.D.按任意比混合

 4、1L、1mol/LKOH溶液吸收0.8mLCO2,所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为:

 A.1∶3B.2∶1C.2∶3D.3∶2

 5、人们往往要向农田里施用钾肥,其主要原因是

 A.土壤里钾的含量太少,要靠施用钾肥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要

 B.土壤里钾的含量不少,但大多以难溶于水的矿物形式存在,作物难以吸

收。

 C.土壤里钾的含量不少,但易雨水淋失,应经常补充

 D.钾是植物生长中需要量最大的元素,因此需要不断补充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二个合理答案)

 6、有关纯碱晶体(Na2CO3•10H2O)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加热晶体能生成NaHCO3B.将晶体放置空气中质量会减轻

 C.Na2CO3可做干燥剂D.晶体溶于水后具有碱的性质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3gNa与水反应,产生H20.1NA个

 B.1mol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时所得电子数一定为4NA

 C.1mol钠与水完全反应,被还原的水分子为NA个

 D.1mol/LNaOH溶液中所含的钠离子数为NA

 8.、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水中溶解性:

Na2CO3

 B.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C.与酸反应的速度:

Na2CO3

 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为Na2CO3

 9、将CO2分别通入下列各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A.CaCl2溶液B.石灰水

 酯化反应羧酸断C-OH键,醇断O-H键浓H2SO4,加热

 酯水解反应断酯基中的C-O键催化剂,加热

 醇的卤代反应断羟基中的C-OH键加热

 肽的水解反应断肽键中的C-N键催化剂

 烃的卤代反应断C-H键光照或催化剂

 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与主要有机物类型之间的关系表

 基本类型有机物类别

 取代反应卤代反应饱和烃、苯和苯的同系物、卤代烃等

 酯化反应醇、羧酸、糖类等

 某些水解反应卤代烃、酯等

 硝化反应苯和苯的同系物等

 磺化反应苯和苯的同系物等

 加成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