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5236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x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

一、夯实基础(15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档案(dàng)剽悍(biāo) 款识(zhì) 雪泥鸿爪(zhǎo)

  B.结束(sù)参乘(shèng)孱头(càn)不着边际(zhuó)

  C.载体(zài)笏板(hù)框架(kuàng)开花结果(jié)

  D.溃脓(huì)汤匙(chí)诤友(zhèng)强词夺理(qiǎng)

  解析:

A项,“剽”应读“piāo”;B项,“束”应读“shù”;C项,“结”应读“jiē”。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有人在网上贴出美国兰德公司“中国分析报告”,说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自己毫不相干的人所遭受的苦难视而不见。

  B.此次牵头干预的西方大国还将在国内面临诸多经济问题,而坐壁上观的亚洲及其他地区国家则会一路快速发展。

  C.有媒体甚至表示,征收排污费其作用不啻于在“北上广深”再来一次“汽车限购”,可见其对车市的影响将不可小觑。

  D.为切实加强干部职工外出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及时掌握干部职工在岗情况,高青分局切实采取措施,规范机关干部职工请假消假制度,确保了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

  解析:

A项,福址——福祉;B项,坐壁上观——作壁上观;D项,消假——销假。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多读书少应酬,是我们党一直倡导的作风,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努力做到的,但有些干部却打着“盛情难却”的幌子,对小恩小惠却之不恭。

  B.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C.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

  D.近日,*中央提出了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等八项规定,此举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了好整以暇、办事疲沓的官员们,无疑是一剂良药。

  解析:

B项,淋漓尽致:

形容文章或说话等表达得详尽细致,充分彻底。

正确。

A项,“却之不恭”是接受别人馈赠或邀请时说的客套话。

C项,“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让人满意。

此处望文生义。

D项,“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

此处感情色彩错,不合语境。

  答案:

B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半岛经济协作区,拥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这家出版社在2013年第二季度社科新书订单上提醒邮购者:

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C.根据省政府的有关要求,结合2013年济南市的工作安排,今年上半年,市政府要新开工建设一批廉租房,任务重、工程长、规模大。

  D.我长久地凝视清明上河图,想象着宋朝时春天的开封城,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柳荫茅舍、木桥流水、老树和扁舟。

  解析:

B项,括号中的内容不是地址;另外,“邮购者”后面用逗号好一些;C项,句中的顿号改为逗号;D项,“清明上河图”应该用书名号。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

  A.从大量事实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B.作为独领风骚的新兴媒体,微博积聚的大量人气自然成为商家青睐的营销对象,其营销优势使得诸多行业广泛使用微博来进行产品促销。

  C.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D.我们经历了“非典”的磨难,明确了建立一种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深刻懂得了信息自由流动的价值,但鉴于类似疫病危机也许很难完全避免,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应该是,怎样保证人们的信念不被无法预测的灾难摧毁

  解析:

A项,主语缺失,应去掉“从”;B项,“人气”成为“营销对象”,搭配不当;C项,句式杂糅,“突出……的原则”与“以……为原则”杂糅,应把“突出”改为“以”或把“为原则”改为“的原则”。

  答案:

D

  二、阅读理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9分,每小题3分)

  书法:

立象以尽意

  《易经•系辞》提出的“立象以尽意”客观上应是中国书法遵循的根本原则。

“象”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由此衍生出物象、卦象、意象、大象等名词。

阴阳二气,相摩相荡,有而未形之时的混沌之“象”,谓之“大象”。

  汉字具有非常精密、细腻的结构感,本身已经在“立象”,书法在此基础上作出了更大的拓展。

书法无限拓宽单字结体的变化,而且字和字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排比,而是穿插错落,艺术化地组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浑然一体的“象”。

这种书法之“象”更接近“道”的混沌。

运控毛笔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用柔”思想。

相对于“用刚”而言,“用柔”手段更为含蓄、复杂、细腻,更难以把握。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毛笔的柔软特性使书法的线条如云烟变幻,有一种弥散着的特殊张力,这非常契合于“道”。

  这样,文字之“象”乃升华为书法之“象”。

书法的“立象”也就是一种“造型”,是一种视觉性的艺术,通过视而可见的形象化的东西寄托创作者的审美追求,唤起欣赏者的审美愉悦。

  “象”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所以,为了“尽意”,涵盖无限之“意”,“象”的形式必须平易简约。

如果过于具体、繁复,就会僵化;然而,“大象无形”的追求又显得过于虚无空疏。

权衡折中之下,书法的形式构成与表现内容之间的匹配是最恰当、最理想的。

书法主要是黑白二色,以点线组合实现空间分割,与其他艺术相比,其形式至为洗练简约。

这种抽象、简练的形式构成,既有具体的指向性,又有一定的模糊性,如此形成含蓄美感和多义效果,造成自由联想的阔大空间,力求以有形的有限表现无形的无限,如此方能“尽意”。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说:

书法最重要的是“得其心”,而不是“逐其迹”。

“象”是一种依托,更关键的是其背后的“意”。

  书法家必须把“象”立起来,才能表“意”。

“象”有基本的技巧法则,必须从书法认真借鉴,熟能生巧,有所创立。

如果不掌握书法的表达技巧,即使文化领域的专家名人的毛笔字迹,也不可能“尽意”,算不上“书法”。

  “尽意”的第一个环节,是创作者把自己的文化憧憬灌注到作品中。

书法的“意”不仅记录了创作者的即时情绪,也呈现深层次的悠远情怀。

这是一种高级情怀,是文化情怀,更多地表现为文人情怀。

书法家重视文化养成,才有可抒发之“意”。

为此,我们应该倡导毛笔书写者有高层次的文化追求,同时明确文人在书法家群体中当之无愧的主体地位,要求他们在书法发展中肩负起责无旁贷的文化担当。

“尽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意”被很好地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欣赏者内心有呼应的基础。

  总之,书法将多种文化元素进行系统组合,“意”在把握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以“象”的形式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生动体现出中国文化直觉思维特点以及整体观思维的大局意识。

如今书法在社会大众心目中依然享有较高地位,主要得益于文化传统的强大惯性。

而如果没有一个引领性的核心理念,书法的前景不可能繁荣,只可能芜杂。

明确并遵循书法“立象以尽意”的根本法则,其文化地位才能得到确立。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3月22日)

  关于“象”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象”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阴阳二气,相摩相荡,有而未形之时的混沌之“象”,谓之“大象”。

  B.书法拓宽了单字结体的变化,字和字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排比,而是穿插错落,艺术化地组合成为浑然一体的“象”。

  C.书法的“立象”也就是一种“造型”,是一种视觉性的艺术,通过各种形象化的东西寄托创作者的审美追求。

  D.书法之“象”接近“道”的混沌,为了“尽意”,涵盖无限之“意”,“象”的形式必须平易简约。

  解析:

C项,各种形象化的东西应为“视而可见的形象化的东西”。

  答案:

C

  7.对“象”和“意”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抽象、简练的“象”,既有具体的指向性,又有一定的模糊性,力求以有形的有限表现无形的无限,方能“尽意”。

  B.书法家必须把“象”立起来,才能表“意”,如果不掌握书法的表达技巧,不可能“尽意”,算不上“书法”。

  C.“意”以“象”的形式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体现出中国文化直觉思维特点以及整体观思维的大局意识。

  D.“象”是一种依托,更关键的是其背后的“意”,“象”在“意”的支配下将多种文化元素进行了系统组合。

  解析:

D项,“‘象’在‘意’的支配下将多种文化元素进行了系统组合”,此句曲解文意。

应为“书法将多种文化元素进行系统组合”。

  答案:

D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用柔”本是运控毛笔的手段,借此,毛笔的柔软特性可使书法的线条如云烟变幻,弥散特殊的张力,这非常契合于“道”。

  B.“象”有基本的技巧法则,必须从书法认真借鉴,熟能生巧,有所创立。

所以,书法家必须把“象”立起来,才能表“意”。

  C.“尽意”既需要创作者把自己的文化憧憬灌注到作品中,又需要欣赏者内心有呼应的基础,理解和接受创作者的文人情怀。

  D.明确并遵循书法“立象以尽意”的根本法则并将其作为引领性的核心理念,书法的文化地位就能得到确立。

  解析:

A项,“用柔”是中国文化的思想;B项,强加因果;D项,是“才能”不是“就能”。

  答案:

C

  三、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12分,每小题3分)

  姚敬恒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

以予近所闻,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皆拔起孤露①之中,能成儒者。

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

姚氏,故杭之右姓。

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

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②,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

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曰:

“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

”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

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之。

一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

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

“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

“为其无以为丧也。

”敬恒曰:

“请为先生任之。

”殡葬皆出其手。

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

“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

”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③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

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

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

“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④。

敬恒对曰:

“游魂⑤不日底定矣。

但闽中民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

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晚年以非罪陷缧绁。

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

然敬恒卒以贫死。

其平生但事躬行,不着书,故鲜知者。

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

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注:

①孤露:

父亡无所荫庇。

②市廛(chán):

店铺集中的地方。

③时:

通“伺”。

④海上事:

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

⑤游魂:

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恒皇恐,长跪谢谢:

感谢

  B.访以海上事访:

询问

  C.闽督肃然颔之颔:

点头同意

  D.遂以此落其家落:

使……衰败

  解析:

A项:

谢,认错,谢罪。

  答案:

A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C项,均为副词,于是,就。

A项,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因果关系,因此。

B项,动词,做;介词,替。

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

  答案:

C

  11.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

  B.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用他的经商所得接济他人。

  C.姚敬恒识见高远,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

  D.姚敬恒临难不惧,虽蒙冤入狱,仍诵读经典,泰然自若。

  解析:

姚敬恒“名声未彰”,是因为他生平只注重亲身践行,不着书立说,了解他的人很少。

而不是因为他经商。

  答案:

A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潜斋安贫乐道,在生活拮据时也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馈赠。

  B.李二曲肯定那些出身商贾却能恪守儒家规范的人,全祖望对此深表赞同。

  C.作者借助黄晦木的评价来强化对姚敬恒人格与节操的肯定。

  D.本文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写法相同。

  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表现人物主要以语言描写为主。

烛之武陈明利害,晓之以理,最终分化瓦解秦晋联盟,使郑国转危为安。

烛之武的语言环环相扣,逻辑性强,有很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带有浓厚的论辩色彩。

《姚敬恒先生事略》主要是以事写人,其中人物语言描写虽多,但都是叙事的一部分,是为写人记事服务的。

  答案:

D

  四、翻译句子(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3分)

  

(2)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

(4分)

  (3)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3分)

  答案:

(1)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2)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成色不好,很生气。

  (3)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解析:

(1)关键词:

“躬行”“鼎足”“顾”“知”。

(2)关键词:

“贸”“银色”“下劣”“愠”。

(3)关键词:

“丧”“若此”“过”,“无乃……欤”句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翻译时应注意。

  参考译文:

《李二曲集》中专门辑录一些公开讲论学问的前代学者,其中出身农民、工匠、商人的编成一卷,以此来勉励求学的人。

据我最近听说的,近来应潜斋先生的高徒中有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都是在(他们)父亲早亡、无人照料的情况下成长起来,成为通习儒家经典的学者。

凌、沈的名声尤其大,(他们的事迹)见于沈端恪先生(为他们)所作的传记,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姚敬恒,名宏任,别字思诚,杭州钱塘人。

姚氏,过去是杭州的大姓。

姚敬恒少年丧父,他的母亲是一个贤能的妇人。

姚敬恒没有参加科举考试,隐居在商铺之中,小本经营多少赚点利息来养家糊口。

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成色不好,很生气,说:

“你也做这样的坏事吗我没有指望了。

”姚敬恒惶恐不安,直身跪在地上自责谢罪,请求改正自己的行为。

于是拜应潜斋先生为师,每天朗诵《大学》一遍,应潜斋先生非常喜欢他。

(姚敬恒)一言一行,都遵循老师的教诲,淡泊处世,自隐才能,不求名声,凡事一定会以忠厚为本。

沈甸华先生去世,应潜斋两天不吃饭,姚敬恒问:

“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应潜斋长叹道:

“是因为没能力为他操办丧事啊。

”姚敬恒说:

“请让我为先生做这件事。

”丧事都是他亲手安排。

应潜斋不肯轻易接受他人财物,只有对姚敬恒的赠送不推辞,说:

“我知道他的钱财并非不义之财啊。

”不过姚敬恒也不敢拿得过多,每次等到应潜斋钱物匮乏时才接济他,(这种做法)到(应潜斋)去世都没有改变。

应潜斋去世,姚敬恒服丧行古代的弟子之礼。

姚江黄晦木先生眼中很少有满意的人,唯独见姚敬恒而赞许他,说:

“(姚敬恒)是可以收录进《独行传》中的人物啊。

  姚敬恒曾经到福建一带游学,福建总督姚公盛情邀请他,向他咨询平定台湾的事情。

姚敬恒回答道:

“台湾的郑氏政权很快即可平定。

但是福建老百姓财力也已经枯竭,您有什么措施来培养吗”福建总督表情庄重,点头赞同。

然而姚敬恒因为钻研儒学,经营的生意没增加收益却经常施舍,渐渐入不敷出,于是因为这个家道衰落了。

  姚敬恒晚年无辜获罪而被关进监狱。

宪使入狱巡视囚犯,姚敬恒正在朗诵《大学》,宪使很吃惊,走进他的牢房,看到他几案上放的都是程颢、程颐、张载的书籍,招呼他坐下交谈,大为吃惊,当天就释放了他。

然而姚敬恒最终因为贫穷而死。

他生平只注重亲身践行,不着书立说,因此很少有了解他的人。

我已经(把他的事迹)附在了《潜斋墓表》中,又搜集他的事迹为他作传,来与凌嘉印、沈文则二位并列,并且以此等待后世像李二曲这样的人。

可惜寻访他母亲的姓氏,竟然没有得到。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8分)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①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①筇:

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分)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4分)

  解析:

(1)诗以“夜归”为题,又以“夜归”统摄全篇,赏析时一定要扣住“夜”“归”二字。

深夜归客,倚杖而行,冷磷土塍、泥泞之路,艰难滑“行”,临到家门,看到补衣灯,诗人表现的是一种百感交集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围绕此线索不难赏析。

  

(2)此题要求宽泛,言之成理即可。

诗的前三句侧重写诗人归家之切,而最后一句“补衣灯”的特写镜头给读者展开无尽的想象空间,是妻子、是母亲抑或其他亲人,要么一家老小不眠在昏黄油灯下苦苦盼着离家亲人的归来。

我想家,家想我,互动互盼,使情感为之升华。

  答案:

(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

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

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

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6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2)渔樵于江渚之上,        。

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3)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

(王羲之《兰亭集序》)

  答案:

(1)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3)晤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五、语言运用(12分)

  16.《萃文校园网•中学生版》设有四个版面,请在版面名称之后填写体现版面宗旨的句子。

要求第二版与第一版、第四版与第三版字数相同,结构一致。

(4分)

  版次  版面名称   版面宗旨

  第一版校园新闻聚焦学校大事,发布热点新闻

  第二版班级采风

  第三版校际链接信息交流,汇四面八方新资讯

  第四版文学园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

回答此题一方面注意“版面名称”的限制,所写内容一定要扣住“版面名称”;其次要注意“版面宗旨”的句式,所写句式,必须与之相同。

  答案:

关注班级动态,展示青春风采 诗情抒写,赏千姿百态美文章

  17.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代表人物,请用不超过50字的一句话概括。

(4分)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

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

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

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首先要准确把握范文澜、翦伯赞、郭沫若、尚钺等人的基本主张,然后,再把他们概括在一句话中。

  答案:

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

  18.下面是4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4分)

  ①恳切希望广大文友为办好《青春诗报》尽绵薄之力。

(征稿启事)

  ②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导,上大学后认真读书,立志将来回母校就教,做一名像您一样博学的老师。

(学生写给老师的信)

  ③昨天我不慎在教室丢失一本《学记》,如有拾获,请速交还。

(寻物启事)

  ④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就投资进行咨询。

我们将为您提供信息,在投资方向、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

(某投资公司广告)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答案:

①“绵薄之力” “一分力量”

  ②“就教” “任教”

  ③“请速” “敬请”

  ④“鼎力” “竭力”

  六、文字阅读(18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9~22题。

  水兮,水兮

  李红

  ①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②如果说一座楼阁可以属于王勃,一片草堂可以属于杜甫,甚至一个偌大的曲阜可以属于孔丘,那么,汨罗江应该是属于屈原的。

楚地的山川,浩瀚江湘,云梦大泽,想象当年那位落魄逐臣,就在这秀丽景致间披发行吟,乘一叶扁舟,朝发枉渚,夕宿辰阳,曾怎样在浩浩江水中上下行浮。

想象踽踽独行仰天长问的夫子,曾怎样辗转迁徙,上下求索,掩涕叹息;想象这皎然的江水是怎样承载了一副厚重的躯体和一颗升腾的灵魂……

  ③澄净如练的碧波之上,渔夫喝酒划桨,一船楚歌一船潇洒。

你何不也行吟泽畔,听渔歌唱晚,眺万顷碧波,载酒中流,心随水去你何不“制芰荷以为衣”,“餐秋菊之落英”或者你就生活在“九歌”的境界中,做一个“九歌”中的人物:

浪漫、多情而又诗意纵横文采斐然。

何苦“举世皆浊”而“独清”,“众人皆醉”而“独醒”你是知道的,尘秽纷起,诸欲蜂扰,洁身净志是不合时宜的,而将内心的忧愤化为精神的火焰,尤为不合时宜。

有高于一世之思想,却无高于一世之命运,这就是你的悲哀。

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现实中,一个最洁净的人落在一个最肮脏的泥塘里,一个最遵循内心真实的人面对的是种种的虚伪和狡诈。

你无法对他们宽容,哪怕是丁点儿的虚与委蛇,你谨持自己理想的绝对纯洁。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世间至清至柔者,莫过于水。

于是,你用沧浪清水浣濯自己的精神之“缨”,把生命托付清流,“质本洁来还洁去”。

  ④一个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感受,忠于自己内心真实的人死去了,一腔最殷红的热血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