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5274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docx

制氧综合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号:

HSHG001

应急预案版本号:

第二版

辛集市海顺气体有限公司

(辛集市海立医用氧气厂)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辛集市海顺气体有限公司

颁布日期:

年月日

批准页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了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本预案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急工作人员及其认可的专家组评审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即日起实施。

希望全体员工积极贯彻落实,并认真进行演练。

批准人:

发布日期:

年月日

1总则1

1.1编制目的1

1.2编制依据1

1.3适用范围2

1.4应急预案体系2

1.5应急工作原则3

2事故风险描述4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6

4预警及信息报告8

4.1预警………………………………………………………………………………………8

4.2信息报告…………………………………………………………………………………8

5应急响应10

5.1响应分级10

5.2响应程序11

5.3处置措施13

5.4应急结束17

6信息公开18

7后期处置18

8保障措施20

8.1通信与信息保障20

8.2应急队伍保障20

8.3物资装备保障20

8.4其他保障20

9应急预案管理21

9.1应急预案培训21

9.2应急预案演练21

9.3应急预案修订21

9.4应急预案备案22

9.5应急预案的实施22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预防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规范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管理,当发生安全事故危及企业及职工生命财产的安全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有序、有效的抢险、抢修、实施救援,从而达到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故损失的目的,本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统一指挥、分工责任、降低损失”的原则,根据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6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2】52号)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11】第591号)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07】第493号令)

(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第17号)

(7)《河北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河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8)《河北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定》(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2】第15号令)

(9)《河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冀安办【2009】第13号)

(10)《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1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

(1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13)《危险化学品名录》(2010版)

(14)《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5)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2007)

(16)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11年第一版

(17)《安全评价报告》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只适用于本单位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响应级别为二级及二级以上的火灾、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

1.4应急预案体系

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

一级预案:

本综合预案

二级预案:

现场处置方案。

包括:

(编制具体的现场处置方案)

具体如下图所示:

1.5应急工作原则

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统一指挥、快速响应,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分级管理,预防为主,科学施救的原则。

a)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迅速组织救治的原则。

在处置生产安全事故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对危及生命的人员要不惜一切代价,迅速组织救治与抢救。

b)一把手负责,统一指挥,快速反应。

要建立一把手负责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成立一把手牵头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全面负责的应急处置工作;形成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立足于防范,抓早、抓小。

一旦发生事故,确保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果断处置,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小。

c)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遵循属地化管理得原则,由本车间、本部门第一负责人统一指挥,立即启动部门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及时进行处置。

在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同时,报告上一级部门;对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和帮助。

d)要体现分级管理的原则,不同层级的岗位对不同生产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应有不同的应急反应和应急组织。

公司级事故预案由安全部负责管理,每年组织两次学习和演练;车间级预案由各车间管理,车间主任每年组织一次组织学习和演练;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由各组长负责管理,组长每季度组织一次学习和演练。

e)预防为主,科学施救的原则。

在强调科学应对、妥善处置生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的同时,要特别注重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做好经常性安全检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尤其要从法规上、制度上、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安全建设,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2事故风险描述

2.1单位概况

辛集市海顺气体有限公司和辛集市海立医用氧气厂位于辛集市田家庄乡经济开发区,北侧是养鸭厂,东西两侧为闲置工地,南侧为开发区公路,企业从业总人数为23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5名,安全员2名,生产一线工人16名。

生产工艺主要是空分制氧、制氮,二氧化碳、氩、医用氧分装。

主要产品:

日产4000NM3工业氧、4000NM3氮、1500NM3医用氧、2700NM3二氧化碳、1300NM3氩。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根据行业特点,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毒性和腐蚀性化学品,可能发生的事故有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泄露事故。

因氧气为强助燃气体,如果发生泄露,再加之遇到可燃物,有可能引发火灾。

因全厂安全防护距离合乎国家规定,厂房构建均采用钢铁结构,无可燃物,所以即使发生火灾,范围不会波及到厂区以外。

因气瓶属于高压容器,遇热遇火有爆炸危险,波及范围不超过本厂区。

低温储罐作为液氧液氮液氩的储存设备,如果阀门失灵,可能存在外泄风险,波及范围不会超过厂区。

通过对整个生产与贮存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确定本企业危险源为:

空分制氧,液氧、液氮、液体二氧化碳、液氩储罐,充装排,氧气瓶共4个危险目标。

危险源辨识与分析见下表:

序号

工艺单元

主要危险物质

可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

1

空分制氧

氧气、氮气

火灾、爆炸

2

液氧、液氮、液体二氧化碳

液氩储罐

液氧、液氮、液体二氧化碳、液氩

火灾(液氧)、爆炸,泄露

3

充装排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气体、氩气

火灾(液氧)、爆炸、

4

氧气瓶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气体、氩气

火灾、爆炸、

重大危险源辨识:

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是指: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物质氧在上述表(GB/18218-2009)表2中所列物质之列,设置1台15m3液氧储罐、一个50m3氧气储气囊、130瓶40L氧气瓶。

氧的实际量:

a、一台15m3液氧储罐:

气体总体积V=15m3,储罐压力为P=0.7×106Pa,T=-180+273=93K,根据克拉伯龙方程式PV=nRT,R为气体常数R=8.314。

可得,n=(0.7×106×15)/(8.314×93)=13579mol,氧气的分子量为M=36,根据n=m/M,因此可得出,最大储量的质量为m=13579×36=488876g≈0.49t。

b、一个50m3氧气储气囊:

气体总体积V=50m3,储罐压力为P=0.1013×106Pa,T=25+273=293K,根据克拉伯龙方程式PV=nRT,R为气体常数R=8.314。

可得,n=(0.1013×106×50)/(8.314×93)=2079mol,氧气的分子量为M=36,根据n=m/M,因此可得出,最大储量的质量为m=2079×36=74852g≈0.075t。

c、130瓶40L氧气瓶:

瓶库内氧气最大储量为130瓶,每个气瓶容积为40L,气体总体积V=40×130×10-3=5.2m3,气瓶压力为P=11×106Pa,T=25+273=293K,根据克拉伯龙方程式PV=nRT,R为气体常数R=8.314。

可得,n=(11×106×5.2)/(8.314×93)=23481mol,氧气的分子量为M=36,根据n=m/M,因此可得出,瓶库氧气最大储量的质量为m=23481×36=845319g≈0.85t。

因此,氧总质量为0.49+0.075+0.85=1.415t。

具体氧气的储存情况见下表

序号

物质名称

物质类型

临界量

(t)

实际总量(t)

计算过程

结论

1

氧化性气体

200

1.415

1.415/200<1

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所以,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不存在重大危险源。

因此本厂配有深水井一眼,消防水泵两台,地上消防栓三个,消防水池一个,干粉灭火器18个,库区设有防火沙,防火锹。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组织机构由指挥机构和应急抢险机构组成。

如图所示:

3.2指挥机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3.2.1指挥机构的构成

应急指挥机构由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三部分构成。

3.2.2工作任务及职责

3.2.2.1总指挥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a负责应急救援的全面工作

b负责向上级部门的汇报工作。

c组织制定方案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

d组织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e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

f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3.2.2.2副总指挥工作任务及职责:

a协助总指挥工作;当总指挥不在时,全权代理其工作

b负责应急求援人员的培训工作

c负责应急预案的制订、修改及应急指挥工作。

d负责危险目标的管理工作。

3.2.2.3成员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a负责生产协调,组织救援队开展各项应急救援工作

b负责发生事故时的保安戒严及治安工作。

c负责现场抢救一切事宜。

3.3应急抢险机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3.3.1应急抢险机构的构成

应急抢险机构由抢救组和后勤保障组构成。

3.3.2工作任务及职责

3.3.2.1抢救组:

a负责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抢救

b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护厂区的正常秩序

c负责事故现场警戒区域的管理工作

d负责对各类受伤人员进行急救治疗,组织护理

3.3.2.2后勤保障组:

a负责救援工作的动力、能源、药物和装备物资的供给及后勤保障工作

b负责救援通讯网络的畅通,负责向有关部门的情况报告

c负责事故现场设备、设施的安全操作及维修

d负责家属及上级部门人员接待工作

4.预警及信息报告

4.1预警

通过视频、巡查人员等发现事故苗头,采取两级预警行动:

一般事故由发现事故第一人向企业领导报告,采取措施自救;重大事故由企业领导尽快做出事故信息判断,向市安监部门报告,请求社会支援救助,同时责令应急队伍待命,调集应急物资维持现场秩序,组织人员撤离疏散,切断事故现场电源、阀门,禁止在事故区通行并通过广播发出警报。

4.2信息报告

a信息报告与通知: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b上报内容:

应包括我厂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及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c信息传递后勤保障组组应及时通报企业周边企业、社区、学校、居民等本单位外人员和责任人。

d必要时封闭交通通道,发出警报。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各应急救救援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协调、支援工作。

按照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程事态的能力,本公司的应急响应分为三级响应:

Ⅰ级响应:

事故已形成蔓延和扩大,有可能发生爆炸燃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企业不能控制,需要外部救援,扩大应急的响应即为Ⅰ级响应。

Ⅱ级响应:

发生的事故有可能造成蔓延和灾情扩大,车间已不能控制的情形为,需要全厂应急响应,即为Ⅱ级响应。

Ⅲ级响应:

发生的事故,不会造成火势蔓延和灾情扩大,发生的事故、事件或灾情只须车间响应即可满足应急救援的要求的响应,为Ⅲ级响应。

我单位现场处置方案与本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本综合应急预案与上级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5.2响应程序

5.2.1响应分布图

事故现场

 

YES

NO

YES

NO

NOYES

应急结束

5.2.2应急指挥

消防队和当班调度根据火势情况,确认无法实施有效控制,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时,要立即向公司总指挥报告事故情况,由总指挥决定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按照总指挥的指令,通知副总指挥、应急成员单位负责人迅速到达指定位置,根据各自职责和总指挥指示进行救援。

5.2.3应急行动

a)应急救援:

由抢救组、后勤保障组等单位组成,负责抢救被困人员,转移贵重物资。

①排除险源:

首先切断事故现场电源、气源,清除一切危险隐患,防止次生事故导致不必要的伤亡。

②救人第一:

充分利用现有装备和救援器材,迅速抢救被捆人员和受伤人员,及时将伤员转交医疗部门进行救治,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③先控后灭:

救援人员要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按照救援程序,采取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

对于可燃气体火灾,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在未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切忌盲目扑灭火焰,否则大量可爆气体泄漏积聚,会导致爆炸事故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④财产转移:

为尽量减少火灾现场财产损失,在灭火的同时要做好财产物资转移,并做好登记移交手续。

b)扩大应急:

企业自己不能控制,需要外部救援,通讯组立即通知市安监局、120及消防队,请求外部支援。

c)安全疏散:

根据指挥部的指令,对事故可能波及到的区域人员进行安全疏散;对可能威胁公司以外区域群众安全时,应立即联系有关部门,引导群众撤离至安全区域。

d)治安警戒:

根据事故情况,携带防护器材、警戒器材迅速到达指定现场;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带、围栏等明显标志,部署警戒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事故现场原始状态;配合公安交警部门进行事故区域交通管制,部署安排运输急救物资及抢救伤员道路疏通,禁止无关车辆进入事故现场,保证救援道路畅通;维护撤离区和疏散区场所的社会治安工作,保护主要目标和财产安全。

e)医疗救护:

就近医疗机构组成现场医疗救护组,组织救护车和医护人员现场设立临时救护点,做好接受救治伤员的准备工作。

f)物资供应:

接到指令后,迅速召集本部人员现场待命,做好现场急救物资供应的保障工作。

5.3处置措施

5.3.1火灾事故具体处置措施:

a)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b)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

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

c)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设法找到气源阀门。

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的进出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

d)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

?

e)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

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如果确认泄漏口非常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直到可燃物燃尽,火势自动熄灭。

f)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

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5.3.2爆炸事故具体处置措施

a)防护?

根据爆发物划定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

?

b)询情?

确认被困人员情况,容器储量、燃烧时间、部位、形式、火势范围?

?

?

?

c)侦察?

搜寻被困人员,确认燃烧部位、形式、范围、对毗邻威胁程度等以及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

?

?

?

?

d)警戒?

?

?

?

?

①根据询情、侦察情况确定警戒区域。

?

?

?

?

?

②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况设立隔离带。

?

③合理设置出人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

?

?

?

?

?

e)救生?

?

?

?

?

①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现场。

?

②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

③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

④将伤情较重者送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

?

?

f)控险?

①冷却气瓶及与其相邻气瓶,重点应是受火势威胁的一面。

?

?

?

?

?

②冷却要均匀、不间断。

?

③冷却尽可能使用固定式水炮、带架水枪、自动摇摆水枪(炮)和遥控移动炮。

④冷却强度应不小于0.2L/(s·m2)。

?

⑤启用喷淋、泡沫、蒸气等固定或半固定灭火设施。

?

?

?

?

g)灭火?

如果伴生火灾,应立即启动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

?

?

?

h)救护?

?

?

?

?

①现场救护将受伤者迅速撤离现场,实施救助,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输氧气;?

②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i)警示?

①进入现场必须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

②不准盲目灭火,防止引发再次爆炸。

?

?

?

?

?

③冷却时严禁向火焰喷射口射水,防止燃烧加剧。

?

?

?

?

?

④当贮罐火灾现场出现罐体振颤、啸叫、火焰由黄变白、温度急剧升高等爆炸征兆时,指挥员应果断下达紧急避险命令,参战人员应迅速撤出或隐蔽。

?

⑤严密监视液相流淌、气相扩散情况,防止灾情扩大。

?

⑦注意风向变换,适时调整部署。

⑧慎重发布灾情和相关新闻。

5.3.3泄漏事故具体处置措施

a)防护?

根据泄漏气体及划定的危险区域,

b)询情?

?

?

①遇险人员情况。

?

?

?

②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

?

?

?

③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

?

?

?

④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c)侦检?

?

?

①搜寻遇险人员。

?

?

?

②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

?

?

③测定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

?

?

④确定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

?

?

?

⑤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

⑥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

?

⑦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d)警戒?

①根据询情、侦检情况确定警戒区域。

?

②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况设立隔离带。

?

③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

e)救生?

①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②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③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

④将伤情较重者送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f)控险?

①启用单位喷淋、泡沫、蒸气等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

②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阵地,有序展开。

?

③设置水幕或屏封水枪,稀释、降解泄漏物浓度,或设置蒸气幕。

?

?

g)堵漏?

①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②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

h)输转?

①利用工艺措施倒罐或放空

②转移较危险的瓶

i)救护

①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跳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氧气;?

②使用特效药物治疗。

③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g)警示?

①进入现场必须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

②严密监视液相流淌、气相扩散情况,防止灾情扩大。

③注意风向变换,适时调整部署。

④慎重发布灾情和相关新闻。

?

5.4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如下条件予以确认:

a)受困人员全部救出或脱离险境、死亡和失踪人员已查清、受伤人员得到基本救治、事故危害得到控制;b)经环保部门监测周边环境中危险化学品的浓度已降至标准规定值以下;c)现场消毒清理及设备的检查、生产的恢复,已按照规定的程序及生产工艺的要求进行;d)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e)电缆沟、低洼处均无泄漏物;f)事故中伤亡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和治疗。

重特大事故,应取得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宣布应急救援结束。

6.信息公开

a)事故信息发布部门

事故信息由事故现场指挥部上报辛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由安监局对外公开。

b)事故信息发布原则

信息发布及新闻报道应坚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各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及时采用授权发布、接受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发布信息,组织报道。

7.后期处置

7.1污染物处理

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如不及时处置将对环境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处置:

围堵法:

围堵法指用人工手段对受到危险化学品污染的水体实施围堵,以控制危险化学品污染的面积和范围。

围堵法主要针对泄漏到水体的危险化学品,常用的措施有人工围堰堵截形式,目的是减小污染范围和面积;吸附法:

吸附法主要利用吸附能力较强的物质,如活性炭、干沙土、秸秆、棉被、高分子吸附材料等吸附泄漏到水环境中的物质。

7.2生产秩序恢复

事故发生后,针对产生的危害,必须由公司组织对生产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对严重损坏、无维修价值的,应当予以报废

7.3医疗救治

做好伤员的救治和安抚工作,消除受伤人员心理阴影。

7.4人员安置

做好因事故影响受伤或受残人员的安置工作,要求做到周到细致。

7.5善后赔偿

如果有必要,事件或事故救援结束后,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安抚、抚恤、理赔工作,并做好社会救助、保险等善后处理事项,尽快恢复受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7.6应急救援评估

事件或事故发生后,指挥部需立即对事件或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对事件或事故的当事人进行询问记录事件和事故发生时的状态,然后对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后,填写事件或事故调查单。

事故处理后,企业应及时组织技术、生产、维修保养、科研等部门联合攻关,研究事故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