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5480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0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docx

步步高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七章第2讲化学平衡状态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考点一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1)定义

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

①二同:

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

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

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

(3)平衡特点

深度思考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H2O

2H2↑+O2↑为可逆反应(  )

(2)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为可逆反应(  )

(3)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

(4)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改变(  )

答案 

(1)× 

(2)× (3)√ (4)√

2.向含有2mol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g)+O2(g)

2SO3(g) 

ΔH=-QkJ·mol-1(Q>0),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______2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______0mol,转化率______100%,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QkJ。

答案 < > < <

题组一 极端假设,界定范围,突破判断

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08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mol·L-1

答案 D

解析 平衡浓度之比为1∶3,转化浓度亦为1∶3,故c1∶c2=1∶3,A、C不正确;平衡时Y生成表示逆反应,Z生成表示正反应速率且vY(生成)∶vZ(生成)应为3∶2,B不正确;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0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2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双选)( )

A.Z为0.3mol·L-1B.Y2为0.35mol·L-1

C.X2为0.2mol·L-1D.Z为0.4mol·L-1

答案 AB

 极端假设法确定各物质浓度范围

上述题目2可根据极端假设法判断,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

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

X2(g)+Y2(g)2Z(g)

起始浓度(mol·L-1)0.10.30.2

改变浓度(mol·L-1)0.10.10.2

终态浓度(mol·L-1)00.20.4

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

X2(g)+Y2(g)2Z(g)

起始浓度(mol·L-1)0.10.30.2

改变浓度(mol·L-1)0.10.10.2

终态浓度(mol·L-1)0.20.40

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X2∈(0,0.2),Y2∈(0.2,0.4),Z∈(0,0.4)。

题组二 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

3.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甲)2NO2(g)2NO(g)+O2(g)

(乙)H2(g)+I2(g)2HI(g)

现有下列状态:

①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生成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

②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

③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

④浓度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

⑤百分含量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⑨体系温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⑩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⑪反应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⑫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其中能表明(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能表明(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能表明(甲)、(乙)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答案 ②⑥⑧⑨⑩⑪⑫ ②⑥⑨⑪⑫ ②⑥⑨⑪⑫

4.(2013·梅州模拟)在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甲)2X(g)Y(g)+Z(s) (乙)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

③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其中能表明(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________;

能表明(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________。

答案 ①②③④⑤⑥ ①②③⑤

5.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

C(s)+H2O(g)CO(g)+H2(g)。

不能确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

B.v正(CO)=v逆(H2O)

C.生成nmolCO的同时生成nmolH2

D.1mol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molH—O键

答案 C

解析 不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生成nmolCO的同时都会生成nmolH2。

1.化学平衡状态常用的判断方法

举例反应

mA(g)+nB(g)pC(g)+qD(g)

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同时生成mmolA,即v(正)=v(逆)

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B,同时生成pmolC,均指v(正)

不一定平衡

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B,同时消耗qmolD

平衡

混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含量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

平衡

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总压强或总体积或物质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衡

压强

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不变)

平衡

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不变)

不一定平衡

温度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体系温度一定时

平衡

颜色

当体系的颜色(反应物或生成物均有颜色)不再变化时

平衡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

平衡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但m+n=p+q时

不一定平衡

体系的密度

反应物、生成物全为气体,定容时,密度一定

不一定平衡

m+n≠p+q,恒温恒压,气体密度一定时

平衡

2.规避“2”个易失分点

(1)注意两审

一审题干条件,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二审反应特点:

①全部是气体参与的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②是有固体参与的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

(2)不能作为“标志”的四种情况

①反应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恒温恒容下的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压强或总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H2(g)+I2(g)。

③全是气体参加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H2(g)+I2(g)。

④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恒容条件下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

考点二 化学平衡的移动

1.概念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过程

3.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发生平衡移动。

(3)v正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

(1)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

平衡体系

条件变化

速率变化

平衡变化

速率变化曲线

任一平衡体系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v正、v逆均增大,且v正′>v逆

正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v正、v逆均减小,且v逆′>v正

逆向移动

任一平衡体系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v正、v逆均增大,且v逆′>v正

逆向移动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v正、v逆均减小,且v正′>v逆′

正向移动

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

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

v正、v逆均增大,且v逆′>v正′

逆向移动

减小压强或降低温度

v正、v逆均减小,且v正′>v逆′

正向移动

任意平衡或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和相等的平衡

正催化剂或增大压强

v正、v逆同等倍数增大

平衡不移动

负催化剂或减小压强

v正、v逆同等倍数减小

(2)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5.几种特殊情况

(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化学平衡没影响。

(2)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反应,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

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

(4)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

深度思考

1.v正增大,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吗?

答案 不一定。

只有v正>v逆时,才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会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此时放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会减小吗?

答案 不会。

因为升高温度v吸和v放均增大,但二者增大的程度不同,v吸增大的程度大于v放增大的程度,故v吸和v放不再相等,v吸>v放,原平衡被破坏,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直至建立新的平衡。

降温则相反。

3.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甲:

A(g)+B(g)C(g) ΔH<0

乙:

A(s)+B(g)C(g) ΔH<0

丙:

A(g)+B(g)2C(g) ΔH>0

达到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升温,平衡移动方向分别为(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下同)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分别为(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加压,平衡移动方向分别为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分别为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答案 

(1)向左 向左 向右 减小 减小 不变

(2)向右 不移动 不移动 增大 不变 不变

4.已知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

N2(g)+3H2(g)2NH3(g)

ΔH=-92.4kJ·mol-1,在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根据速率的变化回答采取的措施。

t1____________;t2______________;t3______________;

t4____________。

答案 t1时刻增大c(N2)或c(H2) t2时刻加入催化剂

t3时刻降低温度 t4时刻增大压强。

题组一 选取措施使化学平衡定向移动

1.COCl2(g)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

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答案 B

解析 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所以升温和减压均可以促使反应正向移动。

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

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衡无影响。

增加CO的浓度,将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2.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SO2、O2、SO3三种气态物质建立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对反应2SO2(g)+O2(g)2SO3(g),ΔH<0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1)加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平衡________移动。

(2)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3)增大反应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4)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答案 

(1)C 不 

(2)A 逆反应 (3)D 逆反应(4)B 正反应

解析 

(1)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图像上应该出现“断点”,且应在原平衡的反应速率之上;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相同,则改变条件后的速率线应该平行于横坐标轴,图像为C。

(2)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图像上应该出现“断点”且应在原平衡的反应速率之上。

因题给反应的正反应放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所以v正′

(3)增大反应容器体积即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图像上应该出现“断点”且应在原平衡的反应速率之下。

因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所以v正′

(4)增大O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会“突然增大”,图像上出现“断点”且应在原平衡的反应速率之上,但逆反应速率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逐渐增大,图像为B。

解析化学平衡移动题目的一般思路

 

题组二 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移动结果的判断

3.填表

(1)2SO2(g)+O2(g)2SO3(g) ΔH<0:

条件变化

平衡移动

转化率变化

增大O2浓度

SO2的转化率增大,O2的转化率______

增大SO3浓度

SO2、O2的转化率都______

升高温度

SO2、O2的转化率都______

增大压强

SO2、O2的转化率都______

(2)2NO2(g)N2O4(g):

条件变化

平衡移动

转化率变化

体积不变时,充入NO2气体

NO2的转化率______

增大压强(缩小体积)

NO2的转化率______

(3)I2(g)+H2(g)2HI(g):

 

条件变化

平衡移动

转化率变化

增大H2的浓度

H2的转化率减小,I2的转化率______

增大压强

转化率______

答案 

(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正移 减小 逆移 减小 逆移 减小 正移 增大

(2)(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正移 增大 正移 增大

(3)正移 增大 不移动 不变

4.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X(g)nY(g) ΔH=QkJ·mol-1。

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

B.Q<0

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少

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C

解析 温度不变时(假设100℃条件下),体积是1L时,Y的物质的量为1mol,体积为2L时,Y的物质的量为0.75mol·L-1×2L=1.5mol,体积为4L时,Y的物质的量为0.53mol·L-1×4L=2.12mol,说明体积越小,压强越大,Y的物质的量越小,Y的质量分数越小,平衡向生成X的方向进行,m0,B、D项错误。

5.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15mol·L-1A、0.05mol·L-1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甲图所示[t0时c(B)未画出,t1时c(B)增大到0.05mol·L-1]。

乙图为t2时刻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若t4时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则B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2)若t5时改变的条件是升温,此时v(正)>v(逆),若A的物质的量减少0.03mol时,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t1=15s,则t0~t1阶段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________mol·L-1·s-1,A的转化率为________。

(4)t3时改变的某一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使用催化剂B.增大压强

C.增大反应物浓度

答案 

(1)0.02

(2)3A(g)2C(g)+B(g) ΔH=+100akJ·mol-1

(3)0.004 60% (4)AB

解析 

(1)t4时,减小压强,v(正)、v(逆)以同等倍数下降,说明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由A、C浓度变化曲线知,到t1时,A、C的浓度变化量分别为Δc(A)=0.15-0.06=0.09mol·L-1,Δc(C)=0.11-0.05=0.06mol·L-1,即A、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09∶0.06=3∶2,故反应式为3A(g)2C(g)+B(g),则B的起始浓度为0.05-0.03=0.02mol·L-1。

(2)因升温,v(正)>v(逆),平衡正向进行,故此反应为吸热反应,其热化学反应式为3A(g)2C(g)+B(g) ΔH=+100akJ·mol-1。

(3)v(C)=

=0.004mol·L-1·s-1,α(A)=

×100%=60%。

(4)乙图中t3时刻v(正)、v(逆)以同等倍数增大,故改变的条件应是增大压强或加入催化剂。

(1)判断转化率的变化时,不要把平衡正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提高等同起来,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压强的影响实质是浓度的影响,所以只有当这些“改变”造成浓度改变时,平衡才有可能移动。

(3)化学平衡移动的目的是“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而不是“消灭”外界条件的改变,改变是不可逆转的。

新平衡时此物理量更靠近于改变的方向。

如①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平衡右移,A的浓度在增大的基础上减小,但达到新平衡时,A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大。

②若将体系温度从50℃升高到80℃,则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50℃

(4)我们在分析化学平衡移动对颜色、压强、浓度等变化时,有时我们可以给自己建立一个平台,“假设平衡不移动”,然后在此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就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考点三 等效平衡

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对同一可逆反应体系,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

2.原理

同一可逆反应,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最后都能达到平衡状态。

其中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含量相同。

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

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则可形成等效平衡。

深度思考

1.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可逆反应:

2A(g)+B(g)3C(g)+D(g) ΔH=-Q1kJ·mol-1(Q1>0),起始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

序号

A

B

C

D

2mol

1mol

0

0

4mol

2mol

0

0

1mol

0.5mol

1.5mol

0.5mol

0

1mol

3mol

1mol

0

0

3mol

1mol

(1)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互为等效平衡的是哪几组?

达到平衡后,哪些量相同?

(2)达到平衡后,①放出的热量为Q2kJ,⑤吸收的热量为Q3kJ,则Q1、Q2、Q3的定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③⑤互为等效平衡。

表现在达到平衡后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组分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相同。

(2)Q2+Q3=Q1

归纳总结

等温、等容条件下,对于左右气相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等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若按可逆反应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物质(一边倒),其物质的量对应相同,则它们互为等效平衡。

2.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可逆反应:

2A(g)+B(g)3C(g)+D(s)起始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

序号

A

B

C

D

2mol

1mol

0

0

4mol

2mol

0

0

1mol

0.5mol

1.5mol

0.5mol

0

1mol

3mol

1mol

0

0

3mol

1mol

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互为等效平衡的是哪几组?

达到平衡后,哪些量相同?

答案 ①②③⑤互为等效平衡。

表现在达到平衡后组分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相同。

归纳总结

等温、等容条件下,对于左右气相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若按可逆反应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物质(一边倒),其物质的量对应成比例,则它们互为等效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