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学习小组评价与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5501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学习小组评价与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学习小组评价与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学习小组评价与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学习小组评价与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学习小组评价与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学习小组评价与管理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学习小组评价与管理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学习小组评价与管理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学习小组评价与管理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学习小组评价与管理制度.docx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学习小组评价与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学习小组评价与管理制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学习小组评价与管理制度.docx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学习小组评价与管理制度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学习小组评价与管理制度

 

一、小组评价策略

课堂上要有学生自学、小组互学、小组展示和评价质疑的环节,从听课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能够使用新的课堂模式,有小组活动,有小组的展示,也有对小组展示情况的打分,但是关于小组的展示与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展示过于简单,过于程式化,流于照书对答案,缺少思维的碰撞,缺少质疑问难。

评分环节随意性大,形式化,打分几乎没有差距,评价缺少标准等等。

在学本式卓越课堂中,小组展示与评价是课堂组成的重要环节,正确的合理的评价能够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能激发出小组进行互相比拼的动力,能激起每一个学生创新展示形式,争取更高的分数的激情。

但是不合理的评价,无差异的评价,使得评价这一武器发挥不了作用,大家都知道,无论展示怎么样,下一位同学都会给一个不错的分数的,伤不了多大面子,也就没有了展示的激情,没有了创新的动力,这样的小组评价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反而在浪费课堂的有效时间。

所以在学本式卓越课堂中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评价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现有的小组评价主要以其他组学生评价为主,评价的依据往往是展示时的声音大小,流利程度,从容程度,内容的准确性等方面,基本能做出评价,但因为学生往往只关注当时的展示组,而往往忽略了与其他组的比较,所以打分准确性不够。

综合关于小组的评价方法,我认为小组评价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改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拉开评分差距,让学生在乎评价分数。

所谓的单一评价,即我们现在使用的评价方式,只是下一个要展示的组的评价。

可以变成本组评价+他组评价(下一展示组)+教师评价。

而且分值可以改为10分制,本组评价占3分,他组评价占3分,教师评价占4分。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的眼界毕竟有局限性,但从多方面入手进行评价,就可能显得全面公平,而且这种评价体现了教师的作用,以往的课堂教师往往从不开口,任学生打分,不管合不合理都不过问,而教师往往能关注全部的展示小组,一一对比,打分应该更科学合理。

打分中应该拉开差距,好的就要突出好,分数就要高,不好的就要让学生知道还存在问题,分数就得低,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意分数。

 

(二)拟定统一的评分标准 

必须拟定统一的评分标准,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这一评分标准,并且用这些评分标准来推动课堂展示的走向,如,小组展示之前就问题进行积极讨论,形成本组个性化观点,学生表述流利,从容大方,内容准确,方式有创新性,对于其他组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够做到合理解决,那么所有三方面评价都可得满分,即可得10分。

如果,讨论不够积极,展示时你推我我推你,扭扭捏捏,声音过小,应付了事,内容不准确,过于常规等等方面可扣0.5分或1分。

(目前还没有考虑周全,较为笼统,如果能有一个非常细化的标准最好) 

(三)对于小组得分要长期坚持统计,并且要有有效利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行。

我们不仅要统计分数,更要使用好分数,半个学期一次或一个学期一次的评价频率太低,起不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我们可以至少每月评一次,每次评出优秀小组,不仅发奖状,还应发奖品,从精神到物质多方面给学生以激励,最后累积到一个学期评出的小组应该奖励更丰富,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小组分数的重要性,也更能让学生在意分数,才能促使学生花更多的心思去展示去创新。

 

(四)对于得分低的小组要有说法。

得分高的小组有奖励,得分低的小组也要有说法,班主任可找谈话,可让本小组自我反省,找出得分低的原因,制定以后的展示目标,要争取高分,总分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让他们要在意分数,才能发挥评价的武器作用,指引课堂走向。

二、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小组考评细则 

(一)纪律评分:

1.队伍从班级到电脑教室的路上,讲话者扣1分,追逐打闹者扣2分;

2.上课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座位,否则扣1分;

3.上课(除小组讨论外)不得随意讲话,违者扣1分;

4.上课过程中,私自玩游戏者或聊天者,扣2分;

5.下课后按要求整理好电脑和自带用品,及时整队回教室,违者扣1分;

(二)合作学习组间课堂表现效果评价:

1.评价项目及评价标准:

(1)课前测评正确的+1分;

(2)上课过程中,小组每上台演示操作一次,根据其他小组评价加不同的分值。

(3)讲解准确、清楚、站位合适+1分;

(4)质疑问题有价值的+1分;

(5)上课过程中,小组内每举手发言一次,加1分;如回答符合要求的,再追加1分;

(6)课堂违纪的—5分;

(7)按积分从高到低分别记3分、2.5分、2分、1.5分、1分。

2.记分办法:

每天所上课由课代表分别给每小组计分,每周五汇总,合计后给各小组按积分从高到低分别记3分、2.5分、2分、1.5分、1分。

将所得分再记入到《班级学期信息技术学科评价表》中。

(三)小组合作学习评分

1.小组内分工明确,加1分。

2.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示(不论对错),每人次加1分。

3.点评、质疑,每人次加1分,有创新、有深度的加倍加分。

4.遵守课堂纪律、能认真倾听、与小组同学相互配合,加2分。

5.完成预学案高效率,合作交流能解决问题,加2分。

6.不守纪、不合作,每人次扣1分,屡教不改加倍扣分。

7.预学案没有按要求完成(如我要提问、我有收获等),每人次扣1分。

8.预学案保管不善、撕毁或遗失,每人次扣1分。

9.反馈第1、2、3名的小组分别加3、2、1分。

10.对在课堂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课堂结束时给予“点评之星”、“解答之星”、“讲解之星”、“进步之星”、“质疑之星”、“挑战之星”等的授牌奖励。

11.每月评选出1个优胜组,按总评分评为“本月优秀小组”,并予以颁发奖状。

12.期末评选出全期的智慧冠军组、团结冠军组、挑战冠军组等优秀小组。

(说明:

组内评价实行积分制)

(四)课堂作业提交评分

每堂课能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并及时上交能得1分,老师检查作业质量,评出等级,第1、2、3等级的作业分别加3、2、1分。

以下为近几年来不断改进评价表的过程:

这是最开始的评价表,在用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不合适的地方,然后进行了修改,如下:

本评价表中具体了课前准备、排队要求等纪律要求,并且对于自学、互学有了一定评价,但是还是发现有问题,又进行了修改,如下:

本次进行了很多修改,主要从平时表现、知识掌握、上机实践技能方面进行评价,但是还是发现了有些问题,于是又改进:

评价说明:

1.每周一小结,由各小组长、班主任在放学前对各组情况进行小结。

2.每月一总结,将获得总评分评选出当月“优秀小组”并予以一定奖励。

3.期末评选出全期的智慧冠军组、团结冠军组、挑战冠军组等优秀小组。

(五)公示

颁发小组优秀奖状:

 

三、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制度

(一)职责轮换制度:

小组中设立组长、副组长。

组长为常任制(任期2个月,根据评价优劣委任),副组长为轮换制(每天轮换一次)。

副组长人选为上一轮评选的优秀学生担任。

以便更好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内化相关规则。

(二)学习规范制度:

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其他的成员要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等别人说完,要学会大胆、礼让;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三)小组交流规范:

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搞清为什么、错在哪里、错误的症结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用了哪些方法等。

(四)限制机会制度:

对强势学生进行发言限制,优等生每节课发言不超过2次,希望生每节课发言不少于1次;如优等生和希望生同时起立,优等生应请希望生优先发言,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希望生。

(五)“一帮一”落实制:

每组3或4人结成强弱搭配的“一帮一”对子,对学习目标、课堂纪律实现互相帮助和制约的捆绑式激励机制。

(六)小组文化建设制度:

个性化组名、组规、小组标志牌、小组管理、组内警言、课堂文化建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