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5865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51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docx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设计

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

1、绪论

1、设计依据:

依据整体扩建方案,在学校生活区内建一栋宿舍楼来解决新招学生及员工生活需求。

2、工程概况:

集体宿舍楼,柱下砼独立基础,地上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梁板柱均为现浇,建筑面积约为3800m2,建筑物外形为巨型,宽16.14m,长为77.54m,建筑方案确定,房间开间3.9m,进深6.9m,走廊宽2.1m,层高3.3m,室内外高差为0.6m,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建筑等级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砼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四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该项目包括管理室、公共活动室、厕所及晾晒空间,配备活动室。

2、建筑设计说明书

本设计为某集体宿舍楼的建筑设计,实际建筑面积为3755.49平方米,拟建3层。

本设计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建筑平面的设计;

建筑剖面的设计;

建筑体型和立面的设计;

3结构设计说明书

3.1框架结构设计任务书

3.1.1工程概况

某集体宿舍楼,主体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梁板柱均为现浇,建筑面积3755.49m2,建筑物外形为巨型,宽16.14米,长为77.54米,建筑方案确定,房间开间3.9米,进深6.9米,走廊宽2.1米,层高3.3米,室内外高差为0.6米,设防烈度8度,二类场地。

地震参数区划的特征周期分区为二区,抗震等级二级。

图3-1柱网布置

3.1.2设计内容

(1)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框架计算简图

(2)荷载计算

(3)框架纵横向侧移计算;

(4)框架在水平及竖向力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5)内力组合及截面设计;

(6)节点验算。

3.2框架结构设计计算

3.2.1梁柱截面、梁跨度及柱高度的确定

(1)初估截面尺寸

①柱:

一、二、三层:

b×h=350mm×350mm。

②梁:

KL1=b×h=300mm×600mm

KL2=b×h=300mm×600mm

KL3=b×h=300mm×600mm

KL4=b×h=300mm×600mm

KL5=b×h=300mm×600mm

(2)梁的计算跨度

以上柱形心线为准,由于建筑轴线与墙轴线不重合,故建筑轴线与结构计算跨度相同,见图中所示。

底层柱高度:

h=3.3m+0.6m+1.2m=5.1m,其中3.3m为底层层高,0.6m为室内外高差,1.2m为基础顶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其它柱高等于层高,即3.3m,由此得框架计

算简图

 

图3-2框架梁编号

图3-3梁的计算跨度

3.2.2荷载计算

(1)屋面均布恒载

按屋面的做法逐项计算均布荷载,计算时注意:

吊顶处不做粉底,无吊顶处做粉

底,近似取吊顶,粉底为相同重量二毡三油防水层冷底子油热玛蹄脂二道200mm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120mm厚现浇板15mm厚吊顶与粉底

5.26KN/m2

其它层楼面荷载:

16.14×77.54×4.15=5193.71KN

(3)屋面均布活荷载

雪荷载标准值:

16.14×77.54×0.25=1251.5KN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由于设计的可上人屋面,因此取荷载为1.5KN/m2,此时雪荷载考虑。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16.14×77.54×1.5=1877.24KN

(4)楼面均布活荷载楼面均布活荷对旅馆的一般房间为1.5KN/m2;走廊、楼梯、门厅等处取为2.0

KN/m2为了计算方便,此处偏安全地同意取均布活荷载2.0KN/m2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

(10×3.6+0.5)×(6.6×2+2.4+0.5)×2=1175KN

(5)梁柱自重(包括梁侧、梁底、柱的抹灰重量)梁侧、梁底抹灰近似按加大了梁宽考虑每根重量计算0.34×0.7×6.1×25=36.3KN

表3-1梁柱自重

编号

截面(m2)

长度(m)

根数

每根重量

(KN)

L1

0.3×0.6

6.9

28

36.3

L2

0.3×0.6

2.1

14

11.3

L3

0.25×0.6

6.9

126

30.96

L4

0.25×0.4

2.1

63

5.51

L5

0.25×0.6

5.1

40

13.48

L6

0.25×0.45

5.1

240

10.1

Z1

0.35×0.35

5.1

44

35.4

Z2

0.35×0.35

3.3

264

24.1

(6)墙体自重

墙体均为240厚,两面抹灰,近似按加厚墙体考虑抹灰重量。

单位面积上墙体重量为0.28×19=5.32KN/m2

卫生间墙厚为180:

0.2×19=3.8KN/m2

墙体自重计算见表:

考虑墙体上有门和窗,所以墙净重按80%折算.

表3-2墙体自重

墙体

每片面积

(m2)

片数

重量(KN)

折算重量(KN)

底层纵墙

3.1×4.2

33

2286

1829

底层横墙

6.1×4.2

13

1772

1550

标准层纵墙

3.1×2.85

35

1645

1316

标准层横墙

6.1×2.7

19

1665

1450

卫生间纵墙

1.71×2.85

24

445

445

卫生间横墙

2.6×2.7

24

640

640

女儿墙纵墙

1.2×10×3.6

2

86

86

女儿墙横墙

1.2×(6.6×2+2.4)

1

19

19

(7)荷载分层总汇。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

屋面恒载,50%的均布活荷载,纵横墙自重、楼面上、

下各半层的柱及纵横墙体自重。

将上述分项荷载相加,得集中于各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下:

第三层:

G3=8976KN

第二层:

G2=8976KN

第一层:

G1=10196KN

3.2.3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侧移验算.

(1)横梁线刚度.

混凝土C30,Ec=3×107KN/m2,fe=1.5N/mm2在框架结构中为考虑这一有利作用,在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时,对现浇楼面的边框架取I=1.5I0(I0为梁的截面惯性矩);对中框架梁取I=2.0I0,、

图3-5质点重力荷载值

8

建筑物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i为:

46101KN

i1

横梁线刚度计算结果列于表

表3-3横梁线刚度

梁号

L

截面

b×h(m2)

跨度

L(m)

I0=bh3/12

4m

边框架梁

框架梁

Ib=2.0

I0

(m4)

Kb=EIb/L(KNm)

Ib=2.0

I0

(m4)

Kb=EIb/L(KNm)

L1

0.3×0.6

6.9

5.4×10-3

8.×

4

3.68×104

-3

10-3

L2

0.3×0.6

2.1

5.4×10-3

8.1×

4

10.1×104

10-3

L3

0.25×0.6

6.9

4.5×10-3

4

4.09×104

10-3

L4

0.25×0.4

2.1

1.3×10-3

2.6×

4

3.25×104

10-3

L5

0.25×0.6

5.1

-3

4.5×10

6.75

4

5.63×10

4

7.5×10

×10-3

10-3

L6

0.25×

5.1

-3

1.9×10-3

2.85

4

2.38×104

3.8×

4

3.17×10

0.45

×10-3

10-3

(2)横向框架柱的侧移刚度D值计算.柱线刚度列于下表

表3-4柱线刚度

柱号

截面

柱高度h

惯性矩Ic=bh3/12

线刚度Kc

(Z)

(m2)

(m)

(m4)

Kc=EIc/h

Z1

0.35×0.35

5.1

5.21×10-3

4

3.22×104

Z2

0.35×0.35

3.3

-3

5.21×10-3

4

4.74×104

横向框架侧移刚度D值计算见下表

表3-5横向框架侧移刚度D值计算

柱类型

KKb(一般层)

2Kc

KKb(底层)

Kc

2K+K(一般层)

0.52+KK(底层)

2+K

12DKc2(kN/m)

根数

底层

边框边柱

3.68/3.22=1.143

0.523

8591

4

边框中柱

(3.68+10.1)

/3.22=4.28

0.761

12501

4

中框边柱

4.09/3.22=1.27

0.541

8887

18

中框中柱

(4.09+3.25)

/3.22=2.28

0.650

10677

18

∑D

436520

边框边柱

(3.68+3.68)/

(2*4.74)=0.78

0.281

14677

4

边框中柱

(3.68+10.1)

*2/(2*4.74)

=2.91

0.593

30973

4

中框边柱

(4.09+4.09)/

(2*4.74)=0.86

0.301

15722

18

中框中柱

(4.09+3.25)*/

(2*4.74)=1.55

0.437

22825

18

∑D

876446

(3)横向框架的自振周期按顶点位移法计算框架的自振周期。

T11.70T

式中

α0——基本周期调整系数。

考虑非承重填充墙时取0.6△T——框架的顶点位移。

表3-6横向框架顶点位移

层次

Gi(KN)

∑Gi(KN)

Di(KN/m)

层间相对位移

δ=∑Gi/Di

△i

3

8976

42808

876446

0.0488

0.250

2

8976

51784

876446

0.0591

0.2011

1

10197

61980

436520

0.142

0.142

T1=T11.70T=1.7×0.6×0.343=0.597(s)

(4)横向地震作用计算

在工类场地二区,结构的特征周期Tg和地震影响系数αmax为:

Tg=0.35(s)

αmax=0.08

由于T1=0.597(s)>1.4=1.4×0.35=0.49(s),应考虑顶点附加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求得基部剪力,若按

GiHiFE

Fi=GiHi

δn=0.08T1+0.01=0.08×0.597+0.01=0.0578结构横向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8

FEK=(Tg/T1)0.9×αmax×0.85Gi

i1

=2656KN顶点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Fn=δnFEK=0.0578×2656=31.46KN各层横向地震剪力见表如下

注:

图3-6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5)横向框架抗震变形验算.

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位移验算见下表

表3-7各层横向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

hi

Hi

Gi

GiHi

GiHi

Fi

Vi

8

GjHj

j1

3

3.3

11.45

8976

102775

0.112

280

2498.3

2

3.3

8.15

8976

73154

0.080

200.2

2698.5

1

4.85

4.85

10197

49451

0.054

135

2833.5

表3-8横向变形验算

层次

层间剪力Vi(KN)

层间刚度Di

(KN)

层间位移Vi/Di(m)

层高(m)

层间相对弹性转角θe

3

2498.3

876446

0.0029

3.3

1/1137

2

2698.5

876446

0.0031

3.3

1/1064

1

2833.5

10197

0.0065

5.1

1/746

层间弹性相对转角均满足要求θe<[θe]=1/450

(6)纵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

表3-9纵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计算

项目

KKb(一般层)

2Kc

KKKb(底层)

c

K(一般层)

2+K

0.5K

(底层)

2+K

12DKc2(kN/m)

h

根数

边框架边柱

2.06/3.51=0.587

0.42

6298

3

4.39/3.51=1.251

0.539

8082

1

边框架中柱

2.06×2/3.51=1.174

0.527

7902

2

2.06+4.39/3.51=1.838

0.609

9132

1

中框架边柱

2.01/3.51=0.573

0.417

6253

2

5.86/3.51=1.670

0.591

8862

2

中框架中柱

2.01×2/3.51=1.145

0.523

7842

2

2.01+5.86/3.51=2.242

0.646

9687

2

∑D

117200

边框架边柱

2.06/1.36=1.515

0.431

6459

3

4.39/1.36=3.228

0.617

9247

1

边框架中柱

2.06×2/1.36=3.029

0.602

9022

2

2.06+4.39/1.36=4.743

0.703

10535

1

中框架边柱

2.01/1.36=1.478

0.425

6369

2

5.86/1.36=4.309

0.683

10236

2

中框架中柱

2.01×2/1.36=2.956

0.643

9636

2

2.01+5.86/1.36=5.787

0.743

11135

2

∑D

131955

边框架边柱

5.86/1.09=5.376

0.729

8756

4

中框架边柱

5.86/1.09=5.376

0.729

8756

2

∑D

52536

7)纵向框架自振周期

表3-10纵向框架顶点位移计算

层数

Gi(KN)

Gi(KN)

Di(KN/m)

δi=∑Gi/Di

△i

3

3059.729

16477.303

131955

0.1249

0.464

2

3059.729

19537.032

131955

0.1481

0.3391

1

2850.971

22388.033

117200

0.1910

0.1910

T1=1.7×0.6×0.7711=0.896(s)>1.47s=0.42(s)(8)纵向地震作用计算

结构纵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FEK=(Tg)0.9×аmax×0.85Gi=(0.3)0.9×0.08×0.85×22388.003=568.66KNT1i10.896

定点附加地震作用:

δn=0.08T1+0.01=0.08×0.42+0.01=0.043△Fn=δnFEK=0.0436×568.66=24.73KN各顶层纵向地震剪力计算见下页表11

表3-11各层纵向地震作用及层地震剪力

Hi

(m)

Ai

(m)

Gi(KN)

GiHi

GiHi

Fi(KN)

Vi(KN)

GiHij

3

3.3

11.9

3059.729

36411

0.102

55.47

479.77

2

3.3

8.6

3059.729

26314

0.074

40.25

520.02

1

2.3

5.3

2850.971

15110

0.042

22.84

542.86

9)纵向框架变形验算

3.2.4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

表3-14地震力作用下框架梁端弯矩及柱轴力

AB跨

BC跨

柱轴力

M左

M右

M左

M右

Vb

l

(KNm

(KN

Vb(KN)

l

(KN

(KN

(KN

ND

NJ

n

(m)

m)

(m)

m)

m)

(KN)

(KN)

50.6

-53.2

-50.2

3

6.6

92.9

76.5

25.67

2.4

60.82

60.82

8

3

4

153.4

124.

82.2

-68.0

-158.

2

6.6

5

1

42.05

2.4

98.65

98.65

1

3

42

168.2

146.

116.3

116.3

96.9

-87.8

-207.

1

6.6

5

3

47.66

2.4

5

5

6

3

72

3.2.5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分析仍取中框计算

(1)荷载计算第三层梁的均布线荷载AB跨

屋面均布恒载传给梁5.26×3.6=18.94KN/m

横梁自重(包括抹灰)0.29×0.6×25=4.35KN/m

 

BC跨屋面均布恒载传给梁横梁自重(包括抹灰)

5.26

0.29

×3.6=18.94KN/m

×0.4×25=2.9KN/m

 

 

恒载21.84KN/m

第二.三层梁的均布线荷载

AB跨:

楼面均布荷载传给梁

3.91

×3.6=14.08KN/m

横梁自重(包括抹灰)

0.29

×0.4×25=2.9KN/m

内横墙自重(包括粉刷)

0.28×19×

(3.6-0.6)=15.96KN/m

恒载32.94KN/m

BC跨:

×3.6=14.08KN/m

×0.4×25=2.9KN/m

楼面均布荷载传给梁3.91

恒载

横梁自重(包括抹灰)0.29

16.98KN/m

 

0.29×0.6×25×3.6=15.66KN

0.28×19+3.6×(3.6-0.45)=60.33KN

0.54×0.54×3.3×25=26.24KN

第一层柱自重(包括抹灰):

0.54×0.54×4.85×25=35.36KN

总计:

102.23KN注:

双向板支承梁计算梯形分布荷载作用下,可将实际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

23

梯形分布:

qeq=(1-2k2+k3)qs

三角形分布:

qeq=5/8qs

 

图11

图3-10双向板的传力图

中框架恒载及活载见下图。

 

 

图3-11框架竖向荷载示意

(2)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框架弯矩固端弯矩计算将框架梁视为两端固定梁计算固端弯矩,计算结果见表3-15

表3-15固端弯矩计算

AB跨

BC跨

简图

固端弯矩

M0=MJ(KN/m)

简图

固端弯矩

MJ=MK(KN/m)

23.69KN/m

23.69KN/m

12

×23.69×6.62=84.54

12

21.84KN/m

12

×21.84×2.42=10.48

12

32.94KN/m

1×32.94×6.62=119.57

12

16.98KN/m

16.98KN/m

12

×16.98×2.42=8.15

12

5.4KN/m

5.4KN/m

1×5.4×6.62=19.60

12

5.4

5.4

1×5.4×2.42=2.59

12

7.2KN/m

7.2KN/m

1×7.2×6.62=26.14

12

1×7.2×2.42=3.46

12

分配系数计算

考虑框架对称性,取半框架计算,半框架的梁柱线刚度如下图3-10所示。

切断的横梁线刚度为原来的一倍,分配系数按与节点连接的各杆的转动刚度比值计算。

传递系数:

远端固定,传递系数为1

2

远端滑动铰质,传递系数为-1。

弯矩分配:

恒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分配计算见图3-11,框架的弯矩见图3-13;活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分配计算见图3-12,框架的弯矩见图3-14。

梁端剪力及柱轴力计算

梁端剪力V=Vq+Vm

式中:

Vq——梁上均布荷载引起的剪力,Vq=1ql;

2

梁端弯矩引起的剪力,

Vm=

M左-M右

l

柱轴力N=V+P

式中:

V——梁端剪力;

点集中力及柱自重。

恒载弯矩分配图(KN/m)

图3-11

以AB跨二、三层梁在恒载作用下,均布荷载为:

梁端剪力及柱轴力计算为例。

由图3-9,查得梁上

第二层:

q=32.94KN/m

集中荷载:

98.32KN

柱自重:

26.24KN

第三层:

q=23.29KN/m

 

由图3-13,查得:

 

二层梁端弯矩:

L=103.64(82.91)KN﹒m

 

三层梁端弯矩:

r=108.23(86.58)KN﹒m

L=60.76(48.61)KN﹒m

r=72.41(57.93)KN﹒m

括号内为调幅后得数值三层梁端剪力VqD=VqJ=1q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