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6141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

改为他人转述句

1、老师对我说:

“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乌龟对青蛙:

“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4、鲁迅在回信中: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5、老师对我说:

“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6、萌萌把馍递给老师:

“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

您吃吧,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7、那挑山工想了想说: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8、列宁问:

“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9、桑娜对丈夫说:

“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改为双重否定句

1燕子飞过大海,肯定非常辛苦、艰难。

2爹妈都不在家,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3在共产党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4我们确实需要努力了。

5我只好把书还给他。

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用拟人手法)

5、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的手法)

1、《文言文两则》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后第3题: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答: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

说:

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答: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

答: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课后第2题: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答:

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

日记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桃花心木》

这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课后第2题:

①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

“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

②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答:

因为种树人不定期、不定量地给树浇水,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6、《北京的春节》

本人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了:

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本文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答:

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答:

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它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答: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课后第3题: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这样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更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12、《为人民服务》

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

本来。

或:

有的。

于:

表示比较。

课后第3题: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

这段话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

第四句话是讲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

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

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然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

最后讲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课后第3题:

①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

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象中死去了。

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②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

前一个“幸福”的意思是:

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

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

15、《凡卡》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文章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

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他的信。

这篇课文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写信的内容和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而成的。

在表达式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的在法国科学院做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

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

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课题中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容貌,更是她所体现的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

课后第2题:

①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答: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②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答:

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

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后第2题:

答:

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有关。

第二个事例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紫罗兰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

第三个事例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补充事例:

牛顿看到苹果落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鲁班上山手被草叶割伤,发明了锯。

课后第3题:

①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答:

“?

”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答:

“见微知著”的意思是:

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这句话重申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与开头互相照应。

相关热词搜索:

六年级语文《三克镭》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三克镭》的教学设计

课文简介:

《三克镭》讲述了居里夫人一生中拥有过三克镭的故事,向世人展示了居里夫人作为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人格:

即便是为了科学也不能将科学研究成果据为己有。

这是居里夫人向人类贡献镭的同时,作出的另一种贡献。

本课设计思路:

1、《三克镭》这篇文章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文章。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收集有关资料。

在阅读前收集资料,可为理解课文作准备;在阅读后收集资料,可使学习活动进一步扩展。

2、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一起交流,共同探究,受到教育。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

3、理解居里夫人对待镭的态度及她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感悟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

难点:

能够正确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交流资料、激起兴趣

同学们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镭和居里夫人的资料在全班做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资料交流情况给予评价。

着重指导学生收集交流资料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

三、学习课文

(一)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要读得正确流利。

3、学生汇报朗读,按照自然段的顺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汇报。

4、学生评读,教师指导学生评价的方法。

如:

先评价学生的优点,然后再评价不足之处。

5、教师问:

学习至此,你对课文有了那些了解?

学生有可能会从内容上或思想上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相关内容。

(二)细读课文,体会思想

1、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请同学就此段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下:

(1)居里夫人拥有的三克镭各是怎样来的?

(2)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是什么?

(3)文中哪此地方能体现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

学生质疑后,教师指导学生筛选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以上三题中

(2)(3)两题比较有价值,并且可合并在一起,第

(1)题初读课文时已经解决,教师启发学生能否换一种问法,如果学生想不出来,教师可在适当时候出示投影,把问题归结为:

(1)在居里夫人三次获得一克镭中,哪次使你最受感动?

为什么?

(2)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是什么?

从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此环节注重指导学生学会提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2、学生从以上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有兴趣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学生汇报第一题时,教师随机给学生讲一个小资料(意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居里夫人大公无私的人格)题目是《修改证书的'故事》

居里夫人有一次去访问美国,美国总统要把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给她,在捐赠仪式上,居里夫人看到证书上写着“赠给居里夫人”几个字时,非常不高兴,她说:

“如果这样写,这一克镭就成为我个人的私有财产,以后又会成为我女儿的产业,这绝对不行,这一克镭是属于全人类的。

”最后请来律师修改了证书上的赠言后,居里夫人才在证书上签了字。

2、学生在交流中会说到居里夫人在自传中写的一段话,教师打出这段话的幻灯,学生齐读后,重点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教师可问:

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答案不强求一致,只要有道理,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就可以。

(此环节意在指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为后面的“从内容中想开去”这一训练重点做好铺垫)

(三)布置作业,拓展知识

1、积累喜欢的句、段。

2、读《居里夫人传》一书,进行课后收集资料。

小学六年级语文《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本课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饱含着对周总理的崇敬、热爱和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熏陶情感的好课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我尝试着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文章。

《一夜的工作》一文紧紧围绕“劳苦”和“简朴”这两个层次展开的。

从内容上看围绕中心的句子较为明显,故我也尝试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时,紧紧抓住“劳苦”和“简朴””这个文章的文眼来进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时,是轻分析,重感悟,让学生自主阅读。

本课设计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读得充分:

有整篇读,有一部分一部分地读,有关键语句的反复读;读的形式多样:

有自读、范读、领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等,使学生在熟读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表达方式、获得情感的体验。

读后又让学生自由谈体会和感受,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做到时时刻刻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又时时刻刻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

二、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近课文。

通过以前几届的学生发现现在的学生对周总理的感性认识很浅显,因此,我觉得学生对文章人物没有一个很深的感情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产生与作者那样的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

因此课前就让学生通过去图书室、网络等收集阅读有关周总理的书籍、资料等,充分地让学生通过资料去感受,丰富学生的课前感知。

通过搜集资料的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爱好课外读物,多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广泛搜集并交流资料,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为探究性学习打下了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本课教学时,我先设计诗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进入角色,然后让学生大胆地将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交流,对周总理有进一步地了解。

接着教师又出示自己从网上搜集来的资料,《周总理的一天》,加深学生对周总理的了解:

时间:

1974年3月26日至27日

下午3时起床

下午4时与尼雷尔会谈

晚7时陪餐

晚10时政治局会议

晨2时半约民航局同志开会

晨7时办公

中午12时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2时休息

通过课程资源的引进,学生对周总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说说听了周总理的这些事迹,“你想到了什么”、“你又想告诉别人什么”、“又怎么说”等拓展性问题,使学生在“想开去”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周总理高尚品质的认识。

在让学生对周总理说心理话时,学生自然地引用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发散地从周总理的其他品质来进行说话训练,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语言丰满,全方位,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小高潮。

俗话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我愿自己不断摸索、不断努力探求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夜晚实验》同步练习A卷

共100分)1.(8分)按要求,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①写近义词。

灵活________特殊________平静________研究________②写反义词。

平静________巨大________黑暗________特殊________2.(8分)组词。

堵________蝇________赌________绳________叛________碍________判________得________3.(2分)写出词语。

①板凳做得很(cūcāo)________。

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②“谢谢你,你的(chēngzàn)________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4.(6分)看拼音,写词语。

biānfúzhànɡàifùjìnmǐnruìbiànbiéfēixián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0分)搭配词语。

揭开________物体调查________情况辨别________秘密确认________障碍躲过________目标捕捉________黑夜作出________奥秘穿透________食物弄清________矿藏寻找________判断6.(8分)一字组多词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5分)造句。

一边……一边……:

8.(6分)形近字单元词。

饭________精________堵________版________清________赌________​9.(3分)选词填空。

严峻严格严肃严厉老师________地说:

“时光不等人职,你们要时刻________要求自己,今后才能经受住各种________的考验。

”10.(3分)读课文《夜晚的实验》根据词义,对号入座。

敏捷敏锐洞察①迅速而灵敏。

________②本课指动作轻快。

________③观察得很清楚。

________11.(1分)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

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轻巧自如的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

________​12.(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灵活②轻巧自如13.(5分)修改病句。

小单元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14.(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我每日都要读它。

②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15.(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①他堵住了蝙蝠的鼻子。

②外祖父送给了莺儿一幅墨梅。

16.(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这场比赛不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

②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17.(5分)扩句。

①超声波像功臣。

②人们弄清了奥秘。

18.(5分)缩句。

①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

②蝙蝠在空中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

19.(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②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二、阅读题(共3题;

共48分)20.(38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敬重卑微①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

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

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cì)序有意义。

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④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扰,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⑤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

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jǐ)流动;

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⑥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⑦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卑微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卑微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卑微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⑧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

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⑨蚂蚁可称为世界上伟大的东西,往往____体积,____精神。

千里之堤(tí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选出短文括号中恰当的拼音。

秩(zhìcì)序________山脊(jíjǐ)________千里之堤(tídī)________

(2)选出短文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空。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________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________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________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3)在第9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恰的关联词。

蚂蚁可称为世界上伟大的东西,________体积,________精神。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4)“和睦”可重叠成“和和睦睦”“忙碌”可重叠成“忙忙碌碌”,这样重叠后,意思有什么不同?

(5)短文中共有三个问句。

①第一个是设问句,它在文中起________作用,第________自然段是这个设问句的回答。

②第二个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应为________。

③第三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________。

(6)蚂蚁是黑的,雪是白的,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抱成黑团”的蚂蚁比做“雪球”?

(7)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