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6190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docx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

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1、选择题(10分)

2、1.“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材料中“那个元旦”是在哪一年()A.1911年B.1913年C.1912年D.1927年

2.下列属于中国同盟会创立的机关报是()

A.《新青年》B.《万国图志》C.《新人民》D.《民报》

3、袁世凯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事件有( )

A.发动甲午中日战争B.制造旅顺屠杀惨案

C.割占澎湖列岛D.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4.“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

”“他”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自强求富B.三民主义C.民主科学D.毛泽东思想

5.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是( )

A.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C.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D.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司法独立

6.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清帝退位 ②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③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 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

7.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写道:

“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州起义

D.领导华侨支持维新运动

8.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 ) 

A.《猛回头》B.《警世钟》C.《革命军》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9.1912年3月,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是()

A.袁世凯B.孙中山C.溥仪D.黎元洪

10.“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D.孙中山继续革命

二、非选择题(40分)

11、材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区别。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临时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之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

(2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2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二:

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而文以不才,膺临时大总统之任……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

是用黾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

材料三:

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

(1)材料一中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分别是如何阐述它们的?

(3分)这三个革命任务哪个是其核心内容?

(3分)

(2)材料二中的“而文以不才”中“文”指的是谁?

(2分)材料中的“起事”指的是什么?

(2分)“端在今日”具体是指什么时间?

(2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有何伟大历史意义?

(3分)

(4)请根据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的成败作出你自己的评价。

(4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

“誓与民国同生死,誓与四万万同胞共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制。

材料二 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共和幸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孙中山广州演讲(1917年)

材料三 民国初期若干年(注:

指1926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全球通史》

(1)蔡锷组织讨袁护国军的原因是什么?

(2分)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2分)

(2)为什么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共和幸福”?

(2分)他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谁?

(2分)

(3)《全球通史》称这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其主要历史依据是什么?

(3分)

(4)辛亥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3分)

(5)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分)

 

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答案

1、选择题CDDBCAACAA

2、非选题

11、

(1)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大总统和国务院,司法独立。

(2)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度。

12、

(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们阐述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是革命任务的核心内容。

 

(2)材料中的“文”指的是孙中山;“起事”:

指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端在今日”:

1912年1月1日。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我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是成功的一面。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这又是失败的一面。

13、

(1)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战争。

(2)中国依然实行专制统治。

北洋军阀(或袁世凯)。

(3)军阀割据混战,人们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等。

(4)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奉系,加上地方军阀的崛起,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它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帝国主义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各扶植几派军阀;各派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投靠帝国主义。

(5)军阀的割据混战,使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灾难。

 

 

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B.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

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D.《青年杂志》改称《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A.新文学、新道德 B.民主、自由

C.民主、科学 D.民主、富强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⑤毛泽东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4、小林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这样一幅图片:

一群游行的人手举旗帜和横幅,上面写着“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标语。

你认为这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应是()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5、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队伍壮大

B、“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略中国

C、北洋政府对外卖国、对内掠夺,阶级矛盾加深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6、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A、一次大战

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7、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8、 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请问,董老诗中写的是哪一次会议?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 中共一大

9、以下论述符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是[  ]

①是第一次发动的工人罢工运动②是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③是第一次工人运动转入低潮的事件④是第一次遭到反动军阀镇压的工人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中共一大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建立革命武装

C组织工人运动D制定革命纲领

材料解析题

11、材料一:

材料二: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分)

(2)根据图1、图2,分别指出1919年6月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重心城市和斗争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3)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北京,你是否会加入五四运动的队伍之中?

请用一、二句话说明理由。

(3分)

(4)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何时何地?

(2分)

(5)五四运动过去的九十年来,“五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请你谈谈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2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哪一事件?

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

(2)根据材料二写出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

(2)

(3)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

(4)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2)

(5)根据材料三,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13、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织、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

(2)

从材料二中可知6月5日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4)

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2)

14、中共一大成立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意义

条件:

(3)

1、思想基础:

2、阶级基础:

3、组织基础:

历史意义:

(3)

 

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答案

选择题ACCBCDBDBC

材料分析题

11、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1919年6月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青年学生转为工人。

(3)假如生活在1919年的北京,我们会加入五四运动的队伍之中,因为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或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有理即可

(4)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7月21日的上海。

(5)五四精神是一种爱国精神,是一种民主、科学精神。

12、

(1)洋务运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康有为、梁启超.

(3)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民主、科学.

(5)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13、

(1)工人阶级

(2)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运动主力

(3)说明工人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已经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显示其伟大的力量

14、条件:

1、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发展和壮大

3、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答案

选择题ACCBCDBDBC

材料分析题

11、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1919年6月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青年学生转为工人。

(3)假如生活在1919年的北京,我们会加入五四运动的队伍之中,因为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或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有理即可

(4)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7月21日的上海。

(5)五四精神是一种爱国精神,是一种民主、科学精神。

12、

(1)洋务运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康有为、梁启超.

(3)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民主、科学.

(5)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13、

(1)工人阶级

(2)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运动主力

(3)说明工人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已经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显示其伟大的力量

14、条件:

1、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发展和壮大

3、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测试

1.选择题1.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样的改变能(  )①增加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时间②突显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③更全面诠释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④强调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1937年,战地摄影记者方大曾拍摄了《日军炮火下的宛平城》和《奋勇杀敌的二十九军》等作品。

这组作品反映的是(  )

A.九一八事变B.平型关战役C.卢沟桥事变D.台儿庄战役

B.”3.“一直把中国当成未开化的落后民族、而不以为战争对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怕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散漫且分裂的中国人……在应对现代侵略战争的这种组织力日渐形成的过程中……一步步开始迈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

”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C.A.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B.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C.使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

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

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以下史实与这一观点有关的是(  )①黄海大战②南京大屠杀③台儿庄战役④淮海战役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5.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

A.西安B.延安C.新保安D.泰安

6.抗日战争中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  )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辽沈战役

7.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是(  )

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三大战役

8.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  )

A.日本宣布投降B.9月2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D.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9.20世纪30年代中共某一次会议上指出:

“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这种形势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该怎么办的问题。

因此,党的策略任务就在于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

”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嘉兴南湖B.陕北瓦窑堡C.贵州遵义D.江西瑞金

9.“兄弟连心,其利断金”,国共共赴国难后,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是(  )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10.抗战时期,延安新华电台评论一场战役时说“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这场战役应该是(  )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太原会战

1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国共关系由分裂、对峙走向再次合作的转折点是(  )

A.西安事变B.七七事变C.百团大战D.重庆谈判

12.中国人民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基础的是(  )

A.国共合作B.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C.国民政府的领导D.以中共为核心的工农团结

13.“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

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

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

”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些质问主要针对(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南京大屠杀D.双十二事变二.材料题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活动中,有史学家追忆:

1945年,在重庆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活动中,有人出了一个灯迷:

迷面为“抗战胜利”,迷底是打中国历史上的个著名人物。

结果争议很大,出现六种答案:

一曰屈原,二曰苏武,三曰蒋干(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进行抗日),四曰毛遂(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进行抗日),五曰华佗(她。

中国战场牵制和抗击日军主要兵力),六曰共工(国共统一战线共同努力的结果,客观、公正的立场),这六个人名都隐含着猜谜者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不同解释。

(1)以材料中“毛遂”的解释为例指出“屈原”“苏武”分别所指的历史事件。

(2)以材料中“共工’的立场解释为例,指出持“屈原”“苏武“两种观点的猜谜者所代表的党派。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5.阅读下列材料“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

为争地盘吗?

不是!

为泄私忿吗?

也不是!

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

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中的“自相残杀”指的是什么?

(3)引用材料中的文字,说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这一事件的理由。

根据材料说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主张以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件?

这一事件的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将士们:

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

不是。

为泄私情吗?

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二:

全中国同胞们!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我们要求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国共两党紧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驱逐日寇出中国!

﹣﹣摘自《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电》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罗斯福材料四:

全面侵华八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场伤亡人数之首。

日军侵华的战费约121亿美元,相当它全部战费的35%.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从而减轻了日军对美英的打击。

﹣﹣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现货史上》请完成

(1)材料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请说出材料二所示中国共产党通电发表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4)请分别列举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个著名战例。

(5)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述中国抗日战争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抗日陆军兵力百分比时间1937年6月1937年冬1938年冬百分比24%88%.94%

材料二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

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

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

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

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

…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材料三抗战期间中国人员、财产损失简表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3500万以上1000多亿美元5000多亿美元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美)罗斯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37﹣1938年冬,中国抗日陆军兵力百分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2018年是台儿庄战役胜利80周年。

结合所学,请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这句话的理解。

(2)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样的改变能(  )①增加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时间②突显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③更全面诠释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④强调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分析】本题以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

【解答】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样的改变说明了②突显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③更全面诠释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④强调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②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①说法错误。

故选:

C。

2.1937年,战地摄影记者方大曾拍摄了《日军炮火下的宛平城》和《奋勇杀敌的二十九军》等作品。

这组作品反映的是(  )A.九一八事变B.平型关战役C.卢沟桥事变D.台儿庄战役【分析】本题以《日军炮火下的宛平城》和《奋勇杀敌的二十九军》为切入点,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1937年,战地摄影记者方大曾拍摄了《日军炮火下的宛平城》和《奋勇杀敌的二十九军》等作品。

这组作品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反复争夺,战斗十分激烈。

不久,日本调集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