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6261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docx

教师心理调适案例评析

案例评析

【专题1】

“认识你自己”——走出思维怪圈

2000年3月17日,陕西省府谷县田家寨学校发生了一起“煤气中毒”事故,同宿舍的两名女教师双双“中毒”,一名送到当地医院已证实死亡;另一名一直昏迷不醒,县城医院的医生全力抢救……

“中毒”事件中的死者叫田朝霞,22岁,是这所九年制学校的代课教师兼某班班主任;“昏迷不醒”的叫郝美奋,25岁,也是该校某班的代课教师。

两人都是去年才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这所学校当老师的,同住在一间宿舍里,平时关系很好,同事们都说,她俩好得连上厕所都形影不离。

2000年3月19日,事发后第三天,一条惊人的消息在府谷县城传开:

因“煤气中毒”一直“昏迷不醒”的女教师郝美奋,被府谷县公安局刑事拘留。

因为,有证据证明,郝美奋这位看上去非常弱小的女教师,正是致使同室好友死亡的最大犯罪嫌疑人!

记者在调查采访后得到的结论是:

由自卑导致的嫉妒和心理变态,是这起凶杀案的真正原因。

郝美奋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也很少和他人来往,常常少言寡语,没有生气。

在热情奔放的田朝霞看来,郝美奋缺少生活情趣。

曾经开玩笑地对郝美奋说过:

“你这样活着,还不如上五台山当尼姑去!

”天性率直的田朝霞丝毫没有意识到,她无意中说出的这句话像锋利的刀子,直接捅到了郝美奋的痛处。

她没把田的这句话当玩笑看待,她认为,这是田对自己最大的侮辱和蔑视。

在学校,田朝霞不仅人长得比郝漂亮,工作表现也要比郝美奋出色。

尤其是在教学业务方面,田朝霞常常是表扬的对象,而郝美奋却恰恰相反,常常是差的典型。

时间不长,郝美奋就被这种强烈的对比搞得近乎崩溃。

从未从工作中体会过成功的郝美奋,几乎畏惧上讲台。

据说,有一次上级教育部门的人来校听课,郝美奋为了不让人旁听自己的课,竟然害怕的“得了病”。

郝美奋讲话声音很低,讲课时学生听不见,为此,不止一次受到过学校的批评。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案发前,由郝、田共同代课的那个班曾经开了一次班会(两人都在场),会上,学生们大大赞扬了一番田朝霞老师,却毫不客气地当面对郝美奋老师提了许多意见……

这一次,郝美奋彻底崩溃了!

评析要点:

一、问题表现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郝美奋对自我的评价偏低,主要表现在:

1.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做什么事情都缺乏信心,担心做不好,怕被人耻笑。

2.一旦自己在教学中受批评,则处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总感觉别人瞧不起自己,过于压抑自己,悲观、失望,在自己的天地里备受煎熬。

3.个性内向,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很少和他人来往,常常少言寡语。

二、问题诊断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的心理状态。

自卑的实质就是自我评价过低。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郝美奋未能全面的认识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忽视自己的优点;未能正确地与别人比较,往往拿自己的短处与周围人的长处比较而自愧不如;未能正确对待教学中的失败,过分强调自己的无能和过失。

这种严重的自卑心理是导致其杀害自己好友的真正原因。

三、调适方法

针对郝美奋的自卑,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建立对待自卑正确的态度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优势的潜力,善于发掘自己的心理特长,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这些优势和潜力,人人都会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在这方面,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整自己的主观需要,充分认识自己。

2.改变不合理信念

美国心理学家艾丽斯的ABC理论认为:

人的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其评价引起的。

也就是人们头脑中的信念是产生某种情绪的根本原因。

自卑的人往往对事件的解释存在不合理信念,改变了这种不合理信念有助于自卑的消除。

3.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自卑的人往往缺乏人际交往、缺乏情感交流、缺乏社会支持。

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得他们在面临困难或挫折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从而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4.补偿与升华有助于克服自卑

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如果在某些方面自觉不足,他可以通过有条理的努力来进行补偿,也就是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补偿作用。

教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也应通过相应的补偿,提高自己的进取心与工作积极性,从而使事业有成。

一个人的自卑还可以通过升华来得到矫正。

升华的作用一方面转移目标,实现了原有的情感,达到了内心平衡,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价值。

教师的心理升华主要指,当教师的需要没能满足或目标没达到时,不是消沉、退缩,而是不断努力或调整目标,最终获得成功。

四、预防策略

1.正确对待失败

每一个人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遭遇一时的挫折乃至失败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在人的一生中,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对此,既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又要持平常之心,不被失败击倒。

2.增强自信

凡事都有应有必胜的信心,对自己的充分自信是削除自卑的最好方法,因为自信会使你获得更多的成功。

但在自信心的基础上,要有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报负水平”。

过低不利激发斗志,过高易遭受失败。

3.扬长避短

每个人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弱势,要全面正确地评价自己,既不对自己的长处沾沾自喜,也不要盯住自己的短处而顾影自怜。

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己的优势,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4.自我鼓励

时常对自己进行鼓励与暗示,如“我能做对”、“我能教好”、“我一定行”等。

5.培养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不怕失败。

6.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7.调整理想的自我。

理想自我的目标定得太高或根本不适合自己,就会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理想的自我永远不能实现,自然就建立不了自信。

理想自我的目标定得过低,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也建立不了自信。

【专题2】

“感时花溅泪”

小王的父母都是教师。

从小学到初中,小王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高考时由于紧张,只考取了本省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

从此,觉得不好意思见高中同学,大学三年很少外出,经常一个人在化学实验室里。

大学期间,同学和老师很少见过他笑。

工作后,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上课很认真,但由于不苟言笑,师生感情不融洽,除了上课、做实验,平时大部分时间待在宿舍,很少与人交往。

同年,学校来了一位女英语教师,人长得很漂亮,与他还是高中同学。

加上一块儿在食堂吃饭的缘故,二人接触较多,发展成了恋人,他的精神状态大为改观,工作表现积极,与人交往增多,渐见笑容。

但好景不长,学校调整人事,女教师调入县城另一所中学,同时,在一次体检中,查出他患有乙肝。

女朋友虽然没有表示什么,但她父母与兄弟希望他们分手。

在这期间,他们除了电话联系外,很少见面。

由于师生关系不太好,他的教学成绩不很理想,再加上学校公布将实行聘任制,未聘上的可能离岗或下岗,小王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症状。

在躯体方面,他出现了严重的失眠,睡眠质量极差,晚上难以入睡,一个晚上感觉只睡了二到三个小时,睡着了也难以进入深度睡眠,一有动静,就会醒来,醒来后很困,但又睡不着。

白天无精打采。

身体抵抗力也差,感冒持续两个星期了。

在情绪方面,非常低沉,觉得整个世界是灰暗的,一天到晚唉声叹气,觉得什么人都与他过不去,什么事都不顺心,觉得自己的前程与爱情都完了。

对家人、朋友态度冷漠,小王父母来学校看他,他打了一声招呼,就不理不睬,呆呆地坐着。

甚至表现了退化行为,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他突然躺在地上,放声大哭。

评析要点:

一、问题表现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王出现了抑郁症的症状,主要表现在:

1.在躯体方面,他出现了严重的失眠,即使睡着了,睡眠质量极差,难以进入深度睡眠。

身体抵抗力差,感冒持续两个星期。

2.在情绪方面,小王非常低沉,觉得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觉得什么人都与他过不去,无精打采。

3.在社会功能方面,小王已经体现出了社会功能受损,对家人、朋友态度冷漠,不理不睬。

二、问题诊断

抑郁是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为主要特征。

少言寡语、孤独沉默,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失去兴趣,总是过分的自责,遇事常常往坏处想,一点细小的过失都会带来无穷的烦恼。

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的教师,会给其学习、工作与生活带来极大地影响,通常表现为失去热情和动力,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这种人看上去精神萎靡,表情冷漠,自己也常诉说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和睡眠不佳,严重者会萌发轻生的念头。

三、调适方法

针对抑郁,我们也有很多方法:

1.主动寻求他人帮助

如果一直感到闷闷不乐、心情压抑、悲观失望,那么,勇敢主动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告诉家人和朋友,这样,家人和朋友才能密切配合,为你创造一个愉快的生活环境。

他人的开导与关怀是很重要的,从他人的口中可以知道真实的自己,从而增加自信。

2.学会达观

所谓达观,就是要懂得社会与人生的辩证关系,即万事如意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有如意之事,必会有不如意之事,不如意之事未必就是坏事。

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要泄气,束手无策,再大的困难总有解决的办法,顺其自然不强求。

不必把一时的困难看成永久的困难,把局部困难看成整体的困难。

许多事情,只要能用乐观的精神,用发展的观点来想一想,抑郁就会烟消云散了。

3.淡泊名利

名利是过眼云烟,但追求名利的过程却让自己疲惫不堪,人生的目的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使整个过程都充实而轻松,并给他人带来幸福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4.助人为乐

一味的自怨自艾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假使真的做错了事情,可以用帮助错误的受害者来解除自己的心理负担。

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会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对未来的信心。

5.建立心理防御机制

常用的自我防御机制有否认、投射、转移、转化、升华、补偿、隔离、文饰和幽默等。

利用自我心理防御手段,常可起到缓和心理紧张和不安、减轻精神痛苦的作用暗示。

通过言语或想象,用含蓄或间接地方式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可以使人在短时间内高兴起来,从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的目的。

四、预防策略

1.加强体育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

中学教师一般都实行坐班制,整天在办公室备课、改作业,如果平常也很少参加户外活动,常会导致肩周炎、颈椎病、肥胖症等疾病,进而引发更多的压力与焦虑,从而导致情绪低沉,发展到抑郁。

多参加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身体抵抗力。

由于锻炼是个人的亲身体验,而不是坐着不懂,所以,锻炼后可以给人一种轻松和自主的感觉,有益于预防抑郁的发生。

2.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支持是身心健康与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生活中,每个教师都不是孤立的,遇到困难时,要想自己还有家人、朋友的支持,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同时,把与学生相处当成一件愉快的事情,从而体会师生互相理解、学生成绩提高带来的幸福感。

有些事情处理不好或由于工作心情烦闷时,可以找知心的同事聊一聊,倾诉心中的不快,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合理宣泄情绪

从心理卫生的角度讲,过分压抑的情感只会使情感的困扰加重,不利于身心健康。

而合理的宣泄可以使不快的情感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感得到放松、缓和。

情感宣泄要有节制,注意它的合理性,不能肆无忌惮,应注意方式、时间和场合,尽量不影响别人的学习和工作。

常见的情绪宣泄方法有:

哭。

哭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释放体内积聚能量、排除毒素、调整机体平衡的一种方式。

如果感到委屈、悲痛时,哭泣是一种对身体有利的宣泄方式。

喊。

当有不满情绪积压在心理时,可以到空旷地方去,大喊几声,也可以唱歌,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动。

通过运动来淡化心中的情绪,例如可以打篮球或做点家务来缓解不良情绪。

述。

当遇到心理困扰时,找一个可以信任又能理解你的朋友,向他倾诉,可以减轻心理压力。

4.学会自我调节

如看事情多看到它的积极方面,追求的理想要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正确认识自身的病痛,定期做体检;感觉紧张时可以尝试放松的方法,如,安静地坐在一个舒服的地方,闭上双眼,让全身肌肉充分放松,集中注意呼吸,呼气时轻轻地对自己说“1”,保持积极的心态,让放松(呼吸)保持自然的节奏。

排除其他杂念或忽视杂念,继续重复数字“1”。

【专题3】

“冲动的代价”

学生投诉:

莫名其妙被老师打伤了

今年14岁的小坦,是文昌市潭牛镇新桥中心小学六年级2班的学生。

据他介绍,5月30日中午11点30分左右,学校放学以后,他和同学小山去学校的卫生间洗衣服。

小坦洗完衣服以后,就先回到宿舍门口,坐在门口的一辆摩托车上等小山回来。

大约过了5分钟,小山提着洗衣桶走了过来,不小心用洗衣桶刮到了小坦身上一下。

小坦便大声对小山说:

“你今天是不是火气太大了?

”正在这个时候,六年级5班的班主任王某正好路过,听到了小坦的喊声,便走了过来,一脚踢到了他的腿上,然后问他:

“你刚才是不是骂我?

”小坦说:

“不是,我是说刚才那个同学小山。

”王某没有相信他的解释,接着用拳头打小坦的头部,小坦撒腿就跑,王某接着追赶,到了学校门口附近的时候,王某又用拳头打他的右耳后部,小坦一下子倒在地上。

小坦告诉记者,被打倒在地上以后,过了一会儿,他从地上爬了起来,打电话告诉父亲吴某。

听说儿子被打伤,当天中午12点钟左右,吴某火速从家里赶到学校,学校几个老师和他一起将小坦送到了文昌市人民医院。

当事老师:

一时冲动就把学生打了

针对小坦反映的被老师王某打伤的事情,6月1日下午,记者采访了王某。

王某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动手打小坦,是因为小坦目中无人,令他特别恼火。

据王某介绍,事发前一天晚上11点多钟,他路过学生宿舍区的时候,正好撞见小坦在别的同学宿舍里说话,而按照学校规定,晚上10点30分就要熄灯睡觉,他就过去批评了小坦和其他几个同学,让他们抓紧休息。

可能是小坦不服气,第二天中午,他路过了小坦的宿舍区门口,小坦就说他:

“不要这么威风。

”他一气之下,就动手打了小坦。

王某告诉记者:

“当时这个学生的态度特别恶劣,简直是目中无人,我一时冲动,就把他打了。

现在想起来,当时也是不应该打学生,主要是情绪太激动了。

评析要点:

一、问题表现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由于小坦平时目中无人,令他特别恼火,加之这次与小坦的言语抵触,使得王老师不能克制自己的冲动,丧失了理性,对学生小坦的身心造成的严重的损害。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品行不良,扰乱班风的学生,作为教师不应该以打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应以“爱的教育”来教导学生,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二、问题诊断

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既有先天的不同素质基础,又有后天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

从案例中我们知道,王老师具有典型的冲动性的个性。

这种个性的教师容易出现爆发性的激情,如在顽皮学生给青年教师取绰号或在某些方面冒犯教师的时候。

有这种不良个性倾向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不顾师德,失去理智地重重体罚学生。

有这种冲动性倾向的老师在教育管理班级过程中,往往情绪不稳定,幼稚,意气用事,缺乏耐心,不能自制。

在课堂上,学生经常产生坐力不安的感觉,处处小心翼翼,缩手缩脚,生怕哪里犯错而遭到严厉的惩罚。

学生的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中,注意力难以集中,接受知识时思路容易断层。

学生对这样的老师既畏惧又反感,抵触情绪很大。

三、调适方法

1.加强自我学习

具有冲动不良个性倾向的教师,都必须加强自我学习,并通过工作实践积极加以内化。

这样,掌握真,掌握善,掌握探求真与善的方法,就能够明了事理,与人为善,就能够辨证地看问题,增强自制力,实现通达的人生境界,最终建构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良好个性品质。

2.加强自我反思

反思是指回忆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道德,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缺点。

经常反思能使教师对自己个性的长短处、优缺点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从而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反思是一种主体式的自我教育,理性反思能调动教师对自己不良个性的醒悟,引导和规范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3.要学会“合作”

合作应成为教师提升学术水平的重要条件,合作也正是个性品质优良的青年教师理应具备的。

通过合作,既能优化教师的心理结构,又能对教师个性产生潜在的推动力,还可以达到个性互补的目的。

教师个性千姿百态的结果必然要寻求在合作中实现个性互补。

个性互补,主要指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气质、性格互补以及个性心理倾向方面的需要、兴趣方面的互补。

要与人为善,向同事虚心求教,在合作中求得个性互补,逐渐形成“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

4.进行心理咨询

具有冲动性不良个性倾向的教师性子急,嗓门大,要他们变得温文尔雅是很难的,若能在其接受心理咨询的同时,鼓励他们扬长抑短,保留豪迈、刚强、正直、勇敢等个性品质,去掉急噪火暴的不良个性,那就会给人以强健、阳光之感,学生当会刮目相看。

四、预防策略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统贯一生,生命才有意义,才能形成健全的个性。

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树立崇高的理想,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

对社会、人生及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持正确的态度和认识,采取适当的行为反应。

对心理冲突和挫折有耐受能力,保持良好的个性。

2.加强自身的个性修养

教师在其个性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主观条件的限制,会产生各种心理矛盾与冲突,产生心理挫折,若这种冲突解决不当,将严重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形成一系列个性心理障碍,形成不良的个性。

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个性修养,依靠自我调适的作用来影响个性的成长,努力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并以此付诸社会实践,切忌对自己过分苛求,而应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从而使自己的心理机能经常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也为追求下一个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在从事业余爱好中发展个性

业余爱好广泛,可以使人在寂寞孤独、烦恼抑郁时,通过自我娱乐防止心境的压抑,使身心获得有益的休整和放松。

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使人感到充实,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使个性健康成长。

4.在群体生活中体验自我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

教师应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主动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与集体中的其他成员交往和联系,特别是志趣相投的同事、朋友在一起,进行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并从中得到启发、疏导和帮助。

这不仅可以使人增进理解,开阔心胸,还可以取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更重要的是,可使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足的社会安全感、信任感和激励感,大大增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感,从而保证个性的健康发展。

【专题4】

“放下惩罚的利刃”

网上曾有过这样的报道:

2000年10月17日上午,数学教师潘光礼听班上学生说该班学生何卫经常在上学途中逗留,玩耍,便把何卫找来,要求何卫用4分钟时间从学校跑回家再跑回学校。

由于年仅10岁的何卫没能按时返校,潘竟在上课时令该班学生将何卫按在课桌上,用抹布捂住嘴,再由潘先作示范,用教棍打其屁股,然后让其他学生依次效仿。

10月20日,一学生又向潘反映何卫被打后骂他“潘狗”。

潘光礼马上质问何卫。

何卫予以否认,同时吓得跪在潘的面前不停地求饶。

据班上的学生称,潘当时对何卫提出了四种惩罚方式让其选择:

一是让每名学生依次打何卫1000棍子;二是老师亲自打1000棍;三是吃下1000只活苍蝇;四是吃树上的绿虫。

何卫表示愿让同学打,潘便令几名男生按住何卫四肢,让一女生“施刑”。

该女生一共打了何卫200余棍。

何卫当即被打得皮开肉绽,由于受不了,他又只得哀求选择吃苍蝇。

潘当即叫人捉来10只苍蝇,强迫何卫生吞下去。

何卫边哭边抓起7只苍蝇放进嘴里,吞下3只后,剩下的4只被吐了出来。

潘又让何卫吃下吐出来的4只苍蝇,后在何卫的苦苦哀求下才作罢。

评析要点:

一、问题表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而在经济高速发展、人口素质快速提高的今天,教师体罚学生却是屡见不鲜,从昔日教师一脚把学生踢成残废,到今天的棍打200下且吃苍蝇,让人触目惊心。

作为教师,一定要为人师表。

何为师表?

指在品德、学识等方面值得人们学习,是大家的榜样。

然而这位潘老师不仅自己打学生,而且还让班上的同学打,一方面,这种对学生的体罚有辱师德的体现;另一方面,也给学生起到不良示范的作用。

二、问题诊断

一般认为,体罚是使学生肉体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如罚站、罚跪、打手心、扭耳朵、扇耳光、脚踢、器具抽打等。

而变相体罚是使学生心理上受折磨、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利或增加额外劳动负担的惩罚,如斥责、撵出教室以及罚劳动、罚抄作业等。

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极大的伤害。

在生理方面,可能使学生致伤致残,甚至导致死亡;在心理方面,使儿童变得恐惧,缺乏安全感,并摧残学生的心灵,扭曲学生的人格,损害学生的尊严,窒息学生的思想。

教师对学生的体罚与变相体罚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第一,教师是成年人,体力是上占绝对优势,学生一般都还是未成年人,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教师哪怕是随手的一巴掌或者一拳,对学生来说那都是难以承受的巨大打击。

第二,教师作为教育者通常拥有绝对的权威,他对学生的惩罚常常带着公正、正义的意味,面对技术的暴力体罚,学生一般不会以同样的方式与教师对抗,而只能恐惧,绝望,默默地承受。

消极地承受暴力与积极抵抗暴力相比,显然前者更容易受到伤害。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暴力体罚比社会上的打架斗殴更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第三,教师在知识上合教育体制上的权威使得他们在向学生施暴的时候常常具有很大的心理优势,在学生心中也很认可教师的地位优势和心里优势。

学生受到暴力体罚以后,几乎没有办法得以释放,更不可能用平等的手段处理,而是全部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压力。

这种精神一般具有两种走向:

一种是演变为由内而外的复仇冲动,另一种是对自我心理和身体的摧残,造成各种各样的精神病和心理障碍。

三、调适方法

当学生发生过错行为之后,教师应强迫自己控制情绪,从而主动调节心态,使自己心里平静镇定,不浮不躁,避免产生情绪冲动引起贸然行为的一种方法。

①可以提示自己:

学生出现过错是必然的。

认识事物到建立概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试误的过程。

由于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殊性,试误的次数多,也是自然的。

因而有的学生过错多,有的学生过错少。

对此,通过冷静思考,就可以避免把学生的过错想得太坏,甚至认为不可救药,也可避免对学生的过错行为进行体罚,从而或许能想出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②可以提示自己:

体罚对教育是无效的。

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自己的主体意识,才能使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

如果采取体罚,虽然学生表面屈服,但内心肯定是反感的。

学生心里反感,思维就会凝滞。

③可以提示自己:

体罚是违背法规的。

众多法规禁止体罚,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儿童权益,保障教育的科学性。

体罚一旦败露,轻者被批评教育,受家长、社会的指责,重者赔偿损失,甚至被开除,追究刑事责任。

更重要的是体罚还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对学生造成终生伤害。

④可以提示自己:

学生对自己的过错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学生出现过错行为后,老师不应该立即出面处理,即使是恶性事件,也只能首先终止行为,然后让其适当地冷静处理。

这样,让学生在等待老师处理时,深思前因后果,审视利弊得失,从而达到认识自己过错的目的。

四、预防策略

1.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

现代社会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

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