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6343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docx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题与答案全套

国开大学《分析化学》形考作业题及答案(全套)

分析化学形考任务

(一)

(请学习完第一、二、三章后完成本次形考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C)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

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

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2、从精密度好即可推断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A.偶然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标准偏差小D.平均偏差小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偶然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B.偶然误差的数值大小不具有单向性

C.偶然误差在分析中是无法避免的

D.绝对值相同的正、负偶然误差出现的机会均等

4、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小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D)

A.对照试验B.空白试验C.仪器校正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5、下列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那些是正确的(B)

A.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B.作空白试验可以估算出试剂不纯带来的误差

C.回收试验可以判断分析过程是否存在偶然误差

D.通过对仪器进行校准减免偶然误差

6、2.050×10-2是几位有效数字(D)

A.一位

B.二位

C.三位

D.四位

7、按有效数字修约的规则,以下测量值中可修约为2.01的是()

A.2.005B.2.006C.2.015D.2.016

8、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1%的准确度,使用一般电光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该称取的质

量是(B)

A.0.05gB.0.1gC.0.2gD.1.0g

9、滴定反应式tT+bB=cC+dD达到化学计量点时,T的物质的量与B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

(B)

A.1:

1

B.t:

b

C.b:

t

D.不确定

10、在滴定分析中,关于滴定突跃围的围叙述不正确的是(B)

A.被滴定物质的浓度越高,突越围越大

B.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突越围越大

C.突越围越大,滴定越准确

D.指示剂的变色围越大,突越围越大

11、定量分析中的基准物质的含义是(D)

A.纯物质

B.标准物质

C.组成恒定的物质

D.纯度高、组成恒定、性质稳定且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

12、强酸滴定强碱时,酸和碱的浓度均增大10倍时,则滴定突跃围将(D)

A.不变

B.增大0.5个pH单位

C.增大1个pH单位

D.增大2个pH单位

13、tmol的滴定剂T与bmol的被测物质B完全反应的点是(AC)

A.化学计量点

B.滴定终点

C.指示剂的变色点

D.T与B的质量相等

14、选择指示剂时可以不考虑(A)

A.指示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B.指示剂的变色围

C.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D.滴定突跃围

15、某酸碱指示剂的K=

,其理论变色围为(C)

HIn

A.

B.

C.

D.

16、用NaOH溶液(0.1mol/L)滴定同浓度的甲酸(K=

)溶液,应选用的指示剂

a

是(D)

A.百里酚蓝(pK=1.65)

In

B.甲基橙(pK=3.45)

In

C.中性红(pK=7.4)

In

D.酚酞(pK=9.1)

In

17、下列滴定的终点误差为正值的是(CD)

A.NaOH滴定HCl,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B.HCl滴定NaOH,用酚酞为指示剂

C.蒸馏法测NH时,用HCl吸收NH,以NaOH标准溶液返滴定pH=7.0

+

4

3

D.NaOH滴定HPO至pH4.0时

3

4

18、NaOH溶液的标签浓度为0.3000mol/L,该溶液在放置中吸收了空气中的CO,现以酚酞

2

为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标定,其标定结果比标签浓度(B)

A.高

B.低

C.不变

D.基本无影响

19、下列样品不能用冰醋酸-高氯酸体系滴定的是(A)

A.苯酚

B.水酸钠

C.磺胺吡啶

D.邻苯二甲酸氢钾

20、当HCl溶于液氨时,溶液中的最强酸是(C)

A.HOB.NHC.NHD.NH

4+

+

2-

3

3

B.

C.HCl

D.

21、下列对苯甲酸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苯甲酸在水溶液中酸性较弱

B.苯甲酸在乙二胺中可提高酸性

C.冰醋酸可用于苯甲酸的非水酸滴定的溶剂

D.在水溶液中能用NaOH滴定苯甲酸

22、下列关于值的叙述正确的是(C)

YH

()

A.值随pH的增大而增大

YH

()

B.值随溶液酸度增高而增大

YH

()

C.值随溶液酸度增高而减小

YH

()

D.lg值随pH的增大而增大

YH

()

23、在Ca、Mg共存时,可不加掩蔽剂用EDTA滴定Ca的pH条件是(A)

2+

A.pH5

B.pH10

C.pH12

D.pH2

2+

2+

24、使用铬黑T指示剂合适的pH围是(C)

A.

B.

C.

D.

25、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的配位比是(A)

A.1:

1

B.2:

1

C.1:

3

D.1:

2

26、=1表示(A)

()

M

L

A.M与L没有副反应

B.M与L的副反应相当严重

C.M的副反应较小

D.[M]=[L]

27、EDTA滴定金属离子,准确滴定(TE<0.1)的条件是(D)

A.lgK6

MY

B.lKg’6

MY

C.lgcK6

MY

D.lcgK’6

MY

28、指出下列叙述错误的结论(B)

A.酸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B.羟基配位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C.辅助配位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D.各种副反应均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29、用相关电对的电极电位不能判断(D)

A.氧化还原滴定突跃的大小

B.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C.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D.氧化还原反应的次序

30、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的因素不包括()

A.环境湿度的改变

B.反应物浓度

C.体系温度

D.催化剂的加入

31、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不包括(B)

A.电对的性质

B.催化剂

C.氧化还原反应半反应中的失电子数

D.电对氧化态或还原态发生沉淀、配位等副反应

32、既能用滴定剂本身作指示剂,也可用另一种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方法不包括()

A.重氮化滴定法

B.碘量法

C.溴量法

D.KMnO

4

33、下列不属于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的要求的是(D)

A.沉淀的溶解度小

B.沉淀纯净

C.沉淀颗粒易于滤过和洗涤

D.沉淀的摩尔质量大

34、下列违反无定型沉淀的生成条件的是(D)

A.沉淀作用宜在较浓的溶液中进行

B.沉淀作用宜在热溶液中进行

C.在不断搅拌下,迅速加入沉淀剂

D.沉淀宜放置过夜,使沉淀化

35、在重量分析法中,洗涤无定型沉淀的洗涤液应是()

A.冷水

B.含沉淀剂的稀溶液

C.热的电解质溶液

D.热水

36、用洗涤的方法可除去的沉淀杂质是()

A.混晶共沉淀杂质

B.包藏共沉淀杂质

C.吸附共沉淀杂质

D.后沉淀杂质

37、在沉淀滴定中,与滴定突跃大小无关的是()

A.Ag的浓度

+

B.C的l浓度

-

C.沉淀的溶解度

D.指示剂的浓度

38、溶液pH测定时,需要用pH已知的标准溶液定位,这是为了()

 

A.消除酸差影响

B.消除碱差影响

C.消除温度影响

D.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的影响

39、玻璃电极使用前,需要进行的处理是()

A.在酸性溶液中浸泡24小时

B.在碱性溶液中浸泡24小时

C.在水中浸泡24小时

D.随测量pH变化,浸泡溶液不同

40、双液接甘汞电极中硝酸钾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A.平衡电压

B.防止腐蚀

C.防止阳离子通过

D.盐桥

二、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用化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同一复方阿司匹林片剂中阿司匹林的含

量,测得的标示含量如下:

HPLC(3次进样的均值)法:

97.2%、98.1%、99.9%、

99.3%、97.2%及98.1%;化学法:

97.8%、97.7%、98.1%、96.7%及97.3%。

问:

①分别求两组数据的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以及相对标准偏

差;②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精密度与平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别?

③在该项分析

中HPLC法可否替代化学法?

解:

通过计算:

1)HPLC法:

平均值98.3;平均偏差0.866667,修约为0.8667:

相对平均

偏差0.008817;标准偏差1.100908716;相对标准偏差0.011199478

化学法:

平均值97.5;平均偏差0.416;相对平均偏差0.004266;标准偏差0.54037;

相对标准偏差0.005554

2)F检验:

F=1.4113,f=9,P=0.265;

双尾两组样本均值t检验:

t=1.4374,f=9,P=0.1845。

因F检验和t检验的P均大于0.05,所以,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精密度与

平均产值不在了在显著差异。

3)在该项分析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可以替代化学法。

 

2.称取NaHCO和NaCO的混合物0.3380g,用适量水溶解,以甲基橙为指

3

23

示剂,用HCl(0.1500mol/L)滴定至终点时,消耗35.00ml。

计算:

①如以酚酞

为指示剂,用上述HCl滴定至终点时,需消耗多少ml?

②NaHCO在混合试样

3

中的百分含量为多少?

解:

(1)甲基橙和酚酞的区别在于,甲基橙全部反应,酚酞是滴定到NaCO变成

3

2

NaHCO.

3

所以有n(NaHCO)+2n(NaCO)=0.00525mol

3

3

2

84n(NaHCO)+106n(NaCO)=0.3380g

3

3

2

解方程得n(NaHCO)=0.00193,n(NaCO)=0.00166

3

3

2

消耗HCl为11.08ml

(2)m(NaHCO)=0.16212g,47.96%

3

分析化学形考任务

(二)

(请学习完第四章后完成本次形考作业)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的光子的()

A.能量越大

B.波长越长

C.波数越大

D.频率越高

2、下列四种波数的电磁辐射属于可见光区的是()

A.760cm

-1

B.2.0×10cm

4-1

C.5.0cm-1

D.0.1cm-1

3、波长为500nm的绿色光其能量()

A.比紫外光小

B.比红外光小

C.比微波小

D.比无线电波小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合适检测波长围是()

A.400~760nm

B.200~400nm

C.200~760nm

D.10~200nm

5、下列说确的是()

A.按比尔定律,浓度c与吸收度A之间的关系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B.比尔定律成立的必要条件是稀溶液,与是否单色光无关

C.称为比吸收系数,是指浓度为1%(W/V)的溶液,与是否单色光无关。

D.同一物质在不同波长处吸光系数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波长处的吸光系数相同

6、某化合物(正己烷)=329nm,(水)=305nm,该吸收跃迁类型为()

A.n

B.

C.n

D.*

7、某有色溶液,当用1cm吸收池时,其透光率为T,若改用2cm的吸收池,则透光率应为

()

A.2T

B.2lgT

C.

D.T2

8、1,3-丁二烯有强紫外吸收,随着溶剂极性的降低,其将()

A.消失

B.短移

C.不变化,但

D.不能断定

9、丙酮在乙烷中有强紫外吸收=279nm,

(A)

,此吸收峰由哪种能级跃迁引起的?

B.

C.

D.n

10、下列类型的电子能级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是(A)

A.

n

B.

C.

D.

11、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C)

A.消失

B.精细结构更明显

C.位移

D.分裂

12、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具有

A.一氯甲烷

跃迁的化合物是(C)

B.丙酮

C.1,3-丁二烯

D.甲醇

13、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将(C)

A.向长波方向移动

B.不移动,但峰高值降低

C.向短波方向移动

D.不移动,但峰高值升高

14、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检测器为()

A.二极管

B.高莱池

C.真空热电偶

D.光电倍增管

15、下列四种化合物,在紫外光区出现2个吸收带的是(B)

A.乙烯

B.1,4-戊二烯

C.1,3-丁二烯

D.丙烯醛

16、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A.波长变长

B.波长变短

C.波长不变

D.谱带蓝移

17、当透光率的测量误差

分光光度计测量有色化合物的浓度相对标准偏差最

小时的吸光度值为()

A.0.368

B.0.334

C.0.443

D.0.434

18、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述哪个因素有关(B)

A.比色皿厚度

B.有色物质浓度

C.吸收池材料

D.入射光波长

19、某物质在某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很大,则表明(B)

A.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吸光能力很强

B.该物质浓度很大

C.光通过该物质的溶液的光程长

D.测定该物质的精密度很高

20、有一KMnO溶液,浓度为c时,吸收入射光的40%,现如将浓度增加一倍,则该溶液

4

的透光率为(D)

A.80%

B.60%

C.36%

D.20%

21、下列对荧光产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不同能级发出光量子回到基态

B.从激发三线态的不同能级发出光量子回到基态

C.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发出光量子回到基态

D.从激发三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发出光量子回到基态

22、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的形状()

A.完全一样

B.基本相似

C.肯定不一样

D.难以说清

23、荧光法与紫外吸收法相比的优点是()

A.应用围广

B.灵敏度高

C.因使用荧光标准液校正仪器所以准确

D.使用两个光栅作为单色器

24、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

A.空心阴极灯B.氙灯

C.氘灯

D.硅碳棒

25、中红外区的特征区是指()cm-1围的波数

A.4000~400B.4000~1250C.1250~400D.10000~10

26、光栅红外分光光度计常用的检测器是()

A.光电池

B.热导池

C.光电倍增管

 

D.真空热电偶

2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共轭效应使红外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B.氢键作用使红外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C.诱导效应使红外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D.氢键作用使红外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28、鉴别醛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CHO的特征峰是()

A.1715cm

-1

B.1725cm及2820cm、2720cm

-1

-1

-1

-1

-1

C.1680cm、1630cm

-1

D.1800cm、2962cm

-1

29、利用中红外吸收光谱鉴别酮类与醛类的主要区别是()

A.酮类与醛类的V频率相同

C=O

B.酮类与醛类的V频率相差很大

C=O

C.醛具有2820cm及2720cm双峰

-1-1

D.酮类与醛类的V频率相同

C-O

30、一物质分子式为CHO,其IR光谱表明在1725cm处有强吸收,请判断它可能属于下

-1

510

列何种物质(B)

O

A.

O

C

HC

CH

CH

2

2

3

B.

CH

3

OH

C.

OH

D.

CH

3

31、下面有关红外分光光度法错误的是()。

A.文献上常用缩写“IR”表示

B.是分子结构研究的重要手段

C.较少用于定量分析方面

D.因为光路较长而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实际操作比较简单

32.、下列气体中,不能吸收红外光的是(D)

A.HO

2

B.CO

2

C.HCl

D.N

2

33、核磁共振氢谱主要是通过信号特征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以下选项中不是信号特征的

是(C)

A.峰的位置

B.峰的裂分

C.峰高

D.积分线高度

34、核磁共振波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C)

A.质荷比

B.波数

C.相对化学位移

D.保留值

35、核磁共振氢谱中,不能直接提供的化合物结构信息是()

A.不同质子种类数

B.同类质子个数

C.化合物中双键的个数和位置

D.相邻碳原子上质子的个数

36、下列系统中,哪种质子和其他原子之间能观察到自旋分裂现象?

()

A.O-H

16

B.Cl-H

35

C.Br-H

79

D.F-H

19

37、若外加磁场强度H逐渐增大时,则使质子从低能E跃迁到高能级E所需的能量()

0

1

2

A.不发生变化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不变或逐渐变小

38、下列各组原子核中核磁矩等于零,不产生核磁共振信号的是(D)

A.、

B.、

C.、

D.、

39、自旋量子数I=0的原子核在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可能有几种取向?

(A)

A.1

B.2

C.3

D.4

40、HF的质子共振谱中可以看到(B)

A.质子的单峰

B.质子的双峰

C.质子和F的2个双峰

19

D.质子的三重锋

二、计算题/解谱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计算题。

取咖啡酸,在105℃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取10.00mg,加少量乙醇溶解,转移

至2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取出5.0ml,置于50ml量瓶中,加6mol/LHCl4m,l加水

至刻度。

取此溶液于1cm石英吸收池中,在323nm处测得吸光度为0.463,已知咖啡酸

=927.9,求咖啡酸的百分含量。

2.解谱题。

某化合物在4000600cm区间的红外吸收光谱如下图所示,通过光谱解析推断

-1

其为下列化合物中的哪一个?

为什么?

解:

(1)3060、3040、3020cm-1为芳香族的ν=C-H峰;1600、1584、1493cm-1为芳香族νC=C

峰;756、702cm-1为芳香族γ=C-H峰,A、B无上述峰。

否定A、B。

(2)图中无~2200cm-1峰,否定D。

(3)图中无~3300cm峰,否定C。

应为E。

综上所述,其峰归属:

3060cm-1、3040cm-1、3020cm-1(苯环ν=C-H)、1600cm-1、

1584cm-1、1493cm-1(苯环νC=C)、756cm-1、702cm-1(单取代苯γ=C-H)、2938cm-1、

2918cm-1、2860cm-1(亚甲基νCH)、1452cm-1(亚甲基δCH)。

2

分析化学形考任务(三)

(请学习完第五和第六章后完成本次形考作业)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在磁场强度保持恒定,而加速电压逐渐增加的质谱仪中,哪种离子首先通过

固定狭缝的收集器?

(A)

A.质荷比最高的正离子

B.质荷比最低的正离子

C.质量最大的正离子

D.质量最小的正离子

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使加速电压增加1倍,离子的速度增加(A)

A.1倍B.2倍C.倍D.2倍

3、下列化合物含有C、H、O、N和S,试指出哪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为奇数?

(B)

A.CH

66

B.CHNO

65

2

2

C.CHNO

42

D.CHO

9102

4、在一般质谱上出现非整数质荷比值的峰,它可能是(C)

A.碎片离子峰

B.同位素峰

C.亚稳离子峰

D.亚稳离子峰或碎片离子峰

5、在化合物CHBr的质谱中,M和M+2峰的相对强度比应为(D)

3

A.98.9:

1.1

B.98.9:

0.02

C.3:

1

D.1:

1

6、下列说确的是(A)

A.m/z大的离子偏转角度大

B.m/z小的离子偏转角度大

C.m/z大的离子曲率半径小

D.m/z大的离子曲率半径大

7、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麦氏重排的是(A)

A.

B.

C.

O

D.CHCHCHCOCH

3

2

2

3

8、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逆狄-阿重排的是(C)

A.

B.

3

OCH

OH

C.

D.

O

9、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最弱的是(C)

A.芳香环

B.羰基化合物

C.醇

D.胺

10、在色谱过程中,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为(B)

A.t0

B.tR

C.t’

R

D.k

11、在色谱流出曲线上,相邻两峰间距离决定于(A)

A.两组分分配系数

B.扩散速度

C.理论板数

D.塔板高度

12、在以硅胶为固定相的吸附色谱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组分的极性越强,吸附作用越强

B.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有利于吸附

C.流动相的极性越强,溶质越容易被固定相所吸附

D.二元混合溶剂中,正己烷的含量越大,其洗脱能力越强

13、在分子排阻色谱法中,下列叙述完全正确的是(CD)

A.V与K成正比

R

P

B.调整流动相的组成能改变VR

C.某一凝胶只适于分离一定相对分子质量围的高分子物质

D.凝胶孔径越小,其分子量排斥极限越大

14、下列哪种色谱方法的流动相对色谱的选择性无影响()

A.液固吸附色谱

B.液液分配色谱

C.分子排阻色谱

D.离子交换色谱

15、vanDeemter方程式主要阐述了()

A.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

B.组分在两组间的分配情况

C.色谱峰扩、柱效降低的各种动力学因素

D.塔板高度的计算

16、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柱长增加1倍,则理论塔板数()(忽略柱外死体积)。

A.不变

B.增加一倍

C.增加倍

D.减少倍

17、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柱长增加1倍,色谱峰的宽度为原色谱峰宽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