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6550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docx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评价716

第六章实践型课程的学习评价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是重要的环节,它测定和诊断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具有导向、激励和信息反馈等多种功能。

本章讨论实践型课程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和评价策略,回答评价什么?

如何评价等问题。

一、实践型课程的学习评价原则

课程学习评价和课程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从课程论的角度来看,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的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通过收集有关信息和提供证据而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价对象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效果、教材、课程政策等方面。

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诊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实现或逼近课程设计的目标提出改进的建议。

课程学习评价则是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判断的活动。

课程学习评价在绝大多数场合是“考核”(考试)的同义语。

本章讨论实践型课程的学习评价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课程考核或学生学习成绩评定问题。

学习一门课程,考核或评价什么?

如何考核或评价?

不同的评价方式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导向。

在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课程考核中,普遍采用的是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考试方式,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虽然现行的课程考试规范形式也可分为三类:

面试、笔试和综合考试。

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采用书面闭卷考试方式。

这种考核方式有好的一面,如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通过考试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使之条例化、系统化、完整化,增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它基本上适合于学科课程的学习评价,很难适应高职教育的实践能力和通用能力培养目标的评价要求。

其一,考试内容基本依附于教材,主要考核书本知识的积累和理解,难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其二,考试方式基本是闭卷的,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难以评价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其三,考核标准是精确量化的,基本上按照知识点给分,而不是开放式的,较少留给学生创新发挥的余地,难以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四,考核基本上属于总结性考试,不能反应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尤其难以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在团队合作、获取信息、自我管理、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等通用能力方面的表现。

实践型课程针对现行高职课程考核存在的上述弊端,遵循以下学习评价原则:

1、综合性评价原则

实践型课程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社会需要的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教育目标,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的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以专业知识、岗位技能、通用能力“三位一体”为评价目标的综合性评价原则。

摒弃传统考核方法片面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和通用能力评价的做法,立足于全面评价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各个方面,不仅评价学生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而且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体现基本职业人素质要求的通用职业能力列入评价目标,不仅评价学生专业学习的成果,而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能力和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实践型课程强调各类评价目标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传统评价不少建立在评价目标分类的基础上,如考试常常要求考核知识点分布均匀,“识记”“领会”“应用”的比例适当。

实践型课程的考核,是综合一系列课业学习成绩的结果。

课业成果具有综合性,既是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运用的结果,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努力工作、团结合作、有效管理的结晶。

对课业的评价,不是简单地给一个分数,而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整体评价。

通过课业评价这个载体,将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通用能力的考核有机结合在一起。

2、过程性评价原则

实践型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课程教学的主线,主张“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这种强调“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实行过程性评价的必要性,因为“实践”本身就是一种过程。

实践型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原则表现在:

取消传统的期末书面考试方法,将一次性考试转变为多次的课业考核,把评价“嵌入”到教学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倡导积极的动态的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和养成职业素养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关注学生在参与实训、实习等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更类似于“医生的诊断”,运用多种手段,跟踪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不断地对学生课业操作提出评价意见,促进其反复改进,直至达到学习目标。

给与评价成绩只是一种手段,促进学习才是目的。

与此相联系,实践型课程不仅将学生学习过程结束时的物化成果作为考核的依据,而且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实践活动的表现,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通过课业评价这种方式,不仅评价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能力的程度,评价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正确程度和熟练程度,而且评价学生在实践过程采用了何种方法,如何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怎样锻炼耐劳、耐挫的意志等通用能力的发展,对全面落实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3、发展性评价原则

“帮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是实践型课程重要的教育理念,根据这一理念,实践型课程关注学生发展,把学习评价作为帮助学生改进学习一种手段和促进机制。

对学生的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不是为了鉴定,更不是为了选拔。

实践型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尽可能地给于积极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地增强自信,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为此,课业的设计要求是阶梯式渐进的,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步提高相适应;课业的内容应具有价值和挑战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批阅课业,不是简单地给一个等第分数,而是要提出比较详尽的修改意见,允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改进学习和作业的思路与方法,提高课业成绩;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学习计划和选择学习方法,对通过不同路径达到学习目标的成果都予以充分肯定。

实行发展性评价原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多元能力的存在,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各项潜能的充分发挥与提升,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根据发展性评价观,许多由非智力因素决定的能力培养得到应有的重视,并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张扬,形成对智力因素互补的合力,这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种把教学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用发展的尺度综合评价学生学习,体现了21世纪的人本主义教育发展观。

4、主体性评价原则

从评价的主体来看,实践型课程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而且非常注重学生自我评价。

在传统学习评价中,学生是评价的对象,处于被动的地位。

由此产生了师生对立,学习不求甚解,轻视能力,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等等弊端。

实践型课程的学习评价,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具体表现在:

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写入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业方案,预先发给学生,学生自己掌握考核评价的尺度;学生对自己的课业要进行自评,对集体课业要参与互评;对教师的评价要做出认同或不认同的反馈,并申诉理由,教师有义务对反馈意见作解释;当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意见不一致时,学生可以提出申诉,获得合理、公正的解决。

学生参与评价,有利于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考试方式下师生对立的种种弊端,其更广泛的意义在于,它改变了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地位。

学生由单纯的评价客体转化评价主体,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合而为一,使评价过程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互相交流的过程,成为教育过程的一个阶段和一种方式,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是评价者,也是倾听者,可以理解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焦虑。

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了解自己的差距,学到别人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信心,极大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学会学习,更充分地展示才能。

5、开放性评价原则

实践型课程实行开放性评价原则,其含义首先是评价的标准有一定的开放度,表现在对实践性课业的评价标准,可能不是唯一的解题答案,而是允许多种解题思路,允许在一定前提下多个题解共存。

评价标准的这种开放性,以坚持课程目标为前提,因此评价标准的有限开放并不否定评价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实践型课程评价的开放性,是由课程的实践性决定的。

如前所说,实践型课程学习目标以实践性知识为主,而实践性知识包括实践规则和实践判断,具有情景性特征,是具体的、丰富的、多变的,这就决定评价标准不可能是封闭的唯一的。

开放性评价的另一层意思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局限于教师,在学校内部除了任课教师、还有学生,在学校外部包括企业、社会各方面人士。

多元的评价主体有利于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尤其是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评价,使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更为真实、科学、恰如其分,还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利用评价结果及时诊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影响教学导向,使课程教学更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二、实践型课程考核评价的基本方法

实践型课程学习评价的上述原则要落实于课程考核评价的具体过程之中,体现在具体的评价方法上。

1、考核评价过程

一个完整的实践型课程的考核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细化课程目标,建立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课程目标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首先是专业课程总目标,也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它取决于该专业毕业生所面向的职业岗位要求,通常来自于行业和企业。

课程总目标除了规定专业的业务标准外,还包括在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心理发展各方面的培养要求。

第二个层面是各门课程的目标,专业培养目标通过课程体系来落实,各项培养目标要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各门课程大纲之中。

如前所说,实践型课程大纲的目标设计分为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两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包括专业技能培养和通用能力培养两大方面内容。

在课程大纲中还进一步将上述能力培养目标细化到各门课程的每一个教学单元。

各门课程乃至课程各单元的目标,规定了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并决定课程的考核指标。

(详见本书第4章第二部分)

(2)确定课业考核标准

细分化的课程考核指标,规定了考核什么,根据什么来考核,还要制定考核标准。

由于实践型课程主要通过课业来组织教学的,因此确定课业的考核标准,是每门课程实施考核的基础。

课业考核标准是由教师根据课业目标制定的衡量课业达标程度的具体尺度。

课业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与评价标准的统一性有密切关系。

对同一份课业来说,有时不同的评估者可能做出不同的评估结果,甚至大相径庭,其原因就在于评价指标缺乏统一。

评价标准是整个课业评价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

课业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合起来形成评价指标体系,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课业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的基础,使评价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但也是整个课程改革中最复杂、最困难的基础性工作,是实践型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上海商学院在《市场营销学》课程尝试创建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课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通用能力”、“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评估的3项一级评价指标,25项二级评价指标,116项可测的末级指标及其标准。

这些评价指标分为四个评估阶段执行的,每一单元都有不同的评价指标与标准。

课业评价的综合性指标与过程性指标都体现在《评估考核手册》的12张评估表上,为实践型课程的评价提供了基础。

下面是上海商学院《市场营销学》课程“市场营销调研”单元的两个考核标准:

表6-1“市场营销调研”基本技能考核标准

评估标

评准

估项目

课业任务是否准时完成;

考评总分40分;

课业操作是否符合要求;

考评总分60分;

考评

成绩

∑100

1.调研课题确立

∑15

准时完成,得5分。

没有准时完成酌情扣分。

1.课题定位的明确性

2.课题确立的可行性

(10分)

2.调研计划制定

∑15

准时完成,得5分。

没有准时完成酌情扣分。

1.计划制定的完整性

2.计划制定的可操作性

(10分)

3.调查问卷设计

∑15

准时完成,得5分。

没有准时完成酌情扣分。

1.问卷设计符合调研目的要求

2.问卷设计符合规范要求

(10分)

4.实地问卷调查

∑15

准时完成,得5分。

没有准时完成酌情扣分。

1.问卷发放方案的科学性

2.问卷回收的有效性

(10分)

5.问卷整理统计

∑15

准时完成,得5分。

没有准时完成酌情扣分。

1.完成统计数量

2.统计数据准确性

(10分)

6.资料收集

∑25

准时完成,得15分。

没有准时完成酌情扣分。

1.资料收集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2.资料来源的有效性

(10分)

表6-2课业《营销调研报告》评估考核标准

标准

项目

理论运用

6分

材料充实

6分

材料真实

3分

分析正确

3分

分析条理

3分

评估考核成绩

一.市场状况分析

∑20

1.市场分析的重要性

2.市场分析的3个方面

市场分析的3个方面材料不得少于10条信息

材料的运用要有原始材料及其说明

1.紧扣主题

2.观点正确

1.结构合理

2.层次清楚

3.注意逻辑性

二.消费者分析

∑20

1.消费者分析的重要性

2.消费者分析5个方面

消费者分析5个方面材料不得少于10条信息

材料的运用要有原始材料及其说明

1.紧扣主题

2.观点正确

1.结构合理

2.层次清楚

3.注意逻辑性

三.竞争者分析

∑20

1.竞争者分析的重要性

2.竞争者分析6个方面

竞争者分析6个方面材料不得少于10条信息

材料的运用要有原始材料及其说明

1.紧扣主题

2.观点正确

1.结构合理

2.层次清楚

3.注意逻辑性

四.宏观环境分析

∑20

1.宏观环境分析重要性

2.宏观环境分析6方面

宏观环境分析6方面材料不得少于10条信息

材料的运用要有原始材料及其说明

1.紧扣主题

2.观点正确

1.结构合理

2.层次清楚

3.注意逻辑性

五.机会优势分析

∑20

SWOT分析的3个方面

SWOT分析3个方面材料不得少于10条信息

材料的运用要有原始材料及其说明

1.紧扣主题

2.观点正确

1.结构合理

2.层次清楚

3.注意逻辑性

表6-1是“市场营销调研”单元学习的基本技能的考核标准,从横向分为两类,一类是课业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态度的考核标准,显然,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价在这里得到体现,通用能力培养目标就是这样结合在课业评价过程之中;另一类是专业基本技能的评价标准,规定每项评价内容的具体衡量尺度。

纵向依据市场调研实践活动过程各环节列出的6项具体评价指标,教师从这6个方面给学生打分。

由此表可见“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过程性考核,评价学生在课业操作过程中的学习情况。

表6-2是对课业成果《市场营销调研报告》的考核标准。

市场调研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

市场状况分析、消费者分析、竞争者分析、宏观环境分析、机会优势分析5个方面,作为考核的具体指标列在纵向,每一个方面都要从理论运用、材料的质和量,分析的科学性和条理性等5个方面加以评价。

表中可见,教师给出的评价标准非常具体,有的还规定量化的指标如:

信息应涉及“5个方面”不少于“10条”等。

考核标准尺度具有专业属性,尤其是操作技能,要根据操作规范列出操作项目的相应等级的速度、精度、应变力等多方面的标准,以上案例提供了编制评价标准的一个思路。

(3)设计和选择考核手段

考核的指标和标准确定之后,倘若没有适当的考核手段,也难以达到理想的考核效果。

例如有的文科类专业课程的课业,是利用模拟软件完成,可以利用计算机提供的成果数据来考核。

有的工科类操作技能性课业,是通过产品形式完成的,就需要提供材料和制作设备,并对照合格产品的技术参数来评价。

有的课程要考核学生口头、书面的表达能力,如商贸英语、旅游日语,需要利用录音、录像资料来评价。

实践型课程具有多样化的评价工具,不像传统课程考核局限用一张试卷,这些评价工具有:

教师的观察教师对课业小组活动、团队任务,有时对个人活动进行考察、记录并给予评价打分。

如教师根据学生调研活动记录表、访谈记录表(参见本书第五章)打分。

声音和图像记录教师或组织评委(也可由学生参与)根据声响资料评价打分,如对小组讨论或角色游戏的录像;学生和会见雇主,客户或其他人的磁带录音等。

反映学生工作经历的日记如教师对学生实习日记给出成绩。

工作日记通常反映学生在学习方面、通用能力的强项、弱点和发展,多用于通用能力的考查。

企业指导教师评价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技能发展,或工作成果的绩效提出评价意见。

课业小组的工作报告指课业小组对团队课业完成过程中各成员的表现作出简评,包括该成员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的质量,对团队成果所作的贡献等方面。

学生的工作文件夹指学生完成课业的过程记录,包括学生的课业计划、课业操作过程工作报告的、对学习困难的陈述、老师的评语,完成了的课业任务,以及对小组课业的贡献等,对过程记录给出评价意见。

自我评价一种是课业的自我评价,另一种是针对能力的发展定期进行(最理想的是在每项课业之后),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并制定出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的目标与方法。

同伴评价可能有多种形式,如对自己所在团队的成员在团队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贡献提出评价意见;对其它课业团队的总结或工作陈述做出评论;对同学的课业成果及其陈述作出评价。

展示评价学生或课业小组,展示课业作品,老师和外请专家(个人或专家组)担任评估员,估定其课业产品质量和相关性指标的成绩。

教师应根据课业任务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评价工具,一门课程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工具。

(4)运用考核工具实施考核。

有了以上三步作基础,可以实施考核了。

实践型课程考核以课业考核为基础,先是运用考核工具考核课业,然后综合所有课业成绩形成课程成绩,具体分为5个步骤:

①学生根据课业要求提交完成课业成果,以及完成这个课业的重要过程记录、原始资料。

比如做一个市场调研报告,曾经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那么应该有一个问卷调查的原始数据库,要有个别访谈的原始记录作为附件资料。

②教师或参与评价的相关人士,如企业人士,审阅课业及其证据,根据评价标准,通过多种评价手段进行评定,给出课业成绩等级。

在评判过程中,对通用能力的评价不仅要给予等级成绩,还要给出真实的反馈评语。

③教师或评价者综合评分后发还课业,并安排一定的时间了解和解决评分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对需要“修改”或“重做”课业的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④对本课程要求完成的所有课业评价进行综合评定,给出本课程的最终成绩等级。

课程成绩评定包括评价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以及在集体课业中的贡献。

(5)进行考核管理确定考核结果

实践型课程考核与传统课业考试的重大区别是,它是多个课业、多次反复的诊断性评价的累积或综合,不是一次性的试卷考试。

因此对考核进行科学严格管理至关重要。

教师首先要做好每个课业的评价工作,并要求学生保存好所有课业的评价档案,课程教学结束时,根据预先确定的成绩比例,综合计算课程成绩。

在评价过程中,由于实践型课程评价允许学生对教师评价意见提出申诉意见,最初给出的课程成绩可能会有修改,因此,教师对学生反馈意见的再反馈,直至最终评定课程成绩,都是考核管理的重要环节。

2、考核评价表式

实践型课程的考核评价以课业评价为基础,在第五章我们已经阐述了课业评价的三个基本步骤:

提交课业成果、给课业成果打分和课业评价反馈。

在这里我们着重展开说明课业评价的后两步,怎样给课业打分,课业评价反馈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课程成绩的基本方法。

(1)课业评价表

要使大纲中的评价指标成为可操作的东西,还需建立一系列评价表式。

以下是一份课业评价表:

表6-3:

          课业评价表(专业技能评价)

课程名称      课业名称        班级      日期

序号

评价指标(内容)

评  价  标  准

成    绩

A

B

C

D

E

学生

自评

团队

评价

企业

评价

教师

评价

7

学生评价 %;团队评价%;

企业评价  %教师评价  %

综合成绩:

学生自我评价意见:

                        学生签名     

实习单位评价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团队评价意见

组长签字

教师评价意见:

教师签名

学生对评价的反馈意见:

学生签名     

终评成绩:

教师签名

表6-3包含了课业评价的基本要素:

横向三个栏目,“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业设计方案确定填入。

课业评价从评价主体看有不同的方式。

小课业一般只由教师评价,或只由企业指导教师评价;有的课业需团队评分、教师评分,没有企业参与评分;综合性大课业则既有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还有学生自评、团队互评。

教师可根据课业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规定课业各项指标的权重和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的权重。

填好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以及由谁评价、各评价主体所占的权重比例,就是一张可用的课业评价表。

教师可以灵活使用这张课业评价表,“成绩”栏,由各相关评价主体根据评价指标和标准逐条打分,并形成合计分值,(评价标准规定了各条标准的分值以及总分)假定某课业有10个评价指标,每个指标均为10分,合计100分,每个指标分五个标准等级,(从A到E,规定其内涵)。

在假定该课业评价有学生自评、互评和企业参评,那么首先让学生自评,即学生对10个指标打分,并得出合计得分;然后分别团队小组打分、企业打分、教师打分;最后按照比例,得到“综合成绩”。

假定该课业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则不仅有等级分,还有描述性评语。

学生要写自我评价意见,团队、企业、教师也都要写上评语。

这些评语通常是陈述所给“分数”的理由,肯定好的方面,指出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

从不同评价主体打分的顺序来讲,通常教师打分在最后。

因此教师打分往往综合反映各个方面的评价意见,相对比较合理。

但即便这样,还是要求学生对评价意见反馈“同意”或“不同意”,倘若不同意,则要说明理由。

教师对学生反馈意见要有再反馈。

倘如学生有不同意见,要对学生说明理由,要么说服学生,要么修改成绩,将最终成绩填入“终评成绩”栏。

在课业评价中,还要评价学生通用能力方面的表现和进步。

上海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实验的具体做法是,将通用能力培养和评价,结合到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实践活动表现的评价之中,将通用能力指标具体化为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8项指标,包括上课出勤、课堂纪律、完成作业、对团队课业所作的贡献、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甚至对课改的态度等。

从实验情况看,这些指标针对高职学生目前的状况,同时具有可操作性,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管理的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他们将通用能力的评价标准分为“很好”“较好”“一般”“须努力”4个标准等级。

由谁来填写“成绩”栏,可由教师灵活决定。

可以由课业小组组长打分,也可由教师直接打分。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由学生自己打分,但是教师一定要认真提出评价意见,除了给出成绩,最好还要写评语。

见表6-4

表6-4         通用能力评价表

课程名称              班级      日期

评估标准

评估项目

很好

10分

较好

8分

一般

7分

须努力

6分以下

成绩

1.课程出勤情况

2.课堂纪律执行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