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6556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docx

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29页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精品教案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1、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正确表象,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圆柱的特征。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建立圆柱的正确表象,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圆”。

  还记得圆是什么图形吗?

(平面图形)

  2.出示“柱”。

  老师只要在后面添上一个字,马上就变成立体图形了,同学们猜是什么?

  (由圆到圆柱,推想发现圆柱是立体图形。

  3.想圆柱。

  相信同学们都见过圆柱,想想印象中的圆柱是长什么样子的?

  (唤起学生对圆柱的已有经验。

  4.摸圆柱。

  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袋立体图形(袋子里有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里面就有圆柱,同学们尝试不用眼睛看,就凭双手摸出来。

  5.谈圆柱。

  在刚才摸的过程中,你是怎样区分圆柱体与长方体、正方体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看来这圆柱还真是与众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认识它。

 独立自主——学“圆柱”

  1.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

  (出示实物圆柱)这是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如果从一个角度看它,最多只能看到两个面,所以通常我们把圆柱体画成下面的形状——课件演示从实物的圆柱到数学中的圆柱的抽象过程。

  2.自学课本,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拿起圆柱自学课本第31页的内容,看看介绍了圆柱的什么知识。

  3.分享自学成果。

  4.加深理解,学生互相指一指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我们认识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请同学们拿起圆柱指给旁边的同学看看。

  5、以制作一个圆柱的话题为主线,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

  如果要做一个这样的圆柱,需要剪出哪些图形来制作呢?

  除了需要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做圆柱的底面以外,那侧面应该用什么图形做呢?

同学们猜一猜,如果把侧面剪开,展开后可能是什么图形?

动手剪一剪看。

  怎样剪才能得到长方形?

  (通过猜想到动手操作,验证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长方形。

  6.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和高的关系。

  为什么剪出来的长方形有长有短、有宽有窄?

长方形的长和宽究竟与圆柱的什么有关系呢?

同学们讨论讨论。

  7.汇报并总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

  小结:

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配合课件演示)

  8.借助练习巩固特征,并从中渗透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其他情况。

  ⑴根据圆柱的侧面选择合适的底面。

  ⑵根据圆柱的底面选择合适的侧面。

  【设计意图:

以制作圆柱为主线,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这是从认知几何到实证几何的过程。

首先让学生掌握侧面展开的一般情况——沿高剪开得到长方形;然后再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将侧面展开的特殊情况(正方形)及其他情况(平行四边形和不规则图形)加以延伸,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的前提下做到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有益拓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梳理新知。

  ⑴师导。

  同学们看,我们今天学到了关于圆柱的什么知识?

  ⑵生谈。

  请同学们当推销员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圆柱……

  2.运用新知。

  ⑴基本练习(以书面的形式出现)。

  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面,它们是()的两个圆。

  ②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面。

  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圆柱有()条高,它们的长度都()。

  ④如果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宽等于圆柱的()。

  ⑵判断说明。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圆柱,为什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34页的例l一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2—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教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教师出示上节课实验用的罐头盒,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

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商标纸,再打开,展开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教师:

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学生:

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往的高。

    教师:

那么,圆柱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圆柱的侧面积。

  板书课题:

圆柱的侧面积。

  教师:

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教师边叙述边摸着圆柱的侧面演示给学生看,指出侧.面的大小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教师:

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因拄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例面积。

    教师:

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板书上面等式:

  2、教学例1:

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做完后,集体订正。

    3、小结。

    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4、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教师:

请大家把上节课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

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教师指着圆柱的展开图,“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使大家明确: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十两个底面的面积

教学例2。

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教颊:

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学生:

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半径,求表面积。

教师:

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应该先求什么?

·后求什么?

使学生明白:

要先求圆柱侧面积和底面积,后求表面积。

教师:

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这个圆柱。

随后教师出示圆柱模型,将数据标在图上。

教师:

现在我们把这个圆柱展开。

出示展开图。

 让学生观察展开图,“在这个图中,长方形的长等于多少?

宽等于多少: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圆柱的底面积应该怎样求?

    指名学生回答,注意要使学生弄清每一步计算运用什么公式(如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等)。

    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学生计算结果的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做完后,集体订正。

6、教学例3。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教师:

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学生:

己知圆柱形水桶的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

求做这个水桶要用多少铁皮。

    教师:

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了什么?

如果把做这个水桶的铁皮展开,会有哪几部分?

    使学生明白:

水桶没有盖,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教师:

要计算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应该分哪几步?

    指名学生回答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做完后,集体订正。

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舍的。

由此指出:

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人法取近似值。

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7、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

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

这道题已知什么?

应该怎样求侧面积?

  使学生明白可以直接用底面周长乘以高就可以得到侧面积。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行间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练习七的第2~~5题。

    

(1)第2、3题,是分别求圆柱的例面积和表面积,要求学生正确选用公式,认真仔细地计算。

    

(2)第4题,圆柱形沼气池·的形状和特点要向学生说明(特别是城市里的小学生),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要弄清求的是圆柱哪些部分的面积。

    (3)第5题,是先实际测量,再计算的题目,可以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每组要量的茶叶筒的大小可以是不一样的。

   4、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的第6、7题。

    第6·题.是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半径,求圆柱的高。

这样就要把求圆柱的侧面积的运算顺序颠倒过来。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7题,是求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的用料:

S=ΠR十2ΠH≈63

四、回顾整理内化提高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二余下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回顾再现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练习二第14题: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第②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对于求侧面积较有利。

但在求底面积时,要先应用C÷π÷2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练习二第13题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

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7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

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

(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

(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6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

(2)集体评讲,让学生理解计算“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就是计算硬纸轴的侧面积,卫生纸的宽度就是硬纸板的高度。

5、练习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

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

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练习二第8、10、15、17、18及20题完成在作业本上。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3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

P19-20页例5、例6及补充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

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

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② 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 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

50×2.1=105(立方厘米)

 答:

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

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

0.5×2.1=1.05(立方米)

 答:

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

0.005×2.1=0.0105(立方米)

 答:

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4)做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引导思考:

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V=πr2h)

4、教学例6

(1)出示例5,并让学生思考:

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

(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 杯子的底面积:

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

50.24×10=502.4(cm3)=502.4(ml)

5、比较一下补充例题、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做第21页练习三的第1题.

2、练习三的第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3、4题。

板书: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或V=πr2h

例6:

① 杯子的底面积:

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

50.24×10=502.4(cm3)=502.4(ml)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回顾再现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并指名板演。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练习三第7题。

学生思考:

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

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

因为V=Sh,所以h=V÷S。

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3、练习三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

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9、10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9、10两题。

(2)评讲第9题:

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

必须先求出什么?

怎么求?

(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

(3)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

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

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完成“一课三练”的相关练习。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圆锥体一个、将附页2的图剪下来、每生自备一个圆锥形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

谁想说说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出示圆锥:

同学们认识它吗?

这是什么形状?

师:

它也有一个名字叫圆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圆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回答:

圆锥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让学生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让学生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学生理解: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启发学生总结圆锥的特征是:

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让学生思考:

怎样测量的圆锥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

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得出:

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

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

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回顾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