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7104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77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0页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docx

秋新教材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2020新教材苏教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套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1给动物分类

2鱼类

3鸟类

4哺乳类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5运动与位置

6不同的运动

7运动的快慢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8力与运动

9弹力

10摩擦力

11浮力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12点亮小灯泡

13导体和绝缘体

14电路暗箱

15生活中的电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

16常见的岩石

17认识矿物

18矿物与我们的生活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1给动物分类

教学目标

1、懂得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并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有脊椎这一标准给动物分类。

2、引导学生通过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动,探究脊椎的特点,研究脊椎的作用。

3、能够根据脊椎动物的特点,找出一些动物的脊椎。

4、知道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脊椎动物,通过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动研究脊椎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脊椎动物的特点,能够学会给动物分类,画出脊椎动物的脊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动物的图片、做脊椎模型的一些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第1页上的小诗。

遥远的天空中,

举行着一场飞行赛。

猜猜,谁的耐力最强?

茂密的雨林里,

举行着一场音乐会。

猜猜,谁的歌喉最美?

广阔的草原上,

举行着一场运动会。

猜猜,谁的速度最大?

……

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猜一猜,飞行赛中谁的耐力最强?

音乐会中谁的歌喉最美?

草原的运动会上,谁的速度最快?

3、教师小结:

这首小诗描述的是动物王国中的情景,三个小节分别描述了飞行的动物、昆虫、草原上的动物三大类。

对于动物,我们有哪些了解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动物大家族的秘密。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会给动物分类。

4、板书课题:

1给动物分类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

认识动物园中的动物

1、出示课本第2页的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动物园中的动物有哪些?

他们分别住在哪个区?

预设:

食肉动物区——老虎、狮子、熊、狼

灵长类区——猩猩、猴子

食草动物区——斑马、长颈鹿、大象

海洋动物区——企鹅、鱼、海龟、河豚

珍禽区——丹顶鹤、鹦鹉、孔雀、老鹰

2、动物园将这些动物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区域,其实是按一定的标准将这些动物分成了各种类别,很明显,动物园是按照动物的类型给动物分类的。

同学们,你们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吗?

3、出示课本第2页下面9种动物的图片,学生仔细看一看,了解这九幅图片中分别是哪些动物?

这些动物有哪些特点?

他们可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

预设:

分类标准一:

按照活动区域分类。

天上飞的——丹顶鹤

水里游的——小丑鱼、海豚

地上跑的——孔雀、蚂蚁、蜗牛、长颈鹿、猫、大象

分类标准二:

按照鸟类、昆虫类、鱼类、兽类分为四大类

鸟类——丹顶鹤、孔雀

昆虫类——蚂蚁、蜗牛

鱼类——小丑鱼

兽类——长颈鹿、海豚、猫、大象

4、教师引导:

如果是生物学家来给这些动物划分的话,他会根据这些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请大家学着生物学家的分类标准,按照这些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丹顶鹤、孔雀、小丑鱼、长颈鹿、海豚、猫、大象

无脊椎动物——蚂蚁、蜗牛

活动二:

摸脊椎,了解脊椎的特点

1、教师引导:

脊椎动物都含有脊椎,我们人类也属于脊椎动物。

那么脊椎有哪些特点呢?

下面我们就来相互摸一摸我们的脊椎,初步了解脊椎的特点。

2、同学之间相互摸一摸脊椎,初步了解脊椎的特点。

预设:

脊椎是一节一节的。

脊椎是连起来的,不是分开来的。

脊椎是弯曲的。

3、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的脊椎模型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脊椎的特点。

引导:

这些一节一节的脊椎连起来以后,有什么作用呢?

下面我们进一步探究颈椎的作用。

活动三:

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的作用

1、教师引导:

要想研究脊椎的作用,我们还是通过动手做一个颈椎的模型来研究吧。

2、出示课本第3页下面的做脊椎模型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做脊椎模型所需的材料及制作方法等等。

制作材料:

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布、剪刀等。

制作步骤:

第1步:

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

第2步:

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

第3步:

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

3、学生按照操作步骤制作脊椎模型。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模型的制作情况,并相机指导。

4、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的脊椎模型。

5、教师引导:

同学们,脊椎模型做好了,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脊椎的作用。

操作方法:

第1步:

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第2步:

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6、学生按照要求操作,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脊椎的作用。

7、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当我们把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用手指将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时,脊椎模型就顺着手指的方向向一侧倾斜。

当我们将上面的线轴向不同方向倾斜的时候,脊椎模型就顺着手指的方向,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在脊椎运动结束之后,稍一用力,脊椎又可以恢复原状。

这说明,脊椎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的运动能力。

活动四:

找一找动物的脊椎

1、同学们,刚刚我们了解了脊椎的特点,研究了脊椎的作用,下面让我们来找一找动物的脊椎。

2、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的5幅插图,了解这5幅插图中的动物,然后用笔把这些动物的脊椎描画出来。

学生动手寻找这些动物的脊椎,并且将脊椎描画出来,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

刚刚,同学们把书本上5种动物的脊椎都描画了出来,下面,我们再来看几种动物,请大家也把这些动物的颈椎描画出来。

出示学生活动手册上的第一道题目,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动物的脊椎,并且用彩色笔把它们描出来。

4、脊椎动物是有脊椎的,而无脊椎动物是没有脊椎的,当我们看到一种动物的时候,首先要区分它是否属于脊椎动物。

5、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9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动物的名称及特点,再看一看他们是否有脊椎,然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这9种动物分别是:

蜗牛、蚊子、水母、河蚌、青蛙、小鸟、猴子、鲨鱼、蚯蚓。

脊椎动物——青蛙、小鸟、猴子、鲨鱼

无脊椎动物——蜗牛、蚊子、水母、河蚌、蚯蚓

活动五:

我国的动物资源

1、教师介绍:

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拥有哪些野生动物吗?

2、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我国的野生动物。

其实,我们国家的野生动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家熟悉的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等等。

3、出示课本第5页下面的7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几幅图中的动物。

4、对于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扬子鳄,同学们都比较熟悉,而其他的三种动物,有的同学不太熟悉,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介绍鹦鹉螺、宽尾凤蝶、朱鹮等三种动物,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这三种动物的有关知识。

鹦鹉螺基本上属于底栖动物,平时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行。

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

通常夜间活跃,日间则在海洋底质上歇息,以触手握在底质岩石上。

生活在海洋表层一直到600米深,适应不同深度的压力。

鹦鹉螺是肉食性动物,食物主要是小鱼、软体动物、底栖的甲壳类、特别以小蟹为多。

宽尾凤蝶是凤蝶科,宽尾凤蝶属昆虫。

翅展115-130毫米。

体、翅黑色,翅面散生黄色鳞片。

宽尾凤蝶一般在林缘及开阔地活动,喜欢滑翔飞行,飞行时后翅不扇动。

喜欢访花与吸水,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

朱鹮,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

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

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只。

5、同学们,这些动物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他们都是脊椎动物吗?

请同学们根据脊椎动物的特点判断一下。

脊椎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朱鹮、扬子鳄

无脊椎动物——鹦鹉螺、宽尾凤蝶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脊椎动物,了解了脊椎的特点和作用,学会了按照是否有脊椎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并且认识了一些脊椎动物。

课后,请大家仔细观察周围的动物,想一想它们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1《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课题

给动物分类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4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动物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科学探索目标

1、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

2、摸脊椎,体验脊椎特点。

3、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2、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特点。

3、了解珍贵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意识。

重点

了解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能给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难点

制作脊椎模型,探究脊椎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动物世界》片头视频,提问:

你们认识哪些动物?

2、进一步提问:

你去过动物园吗?

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

展示动物园参观示意图。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动物园里的动物是怎么分区的?

归纳:

按照某种标椎分区,比如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珍贵程度、进化程度等。

观看视频,回答

看图回答

交流

从视频和旅游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知道动物的种类很多,应该进行分类。

讲授新课

一、给动物分类

1、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

提示:

首先确定分类标准。

把分类情况记录下来。

2、生物学家是怎么给动物分类的呢?

明确:

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具有脊椎的动物叫脊椎动物。

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3、展示脊椎图片,让学生辨认脊椎。

4、常见的脊椎动物有哪些?

5、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哪些?

二、摸脊椎活动

1、活动要求:

两位同学互相合作,摸摸对方的脊椎是什么样的。

每人体验一次。

提示:

首先找准脊椎位置。

2、体验交流:

脊椎是高等动物的特征。

脊椎摸上去是一节一节的。

3、思考:

脊椎连接起来有什么作用?

三、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

(一)做脊椎模型

1、准备材料:

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带、剪刀。

2、制作步骤

①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

②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

③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

3、试一试

①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

②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二)研讨

1、脊椎有什么作用?

明确:

脊柱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2、如果脊椎不是一节一节的,而是一整根,那我们的身体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明确:

身体不能自由活动。

四、课堂练习

1、找找这些动物的脊椎,用彩色笔描绘出来。

2、你能像生物学家一样,将这些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吗?

五、拓展提高

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等。

提问:

它们都是脊椎动物吗?

 

小组内确定标准给动物分类

 

阅读教材

 

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脊椎

列举

 

两人合作,互摸脊椎,体验交流

 

认识材料

 

制作模型

 

动手试试

 

研讨交流

 

做练习

 

阅读教材

回答

 

给动物分类需要一定标准。

按不同标准会有不同分类。

 

了解并学会生物学家给动物的分类。

 

了解常见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了解脊椎特点

 

实验探究脊椎的作用。

 

知识检测

 

提高保护意识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脊椎是高等动物的特征,它能使身体自由活动。

生物科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把动物分为两大类: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需要爱护它。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2.鱼类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2 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 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 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

类等)的共同特征。

● 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9.1 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 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属于课标生命科学领域中年级段的课程内容,其学习目标是能描述生物的特征,能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可以描述某一种动物(如:

鱼)的共同特征,能在兴趣的驱使下设计探究方案并完成探究活动,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调整。

《鱼类》是本单元的第二课。

“鱼类”之所以安排在分类后的第一课,是因为鱼是脊椎动物中的最低等的类群。

通过对鱼类的学习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了解其他的脊椎动物。

在以前的教材中,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物与植物》,学生了解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在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土壤与生命》中,学生知道了动物的生存离不开它们的生存环境。

本课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了解鱼的特征与它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鱼的哪些特征让鱼能适应水生环境。

同时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并通过经历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展示交流6个流程,让学生逐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而教学难点则是学生能根据同学之间的分享和教师的建议修改实验方案,必要时能在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调整实验方案。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都有过观察鱼的行为,对于鱼是比较熟悉的,不过那些观察更多的是基于好奇心的驱使和随意性的观察行为。

因此,本课的教学更多地是带领学生有计划有流程地观察鱼,并通过实验了解鱼鳃和鱼鳍的作用,知道鱼的哪些特征有助于它在水中生活。

本科教学中涉及到的“水中溶解得有气体”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没有接触过,教师要做一些相关的介绍。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侧重点是带领学生尝试设计实验、修改设计方案等一系列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鱼类的共同特征。

2.认识鱼类特有的鱼鳃和鱼鳍。

3.知道鱼是用鱼鳃来进行呼吸,通过鱼鳍来运动的。

科学探究:

1.用各种感官观察鱼,找到鱼类的共同特征,能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2.小组成员尝试设计活动方案验证猜测,并能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3.知道科学探究要经历“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展示交流”6个科学探究的流程。

4.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

科学态度:

1.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知道运用一些常用生活器具也能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认识到所有的生物与它所生存的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鱼类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有鱼鳃、鱼鳍

【教学难点】

能设计、修改实验,通过实验了解鱼的呼吸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和视频、空塑料瓶。

学生材料:

大塑料盒、小塑料盒、小网兜、鱼、色素、滴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物引入

教师谈话:

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

(鱼。

)这种鱼你认识吗?

对的,这就是我们特别熟悉的锦鲤。

对于我们大家这么熟悉的动物---鱼,我们今天会学习哪些知识呢?

板书----鱼类。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

认识鱼类

1.出示图片:

这些鱼中,你见过哪种鱼?

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它们呀,分别是鳜鱼、黑鱼、花鲢鱼、花鲢鱼。

2.教师谈话: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鱼,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没有难度,有学生可能会说出动物的共有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聚焦于鱼类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生活在水中、有鳃、有鳍……)

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板书:

生活在水中、有鳃、有鳍(如果学生能说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老师也可以板书出来)

4.刚才我们大家一起找到了鱼类的一些特征,那现在老师问你们:

鱼是不是都长成梭形的?

你有没有看到过不是梭形的鱼呢?

黄老师今天被下面三种动物给难住了,不知道它们到底算不算鱼类,你帮黄老师分辨一下,看看它们到底是不是鱼类?

(出示海鳗、鳐鱼、河豚的图片)

5.小组内讨论:

这三种动物是不是鱼类?

或者说它们当中有没有鱼类?

6.小组讨论结束后汇报讨论结果:

如果你不同意其他小组的发言,可以质疑,但要说出理由,其他同学有想说的也可以说说。

7.得出结论:

它们都属鱼类,都是脊椎动物。

活动二:

认识鱼的鳃和鳍

1.鱼鳃和鱼鳍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典型特征,你观察过鱼的腮和鳍吗?

猜猜它们的作用可能是什么呢?

2.出示鱼鳃图片:

有同学仔细观察过鱼鳃没有?

鱼鳃是什么样子的,有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如果能有学生上去介绍,老师可在学生介绍完后进行补充,如果没有学生上去介绍,教师可根据图片进行介绍:

鱼鳃的鳃盖下是鲜红颜色的鳃丝,鳃丝细细的,一排排的排列着。

3.出示鱼鳍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哪些位置长得有鱼鳍?

这些鳍都是成对出现的吗?

如果根据鱼鳍生长的位置给它命名,你觉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

活动三:

观察游动的鱼

1.教师谈话:

同学们是不是特别羡慕鱼儿能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那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游动的呢?

2.老师待会会给每组发一条鱼,问:

如果你拿到鱼后会准备怎样观察?

3.学生汇报:

(1)我会看看鱼身体的哪些部位参加了运动;

(2)仔细观察参加到鱼的运动中的各部位是怎么运动的?

如:

鱼的哪些部位参加了游动的活动中,这些部位是怎么运动的?

哪些部位参加到了转弯的运动中,是怎运动的?

呆在原地的时候呢?

向后运动呢?

……

4.学生明确观察方向后老师发给每个小组一条锦鲤,同学们可边观察边小声讨论。

5.小组观察结束后交流汇报各组的发现。

6.师生归纳:

鱼在游动时,鳍各有分工,且相互合作,某一动作需要多个鳍相互作用。

背鳍--保持侧立的平衡;胸鳍--保持平衡,有时也辅助上升和下潜;腹鳍--保持身体平衡;臀鳍--协调身体,保持平衡;尾鳍--控制运动方向、前进的推力(出示鱼游动的视频,让学生再次验证刚才大家的发现)。

活动四:

鱼是怎样呼吸的?

1.教师提问:

刚才大家研究了鱼在水中的游动,我们知道,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那么鱼在水中是怎么呼吸的呢?

2.教师介绍:

其实自然界的水里溶解得有空气。

大家看看老师手中瓶子里的水,这是老师刚才从自来水管中接的半瓶水,看看老师用力摇动后,水中有什么产生了?

(有少量气泡产生。

3.教师谈话:

自然界的水中溶解得有少量的空气,那鱼是怎样进行呼吸的呢?

4.刚才有同学说到鱼是用鳃来呼吸的,怎样才能观察鱼鳃的工作呢?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鱼嘴和鳃盖的张合之间的关系)

5.根据鱼嘴和鳃盖之间的张合关系,你有什么猜测?

怎么验证你的猜测?

6.要了解水是怎样流经鱼的身体的,可以怎样设计实验?

(学生思考后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引领学生设计实验。

生:

把鱼放到水里,看看水是怎样从鱼嘴进去的?

(师:

水是无色透明的,我们怎样才能看到水的流动呢?

----生:

加色素,最好是食用色素。

7.师:

如果在整个盒子里面都加上色素,还能明显地看到水的流动吗?

(生:

不能。

)师:

那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

将色素用滴管滴在鱼嘴前方观察。

8.出示视频-----鱼的呼吸。

9.师:

鱼在盒子里游来游去,不乖乖听话去吸我们加了色素的水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

给一个比较小的盒子,盒子的空间和鱼的身体差不多大,控制鱼身体在盒子里的运动。

10.分组设计、整理实验方案。

11.交流汇报,学生完善活动方案。

(课件出示完整的实验方案)

12.各小组实验,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实验,对有需要的小组及时给予支持。

(温馨提示:

1、不用把鱼从大盒子中搬到小盒子中,只需轻轻地把小盒子放到大盒子中舀上鱼即可;2、等鱼安静下来再滴色素;3、如果小盒子的水全被色素弄浑了,可以轻轻把鱼捉到大盒中,倒掉小盒中的水再来一次。

13.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14.师生小结:

吸进鱼嘴的水和鳃部排出的水的含氧量是不同的。

鱼鳃的鳃丝有大量的微血管,在水流过的时候完成气体交换,从而获得氧气。

(结合三年级上的“人的呼吸”来理解鱼的呼吸)。

三、拓展学习

1.除了以上特征,你还知道鱼的哪些特征?

鱼的这些特征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吗?

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2.如:

鱼背部的颜色和腹部一样吗?

你觉得鱼和背部的这个特点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鱼的身体表面摸起来是怎样的?

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它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

四、归纳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知道了鱼有哪些特征?

它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何联系?

(所有生物特征和它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科学探究中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实验验证!

【板书设计】

2.鱼类

共同点:

生活在水中鱼鳃(呼吸)鱼鳍(运动)

2鱼类

教学目标

1、说一说我们见过的鱼的种类,了解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知道鱼类也属于脊椎动物。

2、认识鱼的鳃和鳍,了解鱼鳃和鱼鳍的作用。

3、通过观察,了解鱼在前进、拐弯的时候,各部位的鱼鳍是怎么动的。

4、通过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了解鱼是怎么呼吸的,探究鱼鳃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