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7200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23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docx

物流的定义与分类

第一节物流的定义与分类

一、物流的定义

物流(Logistics)的最初定义来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军事后勤保障。

那时的物流是作为军事科学的一个分支,即从事采办、保障和运输军事物资、人员以及设备的活动。

对于那时的物流,我们可以理解为:

在准确的时间,将正确数量的人力、食品、武器、弹药,运送至精确的地点,在战斗中供应前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军事上的后勤概念逐渐被引入了经济生活。

进入六十年代以后,由于西方管理科学研究的重点从生产领域转向服务领域,由此形成了“PD”的概念(PhysicalDistribution):

即从生产厂家到用户的“货物配送”或“实物分销”。

而当日本引入logistics的概念时,其内涵似乎与PD的概念类似。

因此,当我国从日本引入这一概念时就将这一概念称之为“物流”。

当物流的概念用于工商界时,其含义便成为:

一个企业对其原材料管理、货物运输和仓储、集散之间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物资流通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们已不能满足于原先那种分割式的物资流通模式,逐步要求形成一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LogisticalManagementSystem)。

物流在日本发展的成功,引起了各国的关注,物流的概念也逐步被各国所接受,并由此引申出对物流一系列新的理解。

目前,比较权威的对物流概念的定义来自于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

该协会认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有效流动和存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过程(Logisticsistheprocessofplanning,implementing,andcontrollingtheefficient,cost-effectiveflowandstorageofrawmaterials,in-processinventory,finishedgoodsandrelatedinformationfrompointoforigintopointofconsumptionforthepurposeofconformingtocustomerrequirements)。

表2-1反映出目前各国不同组织和有关专家对物流的一系列不同的理解,但从表中所列的这些对物流的理解中可以看出,其内涵大同小异。

当前对于物流概念的不同理解表2-1

序号

定义

出处

1

物资实体(物资及其载体)的物理流动过程,即物资场所(位置)的转移及时间的占用。

[2]

2

物流涉及信息、运输、存货、仓储、物料搬运和包装等的集成。

[3]

3

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

[6]

4

物流是把消费品从生产线的终点有效地转移到有关消费者的广泛活动。

5

物流学是研究对系统(企业、地区、国家、国际)的物料流及有关信息流进行规划与管理的科学理论。

德国:

R.尤尼曼

[25]

6

物流是为消除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场所间隔和时间间隔的物理性经济活动。

包括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活动等。

日本:

菊池康也[24]

7

物流是指克服时间和空间间隔,联结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包括废弃和还原在内的一切资材的物理性移动的经济活动。

具体地说有运输、保管、包装、搬运等物资流通活动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活动。

林周二(原东大教授).《现代“物”的流通》

8

物流是指克服时间和空间,联结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创造产品的部分形体和性质效用的包括废弃和还原在内的一切物资的物理性移动的经济活动。

具体地说有运输、保管、包装、搬运、流通加工等物资流通话动及与之有关的信息活动。

阿保荣司(原早稻田大学教授)。

《新版物流基础》

9

物流是指有关“物”的流通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信息流通。

统计审议会回复

咨询报告的定义

10

物流是指为使制造上的努力与销售上的最终目标相一致所进行的必要的侧面援助。

也就是说将适当数量的产品在适当的地方用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地方进行供应。

为此需要把仓库场所、运输方法、保管方法以及通信方式等适当地组合起来。

EW.斯迈基和

B.J.拉窿选

着,(唐泽丰译

《物流概论》)

11

物流是指从资材到服务,从产地到销地的物理性移动过程。

P.D.昆巴士着,

(唐泽丰译《物

流概论》)

12

物流是根据销售方针使生产据点或储存据点的生产资料或消费资料由接受订贷而向顾客处移动的展开过程。

D.J.爱罗特着,

(唐泽丰译《物流概论》)

13

物流是将货物由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的经济活动。

包括包装、搬运、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活动领域。

日通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

14

物流是产品从生产者到需求者的物流性移动所必要的各种活动,其中包括装卸、运输、通信等。

日本通产省对物流的解释

 

现代意义上的综合物流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物流活动进行整合。

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对现代意义上的综合物流就有了自己新的理解。

由这一理解可以形成以下对物流概念的定义:

现代物流是指经信息技术整合的,实现物质实体从最初供应者向最终需求者移动的物理过程。

这一对物流的理解至少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对于物流需求者而言,物流的各个环节不再独立面对物流需求,而是作为整个物流的有机组成部分。

2、通过物流的信息共享,以消除原先物流过程中的时滞现象和不增值的环节。

3、完整的物流成本应该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开始直接到商品送达消费者的全部物流费用。

但是,传统物流过程中的许多成本被掩埋在流通过程的各个环节,造成流通成本过高而又难以消除。

然而,通过整合的物流,则可以减少原先因多环节造成的物流成本,以及显现出隐含着的物流成本。

4、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使原先无法整合的物流的各个环节能够整合,由此出现所谓的“第三方物流”,即专门从事整合性物流业务的社会组织,进而使所谓的“第四方物流”都可能变为现实,即从事物流业务的社会组织甚至不需要自己直接具备承担物资物理移动的能力,而是借助于自己所拥有的信息技术和为实现物流所需要的充分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并加上对于物流运作胜人一筹的理解,就可以开展物流服务。

关于多方物流的概念我们将在本章的后面有更详细的阐述。

5、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

物流服务的质量体现在所谓的“6R”方面,即适当的质量,适当的数量,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好的印象以及适当的价格。

概括地说,就是在需要的时间,在需要的地点,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提供需要的物资,这是JIT(Justin-time,准时性)的思想。

而要做到这一点,按照传统的物流方式显然是不行的。

而是应该通过信息技术,将物流的各个环节连成一个整体,按照统一的供货计划准时地实现物资流动。

二、物流系统的目标

一个有效的物流系统所追求的一般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服务

物流系统是流通系统的一部分,它联结着生产与消费两个环节,因此要求物流系统应具有很强的服务性。

这种服务处于从属地位,这就要求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并树立“用户第一”观念。

物流系统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是其服务性的具体体现。

在技术方面,“准时供货”、“柔性供货”等,正是为了提供良好的服务。

2.准时性(JustinTime)

准时性不但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用户对物流提出的较为严格的要求。

因为,准时制不能容忍在物流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的浪费。

因此,物流速度问题不仅是用户提出的要求,而且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快速、准时既是一个传统目标,更是一个现代目标。

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发展,这一要求变得更加强烈了。

追究准时制,促使人们在物流领域采取的诸如直达物流、多式联运、高速公路系统等一系列管理和技术。

关于准时制将在后面有详细论述。

3、节约

节约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规律,在物流领域中除流通时间的节约外,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商品使用价值,所以依靠节约来降低投人,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

因此,物流过程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就是依靠节约成本来实现的。

在物流领域推行的集约化方式,提高单位物流的能力,采取的各种节约、省力、降耗措施,正是节约的体现。

4、规模优化

以物流规模作为物流系统的目标,目的是为了追求“规模效益”。

规模效益问题在流通领域如在流通领域一样,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物流系统比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差,往往难以形成规模化的要求。

当前大量出现的所谓“第三方物流”正是走物流的集约化道路。

5、库存调节

库存调节是物流系统本身调控的要求,当然,也涉及到物流系统的效益。

物流系统是通过本身的库存,起到对社会物流需求的保证作用,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

在物流领域中正确确定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和库存分布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三、物流的分类

随着物流概念的拓展,物流从军事领域延伸到了企业内部的供应保障,进而又进一步引申到经济的流通领域和生活领域。

由此,产生了不同意义上的物流。

这些物流既有共同的内涵,又有各自不同的关注范围。

一般,我们可以把物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军事领域

军事领域的物流概念是现代物流概念的来源。

在军事上,物流是支持战争的一种后勤保障手段,是伴随战争和战场的转移而发生的军事物资的运动。

最初,这种活动本身完全不是经济活动。

所以,它也具有和一服经济活动的“物流”具有不同的特点。

近年来。

随着军事科学的发展,军事物流已纳入军事经济系统之中。

尤其在和平时期。

“经济性”的比重正在加重。

因而军事领域的物流又出现了新特点。

使其外延不但涉及政治、军事,而且也必然涉及分配、调度及各种购销活动。

2、生产领域

对于物流的研究并非始于流通领域,而是始自生产领域,是以生产企业为中心,形成对物流系统的认识。

生产领域对物流的理解,也有广泛的和较狭窄的两中理解。

广义的理解是指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全部活动,即从供应开始,延伸到生产加工,甚至延伸到销售。

狭义理解有两种,一种是专指以生产企业涉及购销活动的物流;一种是生产加工范畴中物料的物流。

很明显。

这二种理解都有其各自特点。

3、流通领域

物流与流通领域有天然不解之缘,许多国家将物流理解为,是伴随着社会的再生产分配、交换而发生的商品实体物理性位移,甚至认为,物流就是流通领域之事。

流通领域的物流是典型的经济活动,这个经济活动的重要特点是,购销活动、商业交易、管理与控制等活动与物流活动密不可分。

在进入网络化时代,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由此产生的企业对企业的电子交易行为(BtoB)必然产生大量的商品实体的物理性的位移,使物流主体更趋向于流通领域。

4、生活领域

在生活消费领域也存在着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对支撑日常的生活是不可少的,也是使生活更为科学化,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现代化生活节奏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生活领域的物流现在研究较少,但是随着BtoC的电子商务的开展(企业对个人消费者),物流进入个人生活领域将成为现代物流的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物流与商流的关系

一、商物分流

商物分流是物流发展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所谓商物分流,是指商品流通中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已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

社会进步使流通从生产中分化出来,并使流通领域本身随着现代大生产的分工和专业化而进一步地分化。

由此在流通领域出现了流通职能的细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流通过程中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这两种不同形式出现了更明显的分离,从不同形式逐渐变成了两个有一定独立运动能力的不同运动过程,这就是所称的“商物分流”。

“商”,指“商流”即商业性交易,实际是商品价值运动,是商品所有权的转让,流动的是“商品所有权证书”,是通过货币实现的;“物”即“物流”,是商品实体的流通。

本来,商流、物流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进行一次交易,商品便易手一次,商品实体便发生一次运动,物流和商流是相伴而生,两者共同运动,只是运动形式不同而已。

在过去,流通大多采取这种形式,甚至今日,这种情况仍不少见。

商物分流前后的形式如图2-1所示,如果以物流本身的特殊性与商流过程分离,与商流过程合一比较,显然要合理得多。

图2-1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商流和物流也有其不同的物质基础和不同的社会形态。

在流通这一统一体中、商流明显偏重于经济关系、分配关系、权力关系,因而属于生产关系范畴。

而物流明显偏重于工具、装备、设施及技术,因而属于生产力范畴。

所以,商物分离实际是流通总体中的专业分工和职能分工。

物流科学正是在商物分流基础上才得以对物流进行独立的考察,进而形成一门新兴的科学。

例如,一些随着现代物流开展而发展起来的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在一个区域内建立起自己的物流服务网络,在网络的节点上形成一个一个的物流中心,为多家制造企业和商业组织服务。

商品通过物流服务企业的网络实现物资的流动,但商流仍按照原先的途径进行。

在此过程中,物流服务企业并未接受这些商品的所有权的转移。

但是,商物分流也并非绝对的,在现代科学技术有了飞跃发展的今天,优势可以通过分工获得,优势也可以通过趋同获得,“一体化”的动向在原来许多分工领域中变得越来越明显。

在流通领域中的发展也是多形式的,绝对不是单一的“分离”。

商物分离运作过程如图2-2所示。

该过程的说明如下:

图2-2商物分离运作过程

1)零售商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商品供应商订货,订货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达给物流中心的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确认库存商品可以满足订货需要时,向配送中心下达出库指示。

2)配送中心根据要求向零售商配送需要的货物。

同时配送中心将商品出入库的有关数据传达给物流中心的信息中心,商品库存量的减少数据和在库状况记入信息中心的数据库。

3)在库量减少到一定水平时,物流中心向商品供应商传达向配送中心补充货物的信息,以保证配送中心功能的实施。

商物分离模式的特点是:

1)保管:

取消商品在供应商的仓库内分散保管方式而代之以物流中心的配送中心集中保管。

2)输送:

原先是从商品供应商仓库至中间的批发站仓库,最后到零售商的仓库,是商物一致的输送方式。

而在商物分离模式中是由商品供应商仓库至物流中心的配送中心,然后直接送至零售商的输送方式。

3)配送:

原是有各商品供应商分别向各零售商送货,现改为由物流中心采用回路配送。

4)信息系统:

不再由商品供应商、中间批发站和零售商分头处理,而是以物流信息中心集中处理方式,用现代化通讯系统进行各环节的控制。

商物分离的优点可列举如下:

1)为了营业方便,物流中心的配送中心一般设在服务区域的交通方便的城市边缘地带,供应商之间的大批货物输送较为便利,可以缓和市内交通拥挤的现象。

2)配送中心的仓库规模大,物流作业集中。

同一地点处理的物流量大,便于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保管设施和装卸机械,大幅度地提高了物流活动生产率,同时也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3)配送中心实行回路配送,提高了运输设备利用率,降低了运输费用,对用户的服务质量也可得到改善。

4)商物分离使各部门的职能单纯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商物分离必须创造一定的条件,如商品标准化,合同标准化等,还应该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保证总公司、工厂、配送中心以及批发站之间的信息交换协同统一。

商物分离的方式有:

1)订货活动与配送活动相互分离,把自备卡车与委托运输或共同运输联系在一起,降低运输费用并压缩固定费用。

2)把在同一系统的负责一定范围的物流网络的节点合并,加强物流的统一管理,压缩流通库存,减少交叉运输,便于工厂大批量运货,提高物流系统效率。

3)减少物流中间环节,流通路线可以实施从工厂经物流中心到零售商手中,甚至由工厂直接运货给最终顾客(如:

BtoC模式)。

物流的存在依赖于商流。

因为,物流不是先于商流而存在的,而是有了买卖行为之后,才有物流。

物流虽然只是在商流确定之后实现买卖的具体行为,但如没有物流,买卖行为也无法实现。

从这一点来看,商流和物流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

随着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开展,商物分离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出现新的内涵。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大型物流中心的形成,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商流与物流的实际分离与通过信息流的虚拟整合联系在一起。

第三节外协物流

一、外协物流的概念

从稀缺经济学的角度看,无论企业规模有多大,它的物流资源总是有限的。

企业要完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送达顾客的整个物流过程,脱离了社会物流是不经济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行业内和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厂商为保持其竞争优势,不得不将主要的资源投入到其核心的业务上;与此同时,顾客的需求则越来越趋个性化,为满足迅速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厂商不得不加大物流作业费用的投入。

由于物流功能众多,物流服务区域广泛,决定一户企业的规模不管有多大,自身是无法满足其所有的物流需求。

企业物流合理化必然涉及到如何利用外部社会物流资源的问题。

企业利用外部物流资源的行为在英语中有一个术语叫“Outsourcing”,中文可翻译为“外协”所以,企业利用外部社会物流资源可称之为“外协物流”。

外协物流是从物流需求的角度出发,指的是货主企业(制造商、零售商等)使用外部专业物流服务提供者来满足自身的部分或全部物流需求。

这一概念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第三方物流服务则是从物流供给的角度来理解物流活动的。

第三方物流公司是专门向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一个外部服务提供者。

有关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在后面还有详细介绍。

二、企业寻求外协物流的原因

1、企业集中于核心业务的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在某一点形成自己的标动竞争力,这必然要求企业将其他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即所谓的业务外包。

传统“纵向一体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技术更新快、投资成本高、竞争全球化的制造环境。

现代企业应更注重于高价值生产模式,更强调速度、专门知识、灵活性和革新。

与传统的“纵向一体化”控制和完成所有业务的做法相比,实行业务外包企业更强调集中企业资源于经过仔细挑选的少数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也就是集中在那些使他们真正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技能知识上,而把其他一些虽然重要但不是核心的业务职能外包给世界范围内的专业企业,并与这些企业保持紧密合作的关系。

从而使自己企业的整个运作提高到世界级水平,但所需要的费用与目前的开支相等甚至有所减少,并且还往往可以省去一些巨额投资。

更重要的是,实行外协物流的公司出现财务麻烦的可能性仅为没有实行外协物流公司的三分之一。

把多家公司的优秀人才集中起来为我所用的概念正是外协物流的核心,其结果是使现代商业机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企业内向配置的核心业务与外向配置的业务紧密相联,形成一个关系网络(即供应链)。

企业运作与管理也由“控制导向”转为“关系导向”。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成功与否不再由“纵向一体化”的程度高低来衡量,而是由企业积聚和使用的知识为产品或服务增值的程度来衡量。

企业在集中资源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同时,通过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变得更具竞争优势。

2、利用专业公司的资源和优势,降低和控制成本并节约资本资金

如果企业没有有效完成业务所需的资源(包括所需现金。

技术、设备),而且不能盈利时,企业也会采用外协物流。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企业为完成物流服务必须对企业的现有业务进行再造和重构,那么企业将应重大调整而导致经济和时间上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选择外协物流提供服务,从而避免企业经济和时间上的损失。

许多外部资源配置服务提供者都拥有能比本企业更有效、更便宜的完成业务的技术和知识,因而他们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并且愿意通过这种方式获利。

企业可以通过外向资源配置避免在设备、技术、研究开发上的大额投资。

三、外协物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国际上,企业为集中自己的主业以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对外协物流服务的需求已成为一种趋势。

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外部的物流服务专业机构来满足企业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换句话说,企业寻求外协物流服务的行为已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这种大背景下,第三方物流服务业也因此而欣欣向荣,仅在一二十年间,许多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小公司成长为世人皆知的行业巨头,如联邦速递(FedExLogistics)、UPS全球物流公司(UPSWorldwideLogistics)等等。

1998年,FedEx公司兼并了CaliberSystem公司后,总资产已达150亿美元。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目前全世界年收入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都普遍采用了外协物流服务,邓百氏公司的《1998年全球外协物流服务研究报告》表明,全球年营业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在1998年外协物流服务的开支上升27%,比1997年外协物流服务的总开支增加近2350亿美元。

尽管外协物流的速度在迅速加快,但没有迹象表明现在已经达到顶峰。

迄今为止,全球的所有外协物流活动,约有60%集中在美国。

1998年、该地区时外协物流开支增加21%,即增加250亿美元,达到1410亿美元,而上年的增长率却只有15%。

与此同时,欧洲的外协物流活动也在增加,其中最活跃的是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

事实上,欧洲这方面开支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还要快,增长率达34%。

到1999年初,欧洲的外协物流开支已经超过920亿美元。

四、外协物流的案例----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Motors)的运输业务外协

通用汽车公司通过采用外协物流策略,把运输和物流业务外包给理斯维物流(LeasewayLogistics)公司。

理斯维公司负责通用汽车公司的零部件到31个北美组装厂的运输工作,通用汽车公司则集中力量于其核心业务上——制造轿车和卡车。

始于1991年的合作节约了大约10%的运输成本,缩短了18%的运输时间,裁减了一些不必要的物流职能部门,减少了整条供应链上的库存,并且在供应链运作中保持了高效的反应能力。

理斯维在Cleveland设有一个分销中心处理交叉复杂的运输路线,通过电子技术排列它与各通用汽车公司的北美工厂的路线,这样可以动态地跟踪装运情况,并且根据实际需求实现JIT方式的运输。

理斯维的卫星系统可以保证运输路线组合的柔性化。

如果一个供应商的装运落后于计划,理斯维可以迅速地调整运输路线的组合。

理斯维采用的“精细可视路线”技术保证了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的低库存水平。

第四节准时制与物流

JIT模式最初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在1973年爆发的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存在着大量的无效资源危机中,这种生产方式使丰田公司度过了难关,引起了日本国内和其他国家生产企业的重视,并逐渐在欧洲和美国的日资企业及当地企业场上的胜利,JIT模式被作为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受到广泛的关注,它与源自日本的其他生产方式、流通方式一起被西方企业家称为“日本化模式”,近年来,JIT模式不仅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也作为一种物流模式在欧美物流界开始流行起来。

一、JIT的概念

JIT(justintime的缩写)是“准时化生产方式”,其含义是:

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必要的数量和完美质量的产品和零部件,以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目的。

物流领域内推行JIT理念,就是要“将正确的商品以正确的数量在正确的时间内送到正确的地点”。

JIT模式与MRP(制造资源计划)十分相似,但是MRP的实施是按主生产计划的需求,在需要的时间、地点生产需用的零部件,是受主生产计划“推动”的生产方式。

而JIT模式下的零部件仅当后续工序提出要求时才生产,是一种“拉动”的生产方式,即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