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7551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明.docx

《中国古代文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明.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明.docx

中国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唯物史观、文明史观)

【考点要求】必修1第一单元、必修二第一单元、必修三第一第二单元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分封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始皇帝”的来历三公九卿郡县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度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耕作方式的改变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手工业生产方式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的发展:

市场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朱熹的理学思想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书法中国画

(3)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京剧的产生

5.选修一:

商鞅变法

【社会更替】

(1)原始社会:

远古时代----公元前2070年

形成:

夏(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2)奴隶社会:

发展:

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鼎盛:

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瓦解: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两个阶段;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3)封建社会:

战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秦汉——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前221—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220—589)

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589—907)

五代、宋、辽、夏、金、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907-1368)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1368—1840)

【总体特征】

政治:

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

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对外关系:

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先秦文明

1.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

夏商西周(前21世纪—前8世纪)

▲阶段特征: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时期。

(1)政治上:

国家产生和完善,以宗法制为核心实行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国家政权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政治权利与血缘纽带相结合;分封等级森严。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

实行井田制和集体耕作;耕作方式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3)文化上:

是青铜文化的繁荣时期,文字逐渐成熟。

▲考点扫描:

(1)政治:

一个核心:

,“家天下”局面形成。

两项内容:

(内容、特点、作用)和(内容、作用);

四大特征:

①结合;②以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③以、、一起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选官制度:

(2)经济:

农业:

耕作方式---;经营方式---奴隶

生产工具---出现,但较少使用。

土地制度---。

手工业:

纺织业—商代的玉蚕;冶炼业: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高超---,

经营方式以为主导。

商业:

和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

(3)思想文化:

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

最早文字商代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出现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学在官府,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

春秋战国(前8世纪—前3世纪)▲阶段特征:

春秋战国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时期。

政治上:

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新兴地主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统治,建立新兴地主阶级专政。

推动社会改革变法,封建制度建立(官僚体制代替贵族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形成)

经济上:

铁器和牛耕使用并推广,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封建小农经济形成并占主导;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思想文化上:

出现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教育:

教育:

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文化:

《诗经》、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考点扫描:

(1)政治:

乱:

礼崩乐坏(和遭破坏,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

变:

各国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初步形成。

封建社会形成);

分裂到统一:

秦国发动灭六国战争。

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2)经济:

生产力:

的使用和推广;男耕女织的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耕作方式从到到时代;经营方式从到)

生产关系:

逐步瓦解,确立。

经济政策:

兴修水利:

、;

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产生,三种形式并存。

商业:

商业冲破“工商食官”制度的束缚,兴起,出现许多大工商者;

四方商品都出现在中原市场上;城市发展;各种货币纷纷出现,大量流通。

(3)思想文化:

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儒家创始人—;道家创始人---;儒家重要代表----、;法家集大成者----;墨家创始人----)

学说遭冷落,学说受推崇。

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私学兴起;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和文艺有了发展。

如:

战国司南;《楚辞》;大篆

《》、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对应古希腊罗马---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古代中西方的人文主义

1.中国——人文关怀大放异彩

(1)儒家: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仁义”、“以德服人、君舟民水”

(2)其它:

道家:

崇尚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兼爱、非攻、尚贤

2.西方——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智者学派:

:

“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即美德”;重视教育,“认识你自己”。

共性:

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是古希腊人文主义最初体现。

★古代中西人文主义关注的“人”有何异同?

原因何在?

同——“人”具有伦理道德

异——西方多关注“人”的自然性,强调自我;中国更多关注“人”的社会性,注重和谐

原因——

经济上:

农耕为主与奴隶制商品经济为主的差异;

政治上:

诸侯割据战乱与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差异;

文化上:

农耕文明保守性与海洋文明开放性的差别。

(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秦汉文明

(前3世纪---3世纪)

1.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初步发展时期,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

(1)政治:

①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②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2)经济:

推行重农抑商,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①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并初步发展;②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③外贸开始:

丝绸之路

(3)思想文化:

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由“百家争鸣”到思想“大一统”,经过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科技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4)民族关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

(5)中外关系:

①丝绸之路开辟,中西之间的通商友好关系发展起来;

②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

2.考点扫描:

(1)政治:

秦---政治:

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皇权至上的。

皇帝制度:

以、、为主要特征。

中央官制:

推行,既配合有牵制,确保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地方制度:

实行。

郡守和县令(长)由任命。

两汉时期---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地方:

汉初,汉武帝颁布,解决王国问题,并加强对地方监察

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

武帝任用地位低的人参与军国大事,建立,以削落相权。

选官制度:

汉武帝实行,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经济:

秦:

①在全国确立土地私有制

②统一、、,以促进经济交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③商业:

实行政策,商业发展艰难。

汉:

农业技术改进和兴修水利--西汉发明了犁壁和播种工具耧车。

还发展起来的犁耕法。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水利有井渠、王景治理黄河。

手工业技术进步:

汉用煤冶铁,用水排鼓风冶铁提高冶铁水平;东汉出现青瓷。

商业:

实行盐铁专卖,政策进一步强化;西汉时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3)思想文化:

思想:

文化专制

秦始皇崇尚(“”);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汉武帝时形成以“”、“”为核心的新儒学,并确立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文艺:

秦统一文字,、体通行,出现草书、楷书、行书;汉赋。

科学:

造纸术发明、东汉改进。

(三)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

(3世纪---6世纪)

1.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1)政治:

①封建国家长期分裂,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②政权更替频繁;

③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④士族制度盛行,成为割据分裂的政治基础。

(2)经济:

①北方的经济几经破坏,几经恢复,延缓了发展的速度;

②江南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

③北魏开始出现均田制和租调制;④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思想文化:

①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②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4)民族关系: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2.考点扫描:

(1)政治:

政局:

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

制度:

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选官制度:

(2)经济:

农业:

《齐民要术》;翻车(灌溉工具),北魏均田制、三国屯田制推行;耕耙耱技术形成。

江南得到开发,开始赶上北方。

手工业:

发明灌钢法,并烧制出成熟白瓷;

商业:

出现草市

(3)思想文化:

宗教:

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面临严峻挑战。

文艺:

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天下第一行书”;绘画理论精辟,士大夫画家活跃,“以形写神”,其代表作《》)等有力推动绘画发展。

(四)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鼎盛时期;隋唐(6世纪晚-10世纪中)

1.阶段特征: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

(1)政治:

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③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2)经济:

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②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

③均田制;④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相对平衡的势态;

(3)思想文化:

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辉煌,兼容并蓄,领先世界,影响深远。

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

(4)民族关系:

①政府执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②民族和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5)对外关系:

①对外交通发达,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②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广泛吸纳。

2.考点扫描:

(1)政治:

完善中央集权制度

政局:

,;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政治制度:

隋、唐推行,分工明确,互相制约,三分相权,强化皇权,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外交政策:

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选官制度:

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2)经济:

农业:

江东地区出现(步犁成熟);方面灌溉工具。

手工业:

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丝织业有很大发展,出现技艺;私营手工业发展,官营手工业出现制。

商业:

商业繁荣;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分开、夜市)。

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主要商业城市(唐代长安、洛阳,扬一益二,长安出现柜坊和飞钱;广州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思想文化:

宗教:

“三教并行”

文艺:

诗歌创作繁荣的原因(略)和著名作家(诗仙--、诗圣--)。

传奇小说。

绘画: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画圣代表作《》。

绘画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书法:

楷书大家-、、等。

草书大家--、等。

★比较三省六部制和美国三权分立制

同:

都体现分权思想。

(1)分权原则:

中国—主权在君;美国—主权在民

(2)分权内容:

中国—决策、审议、执行;

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3)设置目的:

中国—加强皇权;美国—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

(4)实质(本质):

中国—封建社会皇权专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民主政治

(五)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

宋元(10世纪—14世纪)

1.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1)政治上,封建国家再次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

(2)经济上,封建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过隋唐水平;商品经济有了新发展,市坊界限打破,商品经济活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

(3)思想文化上,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理学)体系化和思辩化,科技文化艺术出现高峰,文学艺术商品化和世俗化,科技有重大突破。

(4)民族关系:

①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②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高潮,到元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又得到巩固和发展。

(5)中外关系:

①中外交流频繁,对外交往的范围空前扩大;②海上“丝绸之路”发达;③对外贸易方式以官方贸易为主,但民间贸易也空前繁荣。

2.考点扫描:

(1)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加强。

宋代---重文轻武,两府三司制.

中央:

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皇帝得以独揽大权。

地方:

将军权和财权收归中央,派做地方官,设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王安石变法:

以为中心。

元代:

中央设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地方实行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省制的开端。

(2)经济:

农业—对土地;关系普遍化。

手工业--宋末元除,迅速向内地传播;元代推广先进的纺织技术;

宋朝时,著名瓷都;元代烧制出,进入时代。

商业--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打破、限制并出现、,不受官府直接监视;有比较完备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经济功能增强,商品种类增多;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纸币;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发展。

抑商政策有松动。

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3)思想文化:

思想---儒学吸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

代表二程和。

科技----宋代的发明、用于航海和广泛应用在军事上。

管形火器出现。

文艺---宋词(豪放派代表;婉约派代表)、元散曲(元曲大家)、元杂剧(元杂剧的奠基者)、话本

绘画艺术全面发展,两宋宫廷画、画活跃;画为最大亮点,代表作《》。

★宋朝商品经济发展表现、原因、影响

1.表现:

(1)宋代仿市制崩溃,“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政府不再直接管理;草市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

(2)川蜀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交子。

(3)宋代都市商业繁荣

(4)商人队伍扩大和商业资本发展,商人实际地位有所提高。

(5)海外商运迅速发展,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等地。

在宁波、广州、泉州等地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2.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原因

(1)生产力提高。

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产品商品化。

(2)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

手工业脱离农业独立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日益扩大;地区经济分工日益明显。

(3)宋政府放松对商人的限制

3.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1)经济城市商业布局:

打破市坊界限;

(2)思想上出现了一个以“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

(3)市民阶层队伍兴起,出现游乐商业集散场所“瓦肆”;

(4)文学艺术中出现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及以习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风俗画。

4.“市”与“草市”、“夜市”的区别

(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城郊和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则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延长到夜间,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

(六)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明清(转型)

(14世纪---1840)

1.阶段特征:

是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1)政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日趋腐朽衰落;

(2)经济:

①封建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②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思想文化:

①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②传统科技进入总结停滞,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③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

④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⑤戏剧进一步发展,京剧形成。

书画艺术上,山水、花鸟画在明清画坛占着统治地位,书画艺术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厚。

出现西学东渐;

(4)民族关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把反对外来侵略和巩固国家统一相结合

(5)对外关系:

①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②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对应:

手工工场时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2.考点扫描:

(1)政治: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中央:

废(明太祖);设(明成祖)、内阁获(明宣宗)。

清朝:

雍正时设,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经济: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资本主义萌芽。

农业:

高产作物的引进(、);棉花广泛种植,成为大众的主要衣料。

手工业:

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制瓷业:

明代创造了瓷,清代出现了彩。

丝织业:

、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

商业:

大量进入市场;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徽商、晋商等涌现。

商业市镇空前繁荣,城市增强;

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江南地区),本质于。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时期,、、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3)思想: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出现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批判封建理学,否定,并主张个性自由,提倡“”、“”;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文化:

科技: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文艺:

小说蓬勃发展,四大名著(《》、《》、《》、《》)出现;

京剧的产生(时期形成)与发展(时期成熟);

绘画艺术最突出的是,写意画最能反映其风貌。

平民化和世俗化。

【历史主体】大字的为历史主体小字的为知识点的拓展

1.政治史:

早期政治制度→封建政治制度

①王位世袭制(夏启)

②分封制(目的、内容―∣对象、义务、权利∣、特点、影响、与宗法制的联系与区别)

③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影响、与分封制的联系与区别)

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基础、内容、核心、矛盾、趋势、评价)

内容―中央:

秦朝:

三公九卿(职能)→西汉:

中朝外朝(职能、作用)→唐朝:

三省六部(职能、运作流程、作用)→北宋:

中书门下,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职能、作用)→元朝:

中书省→明朝:

内阁(职能、机构、作用)→清朝:

军机处(最初目的、职能、作用)

内容―地方:

秦朝:

郡县制(作用)→汉初:

郡国并行制(结果),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设制史(作用)→唐朝:

节度使(结果)→北宋:

没收节度使兵权、派文臣到地方做官、设通判、设转运使(影响)→元朝:

行省制

★特别注意一下秦朝时期的皇帝制度(特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确立(影响)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明朝朱元璋的措施,清朝康熙的措施。

2、经济史:

①农业―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条件、特点、影响)、土地制度、耕作方式、耕作技术、生产工具、水利灌溉、水利工具、农品种、特点。

②手工业:

三种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地位与产品用途的区别)

三大行业(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特点。

③商业―商品经济:

各时期商业和海外贸易的表现,特别注意三个时期的表现(唐朝、宋朝、明清时期)、市与城市的变迁(宋前后的变化)、特点

④资本主义的萌芽:

(原因、时间、地点、特征、缓慢发展的原因)

⑤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原因、表现、影响)、海禁(原因、影响)、闭关锁国(原因、影响)

3、思想文化史:

①百家争鸣(原因、派别及主张、意义)

②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春秋→战国→西汉→宋明→明清)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主张

★还要注意一下秦朝、魏晋南北朝、隋唐、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孔子学院等儒家思想在各个时期的表现。

③传统科技(四大发明、天文学、历法、数学、农学、医学)

★特别注意中西方对比,中西方的科技交流和差异,原因、特点、影响的分析。

④文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⑤汉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⑥书法(书法名家及作品,书体及艺术特点)

⑦绘画(绘画名家及作品,各时期突出的特点)

⑧戏曲(元朝:

元杂剧―成熟、清朝:

京剧―顶峰)

【历史易混点】

1.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2.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前制为分封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