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8072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docx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总结

  篇一:

高一必修一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枣庄八中北校王永平(1,lliuxingyu69@)

  【课标解读】

  课标阐述: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领会:

  1.要求学生掌握的主干知识如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含义、内容、影响等。

  2.在学生充分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础上,再结合对夏商制度的了解,总结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领会】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命题视角】

  1.宗法制与今天“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内在联系。

  2.加强中央集权对维护国家统一、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重大意义。

  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延续的重要影响及在历史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4.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5.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的比较中认识中外政治文明的特点。

  【单元备课】

  一、《调整意见中》关于本专题内容阐述如下(★为选讲内容)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了解西周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2)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3)结合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了解汉、唐、宋、元君主专制发展的史实

  ★汉武帝削弱相权唐设三省六部宋设中书门下、枢密院(或枢密使)、“三司”元设中书省

  

(2)了解汉、唐、宋、元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史实

  ★汉平定七国之乱、实行推恩令、设刺史★北宋削弱节度使,派文臣做地方官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了解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

  (4)结合各朝代中央、地方行政机构变化的情况,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史实

  ★

(2)了解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及设内阁的史实

  (3)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的史实

  (4)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进度安排:

新授课4课时

  三、专题线索

  1.一个主题: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两大制度:

以宗法分封为代表的早期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大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最终战胜相权;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最终战胜地方分权。

  4.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五种官制:

中枢权力体系、地方行政制度、监察制度、谏议制度、选官制度。

  四、学习方略

  1.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2.理解一个重要观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两对基本矛盾:

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中央集权制度对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整体感知】

  1.时空线索

  2.知识框架

  【多元史观】

  1.用文明史观看中国夏、商、西周的制度创新

  文明史观:

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

中国夏、商、西周的制度创新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使重大而深远的。

如宗法制所形成的宗族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宗法制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和传承,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以德治国和祖国统一。

  2.用文明史观看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保持文明的稳定和连续,古希腊民主制使公民有自由民主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

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本课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及政治文明史的起点,重点涉及的早期的王位世袭、分封制和宗法制,都是中国早期政治特色的表现。

这些制度影响着以后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有些理念甚至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文明中,我国长期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浓厚的亲情观点甚至民族的凝聚力,都与古代的宗法制等有密切关系。

因此学习本课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认识我国国情,也为理解秦汉以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作合理的铺垫。

考情分析

  从近三年新课程省份高考看,分封制和宗法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从考查的知识点看,主要集中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影响等方面。

从命题形式看,往往以新材料、图片、新颖的视角切入,综合多学科知识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从题型看,主要是选择题的形式。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故在教学过程中补充适当的资料如文字、实例、实物、图表等,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使学生的理解失之于空洞,滞之于表面。

  【能力层次】

  一、知识能力

  了解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识记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和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理解商朝内外服制度的特点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特点和运用;并归纳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过程方法

  探索分析: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响、宗法观念对今天的影响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运用史料:

指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

训练学生夏朝王位世袭制、商朝内外服制度和西周宗法分封制中

  归纳共同特点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思想意识:

通过从夏朝到商朝,商朝到西周的制度沿革和创新,体会古代中国政治家的创新精神。

  爱国情感:

学习内外服制度、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度,认识中国古代高超的政治问题解决能力和完备的政治制度。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

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宗法制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教学过程】

  作为学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前提,同学们能否正确说出中国古代的朝代序列?

(留时间学生讨论)

  投影补充:

  导入课堂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大约始

  于周代,是一个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

  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是中华儿女共同

  认祖归宗的重要节日。

  请思考:

清明节作为一项传统文化,

  源于什么思想或者制度?

这种思想或制度

  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接下来,我们就研究一下“国”字。

  

(1)展示材料:

  金文“国”最形象的说明了这个字的含义,四面是边界,中间有什么东西?

(学生答:

武器、人口),武器代表什么?

(学生答:

军队)军队是用来干什么的?

(学生答:

保卫国家)对内还有什么作用?

(镇压反抗)这就意味着国家一定要有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展示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二

  材料三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礼记?

礼运》

  问题探究:

  教师:

材料一、三描述了何种社会现象?

  学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篇二: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用)

  编:

高一历史组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教学难点:

  1、商朝的内服与外服制度

  2、周礼与周朝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一: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

始于约。

已经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制度。

  2、商代:

始于约程度上具有的实际权力,但对外服及附属国的控制力是。

商王通过垄断以强化。

  知识点二:

封邦建国(分封制)

  1、西周始于,结束于2、分封制:

  

(1)背景:

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实行有效的统治。

(2)实施者:

  (3)目的:

保证,拱卫王室。

(4)分封对象:

  ①主体:

  ②异姓诸侯国,包括等。

(5)分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分封制的评价:

①通过分封,。

  1

  ②周王确立了。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

④消极影响:

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

  知识点三:

宗法制

  1、目的:

为巩固2、核心:

  3、实质:

是周人把

  4、

  内容:

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①大宗是指。

  ②小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不仅是关系,也是关系。

  5、对宗法制的评价:

  

(1)保障各级贵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利于。

(3)强化了______________。

6、礼乐制度:

即周礼,是各级贵族的

  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1、西周的诸侯国与商王朝的附属国有何不同?

  2、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何关系?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

  自我小结(构建知识网络):

  1、下列君王中遇事必占卜的最有可能是()

  A周王B商王C秦王D夏王2、《荀子·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二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说明了(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

  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结合,团结同姓亲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

  ④利用同姓亲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④3、分封制与内外服制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附属国密切,臣民关系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④各封国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具有独立性

  A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5、山东省简称齐鲁,起源于()

  A大汶口文化B西周分封C甲骨文记载D古代地名6、对西周宗法制理解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最大特点C用宗法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3

  )7、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A家族等级关系B政治隶属关系

  C上下级关系D既有家族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8、在西周分封之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力不包括()

  A.设置官员B.自称天子C.建立武装D.征派赋役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

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

  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

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材料四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纳入宗法体系。

?

?

“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成为周礼的根本原则。

  请思考: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

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

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各有何积极作用?

  4

  篇三: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

  建立:

公元前年,建立

  地位:

中国古代出现

  特点:

①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

  ②从制到制,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③出现官僚、军队和监狱等国家机械,初步建立起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

  理制度

  ④仍然保留氏族公社的特点

  2、商朝

  建立:

公元前年,

  政治制度:

内服与外服(内服由商王直接管辖,外服由附属国控制,商王掌握对内外服的)

  特点:

①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诸侯国有很大的自主权)

  ②商朝是个弥漫着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强化)。

  二、西周

  1、分封制度(确定统治阶级内部权利分配关系)

  ⑴含义:

分封制度又称,是在保证强大的前提下,将

  和分派到各地民,广建,以。

  ⑵目的:

扩展周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的统治。

  ⑶对象:

是分封的主体,还包括、和。

  ⑷作用:

①周人的不断扩大

  ②周王确立了的地位

  ③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

  ⑸特点:

①分封的对象多元化

  ②是最高统治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

  ③权利和义务是连接天子与诸侯关系的关键(分封的核心是土地和人口)

  ④层层分封。

  ★崩溃:

西周后期

  原因:

①主要原因:

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日

  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②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崩溃)

  表现:

楚王问鼎;诸侯争霸

  ☆西周的主要封国有:

晋卫鲁燕宋齐

  周王同姓的封国有:

晋(离周都城最近的封国)、卫、鲁、燕(在封国中位于最北)

  异姓封国有:

宋(在封国中位于最南)、齐(功臣姜子牙的封国,在最东)

  当今与封国有关的地名:

齐鲁大地,燕赵大地

  当今的省会名称源于当时的封国名称有:

晋、鲁

  2、宗法制度(解决王族和贵族的家族内部继承权的问题)

  ⑴目的:

形成的,解决贵族之间在上的矛盾

  ⑵性质:

把同相结合的一种政治制度

  ⑶核心:

为核心(也是最大的特点)

  ⑷内容:

确立了严格的和体系,在宗法制度下由称

  为大宗,称为小宗。

  ⑸实质:

一种权力继承制度,也是一种等级制度

  ⑹影响:

①保障各级贵族享有。

  ②防止。

  ③确保。

  ★对今天的影响:

积极方面有利于家庭建设,伦理道德和民族凝聚力;消极方面体现

  在人情、宗派、任人唯亲等违背公平公正。

  ☆当今与宗法制有关的事情:

祭祖、家谱、祠堂

  3、礼乐制度(周朝各级贵族必须遵从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⑴含义:

礼泛指表示等级制度和各种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它规定社会贵贱有序,各安

  其份

  乐指音乐、舞蹈和歌咏等,它使各级上下和同;

  ⑵作用:

成为。

  ★三者关系: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反映了周朝政治制

  度的成熟。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位代替。

  2、牢固的关系,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3、权与权紧密结合

  4、深厚的专制色彩,但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

  5、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孔子曰: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

  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成及影响

  一、建立背景:

春秋战国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

  1、政治基础:

  ⑴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从分权到集权成为历史必然

  ⑵新兴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

  ⑶秦国兼并六国,结束了550年的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统一原因

  A、客观原因:

①社会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国家统一(分

  裂阻碍经济发展)

  ②政治基础:

兼并战争,出现局部统一

  ③民心基础:

长春战乱广大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④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各族人民的初步融合,有利于统一。

  B、主观原因:

①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其他国家

  ②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外来人才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远交近攻)统一经过:

韩赵魏楚燕齐

  统一影响:

结束了分裂混战局面,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巩固统一的措施

  ⑴政治上: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⑵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⑶文化上: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⑷军事上:

北击匈奴,南平越族

  ⑸法律上:

颁布《秦律》

  ⑹建筑上:

修筑长城、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直道貌岸然,修建灵渠

  2、经济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

  3、思想基础:

百家争鸣中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基本特征:

  2、内容

  ⑴皇帝制度

  ①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②王位制和王位制

  ③皇帝、朕、制、诏、玺等特定说法和规定。

  ⑵中央机构——。

  ①三公:

丞相。

  御史大夫掌管。

  太尉管理,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事务。

  ②特点和优势:

互相配合和牵制,有利于皇帝专权。

  ⑶地方机构——郡县制

  ①历史原因:

分封制的弊端(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分裂割据)

  现实目的:

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李斯建议)

  实施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郡

  县制起源于春秋战国,秦朝推向全国)

  ②内容:

郡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负责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

  县是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是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

  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

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重要标志※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⑴相同点:

  ①目的:

巩固自己的统治

  ②性质:

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③作用:

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⑵不同点: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成熟的表现

  ㈠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君权与相权关系)——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演变

  汉朝——中(内)外朝制度(一般了解)

  汉武帝建立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削弱了相权

  1、隋唐——三省六部制

  ⑴历程:

萌芽于魏晋,确立,完善

  ⑵概念:

三省是总管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起草诏令、封驳审议,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⑶运行机制:

(中书起草,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⑷特点:

  ⑸作用:

第一;。

  第二:

  第三:

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四:

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宋朝——二府三司

  ⑴基本要点:

省(参知政事)、合称二府,盐铁、度支和户部合称。

(三司长官是计相)

  ⑵分割宰相权力:

枢密院分割宰相;

  三司分割宰相;

  中书门下省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

  3、元朝——省帛制(中书省)

  ⑴原因:

疆域辽阔,政务复杂性,为提高效率,巩固统治

  ⑵内容:

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统领六部,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以枢密院为全国最高军事机关。

  ⑶特点:

机构简化,加强。

  ⑷影响:

提高了效率,巩固了统治;相权过重,政局动荡。

  ㈡选官制度

  1、目的:

  2、演变:

⑴西周:

贵族世袭的制度。

  ⑵战国、秦、汉初:

按。

  ⑶汉武帝时期(郡国推荐),(官府征聘)。

由家世门第转向个人才能。

  ⑷魏晋南北朝:

按照门第高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