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8633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x

博物馆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

博物馆

 

项目监理部:

编制:

审核:

目录

1目的3

2编制依据3

3工程概况3

4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3

4.1现浇结构通病防治3

4.2地面裂缝空鼓、屋面渗水通病防治7

4.3一般抹灰通病防治8

4.4地面、散水下沉通病防治9

4.5穿楼地面管道处渗漏通病防治10

4.6厕所地坪倒泛水及渗水通病防治10

4.7砌体洞口“八”或倒“八”字裂缝通病防治10

4.8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11

1目的

为了在苏州大学物理院士实验楼及信息电子楼工程施工过程中,促进施工规范化、标准化,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施工合同的质量目标,符合苏州市工程竣工验收一次性全部达到合格要求,特制定本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以提供质量保证,并作为本工程施工图纸做法的补充措施。

2编制依据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J10687-2006》

◆苏州大学物理院士实验楼及信息电子楼设计施工图纸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表示法》(03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表示法》(04G101-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表示法》(04G101-4)

◆《江苏省结构构件标准图集》(苏G03-2002)

◆苏州大学物理院士实验楼及信息电子楼施工合同等等。

3工程概况

苏州大学物理院士实验楼及信息电子楼位于苏州市沧浪区十梓街1号苏州大学本部内。

总建筑面积47409.5平方米,信息电子楼建筑面积21782平方米,地上17234平方米;物理院士实验楼建筑面积25627.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0166.6平方米,工程总造价1.2亿元人民币。

工程质量总目标:

达到“无渗漏工程”标准,结构工程质量确保合格,争取优质结构。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坑底部为粉质粘土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故基坑开挖将采用放坡与护坡相结合的方式,坑内采取明沟排水及局部井点降水措施。

4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现浇结构通病防治

混凝土现浇板面裂缝

裂缝在结构表面出现,形状很不规则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类似干燥的泥浆面。

◆原因分析: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模板过于干燥,混凝土表面收面时间过早也是导致这类裂缝出现的因素。

◆防治措施:

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少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原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或用潮湿材料覆盖,使其保持湿润,认真养护。

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此外,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可覆盖湿草袋、塑料薄膜等方法;当表面发现微细裂缝时,应及时增加抹压一次,再覆盖养护。

混凝土现浇板底裂缝

混凝土现浇板模板拆除后,在板底出现不规则裂缝,取芯后观察裂缝深度在20mm左右。

◆原因分析:

混凝土成型后,未待其增长到一定的强度,即开始过早地施加外部荷载,导致砼承受的外界压力过大,板底砼受拉而造成开裂。

砼成型后,未得到有效的养护。

单方混凝土水泥用量大,水泥水化热较高,水灰比过大,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引起混凝土膨胀不均匀而开裂。

◆防治措施:

砼成型后,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必须待其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方可施加外部荷载,因此根据进度计划时间推算,结构层砼浇筑后,必须两天后方可进行上层结构施工。

为防止因水分大量蒸发而产生干缩裂缝,在抹平压实后,经检查现浇板底无裂缝,立即覆盖两层塑料薄膜或表面喷氯偏乳液养护剂,两层薄膜搭接宽度不少于10cm,随后覆盖两层草袋。

草袋上压以木方,防止大风吹起草袋与薄膜,影响养护效果。

当表面发现微细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覆盖养护。

加强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工作,发现现场检测的混凝土坍落度与配合比通知单通知的坍落度不同时,立即停止浇筑,追查原因。

配制砼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少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砼抗裂强度。

砼现浇梁下挠

在以往的项目中,现浇框架梁拆模后,梁底部出现下挠现象,最大达到30mm,严重影响观感效果。

◆产生原因:

模板支撑落于刚施工完的回填土上,回填土密实度大不到设计要求。

模板支设时,竖向支撑间距过大、刚度差,而上部的施工荷载加入过早。

支撑体系中,扣件连接不牢固,造成竖向滑移。

◆防治措施:

模板安装在基土上时,基土必须坚实,回填时,夯实必须分层依次夯打,每层回填土压实之后按规范要求取样。

回填土上搭设框架支撑时其底部铺设通长槽钢,或50厚木跳板。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计算复核后的支撑间距要求进行搭设。

起拱:

当跨度大于4m时,梁按1-3%的坡度起拱。

砼浇筑时,必须由专人看模,一旦发现扣件下滑现象立即整改。

砼表面出现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缝隙夹渣及缺棱掉角等

◆产生原因:

a.蜂窝:

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b.麻面:

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表面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c.露筋:

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或不到位,振捣时碰掉保护层垫块,振捣不实以及钢筋主筋错位。

d.孔洞: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结构与结构相交且出现夹角时,未预先留设振捣孔,从而振捣时未能振捣。

e.缝隙夹渣:

施工缝处未按规定进行清理干净,或未浇浆,特别是框架柱柱头位置,主筋进行电渣压力焊时,焊渣掉到柱头内,而箍筋绑扎完毕,不方便清理所造成;进行浇筑混凝土前,未用水或其他方法进行已支设好的模板或绑扎好的钢筋内杂务的清除工作。

f.缺棱掉角:

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拆模过早,拆模方法不当。

◆防治措施:

a.蜂窝:

按规定使用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振捣,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采取措施缝填,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b.麻面:

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应先清除黏浆,并满涂隔离剂,浇筑时要对模板进行浇水湿润。

c.露筋:

钢筋垫块厚度及铁马凳高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搁放位置应均匀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应适当加密,防止钢筋下重饶度减小。

使用振捣器振捣时,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方可移动。

d.孔洞:

对于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结构于结构相交形成交角或死角的部位应分次下料,或在交角、死角位置留设振捣口,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

按照规程使用振捣器。

e.缝隙夹渣:

浇筑砼前应对柱头、施工缝、楼梯板角等部位认真清扫,检查是否清理到位,清理杂物、泥沙、焊渣或木屑等。

f.缺棱掉角:

指定专人控制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达到设计要求及规定时间。

拆除模板前,应待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在拆模时方能进行拆除,拆除时应对棱角给予保护。

墙柱根部烂根

◆原因分析:

模板下口接缝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浇筑前没有灌注50mm厚以上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

◆防治措施:

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采取措施缝填,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浇筑混凝土前先浇组50mm的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

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原因分析:

未设现浇板厚度控制点,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跌级和有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进行定位,混凝土未达到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防治措施:

浇灌混凝土前使用水准仪或钢卷尺做好板厚度控制点,控制点的布置间距越小越好,一般约1000mm布置一个板厚控制桩。

浇筑振捣密实混凝土后应及时使用拖板、刮尺抹平压光,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浇筑完混凝土后,待强度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进行作业。

基础轴线位移,埋件位移

◆原因分析:

模板支撑不牢固,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混凝土时受到碰撞等。

◆防治措施:

模板支撑支撑系统应充分考虑,在进行施工前应对模板体系进行设计计算,使其模板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当混凝土浇筑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

浇筑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必要时进行二次浇筑。

砼保护层偏差

◆原因分析:

保护层垫块选择不合理,绑扎、固定不牢,砼施工过程中振捣棒振捣造成脱落、偏移等原因。

◆防治措施:

本工程砼保护层垫块严禁采用碎石、花岗石及短钢筋做为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

选用成品塑料垫卡做为钢筋保护层垫块,间距不得大于800*800mm,梁底部采用M15砂浆垫块,单块砂浆垫块为40mm*40mm。

钢筋保护层垫块应绑扎牢固。

剪力墙、短肢柱侧面及楼层板底采用成品塑料保护层垫块。

梁、柱垫块应垫于主筋处,砂浆垫块应在垫块制作时中部预埋两根18号绑扎固定低碳钢丝。

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直径均小于10mm时,应采用钢筋支架支承钢筋,支架间距为:

当采用Ø6分布筋时不大于200mm;当采用Ø8分布筋时不大于200mm;支架与受支撑钢筋应绑扎牢固。

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小于10mm时,可采用马凳作支架。

马凳在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大于500mm,并与受支承的钢筋绑扎牢固。

当板厚h≤200mm时,马凳用Ø12钢筋制作;当200mm<h≤300mm时,马凳应用Ф14钢筋制作;当h>300mm时,制作马凳的钢筋应采用不小于Ф14钢筋制作。

在进行砼浇筑过程中,振捣棒尽量避免接触到主筋,振捣操作工应掌握好振捣时间和部位,以免振动过大造成钢筋保护层移位,并随时观察现浇结构钢筋保护层的偏位情况,如发现保护层有移位、脱落等现象,立即进行整改、调整到位。

地面裂缝空鼓、屋面渗水通病防治

地面裂缝、空鼓

◆原因分析:

因先做内抹灰,后做地坪,掉落在地上的砂浆粘积在楼板上,末能清理干净,影响基层与面层的良好结合;水泥浆粘结层施工马虎,不能起到较好的粘结层作用;对地面中埋管末认真采取措施,造成埋管周围空鼓;

◆防治措施:

掉落在楼面上的砂浆一定要清理干净,要建立地面清理验收制度,应由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面层施工前1-2天,应对基层浇水湿润,刷素水泥浆粘结,应与铺设面层紧密配合,严格做到随刷随铺;素水泥浆应均匀涂刷(水灰比为0.4-0.5)为宜,不宜采用先撒干灰后浇水扫浆的办法。

屋面渗漏防治

◆出水口周围渗漏水原因分析:

施工时末认真拉线找坡或坡度太小造成积水;卷材附加层漏贴;落水口水斗太高,四周卷材粘贴不严密或卷材层数不够。

◆出水口周围渗漏水防治措施:

在屋面排水沟壁四周弹出+200mm水平线,供排水沟找坡及安放落水口、水斗用;排水沟找坡必须先按1%坡度在坡顶至坡底做出塌饼,然后拉线做出中间控制塌饼,坡度不能小于5‰,落水口标高应比周围低15-20mm;落水口构造做法要求每层卷材均贴到落水口杯内,并用沥青胶封严,不得漏贴附加层。

◆卷材起鼓、开裂、张口渗漏原因分析:

基层保温层含水率控制不严,当屋面受到太阳照射后,水分向上蒸发,体积膨胀形成鼓泡,拉裂卷材。

◆卷材起鼓、开裂、张口渗漏防治措施:

根据工程现状和施工季节,要控制好基层的含水率。

一般抹灰通病防治

一般抹灰不平

墙面与顶棚交接处的水平线不顺直、不水平;从交圈整体看,顶棚面四角标高不一致,导致门窗口两端至顶棚面距离不等。

◆原因分析:

现浇板自身缺陷;模板安装不水平,或虽水平,但在砼浇筑时受振变形。

上底灰前,缺乏通盘检查,交底无针对性,末对原缺陷处采取修补措施。

◆防治措施:

上底灰前,进行通盘检查,操作人员应掌握必须修补处理部位,并先期修补处理完毕后,弹出水平线,按线上底灰。

门洞口抹灰不方正

◆原因分析:

门洞口边柱抹灰前未先做护角,上底灰前缺少对门洞口是否方正的检查校正。

◆防治措施:

先检查门洞口是否方正,如有问题,应及时调整直至无误后再抹底灰。

随时专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抹灰爆灰、裂纹、斑点

◆原因分析:

底灰混合砂浆中的白灰颗粒没有完全熟化,或将回收落地灰直接掺入新的砂浆中,没有二次筛选搅拌,末熟化白灰颗粒上墙后吸水膨胀形成爆灰;

基层湿润不够或底灰末达到一定干度而上面灰,底灰、面层灰同时干缩也会造成墙面裂纹;

基层末处理干净,白灰膏污染,和灰不均匀,造成墙面斑点。

◆防治措施:

严把材料关。

白灰膏每次进场时由材料员组织技术、质检人员按10%进行严格检查,检查其颗粒状况,稠度。

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落地灰的再利用必须经二次筛选并搅拌,上面灰前墙面提前充分湿润,上灰均匀、压实,完成后注意养护。

梁、柱与顶棚接触周边不方正,梁侧(面)不垂直,底面不平

◆原因分析:

梁柱浇筑砼时改变了其本身的几何尺寸,上底灰前,对改变几何尺寸明显处没做处理。

◆防治措施:

浇筑前检查梁、柱模板加固措施的执行情况,梁柱砼浇筑时,振捣要适中,看模人员要紧随浇筑点及时处理模板出现的问题。

保证梁柱成型后的砼的几何尺寸正确。

砼成型后一旦出现几何尺寸变形及时通知技术人员制定纠正措施对其予以处理。

地面、散水下沉通病防治

◆原因分析:

不重视回填土质量,一次回填厚度过厚,导致回填土无法夯填密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填土自行下沉致使地面、散水下沉、开裂。

不重视回填土的土质情况,用有机质垃圾土、杂填土进行回填。

不重视回填土的取样工作,所取的土样不能真实地反映回填土的质量。

◆防治措施:

控制回填土的回填厚度,每层回填土厚度为150mm。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每夯实一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土方回填。

较小房间的回填土,对于墙脚打夯机无法施打的部位,应采用人工打夯,以保证回填土的回填质量。

穿楼地面管道处渗漏通病防治

◆原因分析:

管道四周嵌灌砼不密实。

◆防治措施:

凿除预留洞四周松动物,清除垃圾。

底模支撑牢固,不漏浆、不下坠。

洒水湿润后浇20mm厚1:

2水泥砂浆接浆,上浇筑C20细石砼,要求插捣密实,上表面距楼面约15mm留空;隔一天后再在表面填嵌一层5mm厚防水油膏,上抹1:

2水泥砂浆与楼板面平。

地坪做好后,在管子四周用1:

2水泥砂浆抹出R=30mm的管壁防水防护层。

厕所地坪倒泛水及渗水通病防治

◆原因分析:

末认真根据弹出的水平线进行地面做饼,找坡。

地漏口、阳台排水口设置太高造成周围积水。

基层结构未按照要求处理,防水施工未做到位等。

◆防治措施:

严格按坡度要求施工,先做饼、冲筋,再按饼做地面。

地漏、排水口安装用水准仪控制标高使其保证低于地面5-10mm。

施工前应把楼板预留孔洞位置300mm直径内清理干净并用水湿润后,先刷素水泥浆一道。

从孔下口吊一直径同立管管径相同的三合板,吊好后用细石混凝土C20浇捣,但应分两次浇捣,第一次浇捣后待24h后用防水油膏或沥青防水漆涂刷一遍,再振捣剩下的一半。

管道楼上表面低于楼层15mm,然后待混凝土达到72h强度后刷沥青防水漆一道,让管道与楼层面充分结合,工程竣工后再涂刷一遍,以防铺砖后渗水,铺砖时不能破坏沥青防水层。

砌体洞口“八”或倒“八”字裂缝通病防治

砌体洞口上、下角容易出现“八”或倒“八”字裂缝,在纵墙的两端及山墙靠近圈梁下皮部处,有规则分布的斜裂缝。

◆原因分析:

温差,混凝土线性膨胀系数与砖砌体的线性膨胀系数相差较大,约为2.4倍,造成屋面板和圈梁的整体变形和砖砌体不一致,而出现裂缝。

结构因素:

往往从结构设计上只从屋面伸缩的间距上考虑,而没有防止裂缝的措施。

◆防治措施:

在顶层外墙或内墙砖砌体施工中,在墙体捌角和丁字口连接的部位,拉筋间距由原来的500mm加密至250mm且每端伸入墙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00mm。

在易产生裂缝的窗台下,设窗台圈梁,其配筋不得少于同层圈梁,砼强度不低于C20,同时在窗洞两侧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下层圈梁和同层圈梁连接,砼强度不低于C20。

屋面保温层施工时应避免冬季、雨季施工。

如在冬季施工时应选用膨胀系数尽可能小的保温隔热材料,同时在保温隔热层中设置排气通道。

栏板(砖砌)与主体或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在施工中除留马牙槎外,应至少设三道拉筋且间距不得大于500mm,每根伸入砖砌阳台栏板的长度不少于1000mm。

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

室内标高控制

◆原因分析:

无专业放线测量人员进行操作控制,测量放线仪器精度差,未进行校正;检查复核力度不够。

◆防治措施:

工程开工准备阶段,配备专业测量放线人员2名及配合专业测量人员操作工2名,以确保在工程施工测量放线顺利操作。

工程定位放线使用激光经纬仪和全站仪配合进行操作,标高控制使用水准仪,仪器应由专业测量人员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必须严格按计量规范规定定期进行校验,以确保操作仪器的精确度。

轴线、几何尺寸控制

◆原因分析:

控制措施不到位,不方便进行施工操作,容易造成误差;模板支撑加固不到位,造成轴线偏移,从而影响空间尺寸。

◆防治措施:

模板支撑安装完成后,要进行测量、校正模板的标高和平整度,若有偏差随时调整。

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2延长米范围内宜设置一处。

根据混凝土的侧压力,墙、柱自楼面向上根据《模板工程施工方案》采取布置对拉螺杆进行加固。

模板支撑完成后,要全面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并做好记录。

4.8.2.1控制点的埋设

点位应埋设成永久性标识,以满足后期竣工测量和沉降观测的需求,点位应埋设在稳定土层内,且深度不小于600mm,采用400mm×400mm的C20砼柱,顶部埋设100mm×100mm的不锈钢板,并在上面刻划“+”字标识,另在钢板边焊一凸点,作为高程网控制标识,点位周围应有防护措施,且有明显的警识标志,且周围不得堆放材料,如右图:

4.8.2.2基础施工

项目部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等,做好工前技术控制措施准备工作。

进行基础土方开挖前,由专业测量人员和技术员根据业主所提供的控制点,转站引至施工现场。

做好控制桩并对控制桩进行围护,控制桩应设置在通视良好,不妨碍施工且不易造成扰动的部位。

由专职质检员进行控制点复核,并做好记录,验收复核合格后报监理部进行复查,复查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

进行施工过程中对控制桩、点定期进行复查,并做好详细记录。

基础在垫层上弹好各轴线及边框线,在轴线两端用红油漆标识,以防止雨水冲刷等造成弹好的墨线模糊不清,影响施工。

底板标高控制,水准仪引测标高至地下室剪力墙主筋和暗柱、墙肢主筋上做好标识,作为标高控制标识的主筋应垂直,底部采用电焊进行焊接牢固。

移动水准仪,采用Ø10钢筋,长度500-600mm@1000*1000钢筋与地下室底板双层钢筋网片垂直点焊固定。

把地下室底板板面标高引测到点焊好的短钢筋上,用带有颜色的胶布进行标识。

4.8.2.3主体施工

◆竖直轴线的传递

主体混凝土施工阶段竖向轴线的传递采用内控的方法,每栋布设四个点,点的选择应靠近建筑物四个大角的位置,并与主轴线是平行关系,并避开上部次梁的位置,能到达建筑物的顶部,具体埋设方法:

在浇注地下室顶板或一层顶顶板砼时,在内控点位置埋设100×100×8mm的不锈钢板,该层轴线按控制桩投测完毕后,在钢板上弹出纵横轴线的相对位置,经闭合校验无误后,在交点钻Φ2mm的小孔作为标志,在上部楼层结构相应的位置预留200mm×200mm放线洞口,以便竖向轴线的投测,竖向轴线的投测精度,取决于测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设备的技术状态,从这两方面着手控制投测精度,并先校核所投轴线点准确无误后,再放各细部轴线,在放线时,应把建筑物的大角轴线和电梯井控制轴线作为重点部位控制。

◆竖向标高的传递

一层结构砼浇注完成后,在劲型柱上抄出+100cm线,并在建筑物外侧或电梯井内选取三个点作为竖向标高传递的基准点,用激光测距仪向上引测,在施工层上检查不少于三个点较差不大于3mm,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楼层的基准标高,标高的传递很重要,所以底层的基准点要妥善保护。

用户室内净高的保证

由于本工程为教学楼工程,房间内无吊顶,在室内放线时将把室内净高做为重点,保证施工后室内净高与设计的室内净高只有合理的正误差。

柱施工精度的控制

为了保证柱子的位置正确,以及后续装饰施工的及时插入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出柱的位置,弹出柱的边线,然后放出距柱边300mm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标记红三角标识,每个房间内每条轴线红三角不少于两个,该层柱施工完以后,及时将控制线投测到柱上,以满足装饰施工测量的需要。

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

在结构施工中,每层墙体施工完以后,根据竖向轴线测放出洞口的竖向中心线以及洞口两边的横向控制线,并弹在墙体上;室内门窗洞口的位置控制线由轴线关系弹出,以此检查门窗洞口的施工精度。

电梯井施工的测量控制方法

在结构施工中,在电梯井底以控制轴线为准,弹出井筒边300mm的控制线和电梯井中心线,并用红三角标识,在后续施工中,每层都要根据控制线放出电梯井中心线,并投测到井筒侧面用红三角标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