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3686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63 大小:3.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3页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3页
亲,该文档总共1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1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套内科学教案精品.doc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内科学

章节

绪论

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多媒体板书

教学课型

þ理论课□实验(训)课□习题课□其他

熟悉:

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如何学好内科学

了解:

内科学的地位和进展

难点:

医学模式的转变

课后作业

及思考题

课后作业:

思考:

如何学好内科学?

思考题: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医生?

资料

《内科学》陈灏珠,钟南山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二、讲授新课

(77分钟)

什么是基础课?

什么是临床课?

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

自我介绍,以同学的亲身就医经历导入

绪论

一、内科学的地位和范围

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综合学科

涉及面广

整体性强

是临床医学中各科的基础

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各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二、内科学的进展

1.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学模式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2.内科各专业学科进展

  药物(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抗肿瘤药物等)

技术(介入,支架,消融,脏器移植,内镜诊治,造血干细胞,靶向治疗,CT,MRI,超声技术等)

要求更专业化,专科化。

内科--专(三)体格检查

三、学习内科学的要点

(一)理论系统学习+临床见习(实习)

(二)——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和重点疾病的

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结合诊断学时学习的症状、体征、

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加深对疾病重要特征的

认识和理解,以及疾病间的鉴别诊断要点。

(三)——进一步熟练全身体格检查。

——在基础医学各课程的基础上,用先进的医学思想和现代医学的成就,系统地学习内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与科学工作方法。

(四)培养自学能力、思维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如何学好内科学

(一)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二)正确认识“疾病”与“患者”

(三)正确对待辅助检查

(四)培养临床思维

五、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一)要有责任心、同情心

(二)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三)厚积薄发,耐得住寂寞。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四、归纳小结

(5分钟)

五、作业安排

(5分钟)

这节课我们讲了内科学绪论,需要同学们熟悉内科学的进展,知道学习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作业:

见课件

教学反思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内科学

章节

慢性支气管炎

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板书多媒体

教学课型

þ理论课□实验(训)课□习题课□其他

掌握: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以及防治措施。

熟悉: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鉴别诊断。

了解:

慢性支气管炎可发展成慢性肺心病,必须积极防治。

重点: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防治措施。

难点:

慢性支气管炎的呼吸功能检查。

课后作业

及思考题

课后作业及思考题: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资料

《内科学》陈灏珠,钟南山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3min)

二、讲授新课

(80min)

结合图片讲解

以病例导入

一、定义

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吸烟与慢支发生有密切关系

v损伤支气管上皮,使纤毛变短、不规则、运动受限制

v肺泡吞噬功能减弱

v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v腺体分泌亢进,杯状细胞增生,粘液分泌增多

2.大气污染

刺激性粉尘、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

损伤上皮细胞、纤毛清除功能↓

细菌入侵

3.感染

病毒、支原体、细菌是慢支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4.过敏因素

过敏体质:

慢支喘息型多有过敏史,患者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和组胺增高

5.机体内在因素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反应性增高

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特别是老年人

营养缺乏:

VitC、VitA缺乏,影响支气管粘膜上皮修复和溶菌能力

遗传因素

三、病理改变

(一)腺体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

慢性支气管炎粘液腺泡明显增多,腺管扩张,浆液腺和混合腺体相应减少,有的腺体几乎全为粘液腺体所占据。

杯状细胞也明显增生

(二)粘膜上皮细胞的变化

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引起上皮局灶性坏死和鳞状上皮化生,纤毛上皮细胞有不等程度损坏,纤毛变短,参差不齐或稀疏脱落。

(三)支气管壁的改变

炎症由支气管壁向其周围组织扩散,粘膜下层平滑肌束可断裂萎缩,黏膜下和支气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肺泡弹性纤维断裂,进一步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法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咳嗽:

首发,长期、反复、逐渐加重;常年咳嗽,冬春加重;晨间较重,白天减轻,临睡前阵咳、排痰

2.咳痰:

白粘痰或浆液泡沫痰,清晨较多,急性期痰量增多,呈脓性痰,偶带血

3.喘息或气急:

因吸入刺激性气体诱发,部分可能合并支气管哮喘。

(二)体征

早期无异常体征

急性发作期肺听诊有散在干、湿性啰音,多在背部或肺底部,不固定

喘息型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及呼气延长

长期发作的病例可有肺气肿的体征

(三)慢支临床分型、分期

1.分型

单纯型:

咳嗽、咳痰

喘息型:

咳嗽、咳痰+喘息

2.分期

急性发作期:

一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增加,或伴发热,咳、痰、喘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慢性迁延期:

咳、痰、喘症状迁延一个月以上

临床缓解期:

症状基本消失,保持两个月以上

五、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X线

早期:

无异常

两肺纹理增粗、紊乱;下肺野多于上肺野,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

2.肺功能检查:

 

早期无异常

小气道阻塞:

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在75%和50%容量时流量降低,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FEV1/FVC<70%,最大通气量(MVV)<80%预计值,MEFV下降更明显

3.血液检查

急性期或并发肺部感染时: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

喘息型: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痰液检查

涂片: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细菌

培养:

细菌: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奈瑟球菌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七、诊断

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

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X线、肺功能)亦可诊断

八、鉴别诊断

1.咳嗽变异型哮喘

以刺激性咳嗽为特征,灰尘、油烟、冷空气等容易诱发。

常有家庭或个人过敏史;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

2.支气管扩张:

反复大量咳脓痰,或反复咯血,可有腥臭味,肺部较固定湿性啰音,胸片:

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胸部HRCT:

支气管扩张改变:

双轨征和囊状改变

3.肺结核:

常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纳差、消廋、咯血等症状。

痰涂片发现结核分枝杆菌,胸片或胸部CT:

结核病灶

4.支气管肺癌

多数有数年吸烟史,顽固性刺激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声嘶、胸痛,反复同一部位肺炎或炎症不吸收,胸片及CT:

肺部占位或阻塞性肺不张或肺炎、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肿大,痰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九、治疗原则

(一)急性发作期治疗:

1.控制感染:

选择敏感的抗菌素:

喹诺酮类、大环类酯类、β-内酰胺类;7-10天

2.镇咳祛痰:

改善症状、消除症状、掌握镇咳指征;氨溴索

3.解痉平喘:

解除气道痉挛;氨茶碱

(二)缓解期治疗

1.避免致病因素(主要是戒烟)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防止反复发作

3.提高免疫力

十、预后

部分患者可控制,不影响工作、学习;部分患者可发展成阻塞性肺疾病,甚至肺心病,预后不良。

应监测慢性支气管炎的肺功能变化,以便及时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的发展。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四、归纳小结

(5min)

五、作业安排

(2min)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教学反思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内科学

章节

第三章支气管哮喘

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及手段

多媒体,板书

教学课型

þ理论课□实验(训)课□习题课□其他

了解: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

熟悉: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掌握: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分期及鉴别诊断、并发症。

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病情不同程度的处理措施。

重点: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防治措施。

难点:

支气管哮喘的呼吸功能检查。

课后作业

及思考题

课后作业及思考题: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资料

《内科学》陈灏珠,钟南山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3min)

二、讲授新课

(80min)

结合微免所学知识

利用图片讲解

以图片导入

一、定义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

各国患病率1-13%;我国患病率1-4%;儿童患病率>青壮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农村。

成人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

三、病因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激发因素)

四、发病机制

(一)气道免疫-炎症机制

1.气道炎症形成机制

变应原进入机体后,抗原激活T细胞(Th2),产生白介素(4、5、10、13),再激活B淋巴细胞,产生IgE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表面

若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可与IgE抗体结合,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出多种炎症介质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炎症细胞浸润。

*气道慢性炎症是哮喘的本质:

炎症细胞、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构成引起、加重炎症的复杂网络。

2.气道高反应性(AHR)

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是哮喘患者发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气道炎症引起气道上皮和上皮内神经的损害等而导致气道高反应性。

AHR常有家族倾向,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AHR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

AHR不等于哮喘

3.气道重构

哮喘的重要的病理特征

气道上皮细胞黏液化生、平滑肌肥大/增生、上皮下胶原沉积和纤维化、血管增生等。

多出现在反复发作、长期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

不利方面:

使哮喘患者对吸入激素的敏感性降低,出现不可逆的气流受限及持续存在的AHR。

(二)神经调节机制

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β肾上腺素受体功能低下

胆碱能神经张力增加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联系慢阻肺的肺功能表现

演示法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的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P物质和NANC神经的舒张支气管平滑的VIP(血管活性肽),两者失衡。

五、病理

早期:

较少器质性改变

肉眼:

肺膨胀及肺气肿,支气管内有大量粘液栓

镜检:

上皮下的炎症细胞浸润;粘膜下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纤毛上皮脱落、基底膜露出,杯状细胞增殖及支气管分泌物增加

长期发作致气道重构

六、临床表现

(一)症状

典型症状--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症状可自行缓解或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

临床特征--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

(二)体征

发作期--肺过度充气状态

非发作期:

无异常

七、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痰液检查

痰涂片--嗜酸性粒细胞

(二)肺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测:

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2.支气管激发试验(BPT):

用以测定气道反应性。

3.支气管舒张试验(BDT):

用以测定气道的可逆性。

4.PEF及其变异率测定:

用于测定气道改变是否存在可逆性

(三)胸部X线检查:

诊断哮喘价值不大

(四)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

外周血血清特异性IgE增高:

体内变应原检测方法:

皮肤变应原试验;吸入变应原试验

(五)动脉血气分析

哮喘发作:

PaO2↓,PaCO2正常,pH正常

轻中度哮喘:

PaO2↓,PaCO2↓,pH↑,呼吸性碱中毒。

重症哮喘:

PaO2↓,PaCO2↑,pH↓,呼吸性酸中毒

八、诊断

(一)诊断标准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二)分期

1.急性期:

咳嗽、喘鸣、呼吸困难等症状、体征明显者;

2.慢性持续期

九、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法

十、治疗

(一)确定并减少危险因素的接触

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

(二)药物治疗

1.缓解性药物:

也称解痉平喘药,应按需使用,可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2.控制性药物:

也称抗炎药,需长期使用,主要用于治疗气道慢性炎症。

1.缓解性药物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

短效吸入型抗胆碱药物

短效茶碱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

2.控制性药物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

白三烯调节剂

缓释茶碱

色甘酸钠

*β2受体激动剂

1.机制:

通过激动呼吸道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cAMP,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2.种类:

分为SABA和LABA

3.应用:

(1)SABA:

是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

(2)LABA:

与ICS联合是目前最常用的哮喘控制性药物。

*茶碱类

1.机制:

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细胞内的cAMP浓度,拮抗腺苷受体,增强呼吸肌的力量以及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等,从而起到舒张支气管和起到抗炎的作用。

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

2.应用

(1)口服:

适用于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和维持治疗

(2)静脉:

适用于重症和危重症哮喘

3.副作用

抗胆碱药物

1.机制:

主要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并有减少痰液分泌的作用。

其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比β2受体激动剂弱

2.种类:

分为SAMA和LAMA 

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有协同作用,尤适用于夜间哮喘及多痰的患者

3.应用:

(1)SAMA:

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2)LAMA:

适用于夜间哮喘及多痰的患者

*糖皮质激素

是当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药物。

1.机制:

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有效抑制气道炎症。

2.剂型:

吸入、口服和静脉。

3.应用

(1)吸入:

目前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

(2)口服:

适用于吸入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或需短期加强治疗的患者

(3)静脉用药:

适用于重度或严重哮喘发作时。

*白三烯调节剂

调节LT的生物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是目前除ICS外唯一可单独应用的哮喘控制药物,可作为轻度哮喘ICS的替代治疗药物和中、重度哮喘的联合治疗药物

*危重哮喘的处理

1.糖皮质激素:

静脉

2.解痉平喘:

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药联合、吸入、皮下和静脉同时用药

3.氧疗:

鼻导管、浓度控制在25%~40%,注意湿化。

面罩;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

补液;补充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5.抗生素

6.辅助通气: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辅助通气

*哮喘的长期治疗

1.间歇发作及轻度持续:

按需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效果不佳时口服β2受体激动剂控释片或口服小剂量控释茶碱,亦可考虑每日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200μg/d)。

2.中度持续:

按需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口服小剂量控释茶碱,每日吸入糖皮质激素(200~600μg/d)。

夜间哮喘可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或加用抗胆碱药。

3.严重持续:

规律吸入或口服β2受体激动剂控释片,必要时采用持续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联合抗胆碱药,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600μg/d)。

十一、预防

对有过敏史者,积极寻找过敏原,避免接触,防止哮喘发作。

及时而足够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预防哮喘发展成不可逆性气道阻塞有积极意义。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四、归纳小结

(5min)

五、作业安排

(2min)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教学反思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内科学

章节

第四章肺炎球菌肺炎

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及手段

多媒体,板书

教学课型

þ理论课□实验(训)课□习题课□其他

掌握:

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包括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重点:

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

课后作业

及思考题

课后作业及思考题:

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资料

《内科学》陈灏珠,钟南山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3min)

二、讲授新课

(80min)

问:

SARS属于哪种肺炎

结合图片讲解

问:

在社区输过液体吗?

输的什么药?

联系病理学知识

提问学生

以病例导入

【概述】

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

一、肺炎分类

(一)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

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3.病毒性肺炎(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4.真菌性肺炎(白色念珠菌、曲菌等)

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立克次体等)

6.物理、化学及过敏性肺炎

(二)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

3.间质性肺炎

(三)患病环境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以病例导入肺炎球菌肺炎

肺炎球菌肺炎

一、定义:

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球菌或称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半数。

通常起病急骤以寒战、高热、咳嗽、血痰及胸痛为特征。

胸片示肺段或肺叶呈急性炎性实变。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致病菌:

肺炎球菌

2.生物特性:

G+双球菌,86血清型中1-9、12型致病,3型最强

儿童—types6,14,19,23多见

成人—types1,3,4,6,7,8,12,14,18,19,23多见

3.致病力:

高分子荚膜多糖(组织侵袭作用)

4.特点:

不产生毒素,不破坏肺泡壁,不引起肺组织坏死或形成空洞

全身及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肺炎球菌侵入下呼吸道

肺泡内繁殖肺泡壁水肿,RBC、WBC渗出蔓延累及几个肺段或整个肺叶

三、病理

充血期(1-2d)红肝变期(3-4d)灰肝变期(4-6d)

消散期(7-10d)肺结构恢复或机化性肺炎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法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前驱症状或诱因:

诱发因素:

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

前驱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

2.全身中毒症状

起病急骤,高热、寒战:

稽留热;全身肌肉酸痛,消化道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3.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咳痰:

典型者呈铁锈色痰

胸痛:

针刺样,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

气促

(二)体征

1.全身体征

面容:

急性热病容;口角及鼻周单纯疱疹

败血症:

皮肤、粘膜出血点、巩膜黄染。

脑膜炎:

可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性反射。

腹部症状:

肠充气,上腹部压痛

2.肺部体征:

肝变期:

肺实变体征

五、并发症

1.感染性休克:

严重败血症或毒血症患者,尤其是老年人。

2.胸膜炎:

(最常见)多为浆液纤维蛋白性的渗出液。

偶有脓胸。

3.肺外并发症:

关节炎、脑膜炎等

六、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WBC10~20×109/L,N80%↑

核左移,中毒颗粒

部分患者WBC不高,但N%↑

(二)痰细菌学检查

1.直接涂片:

革兰染色及荚膜染色

2.痰培养:

24~48h

3.PCR检测、荧光标记抗体检测:

提高诊断率

4.其他病原学检查:

血液、胸液、脑脊液等

七、X线检查

1.充血期:

肺纹理增粗,散在的斑片状模糊阴影

2.实变期:

大片均匀致密阴影,支气管气道征

3.消散期:

阴影密度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