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8865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docx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届份统一考试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2015届1月份统一考试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2015届1月份统一考试

语文

命题:

玉溪一中语文备课组

【试卷综析】本次试题为云南省部分名校高2015届1月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卷

作为高三月考试题,该卷有以下特色。

第一,注重基础知识考查。

字音、字形、名句名篇默写等基础知识均在考查之列,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第二,素材具有很强的文化信息和较强的现实感,接地气。

语言表达运用17题关于冬奥会徽标的解读紧跟时下热点;现代文阅读和文学文本类阅读考查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选材有《渐渐消散的炊烟》,当下热点,体现人文关怀。

第三,题型稳定。

词语、病句和连贯题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常规题型与高考接轨。

第四,注重学生能力考查。

如语言表达题中图文换题,就比较新颖,还注重考生概括能力的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考试时间:

9:

00——11:

30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填写、填涂到指定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在规定区域作答。

第卷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

以中华民族主体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一直起着凝聚和维系中华各民族精神生命和力量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的最强大的动力。

可以说,这是我们全部特色之中最大的特色,一切优势之中最突出的优势。

怎样去观察和判断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劣?

首先要懂得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即使人之为人的全部要素、过程和成果。

按照这个本质来理解,毎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自己生存发展方式和过程的凝结,是民族主体生命历史的积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这是一切民族文化的共色;而一种民族文化的特色,也是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就像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是语言形成的独特历史一样。

其特色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因为它代表着民族的现实的、具体的个性。

一般说来,并非所有特色都一定是优点和优势;但是从根本上说,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却必然有一种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在。

因为,我的文化就是我本身——民族与民族文化存亡与共,荣辱相依。

除非民族本身改变,或被消灭和取代了,否则这种是不会让位于其他文化的。

在这层意义上,就可以说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了。

可见,文化上的所谓特色和优势,虽然看上去似乎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其实却是文化的主体性,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

所以一般说来,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

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彼此都有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处。

这样说是否抹煞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之分?

不是的。

这个问题国际学术界讨论了很久,结论是:

所谓民族文化的优劣或先进与落后之分,只应以民族主体自己的生存发展为尺度,看其是否能够为主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而不能用一个民族的尺度去衡量另一个民族的文化。

要区分文化的优势与强势两个概念:

优势是指主体自身的条件,强势则指对其他主体的态度。

人类历史证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文化强势,总是以侵犯其他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标的。

从长远看来,这种强势所代表的未必是某种先进文化的优质成份,相反倒常常是人类文化中的劣质成份。

这一点正在为今天的人类所觉悟。

总之,离开了文化的主体性特质和尺度,就不能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特色长短和优劣得失。

主体性的立场和思想方法,是我们在看待任何文化现象时都不能忽视的。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凝聚和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和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

B.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凝结着这个民族自己生存发展的方式和过程,积淀着这个民族主体生命的历史。

C.民族文化既有共色,也有特色,共色表现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特色则表现在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

D.民族文化的

特色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它代表着民族的个性,因此,它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C

解析:

‘特色’则表现在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表述错误,缩小概念的范围。

原文第2段倒数第2句,就像……一样,只是对民族文化特色的形成打个比方,并不是说特色就表现在这里。

【思路点拨】做定向筛选解答的思路是:

理解提议,明确筛选方向和标准;抓住关键词,锁定信息源;仔细比对,掘隐辨伪。

此类题的命题者往往通过以下方式设置陷阱:

无中生有、答非所问、曲解原文、偷换概念、源流颠倒、以偏概全、范围失当、混淆已然和未然(或肯定否定、特称全称、或然必然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特色就是它的优势所在,因为这种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在。

B.民族与民族文化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可谓存亡与共,荣辱相依。

从这层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

C.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文化的主体性,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虽然看上去似乎是通过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显现出来的。

D.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因此,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交流。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D

解析:

原文第4段第2句,开头有所以一般说来这个限制语,选项缺少这个限制语,表述绝对化。

【思路点拨】内容概括题是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能力。

解题时,应先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然后明确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或选项对照原文的相关信息,对文本内容进行正确的概括和判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彼此都有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处,这和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的观点并不矛盾。

B.判定民族文化的优劣,只应看其能否为民族主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而不是用一个民族的标准去衡量另一个民族的文化。

C.文化的优势和强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强势并不代表其文化优势,因为帝国主义等的文化强势总以侵犯其它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的。

D.要从文化的主体性特质和尺度的视角来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特色长短和优劣得失,看待任何文化现象时应重视主体性的立场和方法。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C

解析:

强加因果。

帝国主义等的文化强势总以侵犯其它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的不是文化强势并不代表其文化优势的原因,而是这一观点的一个佐证。

【思路点拨】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题文】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19分)

【题文】J0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擒虎,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

父雄,以武烈知名,仕周,官至大将军、洛虞等八州刺史。

擒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

性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

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

后以军功,拜都督、新安太守,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

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进平范阳,加上仪同,拜永州刺史。

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

又从宇文忻平合州。

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

陈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共为声援,频寇江北,前后入界。

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

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拜为庐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

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进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陈人大骇,其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相继降之。

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臣。

晋王遣行军总管杜彦与擒合军,步骑二万,陈叔宝遣领军蔡徵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

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

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

老夫尚降,诸君何事!

众皆散走。

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时贺若弼亦有功。

高祖下优诏于擒、弼曰:

申国威于万里,宣朝化于一隅,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乱旬日廓清,皆公之功也。

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逖听前古,罕闻其匹。

班师凯入,诚知非远,相思之甚,寸阴若岁。

及至京,弼与擒争功于上前,弼曰:

臣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

韩擒略不交阵,岂臣之比!

擒曰:

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

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

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

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

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

上曰:

二将俱合上勋。

于是进位上柱国。

先是,江东有谣歌曰:

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涘。

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

皆不知所谓。

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骢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

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

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

对曰:

闻之。

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

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

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

忽然不见。

又有人疾笃,忽惊走至擒家曰:

我欲谒王。

左右问曰:

何王也?

答曰:

阎罗王。

擒子弟欲挞之,擒止之曰:

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

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

(选自《隋书·韩擒虎传》有删改)

注释:

逖听:

犹听闻。

4.下列对于文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令与诸子游集

交往,交游

B.

擒率五百人宵济

渡河

C.

次于新林

驻扎

D.

二将俱合上勋

一起,一并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

合是应该的意思。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试题时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

5.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

B.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

C.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

D.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C

解析:

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

其中人曰:

我来迎王。

先通读文段,理解大意,再抓住之其者等标志词断句。

【思路点拨】断句的目的是便于领会整篇文章的文意。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断句前要先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凭借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此外,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

6.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韩擒出身名门,自幼性格豪爽,凭借胆识被人称道,后来深得周太祖赏识。

B.韩擒曾和高祖杨坚同朝为官,曾多次打败陈国的军队。

高祖特别赏识他,即位后对他委以重任。

C.韩擒骁勇善战,率五百轻骑渡河击陈,攻下采石,樊巡、鲁世真、田瑞等人大为惊骇,不战而降。

D.韩擒不仅功勋卓著,而且身上充满传奇色彩。

曾有一个得了重病的人突然跑到韩擒家门前,认他作阎罗王,对此韩擒表示认同,不久就病重而亡。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C

解析:

原文陈人大骇,其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相继降之是在韩擒虎攻破姑熟,驻兵于新林之后。

【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非的形式考查,常见的设误角度有:

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陈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共为声援,频寇江北,前后入界。

(5分)

(2)臣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

(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

(1)陈地的将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一起相互支援,频繁地侵犯江北地区,先后进入(江北)地界。

(2)我在蒋山拼死作战,打败了陈国的精锐部队,擒获了他们骁勇的将领,振奋军威(军威大振),于是平定了陈国。

解析:

(1)共为,一起;寇,侵犯;每处1分,补出入界的省略成分1分,句意理解正确及语句通顺共2分。

(2)理解省略介词(于)蒋山1分,卒,部队;震扬威武,振奋军威(军威大振);各1分,句意理解正确及语句通顺共2分。

【思路点拨】做翻译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字字落实:

忠于原文,不增不减。

(落实关键词语)

(2)句句通顺:

合乎文意,明白通顺。

(落实特殊句式)(3)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4)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

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参考译文: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来居住在新安。

父亲韩雄,凭借武功而为人所知,在周任职,官至大将军、洛虞等八州刺史。

韩擒性格豪爽,凭借胆识谋略被颂扬,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

他生性喜爱读书,对于各种经书他都能大略地知道其主要意思。

周太祖看见了他之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常让他和儿子们在宫中交游。

后来因为军功,韩擒逐渐升职为仪同三司,后又承袭父亲的爵位,被授为新义郡公。

武帝讨伐齐国,齐国的大将独孤永业镇守金墉城,韩擒说服了他使他投降。

(后来)韩擒率军北上平定范阳,被授予永州刺史。

陈军进逼光州,韩擒凭借行军总管的身份击退陈军对光州的进攻。

高祖做相的时候,韩擒升任为和州刺史。

陈地的将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一起相互支援,频繁地侵犯江北地区,先后进入江北地界。

韩擒多次挫败其先锋部队,使陈军丧失斗志。

开皇初年,高祖暗中有吞并江南的心意,因为韩擒能文能武,一向有好的名声,于是就把平定陈地的任务交给了他,这让敌人非常害怕。

等到大举进攻陈地的时候,任命韩擒为先锋。

韩擒率领五百人连夜渡河,袭击采石,守门的人还都沉醉不醒,韩擒随即就攻下了采石。

进攻姑熟的时候,仅用半天时间就攻下了城池,驻扎在新林。

江南的人们一向听说他的威名,都来到军队的门口拜见,黑夜白天都不断绝。

陈地的人非常吃惊,那里的将领都相继投降。

晋王广写奏折上报,高祖听了非常高兴,设宴赏赐大臣。

陈叔宝派遣领军蔡征镇守朱雀航,听说韩擒将要到来,众人害怕而逃。

任蛮奴被贺若弼打败,被遗弃的军队投降了韩擒。

韩擒率领精锐的骑兵五百人,径直进入了朱雀门。

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

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

众人都四散逃跑。

于是平定了金陵,捉住了陈叔宝。

当时贺若弼也有功劳。

高祖下诏褒奖说:

你们把国威宣扬至万里之外,把朝廷的教化远布到偏远的地区,让东南的百姓免于汤火之难,数百年的外寇和内乱十天就肃清了,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你们的大名冲塞于宇宙之内,你们的大功光耀于天地之间,回思过往,很少有人能与你们相当。

我知道离你们班师回朝、凯旋而归的日子不远了,十分想念你们,度日如年。

回到京城后,贺若弼和韩擒在高祖面前争功。

贺若弼说:

我在蒋山死战,打败了陈国的精锐部队,擒获了他们骁勇的将领,震慑敌军,宣扬国威,于是平定陈国。

韩擒很少和敌人作战,怎么能和我相比呢!

韩擒说:

诏书明示,让我和贺若弼合兵一处,同时进攻金陵。

贺若弼竟然提前发动进攻,遇到敌军就打,让很多将士死于非命。

而我率领500骑兵,兵不血刃,直取金陵,让任蛮奴受降,活捉了陈叔宝,占领了他的仓库,颠覆他的巢穴。

贺若弼傍晚才来到北掖门,我开门把他迎进来。

他领受罪责世间都来不及,怎么能和相提并论呢。

高祖说:

你们都应受上等的功勋。

于是加封为上柱国。

在这之前,江东有民谣说:

黄斑青骢马,从寿阳水边上来,来的时候是冬天啊,离开时春天就到了。

众人都不知道这说的是什么。

韩擒本名叫虎,平定陈地的时候,又骑着黄斑青骢马,他往返的季节也正好和歌谣相对应,到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

后来突厥使者来朝见,皇上对他说:

你们听说过陈国的天子吗?

回答说:

听说过。

皇上命令左右的人引领着突厥使者来到韩擒面前,说:

这就是抓住陈地天子的人啊。

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

不久,韩擒邻居的母亲看到韩擒门前有很盛大的仪仗队,就像君王的仪仗一样。

很惊奇地询问(原因),其中有个人说:

我来迎接我们的大王,眼,仪仗队就不见了。

又有一个人病得很严重,突然惊慌地跑到韩擒家门前说:

我要拜见大王。

守门的人问:

什么大王?

回答说:

阎罗王。

韩擒的家人要鞭打他,韩擒阻止他们说:

我活着作上柱国,死后作阎罗王,这也足够了。

于是得了重病疾,过了几天就死了,去世时五十五岁。

【题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题文】K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甲辰八月辞故里

张煌言

国破家亡欲何之?

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注】张煌言:

是与郑成功齐名的南明抗清人物。

抗清兵败被俘,慷慨就义。

此诗作于被俘后。

于氏:

于谦。

一枝:

喻栖身之所。

鸱夷:

皮制口袋。

史书上说伍子胥死后,吴王取其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

《灵异录》说子胥魂怒,驰水为钱塘江潮,常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

8、请简析首联的作用。

(5分)

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诗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首联点题,诗人于国破家亡之际,决意以死明志。

为下文写对两位英雄的景仰及向英雄学习的意志作铺垫。

为全诗奠定了慷慨悲壮的感情基调。

(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先通读全诗,理解手链的含义;再从全诗的角度谈作用,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等等。

【思路点拨】赏析诗句的作用要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

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

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

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

首句,有开篇、点题、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总之,句子位置,全篇赏析。

9、这首诗写了诗人自觉走向死亡时的哪些心态?

请结合诗句作分析。

(6分)

答:

【知识点】考查考生鉴赏的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首联,表明自己为国为民而英勇不屈、蹈死不顾的决心。

颔联、颈联,既表达对民族英雄于谦和岳飞二人的景仰之情,又为自己能为国家民族利益献身而感到自豪。

尾联,表达自己虽死,但抗清的精魂永远不会泯灭。

(每点2分)

解析:

根据题干诗人自觉走向死亡时的哪些心态,抓住欲何之有我师于氏墓岳家祠,结合注释来理解诗人的情感。

【思路点拨】如何快速、准确地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一步,抓住诗题。

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第二步,抓住关键词。

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第三步,抓住题材类型。

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第四步,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

第五步,抓住典型意象。

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作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

要熟记笔记和读本上常见意象的内涵。

【题文】(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题文】L010、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

(6分)

杜牧在《阿房宫》中,用

两句描写了秦人把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视为铁锅、石块等肆意挥霍的奢侈生活。

屈原在《离骚》中,以用荷缝衣来象征自己高洁品质的两句是

陆游《游山西村》中,写景并富含哲理的名句是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答案解析】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注意鼎铛砾芰的写法,不要漏掉兮字。

【思路点拨】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接受熏陶,提高语文素质。

综观近年高考试题,选句内容有下面四种情况:

或揭示人类社会和事物发展规律,或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或描写优美意境,或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科学技术等。

全部中学语文教材。

【题文】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第四(12)两题中选定一题作答。

注意:

只能作答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题文】N2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渐渐消散的炊烟

老了。

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

慢慢地,就没了热度,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

还没了力气,直往西山里坠。

老木挤巴几下眼睛,定定神,继续往山凹里望。

记得还是放牛娃的时候,也喜欢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往山凹里望。

那片竹林里,是二蛋、毛哥和三顺的家。

那长有一大团雪白梨花的梨树后面,是瞎眼奶奶家,眼睛虽瞎着,却灵醒得很,还没靠近梨树呢,就戳着棍子叫骂开了,龟孙子,又磨牙了吗。

但真到梨子大了熟了,每家每户的娃,人手一个是棍打不动的。

那是小琴的家,她的笑声最好听。

那是黑妹家的两间茅草屋,她家最穷,她也最不讨人喜欢。

老木闭着眼都能指出各家的位置。

小时候,老木还和伙伴玩过这样的游戏,就是根据各家屋顶上冒出来的炊烟,猜各家在烧什么好吃的东西。

老木是赢得最多的,也正是这一点,让伙伴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木笑了,露出豁了牙的嘴。

其实那算不上什么秘密的。

那时候,没有哪家有大鱼大肉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