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064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51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3页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1.1概述

1.1.1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名称、企业性质及法人

(1)项目单位名称: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1000吨桑叶茶、500万菌棒建设项目。

(2)所有制形式:

私营企业。

(3)建设单位概况:

某县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桑叶茶生产线选址于某县某镇大竹篷瓦窑河底——由施七公路郭里村路口入张官寺进入,计划在2014年综合开发蚕桑的深加工的私营企业。

公司成立于2013年1月24日,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公司企业生产地址万兴乡万兴村教场坝,从事食用菌、药用菌的菌种培养、移种基质后加工菌袋,公司成立后生产了15万袋香菇木耳菌棒,拥有农户100多户,公司示范基地木耳培育5万公斤,香菇6万公斤,竹荪300公斤。

实现产值85万元。

农业产值3379.8万元,亩纯收益2.5万元。

公司立足县域、万兴乡资源优势,坚持食用菌产业与林业一体化发展方针,坚持“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农民合作化、加工现代化、营销网络化”的方向,按“协会(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千亩园区、万亩桑园、亿元产值”的发展目标。

公司对蚕桑产业、桑叶茶生产前景、黑木耳的需求,决定在某坝建立蚕桑示范种植基地开发食用菌黑木耳的主要配料资源,同时生产桑叶珠绿茶。

在两年的“商海”搏击中,建立和完善了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灵活的经营机制,练就了一支在经济、法律、财务、风险控制、信息技术等领域理论素养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专业人才队伍。

积极稳妥地实施“以县内食用菌加工为基础,以绿色安全食品为主体,以循环经济为契机。

”推行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不断开拓投资领域,重点拓展蚕桑基地进行综合开发、建立绿色高效农业,投向上坚持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原则的开展。

某县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现有技术人员2人,职工10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菇类反季节栽培新技术和桑枝条种植木耳新技术,开放式接种新技术”,“竹荪大棚栽培与桑枝条种植木耳开发和保健桑叶茶加工”等10多种实用新技术。

公司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用技术、高科技为依托,以惠农利农为宗旨,建立起科研、开发、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农业特色产业链。

先后有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保山市供销社、某县供销社等部门到本公司考察指导,对本公司的技术培训及带动农户生产给予充分的肯定,该公司本着科技创新、开拓进取、稳步发展的方针,以“质量为本,诚信永恒”的经营理念,创造了一个自有知识产权的产业。

该企业投资法定代表人介绍如下:

苏彦,男,1986年4月21日出生,云南省某县酒房乡摆田村人。

某县一中毕业后就读于广播电大昆明分院,曾经从事过昆明的交警总队安通实业公司工作,财产保险并经历汽车修理、喷漆、建筑等行业;

2011——2013年在某县万兴乡创办某县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入食用菌的技术开发和创业发展至今。

(4)项目建设地址:

某县某镇大竹篷瓦窑河底和万兴乡万兴村教场坝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1.1.2.1编制依据

(1)某县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蚕桑循环利用生产1000吨桑叶茶、500万菌棒建设项目的委托书;

(2)某县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蚕桑循环利用生产1000吨桑叶茶、500万菌棒建设项目提供的设计基础资料;

(3)编写中参照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于2006年7月3日颁布的发改投资[2006]1325号文《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包括《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若干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三个文件进行编写。

(4)根据国发[2005]40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规定,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进行论证。

(5)该项目符合《某县“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某县工业连续倍增计划》、《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某县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1.1.2.2编制的原则

(1)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执行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

(2)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模式和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

(3)利用成熟、先进的工艺技术,做到工艺技术及设备先进、可靠、成熟及具备竞争力的原则。

主要设备立足国内制造;

(4)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法规和政策。

设计中坚持“三同时”的原则,配套装置相应的环保设施,所有三废均做到达标排放;

(5)坚持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遵守安全生产、工业卫生方面国家制定的政策、规范、规定,做到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节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节能;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能优先,效率为本;坚持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实施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6)总图布置以节省占地为前提,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据实比选,据理论证。

1.1.3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

1.1.3.1项目建设的背景和经济意义

(1)充分利用当地生物资源优势,实践现代农业科学发展

某县“十二五”期间,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上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农业为发展方向,推进农业产业区域布局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增长16%,其中: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8亿元,增长22%;财政总支出18.4亿元,增长39.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42.7亿元,增长25.7%;各项贷款余额达20.4亿元,增长21.9%。

三次产业结构为35︰27︰38,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亿公斤以上;烤烟种植面积13万亩,年均增长28.2%;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0.7%;核桃发展到43万亩;甘蔗、茶叶、蚕桑等产业巩固提升。

农业总产值实现5年翻番,年均增长14.9%。

工业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水长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园区,入驻企业15户,实现工业产值7亿元,是2007年的4.7倍,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5.2%。

工业总产值基本实现5年翻两番,年均增长33%。

2012年非公经济个体私营户5189户,实现产值6.9亿元。

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累计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1211万元,拉动消费9315万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年翻番。

某县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十二·五”开展无公害苦瓜、青菜、大白菜、辣椒、优质水稻认证。

通过完善无公害蔬菜监测体系,建成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加强无公害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并进行市场跟踪调查,及时指导农户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超标,让消费者吃上了放心菜。

食用菌产业是某县着力培植的重点产业之一。

“十一五”以来,某立足县域资源优势,坚持食用菌产业与林业一体化发展方针,坚持“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农民合作化、加工现代化、营销网络化”的方向,按“协会(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千亩园区、万亩速生林、亿元产值”的发展目标。

2010年,全县7个乡镇26个村320户栽培食用菌820万筒,其中:

夏秋菇490万筒,春冬菇330万筒,鲜菇总产量6145吨,农业产值3379.8万元,亩纯收益2.5万元。

从2011年开始某在姚关镇实施食用菌千亩园区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建设期为3年,占地面积1000亩,其中:

核心生产、加工区占地面积100亩,产业区占地面积900亩。

项目建产后可实现土地集中流转经营面积1000亩,年可利用农林废弃物3万余吨,为林农新增效益600万元以上,年农业产值可达1.5亿元以上,直接安置与带动2500余名农民就业,并带动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前已成功打造了姚关镇富阳村和小乌邑村等示范基地,扶持培植了一批科技示范户,更好的带动了周边农户参与种菇,共同致富。

(2)产品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

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第一类鼓励类《一、农林业:

20、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23、食(药)用菌菌种培育》的项目,该项目符合绿色节能产业及循环经济建设项目,是以蚕桑种植为依托,综合利用桑叶加工桑叶茶、桑干加工菌棒生产黑木耳,使桑树就地加工增加附加值。

该项目符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

建设项目符合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蚕桑生产的意见》(保政发〔2013〕213号)的规定,属鼓励类产业。

某县“十二五”规划布局了10个农业产业片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空间结构,优质蚕桑生产区以由旺、水长、仁和、何元为重点,全县巩固发展7万亩优质蚕桑基地积。

规划提出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围绕“强基固本”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专业基地和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片区开发,发挥基地开发的样板作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模式,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率,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民增收。

1.1.3.2项目建设的条件

本项目拟建设在某县某镇大竹篷瓦窑河底内,在该区内建设1000吨桑叶珠绿茶及1000亩湖桑种植园。

在某县万兴乡万兴村教场坝建设500万棒黑木耳菌筒生产线及其附属工程。

(1)区位优势突出,符合食品工业规划

某县位于保山市南部,东与昌宁县为邻,西与龙陵县隔江相望,南至勐波罗河与永德县相连,北与隆阳区毗连,县内最高海拔2895米,最低海拔560米,年平均气温17℃。

全县辖13个乡(镇),国土面积199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0万亩(水田12万亩,旱地1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92亩。

某气候资源得天独厚,立体气候突出,热区气候资源优越,气温日差较大,形成了兼具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优点的气候,为植物生育及优良品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

某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矿山资源匮乏,农业经济特征突出,某既有热带作物,也有温带作物,适种作物类型多,全国绝大多数的农作物均可在某栽培。

农产品质量较好,是优质茶叶、蚕茧、水稻基地,在外观和内在品质上,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上品。

某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投入、产出维持在较高水平,单位面积产量在全市、全省都处于中上水平,尤其是粮食单产水平处于全市前列。

(2)具有一定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机制,为蚕桑产业种植发展打下基础

某县结合实际,出台规范性文件,为土地流转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并因地制宜,搭建县、乡镇、村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把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口粮田建设、中低产农田改造等项目建设与土地流转结合起来,集中农民分散零星的土地,把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企业业主规模化流转和经营,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城镇转移,促进了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某县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机制,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农户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形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为绿色食品及无公害基地建设打下基础。

(3)有支撑食用菌、桑叶茶发展的资源条件

①气候条件。

某受高原山地怒江断裂峡谷的影响,温度垂直变化较明显,形成境内3种气候类型区域。

一是海拔在1600—2100米,俗称温凉山区和半山区;二是海拔在1473.5—1496.5米,以某坝为代表的中亚热带气候;三是以怒江、勐波罗河为代表的南亚热带气候,俗称低热河谷地区。

这一类型结构组成于区域干湿季分明的中亚热带为主体的低纬高原性大陆季风气候背景下,形成温和、降雨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

②土壤条件。

辣椒种植土壤以红壤类为主,土壤PH值平均为5.58,土壤养分含量平均值为有机质1.53%、碱解氮90PPm、速效磷11PPm、速效钾90PPm,具有十分优越的适宜辣椒生育的环境。

③原料优势。

2012年全县生猪存栏60万头、肥猪出栏78万头,肉类总产6.3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9.7亿元,增长10.6%;新植桑园0.8万亩,鲜茧交售产值2300万元;种植蔬菜5.3万亩,产值1亿元;新植核桃10万亩、红花油茶1.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地4.1万亩、中低产林3万亩。

水蛭等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某县2014年计划新植桑园5000亩,桑园总面积达4.2万亩,建设高产桑园示范区4块,改造低产桑园7000亩,巩固3个核心基地乡镇和24个重点村。

④某县2011年12月底,全县实现食用菌销售产值4500万元,涌现出了一批年亩产值超过10万元、亩均收益超过3万元、总收益10多万元的种菇典型102户,由于大山合公司改制及迁建姚关近两年食用菌种植和营销下降,2012年仅完成800万筒,完成产值4200万元左右,对全县食用菌发展和竞争力形成严重影响。

1.1.4研究范围

某县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蚕桑循环利用生产1000吨桑叶茶、500万菌棒建设项目,在某县万兴乡万兴村教场坝征用土地15亩,计划建设厂房3639平方米,其中办公室100平方米,研发检验室200平方米,1号冷库、2号冷库448平方米,原料成品仓库及配套设施2891平方米。

所有建筑按生产工序设计为一层楼结构,附设冷藏保鲜仓库、锅炉房、工具间、配电室、门卫等。

公司桑叶茶加工场地选址于某坝头部东山脚半坡的大竹篷瓦窑河底内,征地15亩。

在该址建设1000吨桑叶珠绿茶及1000亩湖桑种植园。

计划建设厂房3290平方米,其中办公室280平方米,1号、2号、3号成品库420平方米,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2590平方米。

公司计划在某县某镇大竹篷村租赁土地进行1000亩湖桑32号桑园基地建设,租赁耕地1000亩,建设10m³储水池22个,建设生产供水管道3㎞,田间道路修建1.5公里。

按《绿色食品管理办法》组织蚕桑的种植,促进种植企业和协会执行NY5010—2002标准,肥料使用严格执行NY/T394—2000标准,农药严格执行NY/T393—2000标准。

保证蚕桑种植的环境、空气质量、品质达到绿色安全增产技术。

同时对相应的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提出生产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辅助工程设计方案,根据工厂总体平面布置方案,确定本项目占地面积,对本项目的建设投资进行估算,测算产品成本,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

 

某县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1000吨桑叶茶、500万菌棒建设项目工程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总体规划建设内容

本工程建设内容

备注

生产装置

1

年产1000吨珠桑叶绿茶生产线

鲜叶(分级)→杀青→揉捻→干燥→筛分→质检、包装、入库。

全部

2

年产500万棒黑木耳菌筒生产线

菇房建设→设备配置→配料→装袋(瓶)→灭菌接种→培养→搔菌→催蕾→育菇→采收

全部

3

1000亩绿色标准化桑园建设

租赁耕地1000亩,建设10m³储水池22个,建设生产供水管道3㎞,田间道路修建1.5公里。

全部

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本项目所需部分是在总体工程基础上部分建设)

1

供电及电讯

总变及车间变、电讯

部分

2

供热

锅炉加热

部分

3

给排水

冷却用水及水池、循环水系统及排水

部分

4

全厂仓库

食品原料仓库、成品库、综合库等

部分

5

维修中心

机修、电修、仪修

部分

6

综合楼

办公室、财务室、质检、环境监测等

部分

7

厂部办公楼

部分

1.2研究结论

1.2.1研究结论

本项目经过市场分析、技术方案论证、建设条件、原材料供应调研、投资和经济效益分析,结论如下:

(1)党和国家制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

国家蚕茧办公室紧紧围绕提高我国茧丝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完善投资机制和结构调整,体制创新、技术进步,逐步实现“东桑西移”的战略转移,为巩固我国茧丝绸产业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建设“丝绸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家明确云南、四川、甘肃、宁夏、广西等地为蚕桑生产转移的重点地区,这是对蚕桑产业布局进行的重大调整。

某县2014年计划新植桑园5000亩,桑园总面积达4.2万亩,建设高产桑园示范区4块,改造低产桑园7000亩,巩固3个核心基地乡镇和24个重点村。

计划养蚕2.9万张,交售鲜茧101.5万公斤,实现农业产值4000万元。

为达到“十二五”规划发展7万亩的目标。

(2)本项目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蚕桑产业资源,以技术人才为突破口,与物流、保鲜新技术、蚕茧养殖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达到了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目的。

(3)某县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有多年生产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掌握其工艺技术,为新建装置提供了雄厚的技术支撑,因此生产技术上是成熟的。

(4)本项目总投资2451.92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费用1708.92万元(其中:

建设期利息92.92万元),无形资产费用383万元,流动资金360万元。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20.7%,投资回收期(税后)3.51年,人民币贷款偿还期2.7年(不包括建设期),盈亏平衡点74.3%,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本项目经济效益较好。

从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变化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内部收益率,其中销售收入的变化最为敏感,应采取风险防范或回避措施。

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为74.3%。

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生产负荷达到盈亏平衡点时就可保本,说明本项目有良好的抗风险能力。

由以上财务评价可以看出,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基准收益率,有较好的盈利能力。

因此,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某县搬迁区建设是适宜的。

1.2.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2-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总体

本项目

生产规模

1

年产1000吨珠桑叶绿茶

吨/a

1000

1000

2

年产500万棒黑木耳菌筒

万袋/a

500

500

1875吨

3

1000亩绿色标准化桑园建设

吨/a

2400

2400

一级叶240吨、其它二级

年操作时间

小时

7200

7200

主要原料用量

1

桑干(木屑)

t/a

2635

2

化肥、农药

t/a

118.42

3

麦麸

t/a

585

4

燃煤

t/a

2520

5

桑叶

t/a

4000

6

石灰、石膏、糖

t/a

46.67

169

公用工程消耗量

1

供水

(1)

新鲜水

m³/a

11245

(2)

平均用水量

m³/a

11245

2

供电

(1)

工程供电计算负荷

kW

165.31

(2)

实际供电计算负荷

kW

246.15

三废排放量

1

生产装置废气

Nm³/h

2

生产装置废水

m³/h

4835.28

3

生产装置废渣

t/a

102

运输量

1

运入量

t/a

10027.42

2

运出量

t/a

2875

3

总运输量

t/a

12902.42

全厂定员

198

占地面积

20000

万兴、某各15亩

工程项目总投资

万元

2451.92

其中

建设投资

万元

2091.9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92.9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60

年均销售收入

万元

3738

十一

年均总成本

万元

3272.51

十二

年均利润总额

万元

252.23

十三

年均所得税

万元

57.16

十四

财务评价指标

1

投资利润率

%

10.3

2

投资利税率

%

19.0

3

投资回收期

(1)

税前

3.51

含建设期

(2)

税后

4.06

含建设期

4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1)

税前

%

25.4

(2)

税后

%

20.7

5

净现值

Ic=8%

(1)

税前

万元

1645.32

(2)

税后

万元

1121.85

十五

人民币贷款偿还期

2.7

不含建设期

十六

盈亏平衡点

%

74.3

1.2.3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通过项目前期可研论证认为,该建设项目是必要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财务经济方案合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明显;生产工艺成熟可行,建设中应采纳以下建议:

①本项目建设,一定要遵循国家、省、州级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

在开发建设中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做到统一、协调。

不能顾此失彼,坚持“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思路,保证项目区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

②项目单位在勘测设计、设备选购、施工及运营过程中,要严格按有关法规、标准进行建设、经营;要注意节约,控制投资,降低成本;实施单位要尽快建立健全企业的销售网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销售人员。

③企业要重合同、守信用,按各项法律规定办事,同时要做好形象宣传工作,做好广告的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建立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以保证企业将来的经济效益。

④项目实施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意义重大。

因此,请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项目早日立项建成,发挥效益。

因项目投资数额较大,需要各级政府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帮助解决一些重大问题,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审批立项,并解决部分建设资金,以便使项目尽快实施,早日达到预期目的。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012年某县完成农业总产值22.5亿元,增长8%。

粮食总产1.57亿公斤,增长4.5%;收购烟叶34万担,实现烟农收入3.84亿元,增长40.7%;新植甘蔗1.8万亩,预计2012/2013榨季入榨甘蔗32万吨;生猪存栏60万头、肥猪出栏78万头,肉类总产6.3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9.7亿元,增长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