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317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docx

《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docx

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

2012届高考化学知识点硫及其化合物复习

第12讲:

硫及其化合物

【内容与解析】

本节复习的内容是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主要是两个内容:

1二氧化硫的性质。

2硫酸的性质。

二氧化硫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二氧化硫的四个性质上,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二氧化硫的氧化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硫酸的性质上,主要是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所以就在于这些性质的区别上。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硫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硫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目标解析

1了解硫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就是指二氧化硫的四个性质,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2.了解硫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就是指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硫酸型酸雨,而且是随时间的变化酸雨的PH值会越越小。

所以就有酸雨的防护问题。

【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中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就是在于复习过程中,在浓硫酸的计算上,要掌握的是不能用浓硫酸的量进行计算,因为浓硫酸的量一定要过量,所以就要搞清硫酸在计算过程中到底反应了多少物质这是硫酸计算的关键。

再就是二氧化硫性的判断,很多同学会把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还原性搞不清楚,这就是要掌握,无机物质的颜色是不能漂白的。

【教学条支持】

这节主要是通过PPT这个手段,因为这样能加快复习的速度,节约复习的时间。

特别是二氧化硫的四个性质与浓硫酸的三大特性上,这样,学生更能掌握这两种物质的性质。

【复习过程】

问题一:

硫的存在与性质?

设计意图:

加深对硫性质的印象。

师生活动:

1.自然界中的硫?

(1)游离态:

存在于火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2)化合态

硫化物:

如硫铁矿FeS2、黄铜矿uFeS2等。

硫酸盐:

如石膏aS4、芒硝Na2S4•10H2等。

2.物理性质?

俗称硫黄,颜色状态:

淡黄色固体,溶解性:

水中不溶,酒精中微溶,S2中易溶。

3.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与H2、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H2=====△H2S,

S+2=====点燃S2(现象:

紫色火焰)。

(2)与金属反应

与Fe、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S=====△FeS,

2u+S=====△u2S。

(3)与碱反应

与Na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S+6NaH=====△2Na2S+Na2S3+3H2。

问题二、硫化氢的性质?

师生活动:

1.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气味:

臭鸡蛋气味,毒性:

有毒。

2.化学性质

(1)弱酸性

氢硫酸是一种二元弱酸,能与NaH溶液反应。

NaH足量:

2NaH+H2S===Na2S+2H2,

NaH不足:

NaH+H2S===NaHS+H2。

(2)还原性

H2S与2反应

2过量:

2H2S+32=====点燃2S2+2H2,

2不足:

2H2S+2=====点燃2S+2H2。

3.制备

实验室常用硫化物与酸反应制取H2S,如FeS与盐酸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2Hl===Fel2+H2S↑。

问题三:

二氧化硫的性质

师生活动:

1.物理性质

S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通性

①与H2反应:

S2+H2===H2S3。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与a的反应为:

a+S2===aS3。

③与碱反应

与NaH溶液的反应为:

2NaH+S2===Na2S3+H2。

④与某些弱酸盐溶液反应

与Na23溶液反应:

Na23+S2===Na2S3+2。

(2)还原性

S2能被2、X2(l2、Br2、I2)、n4(H+)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

①与2反应:

2S2+22S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与X2反应:

S2+X2+2H2===2HX+H2S4。

(3)氧化性

与H2S反应:

2H2S+S2===3S+2H2。

(4)漂白性

原理:

S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起漂白作用,但见光、加热或长时间放置,不稳定物质又分解为原有色物质和S2。

问题四、三氧化硫以及硫酸的性质?

师生活动:

1.物理性质

S3的熔点168℃,沸点448℃,标准状况下S3为晶体。

2.化学性质

S3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与H2、a、a(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S3+H2===H2S4,S3+a===aS4,S3+a(H)2===aS4+H2。

3.硫酸的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常用的浓硫酸中H2S4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g•-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84l•L-1。

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

特别提醒:

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4.稀H2S4

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

H2S4===2H++S2-4,溶液呈强酸性。

与指示剂、碱、碱性氧化

物、活泼金属、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

学。

科。

网Z。

X。

X。

]

.浓H2S4的特性

(1)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

①中学化学中常用浓H2S4干燥的气体有:

H2、2、2、S2、l2、Hl等。

②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

碱性气体,如NH3;还原性气体,如H2S等。

③干燥气体常用盛浓H2S4的洗气瓶,其装置为:

(2)脱水性

脱水性:

指浓H2S4将有机物里的氢、氧元素按原子个数21的比例脱去水的性质。

例如:

2HH2H4↑+H2。

(3)强氧化性

①常温下,铁、铝遇浓H2S4发生“钝化”。

原因:

常温下,铁、铝遇浓H2S4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所以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硫酸。

②能氧化不活泼的金属,如与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u+2H2S4(浓)=====△uS4+S2↑+2H2。

③能氧化非金属单质,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4(浓)=====△2↑+2S2↑+2H2。

【例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物质,说明它具有氧化性

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无现象,再加入0L3%的过氧化氢后产生沉淀

.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D.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2-3或S2-3

[解析] A项S2与某些物质化合生成一些不稳定的物质,而不是S2的氧化性体现;B项S2被H22氧化为H2S4,然后与Bal2反应产生沉淀;项S2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2S4,n4转化为nS4,故溶液褪色;D项溶液中也可能含有H-3或HS-3。

[答案] AD

变式1 下图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填写下列空白:

 

(1)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

(2)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

(3)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③、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

解析:

要正确解答本题务必清楚题所给的实验装置各部分的作用及排列顺序不可变更的原因。

装置①为检验产物水,只能放在装置②③之前,因为若放在②③之后或②③之间,则气流通过装置②③一定要带出水蒸气,则无法验证使uS4变蓝的水蒸气一定是产物。

装置③和装置②的位置也不得变更,因为S2、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验证2前一定要排除S2的干扰。

答案:

(1)S2、2 H2 

(2)H2 S2、2(3)S2、2 H2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2能使品红溶液、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S2具有漂白性

B.S2和l2都有漂白作用,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时,可增强漂白作用

.活性炭使有色物质褪色是利用了碳单质具有还原性,使有色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D.S2使品红溶液褪色,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

[解析] S2使溴水、n4溶液褪色,这是利用S2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等物质的量的l2和S2作用于有色物质时,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l2+S2+2H2===2l-+4H++S2-4;活性炭使有色物质褪色是利用它的物理性吸附,不是利用其还原性;S2的漂白是一种暂时性漂白,S2与品红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后能够分解,使溶液重新变为红色。

[答案] D

变式2 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

①品红溶液 ②n4酸性溶液 ③溴水 ④滴有酚酞的NaH溶液 ⑤淀粉碘溶液

A.①④  B.①②③.②③⑤D.②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S2与有色试剂作用的化学反应原理,然后根据S2具有酸性、漂白性、强还原性的性质逐项分析。

S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由于H2S3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了无色物质;S2使酸性n4溶液、溴水、淀粉碘溶液褪色,是由于S2具有还原性,能分别将n4、Br2、I2还原;S2使滴有酚酞的NaH溶液褪色,是由于S2与NaH发生反应S2+2NaH===Na2S3+H2。

答案:

【例3】 向0L18l•L-1的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

A.等于09l

B.大于04l,小于09l

.等于04l

D.小于04l

[解析] u与稀硫酸不反应,在加热条下铜和浓硫酸能发生反应。

u+2H2S4(浓)=====△uS4+S2↑+2H2

参加反应的H2S4有一半被还原,在u与浓H2S4的反应过程中,浓硫酸浓度逐渐降低,变成稀H2S4时反应会停止,所以09lH2S4与足量铜片反应时,被还原的H2S4小于04l。

[答案] D

[点评] 中学化学中常涉及“三酸变稀”问题,具体为:

(1)不活泼金属如u、Ag等和浓H2S4的反应

只发生:

u+2H2S4(浓)=====△uS4+S2↑+2H2。

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变稀,u与稀H2S4不再反应。

(2)活泼金属如Zn、g等与浓H2S4反应

先发生反应:

Zn+2H2S4(浓)=====△ZnS4+S2↑+2H2,随着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变稀,再发生反应:

Zn+H2S4===ZnS4+H2↑。

(3)n2和浓盐酸反应制l2

只发生反应:

n2+4Hl(浓)=====△nl2+l2↑+2H2,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变稀,n2与稀盐酸不再反应。

(4)金属如u和浓硝酸的反应

先发生反应:

u+4HN3(浓)===u(N3)2+2N2↑+2H2,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浓度变稀,再发生反应:

3u+8HN3(稀)===3u(N3)2+2N↑+4H2。

变式3 将一定量的锌与100L18l•L-1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336L(标准状态)。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的pH=1,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气体A为S2和H2的混合物

B.气体A中S2与H2的体积比为:

1

.反应中共消耗Zn97g

D.反应中共转移电子3l[:

学#科#网Z#X#X#]

解析:

无论生成S2还是H2,1l气体都对应1l锌参与反应,并转移2l电子,n(气体)=1l,所以消耗锌的质量为1l×6g•l-1=97g,转移电子3l,故、D项正确。

反应中生成1lZnS4,剩余H2S4的物质的量为01l•L-1×1L×12=00l,则生成S2的物质的量为n(S2)=18l•L-1×01L-1l-00l=03l,混合物中H2的物质的量为1l-03l=12l,故A正确,B项错误。

答案:

B

【例4】 长期存放的Na2S3可能会部分氧化,现通过实验测定无水Na2S3试剂的纯度。

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取ag样品,置于烧杯中;②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

③加入稀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再加过量的Bal2溶液;

④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⑤加热、干燥沉淀物;

⑥将沉淀物冷却至室温后,称量;⑦重复⑤⑥操作后直至合格,最后得到bg固体。

回答下面问题:

(1)本实验中是否能用Ba(N3)2代替Bal2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⑦的合格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测得样品中无水Na2S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

(列出算式,不需化简)

[解析] Na2S3露置在空气中可以被空气中的2氧化生成Na2S4,将此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后,溶液中既有S2-3又有S2-4,可通过反应:

Ba2++S2-4===BaS4↓,由BaS4的量确定Na2S4的量,继而求出未被氧化的Na2S3的量,但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排除S2-3,因为①BaS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②S2-3还可继续被氧化成S2-4,最终也生成BaS4沉淀,这两种原因都直接影响测定的结果,使所得Na2S3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值偏小。

[答案] 

(1)不能 在酸性溶液中N-3能把S2-3氧化成S2-4,造成结果错误

(2)保证得到的沉淀是BaS4,没有BaS3(3)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基本不变(4)(ag-bg233g/l×142g/l)×1ag×100%

[点评] 检验S2-4用Ba2+和H+,用Ba2+检验时,2-3、S2-3、P3-4等离子也会与Ba2+生成白色沉淀,所以需加入稀盐酸。

l-也可能会和Ag+形成Agl白色沉淀,所以需要先加入稀盐酸,排除Ag+的干扰。

对于S2-3的干扰,形成的BaS3白色沉淀若用稀硝酸酸化,则S2-3会被氧化成S2-4进而形成BaS4白色沉淀,所以关于S2-4的检验只能用稀盐酸先酸化,然后加Bal2溶液检验。

变式4 下列四种溶液中,一定存在S2-4的是(  )[

A.向甲溶液中加入Ba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向乙溶液中加入Ba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向丙溶液中加入盐酸使之酸化,再加入Ba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向丁溶液中加入硝酸使之酸化,再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

甲溶液中可能存在S2-3、2-3、P3-4或Ag+;乙溶液可能存在Ag+;丁溶液中用硝酸酸化,若溶液中存在S2-3,会被氧化成S2-4。

答案:

点评:

本题意在培养思维的严谨缜密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目标检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S2的晶体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硫与氧属于同一主族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2.S2通入下列溶液中,溶液褪色或颜色变浅,说明S2具有漂白作用的是(  )

①n4(H+,aq) ②溴水 ③碘水 ④氯水 ⑤品红溶液

A.①⑤ B.②③.全部D.⑤

3.下列关于S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S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

B.S2是亚硫酸酐

.大气中S2的主要是含硫物质的燃烧

D.S2具有氧化性,因而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4.(2010•莆田质量检测)下列关于浓硫酸与稀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有脱水性,稀硫酸没有脱水性

B.浓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

.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有酸性

D.常温下,浓硫酸和稀硫酸都不能与铜反应

.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实验,结果各自都认为自己的试样中含有S2-4。

甲的实验为:

①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因为试样A中若含有________离子(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

乙的实验为:

②丙认为乙的实验也不严谨,因为试样B中若含有________离子(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

丙的实验为:

若丙方案合理,则回答:

③其中试剂Ⅰ是________,现象Ⅰ是________;试剂Ⅱ是________,现象Ⅱ是________(若你认为丙方案不合理,以上四空可以不填)。

6.(2010•新标全国理综)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其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气可采用________溶液吸收。

【堂小结】

本节复习的两个重要问题是:

1二氧化硫的四个性质。

2。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再就是二氧化硫与浓硫酸的计算,与实验的考查。

【配餐作业】

A组:

名师一号:

1、2、3、4、6、8

B组:

名师一号:

、7、9、10、11、12、13、14

组:

名师一号: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