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00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7.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

静止是不存在的.B运动就是物质.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物质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运动.B.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性.C.有一定重量和体积.D.客观实在性.

10.承认无机物质也有类似于感觉的属性,这就是认为:

感觉是物质现象.B.物质和意识没有本质的区别.C.物质也有感觉.D.意识与物质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11.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12.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伟大贡献是:

创立了唯物史观.B.建立了革命的人道主义.C.使哲学成为实证的科学.D.创立了辨证思维的方法.

13.发展的实质是: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运动和静止的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4.把事物的运动绝对化会导致

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绝对主义的静止论。

割裂物质和运动。

割裂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

15“自然从来不飞跃”,这个命题表现的是

肯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否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夸大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夸大事物变化的间断性。

16.“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否定事物间有相对确定的界限,这是

唯心主义的观点。

辨证法的观点。

唯物主义的观点。

相对主义的观点。

17.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质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

18.形而上学和唯物辨证法对立的焦点是:

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C.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D.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根本动力观点的对立.

19.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

意识不只是人所特有的.B.电脑将来会代替人脑.C.意识与物质是同一的.D.人的能动性具有广阔的前景.

20.二元论是一种

A.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哲学。

超党性的哲学。

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

直接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

2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指的是时间的A顺序性B连续性C重复性D一维性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23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24圣经记载道:

“上帝用尘土造人,将生气(指灵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对这一观点,从哲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准确说明了世界的本原B把上帝当成了绝对的不依赖人存在的精神实体C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上帝造人”是宗教的观点,是正确的。

25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

辨证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能动反映论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26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

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这表明()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27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曾经是新中国引以为自豪的大型水利工程,然而由于该工程没有考虑到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可能会造成三门峡水库的淤塞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三门峡水库泥沙日益淤积,库容不断减少,对下游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因此,我们在想问题做事情的时候应该树立()的观念

世界是多样性B世界是统一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一切从实用出发

28“贪如火,不遏则燎原;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这一观点说明()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新的质变中包含着新的量变D量变是变化的起点

29“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C人可以得于长处,也可以失于长处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杀盗非杀人”,这些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D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的联系

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了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变成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对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多选。

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性原理,要求

A同二元论划清界线B同唯心主义划清界线。

C同机械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划清界线。

D同各种不可知论划清界线。

E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是

A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反映的特性。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D意识是纯生理结构发展的产物。

E意识是人脑主观建构的产物。

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不可以无根据地胡思乱想。

B审时度势。

C量体裁衣。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E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这意味着

A感觉,表象,等是人特有的精神现象。

B对同一对象人们可能形成不同的认识。

C人们的认识可能会歪曲对象的本来面貌。

人们永远认识不了世界的的真相。

E人们可能在思想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没有的东

5.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运动是绝对永恒的。

同一就是与差别对立并排斥差别的同一。

斗争都是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

E。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由外力推动和引起的。

6.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意义在于

它是事物分化形成多样性的条件。

它是人们理解事物运动的前提。

它是认识和区别事物和基础。

它是人们利用事物为自已服务的条件。

它是辨证法革命本质的根本体现。

7.下列命题中包含辨证法思想的是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

D。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是

诡辩论的观点。

形而上学的观点。

D变化发展的观点。

E相对主义的观点。

9.质变量变的复杂性体现在

质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量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质变和量变难以区分。

E。

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

10.唯物辨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的完整含义是指

矛盾存在于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

矛盾存在于某个事物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中。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E.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11.辨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C.否定和肯定的联系.D.否定的本质是“扬弃”

1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

A.必然性和偶然性不可分离B.在偶然性背后总有必然性存在.C.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来表现.D.偶然性是必然

表现形式和补充.

13在实际生活中,下列哪些说法会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宁可误一年,不冒一分险”

14孩子:

“爸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会呢?

爸爸:

“小华的爸爸总吃鱼,所以就会游泳,爸爸我不常吃鱼,怎么会游泳呢?

孩子:

“可是,爸爸你总吃鸡,你会下蛋吗?

”这则笑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联系是客观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主观想象的联系不能够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D并不是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

15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16下列成语说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有()

A防微杜渐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C量小非君子D水滴石穿

17科学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是社会的产物B不是纯粹的生物过程C不仅依赖于物质,而且离不开社会D人类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社会

18.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蠃”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辨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19.在下列命题中包含有辨证法思想的有()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D“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20鲁迅先生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人按照自已的形象塑造出来的.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三.辨析.

辨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2..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3.人工智能是一种特殊的意识.

四.思考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

它包括哪些内容?

辨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和区别是什么?

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和作用各是怎样的?

什么是量变?

什么是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怎样的关系?

第二章.

单选.

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是

A怀疑论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辨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物主义观点.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应是

循环的.B.绝对的.C.具体的.D.无条件的.

对不可知论给予最有力批驳的是

客观真理B客观事实.C.社会实践.D.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客观实在性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认识的本质在于

能动反映B.自主选择.C.科学评价.D.主观创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由于它是

人们的自觉活动.B.物质性的活动.C.主观见之客观的活动.D.社会性的活动.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

真理一元论认为对于一个确定的对象

只能有一种观点.B.正确的认论只能一次完成.C.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D.正确的认识只能用一种方法进行.

9“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10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发明的杀虫农药DDT,因其药效稳定,一度在世界各国大量生产、使用,因此米勒于1948年获诺贝尔奖。

但后来在使用DDT的实践中发现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又补绝大多数国禁止生产和使用。

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

A认识是不断由片面走向全面的过程B认识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C认识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D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1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观点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12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到感觉到物”是

A辨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3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由于它是

A人们的自觉活动B物质性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社会性的活动

15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

A都包含有客观内容B都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和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C都是可知的和无限的D按其本性都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

多选.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E.一切认识归根结底来自实践.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性认识.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3.马克思说:

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段话说明了.

A.思想本身不是现实力量.B.一定的思想只有和一定的实践相结合,才会变成现实力量.C.思想必须掌握群众,才能对社会存在起作用.D.无论是先进的思想还是落后的思想,只要掌握了群众,就会影响社会的发展.

4.“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这段话的观点是.

A.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B真理是有用的.C.能为我主观需要服务的就是真理.D.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真理.

5真理的属性有

A.客观性.B.绝对性.C.相对性.D.具体性.

6.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世界的可知性.B.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认识过程的辨证法.D.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E.认识有客观真理性.

7感性认识的形式有

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

8理性认识的形式有

A知觉B概念C判断D推理

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

A人的主观意识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

10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在于

A它们是真理的两重属性B它们是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的C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D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

辨析题.

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是唯心主义。

真理就是指事物的客观规律。

四.思考题。

为了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需要划清哪些基本的界限?

根据认识与实践的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

什么是真理?

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及其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检验真理时逻辑证明起什么作用?

第三章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劳动者。

劳动对象。

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

^6.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7.社会形态是指

A.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

社会政治结构和意识结构的统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结合和统一。

8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

A.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一种不确定的活动状态。

按意志行事。

与客观规律相对立的自主选择。

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人和自然的矛盾.B个人和社会的矛盾.C自然界和社会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这是因为()

A

以下哪些观点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产生而产生。

B。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C.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迟早会发生相应的变化.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E.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

社会存在包括

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E.上层建筑.

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上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C.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D.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D.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革要求的规律.E.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5“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主义.E.两种观点是辨证的统一

6社会存在包括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

7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A它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物质力量B它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C它是当代人的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D它是改造自然界的物质力量

8马克思曾引用爱尔维修的话指出: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已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这段话说明

A杰出人物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B英雄人物的出现是时势造成的C某一时代英雄人物产生的时间、地点带有偶然性D英雄人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

宗教是自然压迫的产物.

四.思考题.

怎样理解物质生产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2.怎样理解人与环境的辨证关系?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生产方式.

从劳动过程看,正在修配厂检修的汽车是

劳动资料.B.劳动工具.C.劳动产品.D.劳动对象.

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是在

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竟争中实现的.B.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竟争中实现的.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竟争中实现的.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竟争中实现的.

5.纸币流通规律是

纸币发行量应等于商品流通中对于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纸币发行量应小于商品流通中对于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纸币发行量应大于商品流通中对于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纸币发行量与商品流通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无关。

出现商品交换以来,曾出现过的几种价值形式有

简单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具体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

一般来说,阳光和空气不是商品,但在一些国家,新鲜空气也可以装在特别容器中出售,空气之所以成为商品,根本原因是

人们不能随便从自然界中得到新鲜空气。

B。

能满足人们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出现了销售新鲜空气的商贩。

把空气净化并装在特别容器中要经过人们的劳动。

新鲜空气的生产以交换为目的。

就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来说

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价值。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关系。

4雇佣劳动者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卖给资本家

放弃了自已劳动力的所有权。

没有放弃自已劳动力的所有权。

一定时期内放弃了自已劳动力的使用权。

永远放弃了自已劳动力的使用权。

没有放弃自已劳动力的使用权。

5.要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对资本的正确理解是

资本就是生产资料。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资本不是静止物,而是一种运动。

绝对剩余价值

以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为条件。

B.靠延长工作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的剩余价值.C.是采用提高劳动强度生产的剩余价值.D.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初期普遍采取的一种剥削方法.

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

A它们的价值再现在产品的价值中B它们的价值量由由劳动者的活劳动再生产出来C它们的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D是使用价值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A资本循环B资本积累C资本周转D资本集中

第五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