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0091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6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语文三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秋天”为专题,由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

《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

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主要表现了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

 “语文天地”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每组都是一个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开头)、“日积月累”(对对子)、“我会填”“趣味语文”(绕口令)等几项活动。

让学生获得语言积累,激发语文探究兴趣,并通过说、写、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学习形式,使学习主题得以强化。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每篇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本组教材紧紧围绕“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与“秋天”这个专题有关。

 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联,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教学过程中,通过画一幅秋天的图画,教师来引导学生观察秋天,赞美秋天。

 1.识记本单元生字,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4.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秋天,喜欢秋天,在想象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6.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并对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7.结合“口语交际”的内容进行习作,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完整的意思。

 【重点】

 1.识记本单元生字,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秋天,喜欢秋天,在想象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难点】

 1.结合“口语交际”的内容进行习作,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完整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古诗两首》  2课时

 《风筝》  2课时

 《秋天的雨》  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4课时

 总课时  11课时

9 古诗两首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1.识记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4.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难点】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在初读古诗时,标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然后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安排互相交流后,老师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如,“促”,前是平舌音,“插”是翘舌音。

 会写的生字,要针对难写易错的字,做重点提示,如“深”,右边上面不要多一点;“逢”,里边的下面是三横,不是两横;“佳”,右边是“圭”,而不是一竖直贯四横;“倍”,注意和“陪”的区别;“插”,不要写成“播”。

 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

要借助注释,在朗读的基础上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给古诗加注释,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因此要给学生讲一讲注释是怎么回事及怎样使用注释。

注释一般都是针对某些难理解的词语的,既要通过看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又不要生搬硬套,提醒学生在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

 这两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夜书所见》诗的前两句写郁闷孤独之情,可提示学生从生机勃勃的盛夏景象和黄叶飘飞的深秋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但不要过分渲染。

后两句描写的图景令诗人倍感亲切,也许他会由此想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所以感情略显舒缓。

这两句给人的画面感很强,可引导学生想象一下那种景象,然后通过交流,合作完成课后习题的相关要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的思乡之情在前两句中得到了直接抒发,要特别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独”字和两个“异”字的表达效果。

 朗读有助于整体感知诗歌意思,所以在读的时候,语速总体上可舒缓些。

在朗读的基础上,也可以安排一些其他的学习方式,如可以开展合作学习,交流对诗句的体会,再比一比谁诵读得好。

在教学结束时,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描写秋天的古诗。

 【教师准备】

 课文插图以及相关图片。

 【学生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读读背背。

 2课时

   第

课时

 1.掌握《夜书所见》一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方法一

 1.感受秋天。

 导语: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三单元,这一个单元主要展示了秋天的美丽与美好,展示了我们“心中的秋天”,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展示:

有关秋天景色的图片。

)(可让学生从秋天的美丽、秋天的肃杀、秋天的收获等方面谈感受。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

古诗两首。

 2.揭示诗歌题意。

 过渡:

通过预习,你对第一首《夜书所见》的作者有哪些了解?

他写这首诗的背景是怎样的呢?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交流,教师适当补充,并课件展示叶绍翁的资料。

 现在,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的题目,想一想,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书”是“写”的意思。

“所见”就是所看到的。

题目“夜书所见”就是作者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设计意图] 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方法二

 1.导入。

 导语:

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

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吗?

在别人家里做客的心情怎么样?

谁来说说?

 学生从“做客时虽然主人招待得好,但时间久了,总是想家”来回答。

 是啊!

这种心情其他同学有过吗?

下面,我们学一首古诗《夜书所见》,作者是叶绍翁,看看诗人在外作客时是怎么想念家乡和亲人的。

先齐读题目。

(学生读题目。

 2.揭示课题。

 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学生从“书”是写的意思,“所见”是所看到的意思,课题意思是诗人在夜里写下他所看见的情景回答。

 这个“书”,是一词多义。

大家再来读读这首诗的题目。

 [设计意图] 由思念家乡,思念自己的爸爸妈妈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现实,更自然地导入新课。

方法三

 导语: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夜书所见》,齐读这首诗的题目。

 根据课前预习,要求同学们查找资料,请你们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你们看图说一说,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

课文插图。

 [设计意图] 出示课文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

一、学习生字,感悟诗意

 1.学习生字。

 过渡:

请同学们读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读书,画出生字,并初步理解诗意。

 读好生字词,试一试。

PPT出示:

促织 夜深

 (“促”是会认会写的生字,是平舌音,可以通过组词识记。

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

“深”是会写的生字,是翘舌音,可用形近字组词识记。

同桌互相读读生字词,再齐读,指名读。

 2.感悟诗意。

 

(1)读通诗歌。

 ①自读。

请通过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读诗歌,按照要求读好诗歌,并小组内理解诗歌的意思。

 ②范读。

让学生先听一听老师的范读,然后自己读。

PPT出示: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学生听读后,自己试读,指名读,齐读等。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生字词,以落实“双基”的教学,并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鼓励学生多读,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

 

(2)感悟诗意。

 ①诗人在秋天的某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呢?

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学生边读边想,并画出有关词语。

然后,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作者看到了梧叶、一灯明;听到了萧萧寒声。

 ②想象。

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请读一读前两句诗,想象。

(深秋的夜里听到了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了阵阵寒意。

 ③第二句里的“客”是指谁呢?

为什么说诗人是“客”?

(诗人。

因为诗人身在异乡,所以称为客。

 ④换位思考。

萧萧秋风吹落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

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会想起了什么呢?

(课件展示:

播放音乐渲染气氛。

 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认为要是自己客游外乡,在这样的秋夜里会有一种郁闷孤寂之情,就会思念自己的家乡,会想到自己的童年。

 通过朗读,让我们深深地感受这种感情吧。

(学生朗读。

 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们的思乡之情,这就叫作“动客情”。

 ⑤小组赛读这两句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再指名读,齐读。

 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

请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思乡情感,并谈谈自己离开家乡的感受,深深体会“动客情”。

 ⑥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

想到什么呢?

默读后面两句诗,边读边结合插图想一想。

(他看到有儿童挑着灯火,料想他们在深夜的篱笆下捉促织。

 ⑦质疑。

读后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

如果不能,那这是写作者的什么呢?

(这是写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

 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们在玩些什么呢?

会想到什么呢?

(儿童玩的各种游戏。

他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产生思乡之情。

 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

 ⑧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后两句诗的理解。

(诗人看到了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促织。

 指名读,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交流,解除疑难,理解诗句所描述的情景。

并且引导学生对于诗句中的“知”字深入思考,品词析句,展开想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体悟诗的内涵。

二、深入理解,感悟诗情

 1.游戏,加深理解。

 过渡:

刚才我们对诗的大意基本弄懂了,现在来玩个小游戏!

游戏的规则是:

请你把诗句和它们的意思连起来。

课件展示古诗诗句和诗句意思。

 (学生根据个人理解连线。

 同学们都对这首诗的意思理解了,我们将通过朗读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本环节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2.朗读,感悟诗情。

 过渡:

整首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请听配乐朗诵。

 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呢?

自己试一试。

 学生自由读,配乐指名读,生互相评一评。

然后,男女生赛读,看看谁读得好!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

 [设计意图] 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诗歌教学更是如此。

把音乐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让情感升华。

三、背诵诗歌,拓展延伸

 1.背诵积累。

 过渡:

让学生再读读这首诗,哪些是诗人看到的、听到的、料想到的呢?

(作者看到了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到了萧萧寒声;料想到了是儿童在捉促织。

 根据以上提示,背诵这首诗。

学生试背、相互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设计意图] 古诗教学要注重背诵积累,背诵古诗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同时还是文化的积累、思想的积累。

再次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背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品味古诗的诗蕴。

 2.拓展延伸。

 过渡:

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

你们还收集、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

(指名让学生背诵。

 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说一说或写一写。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要拓展教材,使课堂教学得到拓展和延伸,并架设起课内、课外有机连接的桥梁,丰富学生的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课时

 1.指导学生写字,培养识字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古诗。

 3.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1.识记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难点】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准备】

 思乡诗歌、重阳节习俗等。

一、意境渲染,初读古诗

 导语:

同学们,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

看不够的家乡景,念不完的家乡人,写不完的还是家乡情啊!

你脑中有哪些思乡思亲的诗句呢?

老师这里也有几首诗送给大家。

播放古诗意境动画。

PPT出示:

A.王维《杂诗》

B.张九龄《望月怀远》

C.杜甫《月夜忆舍弟》

D.王安石《泊船瓜洲》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欣赏一系列的优美图片以及思乡名诗,引导学生走进美妙的古诗世界,奠定思乡这一情感基础。

 1.导入。

 导语:

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

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诗歌题目。

 下面请自由读读这首诗歌,要读出味道来。

 学生自由通读一遍,然后抽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

 2.解释词语。

 这里有几个词语需要我们了解。

PPT出示:

重阳节的风俗习惯“登高”“插茱萸”。

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3.初读后的感受。

 再读这首诗歌,并思考:

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内心是什么感受?

从哪里看出来?

(主要写作者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有一种孤独感。

从“异客”“倍思亲”等词语看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课件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增长学生见识。

二、感悟诗意,体会意境

 1.感悟孤独。

 

(1)体会“异”。

 过渡:

读这首诗,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

PPT出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感悟诗意,体会意境

 (从“独”和两个“异”看出来的。

 ①从两个“异”中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

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从诗人所处的环境想到,这里对作者来说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是啊,异乡异地,会是多么的不适应、不习惯啊!

把这份感受带到这诗句中读出来。

 ②看背景资料。

PPT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王维,诗人十几岁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

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自然会产生思乡念亲之情。

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

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2)体会“独”。

 这里有个问题让人不明白,当时的长安是热闹的、繁华的,可在这样繁华热闹的地方,诗人却感到孤独寂寞,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独”字。

PPT出示:

 读到这个“独”字,我就想到:

          。

(身在他乡打工的爸爸妈妈)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            。

(独自一人在他乡) 

 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        。

(独自一人在他乡) 

 [设计意图] 引领学生感受诗人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深刻体会“独”字写出了那种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情形,表达了寂寞的心情。

 2.感悟倍思亲。

 过渡:

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PPT出示:

 每逢佳节倍思亲。

 

(1)体会“倍”。

 自由朗读,思考:

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PPT出示:

 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         。

(思念自己的家乡。

) 

 如今面对良辰佳节,                       。

(更加思念自己的故乡。

) 

 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日里常常        。

(思念自己的家乡。

) 

  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                          。

(更加思念自己的故乡) 

 这诗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往事的点点回忆!

“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

(不是。

 

(2)延伸。

 当国庆佳节,普天同庆时,远在他乡的莘莘学子,用诗句对家里的亲人说: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抱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千百年来,这诗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3)想象。

 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按照要求读诗句,诵读,想象。

 [设计意图] 领悟“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3.感受兄弟情深。

 

(1)感悟兄弟的思念之情。

 过渡:

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

从哪里看出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读读这两句诗,请想象诗歌画面,你的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如果你就是王维日思夜想的兄弟,你在登高时会怎样思念自己的兄弟,在心里会对兄弟说些什么?

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主要从在外孤独,对兄弟的思念方面谈谈个人感受。

 

(2)读出兄弟思念之情。

 千言万语道不尽双方心中深深的思念啊!

分组用朗读诗句来表达吧!

 (王维一组:

读一、二、三句;兄弟一组:

读第四句。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生动语言的描述,拓展想象空间;角色体验,感情诵读,带领学生努力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三、练写生字,抄写古诗

 1.练习写字。

 课文中比较难写的字,老师在黑板上田字格中范写,生观看,然后每个字写两遍。

 重点提示:

 “逢”,里边的下面是三横,不是两横。

 “佳”,右边是“圭”,而不是一竖直贯四横。

 “倍”,注意和“陪”的区别。

 “插”,不要写成“播”。

 学生认真写字,每字写两遍,同桌之间相互纠正。

 2.抄写古诗。

 抄写古诗,一要读得正确流利,二要正确书写。

 学生自由读古诗,再在小组内相互提醒,然后自己抄写古诗。

抄完后,同桌检查错误,集体纠正。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写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背诵诗歌,拓展延伸

 1.背诵。

 过渡:

再读这首诗,都来做一回王维,再次深深地想念山东的兄弟吧!

课件背景音乐。

 学生配乐朗读这首诗歌后,跟着悠扬的古筝琴声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

 2.拓展。

 过渡:

思乡是古老的中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缕缕情思是对家乡、对亲人割不断的片片真情啊!

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走出王维时代,来到现代,来到一位台湾现代诗人身边,他的名字叫余光中,欣赏一下他为我们带来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名诗《乡愁》。

 (课件展示:

音乐诵读《乡愁》。

 齐读,想一想诗人不同时期为谁而愁。

 不知不觉间诗人把我也带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

月是故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

 [设计意图] 从古至今,思乡成了亘古不变的主题。

这里体现了同一主题的古诗和现代诗的有机结合,拓展了学生的积累。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理解了这首诗的诗意,知道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作业1

教材第37页第1题和第2题。

作业2

一、看拼音,写词语。

huíyì(    )    xiāngféng(    )

yáowàng(    )      chāhuā(    )

shēnyè(    )  jiājié(    )

二、我能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距离大;②久,时间长;③程度高;④颜色重。

1.这件衣服的颜色很深。

  (  )

2.这里的河水很深。

  (  )

3.夜深篱落一灯明。

  (  )

 ①看到;②会面,会见;③见解,对于事物的看法。

4.他很有远见。

  (  )

5.夜书所见。

  (  )

6.领导接见了我们。

  (  )

三、我能把诗句补充完整。

1.萧萧梧叶送寒声,       。

 

2.       ,每逢佳节倍思亲。

 

四、课外阅读。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描写的诗人送别老朋友的时间是    ,地点是    ,被送的人是    。

 

2.诗中叙事的诗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