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0142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郑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郑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郑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郑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郑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郑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郑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郑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郑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郑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郑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郑州大学

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名称:

化工过程机械

学科代码:

080706

培养单位名称:

化工与能源学院

 

郑州大学研究生院

2013年6月8日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名称、代码

学科名称:

化工过程机械

学科代码:

080706

二、专业简介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属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面向化工、石油化工、炼油与天然气加工、轻工、核电与火电、冶金、环境工程、食品及制药等流程工业,以机械、过程、控制一体化的连续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流程工业中处理气、液和粉体等物质所必需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设备和机器及其关键技术。

本学科是一个专业面广,为国民经济多个行业服务的涵盖机械、化工、控制、信息、材料和力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型学科。

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传热学、传质学、化工过程原理和控制理论等学科。

本学科与其一级学科中的其它二级学科有着相同的学科基础和内在联系,并和其它一级学科如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

本学科所对应的本科专业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郑州大学化工过程机械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目前该学科拥有过程传热与节能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换热设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工业节能技术与装备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化工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基地。

近几年本学科主持承担或完成了许多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中石化、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大型企业相关课题,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以及20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该学科具有国家教学名师1名,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研究力量雄厚,充满朝气与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学科队伍。

学科的科研环境、科研条件和人才培养条件优越,学科管理规范,为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品行端正,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科研道德;身心健康。

博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够做出具有创造性的成果;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博士学位学术水平。

四、修业年限

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以4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6年(含硕士阶段2年)。

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最长年限为8年,即自研究生入学之日起到校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其学位论文的时间为8年。

五、专业与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

⑴传热传质强化及先进装备技术;

⑵能量系统优化及余热余能利用技术;

⑶生物质能源及先进装备技术

⑷装备故障诊断及安全可靠性技术;

⑸多尺度能源系统及能量转换储存技术;

⑹清洁燃烧技术及低碳环保装备;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类型。

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等,其中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公共基础课为校级管理课程,其余类型课程为院系级管理课程。

2、课程实行学分制。

博士研究生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论文学分两部分。

学位课程考试成绩≥75分获得相应学分,其他课程成绩≥60分获得学分。

3、学分要求。

总学分≥50学分。

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必修课不低于16学分,选修课不低于4学分)。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1。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最重要的环节,是综合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志,也是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

博士生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2年,论文字数不少于5万字,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按照《郑州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基本要求》执行。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即应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

选题要求是:

①具有明确的学术意义或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能做出创新成果;②为本学科学术发展前沿或有利于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发展;③有利于博士研究生发挥独创性;④除非征得本专业全体博士研究生导师的同意,课题学术意义很大但无条件进行试验的以外,论文研究必须包含一定的试验工作。

3、论文题目确定后,研究生必须在阅读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论述学位论文选题依据、研究方案、预期目标与成果、工作计划等关键问题。

博士研究生原则上在入学后第3学期(最迟不超过第4学期)、硕博连读研究生在转博后的第2学期(最迟不超过第3学期)完成。

博士生开题由各学科专业组织,由若干名本学科或相近学科教授参加,以学术报告方式进行。

4、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检查研究生个人综合能力及学位论文进展状况、指导研究生把握学位论文方向、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环节。

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原则上应在入学后第6学期进行。

研究生中期考核由院系制定明确的考核办法并委托学术团队组织考核。

5、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在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方面有所创新,应当有不少于3个创新点。

论文字数不少于5万字

6、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先进性,应反映出作者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

7、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至少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被SCI或EI收录。

达到学校规定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书写格式必须按《郑州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进行。

8、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将博士学位论文分送本专业全体在职博士研究生导师作同行评议。

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9、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

(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10、必须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对学位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如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做出严格的要求,切实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组成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组成,由导师任组长。

指导小组成员协助导师做好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各项工作。

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和方法。

2、博士生入校后一个月内,指导教师根据博士研究生个人的具体情况,结合有关文件规定和本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学习计划。

3、一年后应制订出博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文献查阅、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计划,应对科学研究、文献查阅、论文选题、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做出合理安排。

4、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应强调以自学为主,导师应注重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和创新思维,培养其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阅读有关的专业文献。

5、为了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使研究生得到更多实践环节的锻炼,研究生除参与科研实践外,在学期间还应参加其他实践环节的训练,如教学实践、学术活动、工程(社会)实践和管理实践等。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培养计划内所有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则准予毕业;经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按照《郑州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及学位管理相关文件执行。

10.其他说明

附表1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时

学分

修习方式

学分要求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必修

2学分

第一外国语(英语)

72

4

必修

4学分

公共及专业基础课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54

3

必修

≥8学分

数值计算方法

54

3

必修

矩阵分析引论

54

3

必修

C++、JAVA程序设计

54

3

必修

信息资源检索

36

2

必修

学科动态与前沿技术

36

2

必修

高等工程热力学

32

2

必修

高等燃烧学

32

2

必修

数值传热与流体力学

32

2

必修

振动工程学

32

2

必修

实践

活动

学术活动(至少听5个学术报告)

1

必修

1学分

实践环节

1

必修

1学分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8

1

选修

1学分

专业选修课

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32

2

选修

≥3学分

高级制冷与空调技术

32

2

选修

先进热交换技术理论与实践

32

2

选修

热力系统优化设计

32

2

选修

过程机械测控与仿真技术

32

2

选修

粉体工程

32

2

选修

多相流动力学

32

2

选修

工程湍流

32

2

选修

煤的洁净利用及污染防治

32

2

选修

能源储存新技术

32

2

选修

清洁替代能源技术

32

2

选修

先进控制技术及应用

32

2

选修

节能评价与能效管理

32

2

选修

项目投资及管理

32

2

选修

专业外语(论文选题与写作)

16

1

选修

化工技术经济

16

1

选修

课程学分≥20学分

论文研究

开题报告

5

30学分

中期考核

5

预答辩

5

学位论文

15

论文研究30学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