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1121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教案

2走月亮(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5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1个字,正确读写“柔和、香味、灰白色”等词语.

2.摘抄描写月光下美丽的景象的句子,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作者在月光下获得的无限乐趣和她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3.体会反复的写法对表情达意的强调作用。

培养善于积累生活中写作材料的习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5个字。

(重点)

2.正确读写“柔和、香味、灰白色”等词语,摘抄描写月光下景象的句子。

(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教具准备】(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内容

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谈话导入。

教师口述:

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

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

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来感受一下她独特的体验吧。

(教师板书:

走月亮)

二、作者介绍

吴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

主要作品有:

《歌溪》《风雨花集》《一碗水》《走月亮》《天使的花房》等。

资料介绍

走月亮:

也指中秋时吴地的一种风俗。

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

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鹅卵石、风俗、跃出、稻穗、牵着、填上、庄稼、葡萄

重点指导生字:

鹅:

“鹅”“哦”都是单韵母音节;卵:

“卵”和“卯”是形近字,不要读成“mǎo”;穗:

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huì”;填:

读二声,不要读成一声;葡萄:

在词语中“萄”读轻声。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淘洗形容地面或器物表面高一块低一块。

坑坑洼洼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通行的风尚、习惯、礼仪等。

风俗洗濯。

浇灌浇水灌溉。

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

招待形容说话吞吞吐吐。

闪闪烁烁稀奇巧妙(多用来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

奇妙对宾客或顾客表示欢迎并给以应有的待遇。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描述了“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形。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课文写了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一切的一切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

四、学习“会写字”

牵、鹅、卵、哦、填、庄、稼、俗、跃、葡、萄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和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哦、填、稼、俗、跃”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牵、葡、萄”是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庄”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笔顺;“鹅、卵”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等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鹅、卵”和上下结构的字“牵、葡”,学生练写。

鹅:

右面是“鸟”不是“乌”。

卵:

左右里面各有一点。

葡:

里面是“甫”,不要忘记有一点。

牵:

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并且在反复诵读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3)

 

(4)

 

(5)

 

(3)

 

(4)

 

(5-12)

 

(13)

 

(14)

 

(15)

 

(16)

 

(17)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4自然段。

(重点)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重点)

3.体会反复的写法对表情达意的强调作用。

培养善于积累生活中写作材料的习惯。

(重点)

4.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内容

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播放歌曲《月亮船》)怎么样,好听吗?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

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走月亮》(板书课题:

《走月亮》)

【设计意图:

从学生们熟悉的歌曲出发,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

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点苍山、村头、大道和小路、小溪和水塘、溪岸和拱桥、果园和菜地)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语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1.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这一段告诉我们月亮是从哪儿升起来的?

(洱海)

2.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

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秋天月夜有着怎样的美景?

(月光明亮而柔和,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教师板书:

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指导朗读:

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

3.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这时候”指什么时候?

重点体会:

这时“我”的心情怎么样?

4.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怎么可能?

引导学生想象月光下小溪、山草、野花构成的画面,体会拟人、生动的语言,才将本无情感的自然之物赋予了甜美、欢快、幸福的情绪,如流水绵绵不绝。

(教师板书:

看到山树草花)

方法指导: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抒发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把真真切切的情,相容相沫的爱表现出来。

5.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一声,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1)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吧!

(2)哪些句子你觉得很美,触动了你的心灵?

画出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读给大家听一听,师生适时评价。

(3)谈一谈,这些句子为什么会那么吸引人?

师生共同品味语言的魅力。

(4)引导学生想象第六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6.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第三自然段:

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自然段:

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教师板书:

想到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六自然段:

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

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教师板书:

闻到阿妈的气息)

第八自然段:

“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

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教师板书:

星星闪烁)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7.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

(教师板书:

美好景色浓浓亲情)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发现:

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8.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同学们,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

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小溪、村道、果园、田埂,走过很多很

多地方,欣赏了月光下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这种表达方法叫做:

借景抒情。

(板书“借景抒情”。

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大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把自己在生活细微之处感悟的亲情,像作者这样用心、用笔记录下来。

就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生活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快乐。

六、当堂检测(选做)

1.说阿妈牵着“我”走过“月光闪闪的西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和同学们交流(教材课后题第2题。

2.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

 

七、课后练笔

你还记得月光下的某个情景吗?

仿照课文第六自然写一段话。

八、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有关名胜、景色,完成《点拨》1+x阅读攻略的练习。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3)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板书设计

2 走月亮

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我”和阿妈看到:

山树草花星星闪烁……美好景色浓浓亲情

闻到:

阿妈的气息

想到:

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

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一起畅谈与家人的美好时光。

2.在教学本文时,我想调动学生的经验,情感和想象,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意境的美,还感悟到亲情的真。

开始我设计的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

其中有一个环节是问:

“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拉向了他们的生活,学生的生活各种各样,学生的回答缤纷多彩,学生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课文描写的“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效果教佳。

不足之处:

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一部分时,遗憾的是学生的朗读或者发言闪光点不是很多,进入情境较慢,说明我的引导还是不到位。

所以,我应该让学生回忆和自己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但是只有个别学生情感是高涨的,能够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读的动情,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情感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整堂课不足之处值得改进。

总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这些美妙的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生活,联系自己,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这样整堂课就会是一副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这时候学生再读文章,就是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了,其效果就会不言而喻。

2.走月亮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鹅、卵”等5个生字,会写“牵、稼”等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调动所有感官,发挥想象,感受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发挥想象,感受月光下的动人场景和美好意境。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月亮图片、《月亮船》歌曲下载 

课前查阅有关月亮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除了刚才同学们吟诵的这些古诗,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地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

(播放《月亮船》)。

 

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

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

(板书课题:

走月亮)读课题。

 

二、预习检查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全班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3.运用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等(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4.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月亮”的古诗词,说给同学听。

 

5.默读课文想一想:

我和阿妈走月亮时 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三、自读自悟 

默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你都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深读感悟 

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一)感悟问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

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简单写出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

 

(二)学生自读批注。

 

(三)小组同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班级展示。

(交流时,学生说到哪里就要让在这个地方有想法的学生补充说完) 

预设1.教师预设感悟交流点排比句:

(当孩子谈到其中一个排比句,引导孩子感知排比句的特点,找出其它排比句,并试着用排比句说话。

) 

⑴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勾勒出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清晰的景物,营造出安静、祥和的意境。

 

师相机指导朗读:

指导孩子读出这种安静、祥和的意境,感受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⑵“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了什么?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想象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朗读中加深感受。

  

预设2. 当学生谈到,第四自然段: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让学生说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流着”一词用了几次?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述) 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抱”,而不用“映着”?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拓展阅读 

读吴然的《歌溪》:

请同学们结合文中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有效练习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月夜中妈妈和我共读励志故事,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春天里有我和爸爸放风筝的身影,早起的山坡有我和妈妈奔跑的足迹……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

尝试用一组排比句写下来。

 

例如:

妈妈的爱,是我上学时反复的叮嘱,是我失意时鼓励的目光,是我生病时关切的话语。

 

四、板书设计:

 

2、走月亮

看到的:

   

        听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