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1603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docx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

国金融危机深度剖析及对策

2009-3-16

   对当前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美国政府疏于对次贷监管,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次级贷款打包成金融衍生产品和债券化,美国政府监管不力和监管缺失是导致次贷危机不断蔓延的根源。

我认为这种说法误解了危机产生的根源,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如果包括中国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金融管理高官都基于对当前金融危机的这种认识,而影响我国世界和中国宏观经济的把握以及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制定,这的确让人担心。

  本人在基层长期从事金融和信贷工作,对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站在一个基层金融工作者的层面和凭借多年信贷工作经验,试图对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及发展成为金融危机进行客观的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次贷危机发生的条件:

房地产泡沫破灭,房价暴跌

  任何危机都有其产生的条件,次贷危机也不例外,要了解如何产生,就应该回顾和了解一下的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全称应该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

而顾名思义,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而言的。

因为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所以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为次级按揭贷款。

  我认为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如果剧烈,房地产泡沫过大的条件下,房价大幅度下跌,不仅是次贷,再好的优质贷款也会发生危机。

  为什么这样说呢?

大家知道,房地产泡沫剧烈破灭,是指当前房价远远低于按揭贷款购买时的房价。

比如:

用本房抵押按揭贷款时100万的一套房子,首付20%(20万),80万按揭,如房地产泡沫破灭,房价下跌,当前价60万。

根据本人多年的信贷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再好的优质贷款客户,宁可首付损失也不想还现价才60万,但还要还80万的按揭款。

再好的金融监管措施和信用体系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都苍白无力。

而根据按揭贷款协议,处置抵押房产也是贷款客户遵循按揭贷款协议违约后还款责任行为之一,违约并不违法。

  作为次级按揭贷款人的资信用状况较差,缺乏足够的收入证明,或还存在其他的负债,在房地产泡沫破灭还不起房贷、违约是很容易发生的事。

  在房地产泡沫不破灭或者房价上涨的情况下,次贷危机会不会发生了?

根据本人十几年信贷经历,在房价上涨情况下,贷款人想方设法也要归还按揭贷款,如果确实没有钱归还按揭贷款,贷款人也可以通过二手房中介再融资干脆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即可,不仅首付不会损失,不亏还赚。

比如:

用本房抵押按揭贷款时100万的一套房子,首付20%(20万),80万按揭,如房地产泡沫不破灭,房价上涨,当前价110万。

根据一个正常人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再差的次级贷款客户也要还现价110万但只还80万的按揭款。

实在不行通过二手房中介公司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还可赚10万(现价110万-首付20万+二手房中介公司临时借80万)。

  所以次贷危机发生的条件是房地产泡沫破灭,房价下跌,而不能完全归结为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力和对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缺失。

  二、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

流动性过剩

  房地产泡沫指的是房价投机引起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在连续的交易过程中陡然涨价,价格严重背离价值,价格远高于价值,在这时的房价中充斥了大量并不能反映房价价值的货币泡沫。

房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人称“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的两大特征是:

商品供求严重失衡,房地产需求量远远大于房地产供求量;投机交易气氛非常浓厚。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时,房价一般会暴跌到低于实际房地产价值的幅度。

  为什么会产生房地产泡沫?

通俗的说就是经济生活中的钱太多,当货币作为资本时,资本是趋利的,在低利率政策导致房地产需求增加,在投资房地产有丰厚的回报时,这些太多的钱就投资在房地产市场上了。

按经济学上的说法叫“流动性过剩”。

  所谓流动性过剩就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对房地产和其他行业投资现象,在房地产市场,流动性过剩就整个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交易资金共给和增长速度快于房地产供给增长速度的话,会导致房地产市场流动性过剩。

  三、美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

过多的货币投放量

  为什么经济生活中的钱太多,出现流动性过剩?

在于美国政府过多的货币投放,大量印制和发行美元。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自从格林斯潘上台以后,先后多次修改货币供应量不同层次指标,目前货币供应量指标是:

  M[1A]=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

  M[1B]=M[1A]+可转让存单+自动转帐服务存单+信贷协会股票+互助储蓄银行活期存款

  M2=M1B+商业银行隔夜回购协议+欧洲美元隔夜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股票+所有存款的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

  M3=M2+大额定期存单(10万元以上)+定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存款

  L(货币供应总量)=M3+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据+储蓄债券+短期政府债券

  中国参照国际通用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M0:

流通中的现金;

  M1:

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

M1+城乡居居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

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对比中美货币供应量指标,可以看出美国的货币供应量指标远大于中国,其中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股票、定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存款、短期政府债券货币供应量指标都是中国没有的。

这些都是美国的货币供应量指标的重要部分,更不说美国的基数比中国大得多。

  四、美国过多的货币投放量原由:

美国的货币政策

  为什么美国政府要大量印制和发行美元,在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关于美国制定大量印制和发行美元货币政策,就不得不提两位经济学家: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

  凯恩斯及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认为“货币投放量加大形成的连续的通货膨胀,政府可以秘密地、不为人知地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用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

  弗里德曼及货币主义,(货币学派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货币主义认为“由于货币投放量加大,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政府偿还债务时的货币购买力必然小于借入时的货币购买力,这种通货贬值的差额,等于减少了国家实际负债的偿还额”。

  美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既是凯恩斯主义也是货币主义,这种经济理论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国际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即商品的价格可以由货币供应量起支配作用,而不是商品供应量也不是商品的价值。

(这与马克思主义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为:

商品价格是价值的体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价值是生产商品所占用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在格林斯潘领导下,货币政策成为一种近乎全能的手段,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地位迅速窜升,取代财政部成为最具调控能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机构。

“货币政策是一门艺术”。

格林斯潘自己的这一名言也许是最恰当不过对美国货币政策的表述。

  五、美国货币政策的原由:

“经营国家”

  为什么美国要制定大量印制和发行美元货币政策?

既有国内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是取决于美国在国际上早已形成的国家地位,以及由国际地位而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美国货币政策制定者的“远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成为各国储备外汇资产的主要对象和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之一,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

  国际储备货币是指一国政府持有的可直接用于国际支付的国际通用的货币资金。

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国际需求量巨大,没有大量的美元印制和发行,美元难以胜任这样的角色。

并且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并不只有美元,只有发行量越大占有份额越大。

  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有什么好处?

这就需要剖析格林斯潘奉行的国家干涉主义下国家货币主义,或者叫“经营国家”,其实“经营国家”和我们熟悉的“经营城市”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简单的慨述:

“经营城市”是以土地为商品,将低价的土地打造、包装、经营后高价卖出,从中赚取差价;“经营国家”是以货币为商品,打造、包装、经营后高价卖出,脱离传统的“金本位制”,根据市场需要,而不是根据黄金的储存大量发行钞票,稀释其价值后,相当于低价买入,从中赚取利润。

  格林斯潘们常用的做法是:

通过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将美元转化成为其他国家(主要是创造价值国家和出口资源国家)外汇结余,而这些国家将外汇结余作为本国的外汇储备和结算货币;格林斯潘们用大量印制的没有创造价值作基础的虚拟美元换取别国的资源产品和劳动产品。

本质上就是将全球美元货币财富转化为美国国民财富。

这是一个完美的纸币换财富的过程,相当于无息长期或者无期借贷。

  而没有创造价值作基础的美元大量发行,提供给经济体系的仅仅是流动性,其结果必然是贬值。

长期来看这就为美元大规模贬值预留了伏笔。

  同时,哪个国家的美元外汇储备量大,美国政府就大量定向发行美元,出台相应针对性政策和利用政治、经济、外交手段针对那个国家的本币,使其升值。

所以当日本的外汇储备大的时候,日元就升值,并且升值压力随着美元外储备汇增大而增大。

本币升值美元贬值等于削减美国的政府债务。

  目前作为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中国现外汇近储备2万亿美元,汇改以来,在美国的各种政治、经济、外交手段下人民币升值已达20%,人民币升值后,中国贡献给了美国4000亿美元(2万亿*20%),如换算成人民币是28000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用数据说话:

  2007年中国的GDP为24.6万亿,2.8万亿占2007年中国的GDP的11%;

  1979年中国的GDP为6175亿,2.8万亿是1979年中国的GDP的4倍;

  相当于中国长期无息借贷给美国2万亿美元(14万亿人民币);相当于13亿中国人每个人向美国人民进贡2000多元人民币(2.8万亿/13亿)。

这就是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储备资产的损失。

  这28000亿人民币的损失还不包括中国外汇储备买成美国美联储国债后,美联储“借”给美国的金融机构,美国金融机构通过“热钱”的形式进入中国对人民币操底。

待人民币升值后卖出获利后给中国造成的损失。

专家认为,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热钱会继续流入,升值将会造成更多的的储备资产的蒸发。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政府直接承担的外债已经高达几万亿美元,就是说它用一大堆纸张换取了全世界价值几万亿的商品(有研究者认为,美国各方面的债务总和达几十万亿之巨)。

无论从什么角度思考,这都是人类世界巨大的不公平。

   

  这就是格林斯潘们所谓的“经营国家”。

  面对这一情况,许多国家都在不断寻求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欧元的诞生就是欧洲国家为消除汇率风险和减少汇率损失的积极尝试。

从目前情况看欧元已经初步站稳脚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也日益上升,并成为美元霸主地位最有可能的挑战者。

  六、经营国家的结果:

玩火者自焚

  当其他国家外汇储备增大时,如果其他国家外汇储备都是美元现钞或现汇时,会对美国的金融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难以设想,如果几万亿美元的持有者一起抛售的话,对美国政府和美国经济的影响将会到什么程度!

)于是美联储又通过向这些国家出售美国国债来回收美元,美联储回收美元后通过利率投标“借”给美国金融机构,这样就制造出美国国内市场更多更庞大的流动性过剩。

格林斯潘以低利率政策刺激房地产需求增加,美国金融机构用这些钱投向房地产,然而美国房地产无法全部吸收这些流动性。

美国金融机构利用房贷证券化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形成房地产巨大的泡沫,当房地产泡沫破灭,次贷危机产生,次贷危机产生引发金融危机。

  所以正是美国政府放弃传统“金本位制”的货币发行制度(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正是这种巧取豪夺凯恩斯国家干涉主义下的国家货币主义政策和所谓的“经营国家”,造就了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其结果是:

玩火者自焚。

  七、玩火者自焚的影响:

城门失火秧其池鱼

  美国这样成熟的金融体系当然知道次级按揭的风险。

因为知道,所以用金融产品创新的形式将次级按揭产品证券化,借助全球经济一体化将风险转嫁到全世界。

由于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性,吸引了不仅来自美国、而且来自欧亚其他地区的投资者,乃至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均参与了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的投资,金额巨大,它将借贷行为转换成了投资行为,次级贷款产品拥有人永远没有机会将产权还原成为债权,必须接受投资失败。

使得危机发生后影响波及全球金融系统。

使得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次级按揭贷款违约事件规模的扩大,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

从而造成目前的现状:

城门失火秧其池鱼

  八、关于对美国金融危机剖析的总结

  贪婪的获取所谓的“美国利益”

  ↓

  “经营国家”理念

  ↓

  美国的货币政策

  ↓

  过多的货币投放量

  ↓

  流动性过剩

  ↓

  房地产泡沫破灭,房价暴跌

  ↓

  次贷危机暴发:

玩火者自焚

  ↓

  全球性金融危机:

城门失火秧其池鱼

  九、城门失火秧其池鱼后的对策

  1、认清形势、保持信心、调整政策。

  希望影响决策者的经济学家们要保持清醒,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认清当前危机产生的根源(本文观点:

表面上是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监管缺失。

其根源是美国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剩使房地产泡沫产生,当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次贷危机,次贷危机产生引发金融危机。

)。

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变,中国的机体是健康的,只是中国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危机,并不是中国经济内部发生了危机,认清当前金融危机对国际、国内经济产生的影响,稳住阵脚,对中国经济要保持信心,与此同时要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及时调整应对政策。

  2、用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应对当前危机

  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

中国只有改革开放,只有发展经济才是唯一的出路。

同样,面对金融危机的最好办法是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科学的发展。

  发展就是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摆脱贫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的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发展。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不可避免地波及到我国。

同时在本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将遭遇到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挑战:

根据中国国情,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的绝对数每年都在增加,每年1600万左右人口出生,每年500万左右的大学生毕业,每年有2000万农民进城,人口增加收入不增加肯定不行,要增加收入只有靠发展,中国必须保持发展,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本身就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所以在中国,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为了应对主要是人口增长因素的压力,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预计2006-2010年间中国的GDP增幅为平均每年8%。

只有在GDP每年8%的增长才能满足人民生活不降低,满足巨大的新增劳动力就业需求,算一算GDP每年8%的增长对能源及其他资源性物质的需求和平衡,就知道不能再用“摸到石头过河”的办法,这就必需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也就是要科学的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重要的补充,是发展了的邓小平理论。

  3、用科学发展应对当前危机的具体办法

  

(1)用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资金回购高速公路投资

  应对金融危机,即要保出口也要扩内需,就必须要保持中国产品国内、国际的竞争力,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的整个社会的制造成本,要降低产品整个社会的的制造成本,必须由原来的低人工成本优势转变为构成成本其他要素的降低。

譬如构成成本要素的社会分工成本的降低。

如交通成本,本人建议政府用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资金回购对高速公路的投资和银行贷款,政府回购后对高速公路通行实行免费,降低整个社会的制造成本,这样增加出口,拉动内需才不是空话。

这样的好处是:

  保持和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

  降低制造成本用政府政策补贴的办法有如水来土挡、水涨船高,只能解决一时、一地、一行业的暂时困难,同时会使中国产品的制造社会平均成本越来越高,最终将会使中国产品彻底失去竞争力。

与之相反,构成成本要素的社会分工成本的降低。

就会大大降低整个社会的制造成本,让全社会收益,这就和治理水害一个道理:

只能疏不能堵。

如果形成“悬河”,就不好治理了。

  具有可操作性

  政府回购对高速公路的投资和银行贷款,对高速公路通行实行免费,对国内运输成本的降低,不像原材料成本,不会涉及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的影响,在一国之内就能操作,站在企业角度来看,在大宗低值日常用消费品生产过程中,每一件产品单位成本中的运输成本远远高于劳动力成本,此办法只是产品单位成本中劳动力成本上涨,用运输成本下降冲抵,从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

  此办法能降低多少成本呢?

举例说明:

  目前高速公路的通行费每吨公里在0.1元左右,10吨货车满载每百公里耗油20升,10吨货车满载每吨公里耗油为0.02升,按目前油价5.3元/升计耗油为0.02X5.3=0.106元,基本上油费和通行费相等。

所以如果取消高速公路的通行费可降低除人工成本外的运输费的一半。

这种运输成本降低包括产品和原材料运输成本,同时包括提供原材料企业的运输成本,使整个产品链的成本都能降低,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制造成本,使企业能接更多的订单,为保障就业提供了可能。

  比发消费卷和涨工资更能刺激内需

  发放消费卷,刺激消费愿望是对的,如果把发放消费卷这个做法放大到整个国家实际的生产消费体系中看,除了对消费指数有所帮助之外,别无其他,只能是让民生用品越来越贵。

对拉动内需来看,关键是要保持和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

发放消费卷无法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仅仅是“输血”手段,而不是帮助企业建立“造血”功能,对于发放消费卷的方式方法,不管消费卷发放数额是均等还是有所差异,都会因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而构成的不公平的事实存在,特别是边远农村,谁给数以亿计的广大农民发放消费卷?

很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城乡差别,引起不必要的社会误解。

  更不公平的是为城市人口包括公务员增加工资,谁为数以亿计的广大农民增加工资?

农民收入增加只能靠农副产品涨价,如农副产品涨价肯定将带动其他生活资料涨价,城市人口增加工资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

如城市人口增加工资后农副产品不涨价,将进一步扩大城乡差别。

  对高速公路通行实行免费不同,此办法降低整个社会的商品价格,公平的让全社会所有民众受益,特别是让低收群体受益,使民众敢消费,消费得起,使同样的钱能买更多的商品(郎咸平认为:

中国的问题是老百姓太穷),这比发放消费卷、涨工资,更能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更能增加出口成本优势。

  可释放大量的流动性

  据统计,在已建和在建的高速公路项目中,银行贷款占据了很大比重。

高速公路项目银行贷款约占建设总规模的60%以上,主要是中长期贷款。

  银行大量投放高速公路项目贷款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满足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是也是高速公路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支撑。

用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资金回购对高速公路的银行贷款,既是投资拉动内需,对存量投资的盘活,对投资项目的有效利用,又是对银行流动性的释放和银行贷款风险的释放。

流动性的释放使银行能对其他拉动内需项目更多的投入,同时高速公路免费对拉动内需的其他项目投入更加节省成本.

  其他综合效益

  政府回购对高速公路的投资和银行贷款,高速公路通行实行免费,由于运输费用的节省和交通的便利,可对汽车工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等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对困扰我国的其他社会现象(主要是利益驱使)也可能一并解决:

  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现象:

(由于公路客运票价过高,如成都到重庆火车52元,公路客运115元,对于低收入人群肯定选择火车);

  为减少过路费货车超载现象;

  通途变天堑现象:

由于修了高速公里人们出行更加困难,原因在于高额的高速公路过路费。

  

(2)、利用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投资境外能源资源

  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要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GDP每年8%的增长将带来对能源的大量需求,只需七八年左右的时间对能源的需求就将翻倍,这还不包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用汽车、空调等对能源的消费,中国经济要可持续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光光是节流的能解决的,对能源资源必须开源,如利用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利用目前时机,投资境外能源资源,增加以后国家在国际能源资源上的话语权。

同时,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保障海外能源供给运输线,这是历史的经验,如美国建立强大的海军,其主要目的为了满足经济增长对能源运输的保障需要。

  (3)、减税——非常时期的并非非常之举

  目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调节则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具有可操作性。

减税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途径,这种方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居民与企业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既有利于鼓励企业投资,也有利于刺激民众消费,扩大内需,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居民和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只要是利国利民的治国规律和经验是“恒古不变”的,并惊人的相同,这就是所谓“道”,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无论是汉朝的“文景之治”,还是唐朝的“贞观之治”,以及中国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都具有两大特征:

一位开明的皇帝,一套“薄赋轻税”的税赋政策,毋庸置疑,今天中国经济繁荣程度也能算历史上一个太平盛世,今天我们有开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所缺的是“薄赋轻税”的税收政策,所以,在非常时期就应快实施减税政策,不仅给公众带来福祉,更符合历史发展惯例。

只有实施“藏富于民”的减税政策,企业发展了,老百姓的腰包会鼓起来了,才会拉动更多的消费;只有民富了,国才真正的强,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同时,符合经济规律的政策和原理在空间上“放之四海而皆准”。

在金融危机下的美国,正在推行以史上最大规模减税计划,根据公布的计划细则,针对个人和家庭减税规模逾2500亿美元,未来两年将有95%的美国家庭从中享受税收减免,这个计划为95%的就业者提供“劳者有其酬”的减税福利,平均每人每年可减税400美元,相当于每周实发工资多了13美元。

另外,一次性减免一年的700亿美元“另类最低税”,旨在为中产人士减负。

2009年内能为约2000万中高收入的纳税人节约2000美元。

减税计划惠及上亿人。

可见这次减税帮助美国民众减轻财务负但促进消费的力度。

  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扩大,不及时减轻企业负担,很多企业将面歇业甚至倒闭的危险,这不仅会从源头上缩小税基影响财政收入增长,还会引发失业等社会问题。

税收政策是促进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的一项重要的长效帮扶机制,对企业减税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提高企业投资的积极性,而企业投资可以扩大就业,有了就业就会产生出内需。

减税刚开始的短时间内,减税收益可能会被企业获得。

随着商品销售价格的下降,会促进民众购买能力提高;如果不减税,失业率上升,民众更没有钱消费,这将导致企业的产品大量积压,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进一步上升,如此,就形成了可怕的恶性循环。

  财政预算的主要职责就是精打细算,为国家用好钱、当好家。

财政预算应该由目前的“以收定支”向“以支定收”转变,“以收定支”收得越多,支得越多,因此,各级政府都积极在“收”上做文章,在支出上没有节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