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1726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docx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带题目

建筑结构试验作业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建筑结构模型试验的优点,如下表述中,()项是不对的。

A.模型结构的制作较真实结构复杂,且技术要求更高

B.可以根据实验目的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针对性强

C.可以严格控制模型试验的主要参数,以避免外界因素干扰,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D.模型试验仅能够表达真实结构的指定特征

2.下列选项中,()项不属于科学研究试验。

A.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

B.为制订设计规范提供依据

C.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D.通过试验鉴定结构的施工

3.按试验的目的进行分类,可将结构试验分成()。

A.生产检验性试验和科学研究性试验

B.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

C.短期荷载试验和长期荷载试验

D.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

4.下列各项,()项不属于生产检验性试验。

A.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B.鉴定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C.预制构件的性能检验

D.服役结构的可靠性鉴定

5.()的最大优点是所有加载设备相对简单,荷载逐级施加,可以停下来仔细观测结构变形,给人们以最明晰的破坏概念。

A.真型试验B.模型试验C.静力试验D.动力试验

6.为了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一般要进行结构()。

A.真型试验B.模型试验C.静力试验D.动力试验

7.()的原理清晰,加载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能产生较大的荷载,而且荷载容易控制、准确、稳定,并能实现多点同步加载。

A.液压加载B.重物加载C.机械加载D.气压加载

8.下列各项中,()项属于动荷载加载方法。

A.气压加载法B.重物加载法C.激振器加载法D.机械式加载法

9.电液伺服作动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完成()等。

Ⅰ、结构静载试验Ⅱ、结构动载试验Ⅲ、结构低周期疲劳试验Ⅳ、模拟地震试验

A.Ⅰ、Ⅱ、ⅢB.Ⅰ、Ⅲ、ⅣC.Ⅰ、Ⅱ、ⅣD.Ⅰ、Ⅱ、Ⅲ、Ⅳ

10.()的投资较大,维修费用较高,使用条件比较苛刻,对试验人员的试验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它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A.电液伺服加载系统B.单向作用液压加载器

C.双向作用液压加载器D.液压千斤顶

11.()允许试验结构在三个方向上产生转动,其支座反力使试验结构处于单向受压荷载作用。

A.固定端支座B.滚动铰支座C.固定铰支座D.固定球铰支座

12.()有五个自由度。

A.活动铰支座B.滚动铰支座C.固定铰支座D.固定球铰支座

13.()可直接置于结构或构件的表面,实现均布荷载的加载,或通过荷载料盘和杠杆等结构形式集中荷载的加载方式。

A.液压器加载B.重物加载C.激振器加载D.机械式加载

14.荷载支承装置必须具有足够的(),才能胜任工作,保证试验顺利进行。

A.刚度和弹性B.强度和弹性C.强度和刚度D.弹性和韧性

15.()的功能是将加载装置施加的集中荷载按一定比例分配成两个集中荷载。

A.卧梁B.龙门支承架C.分配梁D.支座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动力试验包括和。

2.用施加于结构上,研究结构抗震强度的一种静力试验,称为低调期反复加载试验,也称为伪静力试验。

3.构件抗裂检验系数就是构件实测值与构件标准值之比。

4.在生产检验性试验中,为工程验收与预制构件产品检验而进行的试验称为

5.实测值与设计值之比称为承载力检验系数。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模型试验的试验对象时实际结构(或构件)或者按实际结构(或构件)足尺寸复制的结构(或构件)。

()

2.动荷载加载的方式有:

重物加载、惯性力加载、激振器加载、爆炸加载、液压加载。

()

3.通过重物加载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均布荷载的加载,也可以实现集中荷载的加载。

()

4.惯性力加载有两种加载方式:

初始位移加载法与初加速度加载法。

()

5.机械式加载的优点是加载机械设备简单可靠,实现加载容易。

适用于对板壳等大面积的结构物施加均布荷载。

()

6.气压加载的优点是加载荷载方便可靠,荷载值稳定易控制;缺点是进行板壳结构极限承载力的试验时有一定的危险性,抽真空加载无法直接观察混凝土开裂情况。

()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简述生产检验性试验与科学研究性试验各自的试验目的?

 

2.按照试验的目的、对象、荷载性质和荷载持续时间分类,可将建筑结构试验分别分为哪几类?

 

3.真型试验与模型试验的试验对象分别是什么?

 

4.解释下列名词:

丧失承载力:

承载力极限标志:

 

5.为什么说“液压加载在建筑结构试验中是理想的加载方法之一”?

 

6.惯性力加载有哪两种加载方式?

简述这两种方式的加载过程。

 

7.荷载传递装置的功能是什么?

列出两种常用的荷载传递装置。

 

8.试件支承装置的作用和重要性如何?

试件支承装置包括哪些?

 

建筑结构试验作业2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贴电阻应变片处的应变为1000με,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K=2.0,在这个电阻应变片上应产生的电阻变化率是下列哪一项?

()

A.0.2%B.0.4%C.0.1%D.0.3%

2.()测量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测试灵敏度高、标距小、滞后小,并且在复杂的环境中也可完成应变测量。

A.电阻应变片B.手持式应变仪C.振弦式应变片D.百分表

3.()的测量信号是频率信号,所以测量不受长距离导线的影响,而且抗干扰能力较强,对测试环境要求较低,因此特别适用于长期监测和现场测量。

A.电阻应变片B.手持式应变仪C.振弦式应变片D.百分表

4.构受轴向拉压作用情况,()的布片和测量桥路的特点是:

消除了温度影响,使用的应变片较少,测量灵敏度提高了(1+ν)倍,不能消除偏心荷载的影响。

A.外设补偿片的半桥测试方案

B.测量应变片相互补偿的半桥测试方案

C.外设补偿片的全桥测试方案

D.测量应变片相互补偿的全桥测试方案

5.受弯曲作用情况,采用测量应变片相互补偿的全桥测试方案,该方案的布片和测量桥路的特点是()

A.桥路测量灵敏度提高一倍;使用应变片较少

B.桥路测量灵敏度提高了4倍;使用应变片较多

C.桥路测量灵敏度提高一倍;使用应变片较多

D.桥路测量灵敏度提高了4倍;使用应变片较少

6.在电阻应变仪的全桥电路中,R1、R2、R3和R4按顺时针排列,当()时,即可起到温度补偿的作用。

A.R1和R2为测量工作应变片,R3和R4为温度补偿应变片

B.R1和R3为测量工作应变片,R2和R4为温度补偿应变片

C.R1和R4为测量工作应变片,R2和R3为温度补偿应变片

D.R2和R3为测量工作应变片,R1和R4为温度补偿应变片

7.1个微应变的大小是:

()

A.1×10-3B.1×10-5C.1×10-6D.1×10-9

8.电阻应变片中电阻栅金属材料的灵敏系数K的物理意义是()

A.单位应变的电阻变化量B.单位电阻的应变变化量

C.单位应变的电阻变化率D.单位电阻的应变变化率

9.采用非破损检测手段测试混凝土强度等级,下列哪一项是不当的?

()

A.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B.采用钻芯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C.采用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D.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10.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钢筋腐蚀的检测?

()

A.超声法B.电位差法C.回弹法D.扁顶法

11.()检测技术可用于混凝土结合面的质量检测和混凝土内部空洞、疏松等缺陷的检测。

A.超声法B.电位差法C.回弹法D.扁顶法

12.()是在结构和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材料表面的硬度相关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检测方法。

A.超声法B.电位差法C.回弹法D.扁顶法

13.()是一种测定砂浆强度的局部破损检测方法。

A.回弹法B.推出法C.扁顶法D.原位单砖双剪法

1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测强曲线的使用原则是优先选用(  )

A.专用测强曲线B.地区测强曲线C.统一测强曲线D.其它测强曲线

15.()不但可以在原位测量砌体的抗压强度,而且可以测量砌体的弹性模量和工作压力。

A.回弹法B.推出法C.扁顶法D.原位单砖双剪法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电阻应变片有四部分组成:

,,与。

2.测量应变的仪器有:

;;等。

3.采用超声穿透波检测钢材和焊缝缺陷的方法称为,是一种局部破损检测方法。

4.混凝土强度越高,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反之速度就。

5.超声回弹综合法是以超声波在建筑结构和构件混凝土内部传播的和混凝土表面两项测试指标,综合推定结构和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惠斯顿电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当桥路中四个电阻的阻值达到某种关系时(R1R3-R2R4=0)电桥的输出电压为1。

()

2.被测物理量的单位变化引起测试系统输出值变化量的大小称为灵敏度,灵敏度的表示方法是被测物理量与输出量之比。

()

3.纸基和胶基这两种电阻片,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胶基的电阻片,一般成本较低,而且容易把它粘贴到试件上,但是,它的防潮的性能较纸基差。

()

4.测量位移的仪器有:

百分表、电子百分表、电阻应变片位移计、滑线电阻式位移计、拉线电阻式位移计等。

()

5.用拔出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是一种非破损检测方法。

()

6.基准测强曲线或经验公式的确定是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关键。

()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测量技术一般包括哪三个主要部分?

2.何为全桥测量?

3.结构受弯曲作用情况,采用测量应变片互补的全桥测试方案,该方案的布片和测量桥路的特点的是什么?

4.使用应变片和应变仪进行建筑结构应变实际测量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5.利用万用表检测贴片应变的内在质量时,需检测哪两个项目?

6.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7.钢筋位置测定仪在检测混凝土内部钢筋的位置、钢筋直径和保护层厚度时有何优点?

使用钢筋位置检测仪获得最佳检测结果的条件是什么?

8.何谓拔出法?

与钻芯法相比,拔出法有什么优点?

 

建筑结构试验作业3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是整个结构试验工作中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为试验的实施起着统管全局和具体指导作用。

A.结构试验设计B.结构试验准备C.结构试验实施D.结构试验分析

2.下列各项中,()项不属于结构试验设计的内容。

A.试件设计B.试验加载设计C.试验观测设计D.试件制作与安装

3.对下列构件进行尺寸设计时,宜采用缩尺模型的是()。

A.屋面架B.吊车梁C.屋架D.偏心受压柱

4.在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时,若设计试件的尺寸大小,要考虑()的影响。

A.尺寸效应B.重力效应C.鞭梢效应D.形状效应

5.在结构试验的设计时,对于整体性的结构试验试件,尺寸比例可取为原型的()。

A.1/4~1B.1/2~1C.1/5~1D.1/10~1/2

6.结构试验模型材料分为()两大类。

A.弹塑性模型材料和强度模型材料B.弹性模型材料和刚度模型材料

C.弹性模型材料和强度模型材料D.弹塑性模型材料和刚度模型材料

7.常用的强度模型材料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

A.微粒混凝土B.塑料C.钢材D.水泥砂浆

8.用量纲分析法进行结构模型设计时,下列量纲中,()项不属于基本量纲。

A.应变B.力C.长度D.时间

9.相似第一定理指出:

若两个物理现象相似,则()必定为1。

A.相似常数B.相似指标C.相似判据D.相似条件

10.相似第三定理是:

如果相似指标为1或相似判据相等且其它单值条件(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等)相同,则两现象必相似。

相似第三定理是相似的()。

A.必要条件B.充分条件C.判据存在定理D.充分必要条件

11.π定理表述如下:

如果一个物理现象可由n个物理量构成的物理方程式描述,在n个物理量中有k个独立的物理量,则该物理现象也可以用这些量组成的n-k歌无量纲群的关系来描述。

π定理的意思在于()。

A.相似判据不一定存在B.相似判据一定存在,而且只存在一个

C.相似判据一定存在,而且至少存在一个D.相似判据一定不存在

12.加载程序可以有多种,根据试验目的的要求不同而选择,一般结构静载试验的加载程序均分为()三个阶段。

A.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极限荷载B.开裂荷载、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

C.预载、开裂荷载、正常使用荷载D.预载、标准荷载、破坏荷载

13.进行结构试验前,应进行预载,下列关于预载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混凝土结构,预载值宜大于计算的开裂荷载值的70%

B.对于混凝土结构,预载值不宜超过计算的开裂荷载值的20%

C.对于混凝土结构,预载值宜小于计算的开裂荷载值的70%

D.对于混凝土结构,预载值宜大于计算的开裂荷载值的20%

14.透过()测量,不仅能了解结构的刚度,而且可以知道结构的弹性或非弹性工作性质。

A.挠度B.转角C.支座偏移D.应变

15.梁及单向板是典型的受弯构件,试验时安装成简支结构,即(),将梁安装在台座上。

A.一端用固定端支座,另一端用活动铰支座

B.一端用固定端支座,另一端用滚动铰支座

C.一端用固定铰支座,另一端用滚动铰支座

D.一端用固定铰支座,另一端用活动铰支座

16.试验荷载时指试验时人工施加的荷载与试件自重之和。

在试验之前需计算出荷载值包括()。

Ⅰ、承载力检验的荷载设计值Ⅱ、开裂荷载检验值

Ⅲ、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Ⅳ、屈服状态检验的荷载设计值

A.Ⅰ、Ⅱ、ⅣB.Ⅰ、Ⅲ、ⅣC.Ⅱ、Ⅲ、ⅣD.Ⅰ、Ⅱ、Ⅲ、

17.对于下列区域的应变测量,应采用应变花的是()。

A.单向拉伸区域B.单向压缩区域C.纯弯区域D.弯矩与剪力共同作用区域

18.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梁弯曲破坏检验标志的叙述中,()项是不正确的。

A.受拉主筋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1.5mm,或挠度达到跨度的1/50

B.受压区混凝土破坏C.受拉主筋拉断

D.腹部斜裂缝达到1.5mm或斜裂缝末端受压区混凝土剪压破坏

19.钢材和混凝土等材料的弹性模量是间接测量得到的物理量,其中()三个量是直接测量得到的,而弹性模量是计算得到的。

Ⅰ、荷载值Ⅱ、材料试件的横截面积

Ⅲ、在荷载作用下试件产生的应变Ⅳ、材料试件的长度

A.Ⅰ、Ⅱ、ⅣB.Ⅰ、Ⅲ、ⅣC.Ⅱ、Ⅲ、ⅣD.Ⅰ、Ⅱ、Ⅲ、

20.下列原因所引起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的是()。

A.由于测量环境温度、湿度变化所引起的误差

B.由于许多预先难以确定的微小因素所造成的误差

C.由于测量人员生理特性等条件引起的有规律的误差

D.由于仪器仪表未校准所引起的误差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相似第一定理说明了,或者是相似的必要条件。

2.结构试验包括、、、等主要环节。

3.是指在承载能力状态下,根据构件设计控制截面上的内力设计值和构件试验加载方式,经换算后确定的荷载值(包括自重)。

4.是指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根据构件设计控制截面上的荷载标准组合效应与构件试验的加载方式,经换算后确定的荷载值(包括自重)。

5.是指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与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换算得出的试验荷载值(包括自重)。

6.梁的是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性能之一,它直接决定梁的使用性能的好坏,也是确定梁的开裂荷载的指标之一。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1.研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弹塑性直至破坏各阶段全过程的工作性能,应取弹性模型进行试验。

()

2.通过预加载可使结构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使试件安装的支承部分接触密实,并可以检查仪器及设备的工作可靠性。

()

3.结构静力试验加载分级是为了便于观察结构变形与荷载的关系。

()

4.结构静力试验时,安装在结构上的仪表,要求刚度大,不影响被测结构的工作性能。

()

5.为了使混凝土结构变形得到充分发挥和达到基本稳定,每级荷载加载后的持续时间不应小于5分钟。

()

6.柱分为中心受压柱、小偏心受压柱、大偏心受压柱。

中心受压柱、小偏心受压柱的承载力检验标志是受拉钢筋被拉断或受压区混凝土被破坏。

()

7.壳一般只承受压力,其承载力极限标志是混凝土被压坏。

()

8.钢筋混凝土梁及单向板是典型的受弯构件,试验时安装成一端固定支座一端简支支座()

9.生产检验性试验一般需要测量应力及应变的分布情况。

()

10.科研试验除观测强度、抗裂度和裂缝之外,对构件各部分的应力的分布规律、构件的破坏特征等要详尽地观测。

()

11.钢筋混凝土梁受拉主筋的应力可用两种方法测量:

一种是预埋电阻应变片法,另一种是在混凝土的表面预留孔洞(或称窗口)。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试件设计时为什么要注意试件形状?

当从整体结构中取出部分构件单独进行试验时,试件设计应注意什么?

 

2.采用模型试验时,为了保证模型试验所研究的物理现象与实物试验的同一现象是相似的,必需考虑哪些问题?

 

3.在进行结构模型设计时,确定相似条件的方法有哪两种?

 

4.什么是结构试验的加载制度?

它包括哪些内容?

为什么对于不同性质的试验要求制订不同的加载制度?

 

5.预载的目的是什么?

 

6.对于受弯构件,选取测量应变的截面应依据哪些原则?

 

7.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8.钢筋混凝土梁受拉主筋的应力可用哪两种方法测量?

 

9.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观测包括哪些内容?

 

10.如何确定钢筋混凝土梁开裂荷载实测值?

 

1.简述建筑结构试验中的真值、近似值和误差三者的关系?

 

四、计算题(8分)

一根承受均布荷载的简支梁,要求最大挠度(

)相似设计试验模型。

设已经确定

;

简述求

的过程。

 

建筑结构试验作业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项中,()项不是测量振动参数一般采用的仪器组合方案。

A.加速度计+电荷放大器+记录仪

B.磁电式拾振器+电压放大器+记录仪

C.加速度计+电荷放大器+微型计算机+A/D转换卡

D.电阻应变计+手持式应变仪+微型计算机

2.下列各项中,()项不属于结构的动力特性。

A.固有频率B.振型C.阻尼D.振动的大小和方向

3.用()得到的频率和阻尼均比较准确,但只能测出基本频率。

A.自由振动法B.共振法C.脉动法D.随机激励法

4.当应力小于某一值时,荷载重复次数增加不会引起疲劳现象,而大于该值则出现疲劳破坏,该应力值被称为()。

A.疲劳强度B.疲劳应力C.疲劳极限D.疲劳点

5.下列选项中,属于研究性疲劳试验的研究内容的是()。

A.疲劳破坏特征B.抗裂性能

C.开裂荷载、裂缝宽度及开展情况D.最大挠度的变化情况

6.疲劳试验过程中,要进行四种形式的试验。

()首先调整最大、最小荷载、待稳定后开始记数,直到需做静载试验的次数。

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做动态挠度颙动应变测量。

A.预加载B.静载试验C.疲劳试验D.破坏试验

7.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疲劳破坏标志有()。

Ⅰ、纵向主筋疲劳断裂Ⅱ、受压区混凝土疲劳破坏

Ⅲ、与临界斜裂缝相交的腹筋疲劳断裂Ⅳ、混凝土剪压疲劳破坏

A.Ⅰ、ⅡB.Ⅱ、ⅢC.Ⅲ、ⅣD.Ⅰ、Ⅳ

8.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疲劳破坏标志为受压区混凝土疲劳破坏,这是当()时可能发生。

A.配筋率正常或较低B.配筋率正常或过高

C.配筋率过高或倒T形截面D.配筋率过低或倒T形截面

9.受弯构件斜截面的疲劳破坏标志为混凝土剪压疲劳破坏,这是当()时可能发生。

A.腹筋配筋率正常或较低B.腹筋配筋率很高

C.纵向配筋率正常或较高D.纵向配筋率较低

10.动力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强度()静力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强度。

A.高于B.低于C.等于D.等于或低于

11.结构抗震动力试验可以分为周期性的动力加载试验和非周期性的动力加载试验,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周期性的动力加载设备的是()。

A.电液伺服加载器B.单向周期性振动台

C.偏心激振器D.模拟地震振动台

12.下列选项中,()项不属于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优点。

A.试验设备比较简单B.试验过程中,可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和破坏状态

C.加载历程可认为控制D.能够反映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

13.()的结果通常是由荷载-变形的滞回曲线以及有关参数来表达。

A.伪静力试验B.拟动力试验C.动力加载试验D.振动台试验

14.不同种类的构件具有不同的破坏机制,()的滞回曲线图形一般呈梭形。

A.正截面破坏B.剪切破坏C.主筋粘接破坏D.斜截面破坏

15.不同种类的构件具有不同的破坏机制,()将引起弓形等的“捏缩”效应,并随着主筋在混凝土中的滑移量的增大以及斜裂缝的张合向Z形曲线发展。

Ⅰ、正截面破坏Ⅱ、剪切破坏

Ⅲ、主筋粘接破坏Ⅳ、斜截面破坏

A.Ⅰ、ⅡB.Ⅱ、ⅢC.Ⅲ、ⅣD.Ⅰ、Ⅳ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振动按其形式可分为:

、、、。

2.是利用频率可调的激振器,使结构产生振动,逐步地从低到高调节激振器频率。

随着频率的变化,结构的振动强度也随着变化,当激振器频率接近或等于结构固有频率时,结构振动最强。

3.是利用环境中的微弱振动来测量实际结构动力特性的一种实用方法。

4.的疲劳破坏常发生在采用热处理钢筋、冷拔低碳钢丝、钢绞线配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

5.通过能获得结构构件超过弹性极限后的荷载变形工作性能(恢复力特性)和破坏特征。

6.是把计算机分析和恢复力实测结合起来的半理论半经验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7.采用,这种试验方法的设备比较简单,甚至可用普通静力试验用的加载设备;加载历程可认为控制,并可按需要加以改变或修正;试验过程中,可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和破坏状态。

8.采用计算机与试验机联机对试件进行加载的试验方法称为。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产生的动挠度往往比静挠度小。

()

2.测量结构振动时,安装在结构上的振动传感器的质量应尽可能大,才能不影响结构的振动特性。

()

3.结构动力特性是结构的固有特性,包括固有频率、阻尼、振型。

()

4.激振就是使结构产生激烈的振动。

()

5.使结构产生自由振动的激振方法有:

突加荷载或突卸荷载,或者加一冲击荷载。

()

6.结构动力特性的测定方法有:

自由振动法、共振法和脉动法。

()

7.拟动力试验是指计算机与试验机联机对试件进行加载试验。

()

8.伪静力试验的结果通常是由荷载-变形的滞回曲线以及有关参数来表达,它们是构件抗震性能的基本数据。

()

9.在动力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强度要比静力低周反复加载降低10%以上,由此可见动力加载对应变速率所产生的作用。

()

10.结构伪静力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结构的经受模拟地震作用的低周反复荷载后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机理。

()

11.在结构试验中,人们发现加载速度愈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